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视角下制造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研究
2021-11-25肖菁
肖菁
(达特电子〔上海〕有限公司,上海 200093)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管理学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成为人们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进入新发展时期后,信息技术革命的加快,以及制造企业产品利润的进一步压缩,要求制造企业严格控制费用支出,最大化地利用每笔资金、资产。固定资产在制造企业资产中的占比增加,其是制造企业资产管理中常被忽视的一环,制造企业在固定资产购置、使用、管理等方面都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投入产出常常不及预期,需要制造企业重点关注。
一、制造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固定资产就是企业为开展生产活动、出租销售或提供劳务服务所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一年的实物资产。固定资产可以按照产权所属、经济用途、实物形态等分别核算。按照产权所属,固定资产可以分为自有资产、接受投资和租赁引入这三项;按照经济用途,固定资产可以分为生产经营用途和非生产经营用途这两项;按照实物形态,固定资产可以分为房屋地产、机械设备、电子设备、运输设备、其他设备这五项。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以固定资产入库到出库为基本流程,通过成本预算、采购报备、组织招投标、资产验收、库存管理、日常维修、资产改建、资产盘点、资产报废、资产调度等环节,实现固定资产的全过程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牵涉多个部门,包括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采购部门、财务部门等,各责任部门各司其职,才能够有效提高固定资产管理质量。财务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而企业价值创造也离不开财务计划、财务分析、财务控制和财务决策。即财务管理实际上就是价值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对固定资产采购、生产、销售等活动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保证企业正常运行的物质基础,制造企业固定资产具有价格较高、专业性强、数量多等特点,管理质量的高低对企业的业务发展具有直接影响。首先,对资产进行合理的管控,加大日常维护和保管的力度,可以极大地延长固定资产的使用期限,从而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和利用价值,减少资产维修和管理成本的支出。其次,企业拥有的固定资产在投资以及后期的维修、保管和管理中需要大量的费用,增加了企业的资金占用,如果企业对固定资产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管控,容易引发各类风险问题,造成资产流失。采取科学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方法可以有效地规避和防控风险[1]。最后,固定资产是制造企业开展各项业务活动的基础保证和前提条件。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可以有效保证企业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同时,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可以有效减少设备、器械等故障引起的日常业务无法开展问题的发生,减少资产保养、维修、折旧等费用的支出,促进企业运行效率的提高。
二、制造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在采购层面对领导的审批权限进行了约束,提出了质量和技术方面的要求。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制造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企业管理层缺乏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固定资产无法直接创造价值,其是将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因而企业管理层相对忽视固定资产管理,尤其是价值形态管理。
第二,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中缺乏设备采购的可行性方面的内容,造成资产购买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比如新项目开始以后需要购买辅助设备,在采购过程中,没有考察辅助设备与现有设备的匹配度,无法保证现有设备发挥最大的效力,容易造成固定资产使用效果下降,产生设备闲置问题。
第三,资产预算管理制度不完善。制造企业的固定资产预算制度对预算管理工作的指导作用较弱,导致固定资产配置合理性减弱,固定资产采购重复盲目,资产利用率较低。
第四,固定资产管理权限不清晰,影响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性。制造企业内部固定资产种类较多,部分资产在多个部门流通使用,企业未能及时将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划分至部门或个人,导致资产在部门间流通过程中出现丢失、损毁问题,并且难以准确追究责任。
(二)部分固定资产改造不成功,引起资源浪费
固定资产在利用过程中性能会不断降低,使原材料使用量增加,影响企业成本管理,也会对产品质量造成负面影响,所以须对固定资产开展技术改造。然而,部分制造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技术改造时,因为没有对项目进行科学的评估,改造存在随意性,无法达到计划的使用效果,造成技术改造的失败,引起企业资源浪费[2]。
(三)未对备件折旧年限和使用寿命作出准确评估
以固定资产卡号的方式存在的备件,其折旧年限一般依据主设备折旧年限确定,但在使用时,由于备件磨损速度更快,需要更换,造成其使用寿命与主机设备存在差距。如果折旧年限按照主机设备确定,会造成前期折旧计提过少,后期出现损坏后在报废过程中遭受较大的损失,无法将准确的折旧费用表现出来。
(四)资产未能及时进行报废处理
部分企业财务人员在盘点资产损坏情况的过程中,没有及时处理,比如设备保管人员没有将备件损坏状况开展报废处理,也没有及时告知财务管理人员,造成资产存在潜在的损坏风险。在使用固定资产的过程中,经常发生零件损坏需要更换的情况,针对价值较高的零部件,设备保管人员没有及时与财务部门沟通,或者财务人员没有及时对零件进行报废处理,引起资产价值估算和折旧计提的不准确。
(五)缺乏对闲置资产的有效管理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资产设备需要不断更新和替换,而且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因为投资失误或者产品更替等会造成资产的闲置问题,这部分资产不仅无法获得收益,还会占据企业流动资金,而且企业要投入精力进行保养和维护,增加了人工成本和维护成本。
(六)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
目前,固定资产管理通常使用HRP系统中的资产管理模块,但许多模块功能开发不够全面,而且无法利用其查询功能,需要专门的人员给予指导。资产查询需要一定的权限,操作人员无法查询设备使用情况,严重影响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资产管理效率。企业HRP系统与HIS系统缺乏有效的对接,各部门无法在线查询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影响了资产管理的质量与效率。
三、制造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优化策略
(一)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制造企业的管理层应当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明确认识到固定资产对企业价值创造的积极作用,既要重视固定资产的实物形态管理,也要重视资产的价值形态管理,消除重视资金管理轻视资产管理的偏见。企业领导要做好表率,带领企业全体员工参与固定资产管理。同时,从战略层面对固定资产的采购、日常管理以及处置各环节工作进行分析,根据固定资产管理要求,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细则。比如针对固定资产采购,除了政府集采外,对自行采购的部分,应由财务人员、技术人员以及使用部门等展开讨论,确定固定资产规格、数量等,结合市场情况制定采购预算,要求采购人员严格按照固定资产采购清单、预算计划书进行购置,避免采购人员弄虚作假,购置不达标、不合规或是价格偏高的设备。固定资产采购完成以后,财务部门、实物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要联合对实物进行验收,并签字确认。最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要对资产进行登记,根据使用部门的需求为资产编制电子卡片,并制定标签粘贴在实物上,使用部门如要领取固定资产,须在资产管理部门办理手续,交付财务部门、实物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各保存一份领用单据,相关负责人签字确认,便于对实物使用进行监督和追究责任[3]。
制造企业要对固定资产购买以后的使用效果进行全面的审核,假如设备出现闲置或者使用效果不佳,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保证企业采购的资产能够创造最大的效益。除此之外,制造企业还应当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预算制度,并加强绩效考核,企业要结合自身的战略规划、年度经营计划编制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预算方案,有效投资和配置固定资产,大幅度提升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企业财务部门应该全面收集各个部门提供的资产预算草案,根据专家组的可行性分析后,确定最终的固定资产预算方案,然后交由企业的权力机构审批。同时,在资产预算执行期间,如遇到重大变化须申请增加固定资产,则要按照调整程序申报,得到具体批复后方可采购。
为保证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制造企业还应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将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划分至相关部门或是个人,设计定量和定性指标结合的指标体系,全面实施绩效考核,准确评价固定资产使用效益,绩效考核人员及时将考核结果反馈至相关部门,方便企业调整固定资产配置。
(二)加强对技术改造项目的管理
为了确保固定资产经过技术改造后在性能和使用效果方面获得大幅提升,避免企业资源浪费,企业要加强对技术改造项目的管理和控制,在企业内部设立技术改造项目审核小组,对技术改造项目开展有效的评估和审核,对技术项目改造的申请、资金预算和过程进行控制,对使用效果进行评判。还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固定资产技术改造项目管理制度,通过合理的奖励和惩罚制度,对改造效果较差的责任人进行追责。
(三)准确评估备件的使用年限
备件的折旧年限应当依据其使用频率和利用年限准确评估,从而保证折旧费的有效性,所以财务人员要加强与一线生产部门的交流,不得私自依据主机设备的属性确定备件折旧年限。比如企业研发设备所需的芯片烧录部件,通常会作为固定资产卡号进行单独管理,跟随研发设备(其折旧年限通常设定为10年)开展计提折旧,但在生产时会出现磨损和需要维修的情况,通过科学有效的评估,将其折旧年限设定为6年,保证了折旧费用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四)及时报废资产并进行财务处理
实践中,由于技术水平的提升,设备更新换代速度加快。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日常使用中,常存在以下问题:部分固定资产在达到报废时间时其实还存在一定的剩余价值;部分固定资产养护较好,在到达报废时间时,还可以继续使用。因而,针对固定资产的处理,事业单位应从提高资产利用率角度出发,对于到达报废时间仍然可以使用的,可以邀请专业人士进行安全性鉴定,若不存在安全隐患,且能满足使用需求,可以继续使用;对于使用频率不高,或者是限制的规定资产,可以及时变卖;对于到达报废年限且无法继续使用的,应及时报废,避免继续占用库存,增加单位管理成本。
(五)建立闲置资产信息库以及考核体系
信息时代,事业单位可以通过构建或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来达到对固定资产信息的实时掌握。首先,事业单位须积极优化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和固定资产管理流程,构建固定资产数据库,将单位所有的固定资产信息分门别类地统计,并和单位业务系统、财务系统等联通,以便实时更新固定资产使用状况以及进行财务处理,从而使单位管理人员及时获取相关资产信息,了解真实的固定资产管理情况,合理制定固定资产采购或管理决策。另外,也可以实时掌握固定资产状况,实时追踪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合理划分使用责任,为单位考核管理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更好地约束单位各部门人员使用固定资产过程中的行为,减少人为损坏。
(六)建立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实现动态管理
企业要提升固定资产管理能力,须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一体化系统,对固定资产进行全过程管理,实现资产台账、盘点、账实互通、数据分析、管理计划等模块的科学对接。台账模块主要是可以完整展现资产台账,方便管理者实时查询固定资产分布情况,掌握资产详情。资产盘点模块可以实现对资产的快速盘点,提高盘点的效率,可以增加对二维码、条码等方法的使用,将固定资产的各项信息全部放入条码中,固定资产的出入库以及流通过程中的使用部门都可通过扫描条码或二维码获得,准确跟踪固定资产,避免资产不合规领用或是丢失,最大限度地保证固定资产安全完整,减少固定资产的使用成本。全周期管理模块可以实现对资产基础数据的查询,对资产采购、使用、归还、折旧报废、维护等全过程进行记录管理。账实互通模块可以实现固定资产实物和财务系统的有效对接,保证数据的共享和调用,解决账实不符问题,实现企业对固定资产的集约型精细化管理。
四、结语
制造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须投入大量的固定资产。制造企业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重视固定资产的采购、验收管理、处置,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加强对资产报废的管理,及时进行财务处理,将真实、准确的固定资产信息反馈给领导、管理层,科学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决策。并且在后续经营发展期间,制造企业仍要保持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结合时下最新的技术和工具优化固定资产管理,充分利用固定资产,促进企业价值创造水平提升,保证企业稳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