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应用的探讨

2021-11-25张春花

经营者 2021年12期
关键词:服务项目专项资金医疗卫生

张春花

(高青县黑里寨中心卫生院,山东 淄博 256306)

一、引言

公共卫生资金作为医疗机构稳定运营的资源,对于满足人民群众的服务需求十分重要。这类资金普遍来源于政府部门和医疗部门,依据医疗机构的特点和社会实践需求,将其应用到专项业务中,做到专款专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虽然政府的监督管理在专项资金的使用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成效,但在实际工作中依然有诸多不足之处。因此,需要对其改进、完善,为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加强基层基本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指的是乡镇、社区等卫生服务机构涉及的医疗卫生服务项目,实现对地方群众卫生的干预对策。一般情况下,基层卫生服务对象包括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慢性病患者等人群,并对涉及人群范围有进一步扩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公共卫生服务事业越来越重视,并在该领域加大了投资力度。随着医疗卫生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医疗成本的费用也开始逐渐增加,可见基层基本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的管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基层医疗机构通过专项资金管理能实现资金的科学配置,进而提高资金应用效率,为履行自身社会公共职能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降低资金使用风险[1]。

三、基层基本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专项资金管理过于粗放

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项资金管理缺乏精细化管理,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对专项资金管理工作而言,我国相关部门通常以财务分批发放的方式完成资金发放。由于资金发放涉及的部门数量相对较多,给资金发放工作带来一定困难,使得最终到账周期变长,从而给卫生服务项目的顺利开展带来不便。其次,部分基层卫生机构在使用专项资金时,并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使用方案,使得专项资金的使用缺乏参考依据,有可能出现与专项资金的使用初衷背离的状况。最后,目前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不尽相同,因此专项资金的拨付会受到该地区经济环境的影响。倘若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资金拨付,就无法解决当地医疗项目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二)专项资金使用范围不明确

部分医疗卫生机构存在专项资金使用范围不明确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部分医疗机构对《项目补助资金管理办法》中“人员支出”的范围不够明确,一旦项目提及“公共卫生”,就会将单位所有人员的薪资待遇与专项资金相联系,并在专项资金中列支,使得人员经费在专项资金支出中的比例过高,甚至出现了资金超支的情况。其次,部分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材料支出没有依照国家相关医疗收费标准收取费用,比如有些材料费用属于12类公共卫生专项服务项目,因而应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该服务内容,但有的医疗机构却向城乡居民收取额外费用,这种做法导致公共卫生专项资金被非法套取。

(三)会计核算问题

在专项资金会计核算方面,具体有三方面问题。首先,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并没有将项目补助资金放置在“医疗支出-基本公共卫生支出”的会计科目中核算,也没有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支出要求来完成基本核算工作。其次,在进行会计核算工作时,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并没有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对年度项目资金收支的预算方案进行编制,导致基本公共卫生支出日常核算结果远超项目资金收入数额,部分单位不得已对账户数目进行修改。最后,一些医疗卫生机构通常将人员经费当作资金使用的核心内容,比如某地区拥有5000元的版面制作费用,但是没有其他办公、宣传费用,也没有免费体检、监测试剂等卫生材料费用。由于缺乏明确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核算标准,导致会计核算结果不够准确。

(四)专项资金拨款不及时

当前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专项资金普遍采取“先预拨,后结算”的管理模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在上年年末获得部分预拨资金,剩余的专项资金会基于当地绩效考核结果再进行分段拨付。该管理模式可能会导致拨款不及时,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由于专项资金的拨付需要相关文件审批,倘若该文件迟迟未能审核通过,那就会导致资金长期滞留在财政预算单位。其次,关于剩余专项资金的拨付工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结果是通过信息系统完成传输的,由于部分卫生机构的信息系统还存在诸多不足,无法对结果进行详细、精准地评价,这也会造成考核评价周期较长。一些单位为了应对这种局面,还会选择用垫资的方式完成项目,最后再还款,这种做法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最后,部分医疗机构还出现了专项资金跨年使用的状况,使得该医疗机构年度收支失去平衡,同时也为专项资金挤占提供了环境,不利于资金使用安全。

四、加强基层基本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专项资金管理实现精细化

在加强资金管理工作方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处理。首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对每个医疗项目细化处理,不断完善资金使用、管理方案。当前,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越来越精细化,该做法能帮助政府部门了解医疗服务项目的实际情况,对专项资金进行合理配置,编制出科学合理的资金管理方案,有效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其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进行专项资金管理时,要明确每笔资金的来源,并做好详细的收支记录,确保资金管理制度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最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不尽相同,全国医疗补助会受区域发展不均衡的因素影响,致使某些地区就医困难。为了解决当地群众就医困难的问题,除了政府加大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之外,基层医疗机构还应设立合理的资金使用审核机制,严格审核每笔资金的使用申请,确保所有资金都应用到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促进其价值的全面实现[2]。

(二)明确专项资金管理范围

在明确专项资金的管理范围方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从两方面着手处理。首先,基层医疗机构要对国家规定的12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行确认,并要求资金直接应用到以上项目。其次,医疗卫生机构还需明确专项资金禁止被使用的范围,比如不能用于设施建设、购买医疗设备和办公用具、不能用于与12类公共服务项目无关的支出、也不能用于不规范的凭证报销以及用途不明确的支出项目。总之,要求基层医疗机构做到专款专用,保障专项资金的使用安全和效率。

(三)强化专项资金拨付管理

在强化专项资金的拨付管理工作上,基层医疗机构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处理。首先,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医疗项目之前,应当做好充分的调研准备工作,收集当前项目实施的各项数据信息,进而制定合理的项目资金预算管理办法,编制科学的项目资金预算,实现对每笔专项资金的合理规划。通过预算编制严格把控专项资金的支出,并对预算审核流程进行不断改进、规范。倘若发生资金使用结余或预算超出的情况,就要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找出背后的原因。其次,要进一步完善项目资金管理,着重增强资金拨付的时效性。根据实际管理需求,构建基本公共医疗卫生专项资金拨付的管理机制。当医疗机构完成项目方案后,财政部门要收集整理专项资金的相关数据信息,从而全方位了解该项目的实际需求,根据信息呈现的需求合理安排专项资金拨款。

五、结语

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专项资金管理工作能有效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帮助医疗机构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提升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医疗卫生机构要想进一步提升专项资金的应用水平,应对每个服务项目进行细化处理,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资金管理、使用方案,确认每笔资金的支出,对资金的使用进行全程监督,避免违法违纪现象发生。

猜你喜欢

服务项目专项资金医疗卫生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稿约
某综合医疗卫生中心暖通空调设计分析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使用存在问题及建议
探索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监督新路子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项目制与社会组织服务供给困境:对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化运作的分析
涉农专项资金领域职务犯罪浅析
老龄化背景下辽宁省养老地产发展研究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管理的对策
财政部下达44.2亿元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