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策论分析
2021-11-25王菱
文/王菱
一、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角色定位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高校辅导员的角色也呈现多样化的特征,具体来说,高校辅导员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者、心理健康的维持者、人生规划的引导者、日常生活的帮助者。《高等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提出,高校辅导员需要为大学生提供科学的就业指导服务,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念,引导学生科学地择业、就业,并支持、鼓励学生进入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发展,这些规定充分表明了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对高校辅导员而言,在日常工作中必须充分意识到自身工作职责的重任,关注学生各方面的培养,努力成为学生成长的好帮手。同时,高校辅导员需要提高自身的思想观念,要加大对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关注力度,引导学生在校期间能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在平常工作中,要从以往的“保姆式”“家长式”工作转变成“服务型”工作,以学生发展需求为导向,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2]。辅导员要关注学生个体状况,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判断,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找到切合自身实际的岗位。
二、微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指导时间不足
在高校教育中,辅导员是与大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教师,同时辅导员也是大学生诸多教师中工作任务最重的教师。辅导员需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班级管理、教学、学生日常生活管理、就业指导等工作,涉及的内容多,需要耗费的时间及精力也是最多,这就造成了高校辅导员缺乏充足的时间来学习关于就业指导的新知识、新内容,也无法根据学生的个性需求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就业指导。由于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内容比较多,在平常很少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只有学生进入大学最后一年学习后才会涉及就业指导,这显然是不够的,无法保障学生的就业质量[3]。
(二)被动就业现象明显
从当前高校就业指导整体情况看,还存在明显的“被动性就业”情况,也就是学生在择业、就业时,受各种因素影响,或者是学生本身对自身将要从事的工作岗位不太熟悉,盲目地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目前,就业率已成为衡量高校教育质量的关键要素,使许多高校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力度越来越高,但在就业指导中存在一些不足,从而引起学生被动性就业。如辅导员在就业指导中鼓励、支持学生及时就业,但没有考虑到大学生自身对社会生活认知的偏差,也没有分析学生价值与岗位之间的匹配程度,导致学生就业后离职的概率比较高。
(三)激励机制不完善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涉及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就业指导工作只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一项内容。近年来,高校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视程度有了明显提升,但更多的是将就业看作是一个指标,学校虽提出相应的考核标准,但没有完善的监督、激励体系,加上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上投入的时间、精力有所差异,甚至会出现应付的情况,这必然会影响到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4]。
三、微时代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内容必须开拓创新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涉及很多方面,如就业策略指引、就业去向引导、就业服务、就业形势教育、就业规划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高校辅导员科学合理地创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内容,能在极大程度上增强就业指导实效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就业方向,对学生择业能力的提升十分有利。
(一)结合性别差异开展就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其涉及社会各个方面。从当前大学生就业整体情况来看,女大学生还存在就业比较困难、性别歧视等问题,而且许多用人单位对女大学生有更高的要求。在实践中,高校辅导员还应结合性别差异,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首先,高校辅导员要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辅导工作,可以定期组织女大学生开展就业知识、就业形势宣讲活动,并根据女大学生的特点、优劣势进行针对性指引,促使广大女生可以充分了解到当前的就业情况,提高就业信心。辅导员也可以邀请用人单位的负责人,到学校阐述当前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为女大学生的发展提供指引。
其次,高校辅导员应进一步做好女大学生创业指导工作。在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中,学生创业指导是很关键的一个部分,特别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实施后,辅导员更应该提高对大学生创业指导的重视力度。当前,许多大学生缺乏创新意愿,特别是女生,创业意识比较弱,所以高校辅导员需要做好对女学生的创业指导工作,让女大学生充分了解到当前的创业激励政策,并鼓励和引导女大学生通过相互合作的方式进行创业,提高女生的创业积极性。
(二)强化学生对专业及行业的认识教育
就目前而言,许多大学生对自身的专业、行业不太了解,对当前的社会就业形势也不甚了解,这就造成了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目标不明确、学习主动性不强的情况。在实践中,高校辅导员还要全面开展对学生的专业、行业认识教育活动。首先,辅导员要做好入学专业教育活动,高校新生在入校时都会接受入学专业教育活动,但专业教育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学生即便是经过了专业教育,对自身专业特点依旧不了解。对此,在平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高校辅导员必须做好对学生的专业、行业教育活动,不定期地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普及工作,让学生对自身的专业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其次,要做好学生专业实践实习管理工作。实习是帮助学生充分了解专业、行业的重要途径,而在之前学校开设的实践活动中,大多流于形式,学生很难在实践中充分了解到专业、行业状况。高校辅导员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实习环节的管理,让学生能在真正的实习中对专业、行业有全方位感知,为学生今后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高校辅导员还应做好学生就业领域的指导工作,辅导员可以邀请相关用人单位的负责人到校为学生介绍行业情况,开展专题讲座活动,介绍专业从事的岗位情况等,让学生深入了解自身所学专业今后的就业范畴[5]。
(三)加强省内外就业形势教育
对高校大学生来说,他们在毕业倾向上更加期望在生源地或者是所读学校所在的省市就业,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部分区域就业紧张,而其他地区缺乏人才的局面。在实践中,为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就业,高校辅导员在做好省内就业形势分析的基础上,还应做好省外就业教育工作,要提高学生到省外就业的信心及能力,引导学生对不同省份的就业情况进行分析,促使学生能充分了解各个省份的就业市场、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此外,高校辅导员也需要做好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工作,邀请其他省份的用人单位来本校招生,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就业选择。
(四)根据年级特点开展系统化就业指导工作
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就业能力上存在着一定差异,高校辅导员需要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就业观念,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逐步提高学生的就业水平。部分低年级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就业紧迫感,不清楚如何获取就业信息,究其根源在于学生的主动性不够。对此,辅导员必须全面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要让学生对自身有全面的认知,并对社会状况有良好感知,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奠定基础。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辅导员要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如大一学生,需要结合其专业特点,开展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而大二阶段的学生,辅导员可以指引其开展职业测试活动,让学生能对自身有充分了解;针对大三以上的学生,要关注专业技能、就业政策、就业流程、面试技巧等方面能力培养,为学生良好就业奠定基础。
四、优化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策略
(一)引导辅导员树立全程就业指导观念
高校辅导员本身的综合素质会对其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质量造成直接影响,所以在实践中高校还要构建一支专兼结合的优质辅导员队伍,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基础。为促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水平的提升,高校辅导员要进一步提高对最新就业政策、就业法规的关注度,还要抽出时间积极地学习职业发展理论、教育心理学、就业指导等理论知识,以扎实的理论知识来指导自身有序地推进就业指导工作。高校辅导员必须意识到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短时间开展很难获得好的效果,必须融入大学生整个求学生涯,还需要针对不同阶段的大学生采取不同的就业指导方案,关注对大学生就业心理、职业素养、就业竞争力等各方面培养,以此保障大学生可以高质量地实现就业。
(二)精准推进就业指导工作
在微时代下,大学生沟通交流途径发生了巨大改变,许多大学生都会通过微平台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日常工作中,高校辅导员还应借助微平台对大学生开展精准的就业指导,指引学生进行高质量的职业生涯规划。高校辅导员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借助微信、微博等平台与学生进行非面对面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观念、沟通意识,改变学生的不良学习态度,逐层次设定职业目标,为学生的发展指明方向。高校辅导员要根据微时代的特征,创新就业指导工作形式,通过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就业教育,让学生掌握最新的就业信息。同时,高校辅导员还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等渠道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大学生对就业存在的疑惑,针对共性问题,对学生进行集中解决,而个性问题则在私下通过微信交流帮助学生解决。此外,高校辅导员还可以创建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一些就业信息,为学生今后就业提供帮助。
(三)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为进一步提高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工作质量,还应结合现实情况构建完善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辅导员可组织学生开展谈心、座谈会、班级沟通等活动,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家庭状况、学习行为、就业心理倾向等,针对学生的个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就业指引。辅导员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增强学生的自我服务观念,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鼓励学生开展自我管理,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辅导员需要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的指导,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对学生今后的就业有很大帮助。
(四)加强毕业生就业信息指导
在实践中,高校辅导员要跟紧高等教育改革步伐,采取科学的手段来培养大学生的适应能力、竞争能力,为大学生今后就业打下良好基础。在平常的教育管理活动中,辅导员可以借助主题班会、企业宣讲以及微信微博宣传等方式,强化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辅导员要将教育管理和就业指导有效结合,引导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学生就业后,辅导员还要持续跟踪毕业生就业一年内的动向,收集毕业生反馈的信息,包括毕业生对学校教育及就业指导提出的建议、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等,为后续大学生教育提供指引。
(五)发挥校企合作优势
新时期下,为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就业,许多高校都提高了对校企合作的重视度。高校辅导员应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加强对学生的宣传力度,让相关用人单位、就业基地可以充分了解到毕业生源状况。而辅导员也可以在充分接触相关用人单位后,掌握市场对人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教育指导工作,为学生就业提供帮助。由于高校辅导员日常工作比较繁忙,很难抽出时间与就业单位交流,因此辅导员可以借助微平台,与就业单位的人事部门进行交流,获取用人单位信息,充分发挥好用人单位与学生之间的桥梁作用。学生在进入企业实习时,辅导员还需要借助微平台与企业、带队教师进行沟通,掌握学生实习状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为学生顺利就业提供保障。
辅导员是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主体,在微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需要准确定位自身在学生就业指导中的角色,并针对当前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个性化的方式对大学生开展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从而实现高质量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