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受助大学生参与环保志愿服务活动的思考

2021-11-25余晓玲

就业与保障 2021年22期
关键词:资助志愿文明

文/余晓玲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帮助受助大学生培养家国情怀,用志愿行为反哺社会,增强受助大学生志愿服务信念、生态文明意识及生态文明观教育,从而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志愿服务精神的生态素养的生态人才,实现用科学的生态文明观念引导受助大学生认识自然、敬畏自然,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提升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课题。受助大学生作为享受国家、社会、高校等各类资助的一个群体,应成为保护秀美中华的公民、建设美丽中国的主人。新形势下,引导受助大学生参与环保志愿服务活动,对个人成长成才、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以及社会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社会对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志愿服务行为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大学生作为民族发展和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更应该积极参与环保志愿服务活动。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探讨:一是分析环保志愿服务、资助育人、生态文明观之间的关系;二是阐述受助大学生参与环保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容及意义;三是浅析受助大学生参与环保志愿服务活动的现状及问题;四是针对现状和问题,提出完善受助大学生参与环保志愿服务活动的对策及建议。

一、环保志愿服务、资助育人、生态文明观之间的关系

当前,资助育人工作已成为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关于资助、环保志愿服务及生态文明观三者之间的关系也备受关注,无论是在高校中,还是在社会上,总会看到一批又一批有责任、敢担当、讲奉献的大学生志愿者。他们胸怀爱心和责任担当,大力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许多大学生因为曾经是受助者,如今更加愿意奉献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反哺社会。

作为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群体,青年大学生为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大学生参加社会志愿服务对社会和大学生自身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大学生参加社会志愿服务对社会有很大贡献,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一种传递爱的方式,是青年大学生承担责任、展示担当的一种方式,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能帮助受助群体,建立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其次,从实现个人价值的角度来说,大学生可以借助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实现个人价值,大部分大学生可以从中提升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生活能力等。

现有的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由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服兵役高等学校学生国家教育资助、基层就业学费补偿贷款代偿、高等学校学生直招士官国家资助、师范生公费教育、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资助项目、勤工助学以及包括绿色通道与校内资助的其他资助政策与措施组成。国家在高等教育本专科阶段建立起了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资助对象的覆盖范围较广,基本能满足大学生的需要,有效地解决了大学生在物质方面的问题,不让大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激励大学生努力成才[1]。

二、受助大学生参与环保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容及意义

1.围绕校园建设参与环保志愿服务活动。为构建美丽的校园,在开展志愿服务过程中,受助大学生积极发扬感恩情怀和主人翁精神,提升自身的反哺能力,探索成长成才新途径,为构建美丽的校园文化、环境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实现资助育人的双向价值,使环保志愿服务成为受助大学生的自觉行为。围绕“学校是我家,人人爱护它”,受助大学生小到以一人之力清扫校园楼道卫生,捡拾垃圾,刮洗小广告,减少一次性塑料袋、卫生筷、餐盒的利用,大到自发成立志愿者协会,定期开展教室、宿舍、操场等地卫生革命,开展绿化养护、校车、食堂公共场所消毒等志愿服务,他们在建设美丽校园、参与环境保护的同时,感受爱心传递的力量和快乐。

2.围绕社会服务参与环保志愿服务活动。受助大学生参与环境保护,他们的新思想、新理念将带动社会创新环境保护与环境治理的新模式,有利于培育生态文明观,是生态文明素养的重要体现,为加快建设美丽新中国、推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提供助力。受助大学生们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参与环保公益活动,走下网络、走出校园、走进社区,通过为民工子弟宣传环保理念、为敬老院老人清洗衣物等,带动公众共同关注环保,提高全社会对环保志愿服务工作的认识,使社会志愿服务与满足群众最迫切的需要更好地结合起来,与建设和谐社会更好地结合起来,为开创社会环境保护新局面作出新贡献。

3.围绕节日主题参与环保志愿服务活动。主题团日活动是以团支部为单位进行的一系列有益于德智发展的活动,其活动围绕一定的主题展开。好的团日活动可以让成员在体验乐趣的同时,也能收获一定的社会认同,并创造出一定的社会价值。受助大学生在学校里积极参与以“3·9保护母亲河日”“3·12植树节”“3·22世界水日”等生态环保为主题的和“3·5学雷锋日”等志愿服务团日活动,实现自我教育和实践教育的紧密结合,发挥实践教育、资助育人的作用,有利于谱写校园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树立生态文明观教育,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

三、受助大学生参与环保志愿服务活动的现状及问题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作为受助群体,受助大学生在参与校园建设、社会服务以及主题团日等环保志愿服务活动中,树立自身的成长与国家社会繁荣进步密不可分的意识,把国家、社会对自己的资助,化为勤奋学习、参与环保志愿服务、回报国家社会的动力源泉。但在这一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包括社会层面、学校层面以及个人和学生社团等三个层面。

(一)社会层面

1.缺乏法律政策保障。受助大学生在参与环境保护志愿活动中,缺乏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方法的引导与保护,未能对大学生参与环保志愿活动起到指导作用。

2.缺少联动机制。由于大学生长期在学校学习,社会经验和社会资源匮乏,与社会、社区、环保单位、团委以及志愿者协会等缺少联动机制,社会机构在环保志愿服务活动队伍中忽略了高校受助大学生这一群体。

3.大学生社会志愿服务的相关制度不健全。缺乏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法律法规,志愿服务活动中难免有风险存在。其中涉及志愿者的权利以及服务对象的权利。此外,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现行的管理,例如:计划、组织、指导都比较松懈,缺乏有效管理[2]。

(二)学校层面

1.资助育人和环保志愿服务活动脱节,学校重视度不够。部分高校对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关注度不够高,缺乏系统、定期的环保志愿服务时长的追踪,资助部门在审核奖助学金信息过程中缺乏对学生志愿服务经历的考察。

2.奉行理论教育为主的教育观,生态文明观教育理念淡薄。部分高校更注重学生文化知识的培养,忽略了学生的社会性以及学校以实践促发展的教育方法,社会实践教育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

(三)受助大学生个人和学生社团层面

1.动机不强,参与热情不高。部分受助大学生之所以参与环保志愿服务活动,是因为他们享受国家社会奖助在前,对志愿服务并不是出于内心的喜爱。为确保后续奖助资金的稳定,碍于脸面不得不进行环保志愿活动,这样就导致受助大学生积极性严重降低,在志愿活动中敷衍了事。同时,还会出现志愿服务的时间和上课时间相冲突的情况,以及活动单一、活动机制不完善、缺乏宣传、参与途径少等问题造成了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虽然热情度高,但参与度和持久度低的问题。

2.自身对志愿服务存在认识偏差,环保意识弱。现阶段,从大学生个人层面来看,大学生没有正确认识志愿者活动的真正意义,大部分受助大学生在环保志愿服务活动中把得到自身锻炼作为首要原因,将个人价值放在首位,忽视了社会环保价值。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为了获得学分而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严重影响了志愿服务活动的质量,也很难形成长期的奉献精神。

3.学生社团活动形式单一。受助学生参与环保活动以学生社团组织为主,他们参与环保活动形式相对单一、缺乏内容上的创新,参与形式表现为末端参与,辐射面窄。诸如表现为宣传教育、清理卫生,尚未形成系统的闭合链条。

4.大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前培训不足,服务过程形式化。例如:以放大活动效果宣传为重点,而不愿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的权利。受助大学生作为高校环保志愿服务活动最直接的参与者和实施者,作为战斗在高校志愿活动第一线的主力军,其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成为推动高校生态文明观形成的坚实基础。受助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的完善需要政府的帮助、社会的支持、学校的努力以及自身的自我教育,需要大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使受助大学生更好地履行环境保护志愿服务活动所赋予的神圣职责,完成志愿者的光荣使命,使自身更加成熟与进步[3]。

以上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所以需要采取措施来完善资助育人保障体制和惩戒举措。

四、完善受助大学生参与环保志愿服务活动的对策及建议

受助大学生参与环保志愿服务活动不仅可以提升能力、实现自我价值、反哺社会,同时也是向社会贡献力量、体现社会责任、发扬主人翁精神的一大途径。

1.在社会层面,在高校和社会上营造正确对待、认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良好氛围。一方面,抓好法律政策制定工作。相关部门应加快制定大学生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及政策内容,使学生群体参与环保志愿服务活动有法可依,在遇到紧急状况时可以通过法律法规保障受助大学生切身利益不受侵犯。另一方面,社会各界机构、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应与高校建立联动机制,重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价值,定期面向受助大学生和志愿服务社团开展环保志愿服务活动的宣传,为大学生提供相关实践经验,引导受助大学生积极向社会靠拢,参与环保志愿服务活动。

2.在学校层面,高校应构建帮扶机制。一方面,高度重视大学生的环保志愿服务行为,积极引导大学生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高校资助机构将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程度作为评选助学金的必要条件,并建立受助学生志愿参与服务的考核机制,定期考察,实时考察。另一方面,加强自身生态文明观教育理念,更加重视实践教育与德育的结合。

3.在受助大学生和学生社团层面,一方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受助大学生参与环保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弘扬志愿精神和环保精神,提高受助大学生参与环保志愿服务能力,使其成为受助学生心目中的一种自觉意识。另一方面,学生社团应丰富形式、创新内容、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展学生喜闻乐见而又富有意义的环保活动,比如:网络倡议书、环保短视频征集、环保知识讲座、实行绿色消费低碳生活等,拓宽环保志愿服务活动辐射面,形成系统的闭合链条[4]。

五、结语

高校要积极地正面宣传和引导,为新时期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支撑。大学生志愿服务是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途径。这种自发的志愿组织服务行为是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强有力的保障,是促进大学生健康茁壮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未来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发展中,需要能积极找出存在的问题,联系大学生志愿服务特点与需求做好改进措施,最终不断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水平。

当代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行为等综合素质决定着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大学生的环境教育和生态文明观的养成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不管是大学生自身还是学校、社会,都应意识到开展大学生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让生态文明观作为通识教育或者公共基础课的一部分在大学校园普及,深入大学生课堂。了解和把握当代大学生的环境教育状况,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5]。

面对当今生态环境,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提升生态文明素养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受助大学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应在参与环保志愿服务活动中实现个人、学校、社会价值最大化,以己之力担当时代使命与责任。

猜你喜欢

资助志愿文明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我志愿……
请文明演绎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漫说文明
对不文明说“不”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