孙子兵学与嬴秦文化
2021-11-25刘宗元
刘宗元
在中国历史上,周朝(前1046—前256)是一个伟大而特殊的历史时期,史学界将其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阶段,即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771年为西周,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56年为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两个阶段,即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为春秋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为战国时期。
西周时期,周王朝将夏商以来的诸多方国、部落整合为若干诸侯国加以分封,并总结历史经验,制订法规礼仪,建立起了以周天子为中心、诸侯王世袭管理地方的国家政体和礼仪制度,从而将分封制完善并推向顶峰,为后来的诸侯国彼此互相征伐埋下了伏笔。
自东周起,周天子势力日渐衰微,诸侯势力日益强大,天子的管控力日益削弱,士大夫及国民思想日益活跃,为诸子百家的兴起创造了宽松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到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界就出现了百家争鸣热潮,迎来了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局面。此一时期,学术流派纷呈,儒家、法家、兵家、道家、墨家、纵横家、名家、农家、医家、杂家、阴阳家、小说家等纷纷涌现。其中,儒家、兵家、道家、法家、墨家等成为主要学派,影响中国三千年至今不衰,成为中华灿烂文化文明之精粹。正是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历史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至圣先师孔子(前551—前479)及其《论语》诞生了!兵家代表人物兵圣孙武及其《孙子兵法》诞生了!同时代的两个伟人各自创立了自己名垂千古的伟大学说。
孙武生活于公元前545年至公元前470年,其《孙子兵法》大致成书于公元前515年至公元前512年之间。孙武是一个智慧大家、政治大家、哲学大家,更是一位军事大家,其《孙子兵法》是我国也是世界现存最早的军事著作。他为了研究军事,撰写《孙子兵法》,必然认真研究在他以前发生的诸多战例和历史资料,在学习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概括提炼出兵法十三篇,成为我国历代兵家、帝王将相所推崇研读的经典,也受到世界各国军事家的高度重视。孙子与孔子并称中国文武二圣。
嬴秦文化曾是战国晚期和秦朝时期的主流文化,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因子。战争文化是嬴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嬴秦远祖少昊、先祖伯益至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嬴任好(前659—前621年在位),再到秦王嬴政灭六国,嬴秦先后经历了东夷时期的部落战争、拥商灭夏的战争、为商王朝守西陲的战争、拥商抗周的战争、西迁后与西戎的战争、立国后拓疆开土的战争、灭六国建立第一个中央集权专制帝国的统一战争。据先秦史学家孟祥才教授撰写的《嬴秦的战争》一书统计,有历史记载的嬴秦战争就达122 次之多。由此我们可以断定,秦穆公及其以前的嬴秦战争必然会成为孙武撰写《孙子兵法》的参考战例。也就是说,秦穆公及其以前的嬴秦战争经验成为孙武研究创立孙子兵学的重要资鉴。因为秦穆公是颇具影响的春秋五霸之一,在位期间组织了对西戎的一系列战争,灭掉戎族国家十几个,又组织了对晋国及其他邻国的战争。秦穆公早于孙武一百年左右,其战争经验被孙武借鉴是很自然的。《孙子兵法》问世之后,嬴秦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中,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取得了一系列的战争胜利,可以说是那个年代军事战争成就最大的诸侯国,自然也是学习研究运用孙子兵学、孙子智慧最成功的诸侯国。秦国先后产生了秦襄公、秦穆公、秦孝公、秦武王、秦惠文王、秦王嬴政等高瞻远瞩、雄才大略的明君,涌现了百里奚、商鞅、范雎、李斯、战神白起、王翦、王贲、司马错、蒙骜、蒙毅、蒙恬、王龁、李信等著名将相,君臣协力创造性地实践了孙子智慧、孙子兵学,为嬴秦统一大业立下不朽功勋。所以说,孙子智慧、孙子兵学在嬴秦统一大业中同样发挥了无可替代的历史作用。
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各诸侯国中,秦立国最晚(前770),偏居西域,与戎族杂居,实力弱小,何以最后唯秦国能完成统一大业?而其他诸如齐、楚、赵、魏、韩、燕等当时的强国反而被秦所灭?从兵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看,孙武是齐国人,写成《孙子兵法》十三篇后没有引起齐国重视。为实现其抱负,孙武南下吴国将兵法推荐给吴王阖闾,吴王尽管视其战术谋略,但并未认识到孙武及其《孙子兵法》在治国安邦方面的更高层次的价值。秦之所以能运用当时最先进、最科学的政治、军事、战争理论和战略战术,与时俱进统一六国,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渊源。嬴秦远祖少昊是东夷部落首领,是东夷文化的重要开创者;先祖伯益协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赐嬴姓,封为重臣,成为大禹禅让帝位的唯一人选;嬴族去夏归商,参与了商汤伐夏桀的世纪之战;在商与周的生死之战中嬴族也是忠勇有加。周初周公辅佐成王平息“三监之乱”,将参与叛乱的嬴裔飞廉之一族人强行西迁至今甘肃朱圉山,将其置入荒蛮的险境。但嬴族人仍然不屈不挠,披荆斩棘,筚路蓝缕,与西戎各国展开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殊死斗争,终于身处绝地而后生。至周孝王起用嬴秦后裔非子养马有功,封附庸,继而不断为周朝开疆拓土、守护边疆有功,封为大夫、西陲大夫,成了为周王朝抗御戎族守西陲的主力,至公元前770年秦襄公率军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邑有功,被封诸侯国——秦国,至此嬴人由“充军犯卒”华丽转身成了诸侯,为嬴秦族在西部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又经半个多世纪的励精图治,变法图强,崇文尚武,招贤纳士,连横散六国之纵,使之西面事秦,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废封建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专制帝国,成为中华古代文明的集大成者。由此可以看到,嬴秦不仅在军事战争领域中把孙子兵学运用得炉火纯青,而且在统一大业中创造性地把孙子智慧、孙子哲学发挥到了极致。
通过将嬴秦文化与孙子兵学一起放到历史大背景中去认识,就更加体会到孙子文化的高度和博大精深,更使我们认识到孙子及其《孙子兵法》不仅是兵学,也是智慧学、政治学、哲学和思想文化。《孙子兵法》开篇就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又说:“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这些理念很明显是对国家层面的国君而言的。因此,战争的成功一定是明君贤相、足智多谋之将、精兵、民意协同一致的结果。孔子儒家的主要贡献是倡导德治、民本的治国思想和“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国家治理和文化教育事业,对于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稳定社会秩序发挥了基础作用。孙子兵学的贡献则是以军事谋略推动了社会转型进步。战争必然伴随着破坏与杀戮,但战争也是社会转型进步的“接生婆”。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好战”不可取,但尚武善战则是必须的,否则人类社会就不会有发展进步。我们今天弘扬孙子兵学,既要在军事领域与时俱进发挥其在现代战争中的积极作用,为打赢信息化时代的战争服务,又要拓宽领域,使孙子智慧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孔子儒家学说和孙子兵家学说都是治国安邦的中华经典。新时代的孙子研究事业,在深化学术研究的同时,也必须重视孙子文化、孙子兵学、孙子智慧的推广普及,还应积极推动孙子文化进校园活动,并争取上升为国家战略。借助现代科技和新媒体普及孙子文化知识,让更多国人了解孙子文化,运用孙子智慧。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