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课程思政的改革与实践

2021-11-25李亚茹

就业与保障 2021年22期
关键词:医学生医学思政

文/李亚茹

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之间是辩证统一、协调发展的关系,思政教育确保创新创业教育目标恰当、方向正确、价值合理,创新创业教育蕴含的思政元素可为课程思政的落实提供有效载体。故而,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课程思政,既要找准结合点以实现双向理论教育的有效渗透,又要注重潜移默化的渗透方法,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道德品质、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与勇于创新创业的能力,为祖国的医学事业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人才[1]。

一、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课程思政的意义

(一)扩充“双创”教育新内涵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门课程,其教学内容包含创新、心理、管理等不同领域学科知识,具有多学科交叉特点,讲述了创新创业过程与规律。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加入思政教育元素,扩充教育内涵,帮助创新创业教育指引正确方向,能有效促进学生将创新创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正确精神引导下规范创业行为,以便更好地进行创新创业实践。

(二)提升课程思政针对性

医学院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具有崇高理想信念、医德品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医学人才,这也体现了立德树人教育的目标。创新创业教育提升了课程思政的针对性,要求思政教育内容与创新创业内容紧密联系,提升课程思政的实效性。能够防止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出现急功近利、人云亦云、盲目效仿的行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真正做到全身心投入到国家医疗卫生事业中。

(三)促进医学生全面发展

创新创业是国家、医学发展之必须,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为国家培养创新人才,促进国家社会进步与发展。推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以来,医学生创新项目不断增多,但具有价值的创业成果很少,值得高校教育的深思[2]。

创新创业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可能会面临诸多困难,如果没有正确思想的支撑,很难取得成功。通过课程思政,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提升创新素养,并挖掘成功创业人士的发展历程与创业观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创新创业。面对任何阻碍都永不放弃,永不偏移正确创新轨道,深化学生的家国情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育的主导者是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中,教师需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过程方法、创业计划等。还要结合创新创业内容及思政目标,挖掘思政元素提升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善于思考和发现的能力、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教师在培养医学人才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其教育理念、方法、能力等都会跟随教育改革而不断得到提升。另外,为了满足教学需求,还需要引进创业导师、专业投资者等进入学校进行实践教学,实现校内外教师的有效融合,这也为提升学校师资力量提供了保障。

二、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课程思政面临的挑战

(一)师资匮乏,忽视育人

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给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教师不仅要具备医学专业知识、创新创业理论基础,还要具备思政教育能力。但由于医学专业的特殊性,教师的教学任务非常多,需要掌握的教学知识点多而繁杂,因此耗费了教师大部分的精力与时间。另外,很多的教师认为专业教育大于思政教育,思政教育在专业教学中只具有“蜻蜓点水”的作用,存在教书与育人脱节现象。

(二)内容空泛,目标偏移

目前,很多的医学院非常重视课程思政,但是实施起来过于形式化。课程思政内容主要是大思政教育,其中大思政教育内容包含的范围非常宽泛,针对性很差,学生很难跟专业知识联系在一起。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内容应该聚焦于医学教学目标,结合创新创业教育规律与内容,有效切入思政元素。但是,现实教学内容将创新精神、产品创新研发、商业计划等知识混合在一起压缩给学生,导致学生感觉混乱,没有获得感,导致教育出来的学生医德缺失。

(三)方式传统,途径单一

课堂为主是目前医学院课程思政的重要方式,还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弊端,这与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背道而驰。新时代教学应该是开放式教学,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创新创业知识与技能,深化思想道德教育。但是在实际中,案例教学、创业操作教学等在课堂完成,缺乏一定的实践教育,学生真正创业后发现现实创业与学校案例无关。由于思政内容模糊,导致学生在创业实践中容易被利益所蒙骗,出现过度追求利益,损坏医者形象的现象。

(四)评价不足,形式落后

教学评价能很好看出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效果,并透过评价进行反思提升。教学评价包括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还包括对教师教学的评价,而学校过于重视对学生的评价,忽视了对教师的评价,忽视了教师的“教”对教育起到的关键性作用。另外,由于教育形式比较落后,对于学生的考核与评价一般采用笔试考核,过程性评价匮乏,对于教师的考评,主要以教学任务完成度为准,忽略其他方面的评价,出现评价形式化问题,最终导致教师教学提升不理想,学生学习不积极。

(五)文化匮乏,挖掘不深

文化育人是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的重要渠道。良好的文化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熏陶学生的美好心灵。但是学校没有重视文化的教育效果,只是在创新创业课程思政中融入一些伟人的创新精神来激发学生的努力,其中医学文化中医药文化、人文文化等没有很好地挖掘利用,导致创新创业课程思政中文化引领偏向于创新创业方面,学生得不到全面文化的滋养。

三、创新创业教育中课程思政的改革与实践的渠道

(一)提升教师素养,发挥言传身教的榜样力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与支撑。高校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医学的进步、国家的发展。医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思政为培养医学人才提供保证。作为学生学习的“风向标”,教师的综合素养培育至关重要。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在师生相处中,学生自然而然会受到教师思想、言语、行动等各方面耳濡目染影响,教师只有端正自身医学创新的态度、提升素养,才能称之为合格医学教师。每个教师都是现代文明传播者,身上肩负着“教书”“育人”两项重大责任,学生有可能通过教师一言一行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加强政治素养、拓宽政治视野;要注重师风师德建设,为学生做好表率;要做好创新创业的带头人,教师要有敢为人先创新意识,加强学习,敢于突破常规教学局限,跟随时代教育改革主动创新求变,引入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提升教育高度。

教师培养方面,学校需多举并践,采取多种方式来提升教师的创新创业及思政教育能力。一方面,学校运用“请进来”方式,邀请教育专家及企业创新创业专家等来校,对教师开展教学方法、前沿技术应用等方面的专项培训,更新教学思维、拓宽政治视野,弘扬新时代教师高尚师德;另一方面,构建院校高端医学实验室,投资引进前沿技术设备与期刊,以便教师及时获知前沿医学经济发展动态,聚焦医学人工智能、器官移植等科技进展,为相关教科研项目医学核心技术攻关提供主攻方向和设备支撑,深化教师家国思政情怀,培植教师医学文化自信,提升教师的医学经济敏感力,以此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前沿知识,拓展学生的学业视野。

(二)丰富课程资源,凸显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

大学阶段是学生塑造“三观”、形成正确观念意识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很多大学生容易陷入职业价值观的迷茫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利益、思想等影响,需要教师进行正确引导。创新创业课程思政就是要在传授学生医学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医学素养,开拓创新思维,培养创业品质。故而,课程思政中,根据学生需求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将学生人格的完善、观念的形成融于专业的学习之中,让学生正确认识创业过程中各种利益关系,为学生创新创业指明方向。同时,要保证创新创业与课程思政的融合能够对医学发展产生促进作用,以这一目标来明确教学内容,以“生物——心理——社会”的模式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站在社会集体利益、国家整体发展的角度上看待现实问题。

可考虑以情境式教学为载体,以“疫情后时代我们如何依法创业”为主题进行创新创业能力培育的延伸教学,将法治创业情景剧作为小组合作研讨主题项目,要求各小组在道德法律的框架内,分别围绕几个创新关键步骤进行编剧研讨、角色分配、表演排练,教师随时给予关注指导。教师要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把握医学工作者医德建设、奉献精神的主线,通过视频、案例、校园文化熏陶等方式,引导医学生敬畏生命的价值思考与医德建设的法律意识关照,启引医学生将个人利益与社会价值结合的正确创业观。也可考虑结合党建教学注入红色基因,以“我跟我党学创业”为主线,将党的精神与医疗卫生行业、医学领域企业成长等内容有机结合,剖析医学企业发展进程中的阻碍因素,启迪医学生创业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医学论坛”,主动了解医学发展动态,使其愿意主动将自身双创能力发展与国家经济相结合,以促进经济发展为创业目标,在提升职业修养的同时培养自身经济管理意识,坚定医学生理想信念,加强自身的医德修养。

(三)创新教育形式,拓宽课程思政的育人路径

医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具备很强实践性,医学生实践能力等各方面的提升离不开主观能动性的内驱力,只有在思想认知方面得到提升,才能最终获得能力提升。由此可见,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品质培养要依附于实践教育和创业项目平台支撑。教育形式的创新、创新平台的搭建、实践活动的开展,都是拓宽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课程思政优势路径。

首先,创新实践教学方式,在组织学生创新创业教学时借助体验、案例分析、反向思维的方法,促使学生理想信念、医德的建设实现内化到外化的转变;其次,创新育人平台,发挥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优势,为医学生提供思政教育资源、创新创业信息,在资源共享和互建中形成良性循环;搭建创业实践教育公众号平台、创设互动APP、移动互联网交流平台等,为学生创建分享创业经历、心得的平台,促使学生们相互学习成功经验,共享创业成功喜悦,有效补充思政教育学习载体;最后,丰富实践活动,聚焦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为医学生思政实践活动提供舞台,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了解国情、民情,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定位。例如,以“红色筑梦,点亮青春,振兴中华”为主题组织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进贫困地区开展帮扶工作,打造生动的思政教育课程,使学生将医德素养、爱国情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完善教学评价,夯实课程思政的育人成效

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能够激励各主体的自我提升,厘清创新创业与课程思政教育推行过程中的问题与依据,其调控作用不容小觑。在课程思政过程中,由于学校、教师等原因,总会遇到种种问题和考验,借助于完善的教学评价,提升教育教学中教师的探索能力。因此,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课程思政的评价体系更是应打破传统观念限制,科学贯穿于医学生的学习过程,并根据教学形式的不断创新进行及时跟进优化,增加过程性评价项目,增加对医学生课堂表现、团队合作、实践能力、思想品德等项目的关注比重。

同时,还要重视“赛事”“时事”的灵活评估,前者指伴随着创新创业浪潮而不断涌现的各种赛事,后者指类似新冠疫情肺炎突发事件的反馈。具体来说,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比赛等获得的成绩或参与医学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应在其创新创业维度考核评估中予以体现。如果其比赛成绩为校争光、研究成果促进医学进步,还应考虑额外给予适度奖励,医学生参与为爱逆行无偿献血等活动行为,则应作为其课程思政维度考核评估中的内容体现。

除此之外,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已实现了“从局部到整体”“从现象到机制”的跨越,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源,这也给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在考核教师教学任务完成情况的基础上,后续还要注重教师职业道德、教学方式等方面的评价项目细化与比例更新。如:课程标准评价,课程思政教学中要融合国家情怀、科学素养、敬畏生命等方面的思政主题,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落实职业道德、医德素养的培养,通过评价教师的课程,把握好教师教学的方向;教学设计评价需要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均突破专业教育局限,能运用创新方式将知识、技能、道德教育自然融合,使自身教学水平阶梯式提升。教学研究评价要求教师对教学发展有自己的思考与主张,以便为医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方向,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

(五)落实文化浸润,彰显课程思政的感染效能

我国医学人员在医学研究过程中遗留下丰富的文化,这些文化融入了他们的智慧及道德伦理,将这些文化融入创新创业课程思政中,能够有效发挥医学文化的价值。让学生在文化的浸润下,深化提升医德思想意识,并将这些文化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不断提升自身医学素养,在保障行为健康性的同时,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朝着正确方向发展。丰富的医学文化包括创新文化、历史文化、医药文化、人文文化四方面(见表1)。每一种文化都具有本身的教育价值,融入创新创业课程思政中,给医学教育赋予“灵魂”。

创新文化可以结合课程内容展现医学人才的“奋斗史”,让学生在“奋斗史”感染下形成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研究意志。如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被誉为“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中国心胸外科专家吴英恺等医学家的奋斗历程足以震撼学生的心灵。历史文化就是医学发展历史,医学发展过程中每个进步都是一个创新,从人类诞生时期关于医学的美好传说,到今天医学发展壮大,历史见证了医学文化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医药文化以张仲景医圣文化为代表,其高尚的职业道德、科学的辨证论治思想、完整的理法方药体系,使医圣文化成为中医学灵魂。人文文化散发着崇尚自然、生命至上、仁爱、平等、求真的光辉品质,如在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儒家“孝仁”思想清晰可见。这些丰富的医学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奇葩,对学生思想能产生强烈感染作用,推动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科学精神、医学素养养成。

四、结语

医学事业的发展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创业品质,还需要具备较高的医德素养、道德品质。因此,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要准确把握课程思政的切入点,通过师资建设、资源挖掘、创新形式、完善评价、文化浸润五方面的研究,促进医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思政的顺利开展,培养出医德高尚、勇于创新的人民健康守护者。

猜你喜欢

医学生医学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医学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医学、生命科学类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