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固定资产深化管理的对策
2021-11-25周娣
周娣
(易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财务中心,四川 成都 610000)
一、前言
固定资产主要包括设备、器械、建筑物、车辆等实物载体,是企业创造生产价值和研发价值的基本物质保障,在企业的总体资产中通常占较高比例。固定资产管理主要涉及固定资产的采购、维修、保养、折旧、处置、报废等方面的管理,直接影响企业的运营和发展水平。企业应当认识到自身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弊端,加以改进,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健全固定资产盘查、处置等制度,加强固定资产的预算和核算工作,合理分配企业的各项资源,减少固定资产的非正常损耗,延长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提升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益和效率。
二、企业固定资产深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的界定标准不明确
新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下了定义,即“具有一年以上使用期限的有形资产,如企业生产的产品、企业的出租资产、经营过程中获得的资产、企业提供的劳务服务等”[1]。但这种解释比较抽象,没有清晰划分固定资产的价值标准。在实际操作中,有些企业未按照自身实际经营状况界定固定资产的类型,并且把某些资产价值不达标但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资产划入固定资产的范围内。固定资产界定不清晰,会影响固定资产统计的正确率,导致固定资产总值虚高和固定资产管理混乱。
(二)对闲置和不良固定资产的处置不合理,信息化水平低下
有些企业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固定资产的增值保值上,而忽视了闲置固定资产和不良固定资产的核算、统计、处置等,处置固定资产的程序和方式未严格按照国家和企业相关规定进行,不利于固定资产结构的合理化。例如,有些企业的账面上显示固定资产已处置,但是实际上相应的实物并没有得到处置,导致杂货间和仓库堆积了大量报废的固定资产。久而久之,旧设备缺乏维修保养,受损严重,失去了再次使用的价值,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浪费了库存,增大了库存成本,也使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下降。同时,有些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低下,财务部门、生产部门、资产管理部门、采购部门、研发部门之间的系统都是独立的,固定资产信息数据无法联通,加大了固定资产的管理难度,难以对某些账外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导致企业固定资产台账和实际固定资产数量存在较大的差异。
(三)固定资产配置不合理,缺乏全过程管理
有些企业的固定资产配置不合理,缺乏全过程管理。具体来说,在采购申请时,未制定合理的固定资产购置计划,未充分对购置固定资产的可行性进行全面分析,采购流程复杂,加大了采购成本;在验收时,固定资产的验收时间过长,资产会计结转处理不合理;在使用时,因为设备更新换代速度较快或固定资产与企业当前的业务关联度不高,被资产使用部门闲置,固定资产浪费现象时有发生。
三、企业固定资产深化管理的对策
(一)清晰合理地界定固定资产的标准和范围
企业应当以新会计准则中资产方面的有关规定为基础,结合所在行业的特性、未来发展趋势及自身经营发展的实际需求,建立企业统一的固定资产目录,清晰合理地界定固定资产的标准和范围,规范固定资产记录的参考依据,准确区分固定资产的类型,明确固定资产的价值、种类和使用办法,增强固定资产界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升固定资产统计的准确率,确保同时期、同行之间的固定资产会计信息数据具有可比性,为深化固定资产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一旦出现固定资产类型调整的状况,应当及时记录在案,防止发生固定资产调整但未记录的管理不善现象。
(二)规范固定资产的处置和保养
固定资产的处置方式主要包括固定资产的调拨、招标、拍卖、变卖、报损、竞价、报废等[2]。企业应当严格遵循相关的固定资产处置制度规范,规范闲置和废弃固定资产的处置程序,明确正规的固定资产处置渠道,优化资源的配置,完善固定资产的结构,确保固定资产变动的科学性。
第一,企业可成立固定资产处置小组,定期核算闲置的固定资产和不良的固定资产,充分考虑资产的二次利用,分析固定资产提前报废的原因,并且对其进行折旧和变卖等多元化处置,做好固定资产处置和转移的记录,分析资产处置行为产生的经济效益,缓解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压力。固定资产处置小组还需监督各个部门固定资产的使用,监控各个部门固定资产购置、使用、获益和处置等环节,尤其是重大固定资产的报废,需要编制多种固定资产处置方案,对其进行评审,避免相关部门随意改变固定资产的性质和用途,避免非法占用、变更和核销固定资产。
第二,企业应明确固定资产的调拨制度,规范固定资产业务流程。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应按照实际的业务需要,统计闲置和待废弃的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归口管理部门汇总各个部门上报的固定资产清单,定期发布在企业的员工内网上。企业如果发生固定资产的调拨行为,则由固定资产的需求部门按照闲置的固定资产信息数据,向固定资产闲置的部门提出相应的需求申请,写明固定资产的使用事由、使用期限、管理方式和责任归属等,由固定资产转出部门填写固定资产调拨表,写明是否同意调拨以及调拨意见,递交给固定资产转入部门进行审核和批准。相应地,财务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变更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相关信息,联合相关部门搬迁固定资产,更改固定资产的放置地点。
第三,企业应制定固定资产维修保养办法,尤其要对金额较大的固定资产进行维修保养,使其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延长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并定期比较固定资产日常维修保养支出和新购置的固定资产支出之间的差异。
(三)优化固定资产配置,加强全过程管理
企业应当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精细化管理,优化固定资产配置,加强全过程管理,做好长期规划,增强固定资产购置的科学性和计划性,并且明确各个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责,增强全体员工的成本管控意识。
第一,在固定资产的申请购置阶段,应当根据企业资金状况和固定资产的使用需求,全面做好固定资产必要性和可行性评估分析,编制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购置方案,既要关注固定资产的功能特性、技术标准、型号规格等,也要关注固定资产采购成本,分析固定资产的经济性、产能、全寿命周期使用等内容,搭建相关的固定资产数据库,避免出现固定资产重复采购的现象。在采购阶段,应当充分论证对比固定资产不同采购方式的差异,比较采购的难度、到货期限等,选择采购成本较低的方式[3]。
第二,在固定资产的验收阶段,应当及时将已在调试和试用的固定资产记录到账目中。对于某些自主研发的设备器械,通常需要经历从在建工程转为固定资产的环节,企业应当对这类型的固定资产进行统筹管理,建立标准流程,规范结转方式,开展全面的固定资产验收技术论证分析活动。
第三,在固定资产的使用阶段,及时做好固定资产台账的跟踪和维护,统计分析固定资产的使用状态、效益、产能等信息数据,充分挖掘现有的存量资产,提升固定资产的产能效率。对于难以产生相应经济效益或者经济效益低于运营维保成本的固定资产,应当及时进行处置。同时,企业应当及时关注固定资产闲置状况和变更状况。一旦资产使用部门组织架构发生变化,以及资产使用人员有所调整,应当及时更新相关的固定资产使用信息,使固定资产配置和固定资产折旧费归集保持一致性。
此外,为了提升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企业可建立和实施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量化固定资产管理的指标,把固定资产评价结果与员工的绩效考核相挂钩,激发员工固定资产管理的积极性,降低固定资产有实无账、有账无物、账实不符等违法违规现象发生的概率,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四、结语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规模日益扩大,企业应当积极创新和深化固定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清晰合理地界定固定资产的标准和范围,规范固定资产的处置和保养,关注固定资产效用产出,实现高效率的固定资产变现,优化固定资产配置,加强全过程管理,规范企业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使固定资产管理成为企业的常态化工作,提高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