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加快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2021-11-25

党员干部之友 2021年3期
关键词:干部人才

在全省组织部长会议上,省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可对全省组织工作作出部署。怎样做好今年组织工作,本刊带您重点了解以下6 个方面的内容。

一 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员、干部和公务员学习教育培训的中心内容,在落实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中发挥应有作用。

推动真学,推进落实理论学习中心组、“第一议题”等制度,加大述学评学考学力度,引导党员干部反复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三卷,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工程,扎实开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培训,6 月底前把全省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轮训一遍。

推动真懂,引导党员干部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从科学理论体系上把握其深刻内涵、精神要义和实践要求,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提高“用学术讲政治”的水平,更好地帮助党员干部研机析理、学思践悟。

推动真信,引导党员干部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联系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出的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学出坚定信仰、学出对党忠诚、学出政治自觉。

推动真用,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深入开展“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五个一”活动,提高党员干部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能力。

二 扎实做好庆祝建党100 周年有关工作

根据中央部署、省委要求,精心做好“七一勋章”提名、全国“两优一先”推荐、颁发“光荣在党50 年”纪念章等工作,评选表彰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

“七一”前夕,走访慰问获得党内功勋荣誉表彰的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和烈士遗属、因公殉职党员干部家属。

根据中央统一部署,在全省党员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重要内容,激励广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管好办好“灯塔—党建在线”、党员干部之友,开展“发现榜样”“我来讲党课”和“我和我的支部”微视频征集等活动,大力宣传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

三高标准高质量做好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着力建设政治过硬、现代化建设能力强的坚强领导集体和高素质干部队伍

把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与全面贯彻《2019—2023 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及我省实施意见结合起来,统筹推进市县乡与党政机关、国有企业、高校等领导班子建设,统筹推进换届时的优选配备和平时的干部育选管用工作,整体性提升全省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水平。

坚持事业为上、政治标准为首,选拔使用德配其位、才配其位的好干部。把配强班子、选好干部与推进事业更好地结合起来,坚持人岗相适、人事相宜。下功夫把班子和干部情况在平时掌握起来,落细落实政治素质考察,建立完善干部政治素质档案,严把政治关、廉洁关、素质能力关,大力选拔使用政治过硬、对党忠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干部,敢担当善作为、真抓实干、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秉公用权、依法办事、廉洁从政、干净干事的干部。

坚持提升干部素质和优化班子结构相结合,全面加强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建设。深入推进干部专业化能力培训工程,构建全省领导干部、乡镇(街道)基层干部通用能力和部分重点行业领域专业能力教育培训框架。研究加强干部政治历练、政治训练的有效措施,抓好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培训,推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从班子整体功能和承担的职责任务出发,大力选拔具有相应专业素养、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强的干部,推动形成又博又专、搭配合理的领导班子专业结构。

坚持落实结构性要求和完善常态化机制相结合,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深入开展年轻干部理想信念宗旨教育,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注重递进式培养。对政治业务能力过硬、工作实绩突出、条件比较成熟的优秀年轻干部,大胆提拔使用。深化优秀年轻干部“789”工程,逐级建立年轻干部配备情况监测预警机制,健全日常发现、动态管理、持续培养、适时使用的常态化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时的配备要求,保质保量配备到位。统筹培养选拔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统筹用好各年龄段干部。

坚持严肃换届纪律和强化选人用人监督相结合,持续涵养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认真落实《关于严肃换届纪律加强换届风气监督的通知》要求,坚持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和相关人员学习“十严禁”纪律要求,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坚持全过程从严监督,对违反换届纪律行为实行“零容忍”,始终保持严肃纪律的高压态势。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和有关规定,深入开展选人用人工作专项检查,以选人用人的风清气正涵养山青水秀的政治生态。

四完善从严管理和正向激励机制,推动党员干部担当作为、攻坚克难

严格干部日常管理监督。注重抓早抓小抓预防,落实谈心谈话、提醒函询诫勉等制度,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咬耳扯袖。突出政治监督、强化履职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及省委重点工作安排不上心、不务实、不尽力等问题,对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从严处理。巩固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专项整治成果,进一步规范对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的日常管理,深入推进干部档案专项审核全覆盖。充分发挥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作用,增强监督工作合力。建好用好全省干部数据中心及公务员管理、干部监督等信息系统,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

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结合庆祝建党100 周年,大力选树和表彰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先进典型,营造崇尚实干、鼓励担当的浓厚氛围。完善和加强公务员奖励工作,深化拓展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坚持把“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具体化,正确把握干部在工作中出现失误错误的性质和影响,稳妥推动受处理处分影响期满、符合有关条件的干部合理使用。制定严查诬告陷害行为办法。落实关心关爱基层干部的政策,分步提高乡镇工作补贴。

优化奖惩分明的考核机制。紧扣“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省委部署要求,把各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升级为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对省直部门单位,区分不同领域、不同类型、不同职能进行差异化考核。统筹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绩效考核、公务员平时考核,以及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强化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导向。

公务员是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与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一体谋划、一体推进。认真贯彻实施公务员法,推动公务员考核、奖励、回避、辞去公职、辞退、转任等配套法规的落实。深入推进公务员分类改革,探索开展公务员分类考录、分类考核、分类培训。持续巩固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实施成果,探索制定职级公务员日常管理办法。科学推进公务员考录选拔,做好省市县乡“四级联考”,完善来自基层的公务员培养选拔长效机制。规范公务员调任工作,进一步畅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优秀人才进入党政机关渠道。优化公务员平时考核体系,做好公务员绩效管理试点工作。

五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高质量做好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特别是带头人,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好中选优、优中选强,村要更注重选拔致富带富能力强、敢闯敢拼、能推动乡村振兴的干部,社区要更注重选拔治理和服务能力强的干部。全面推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任职县级党委备案管理,常态化实施在外优秀人才“回引计划”,推行村党组织书记专业化管理。统筹村(社区)“两委”换届与其他村(居)组织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把做好换届与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解决基层治理难点堵点问题结合起来,建立防范和整治“村霸”问题长效机制。

着力提升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质量。聚焦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聚集地以及高校的院系班级、民办高校等薄弱点,细化措施、补齐短板,推动党的组织有效嵌入各类基层组织、党的工作有效覆盖各类群体。深入推进“两新”组织党建“百千万提升工程”,全面加强律师、注册会计师、税务师、资产评估等重点行业党建工作,探索加强快递物流、互联网企业等新兴行业党建工作。

发挥基层党组织在重大任务落实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强农村党建工作,落实纪念“莱西会议”30周年座谈会成果,研究制定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具体措施。完善“抓乡促村”工作责任制,充分发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队作用,选派新一轮第一书记,扎实推进集体经济提质增效。深入实施城市基层党建全域提升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的指导意见,完善“网格呼叫、分级响应、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推进“齐鲁红色物业”建设。坚持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持续抓好模范机关建设。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深化党建入章、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等成果,落实企业党委研究决定、前置研究讨论事项“三张清单”,推动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健全事业单位党的领导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开展高校党组织“议事决策规范提升年”活动,指导公立医院做好党委会会议和院长办公会会议议事规则修订工作。完善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机制,统筹抓好党的建设、服务管理、发挥作用等各项工作。

持续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深入抓好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的贯彻落实,全面推行党支部评星定级管理。制定进一步规范主题党日的指导意见,推动组织生活经常严肃认真开展。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高质量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深入推进党员分类管理、党员量化积分管理,完善党员教育工作体系。优化升级“灯塔—党建在线”业务应用系统,提升党建工作信息化水平。

六深入实施“人才兴鲁”战略,加快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构建更具竞争力吸引力的人才发展生态。完善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重大事项报告、重要情况通报和督促落实机制,深化党委书记人才工作项目,加快山东人才发展集团发展,进一步优化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用人主体积极作为、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完善人才资源统计监测制度,科学编制《山东省“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发挥产业、企业吸引集聚人才的“主阵地”作用,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融合发展。支持济南建设人才特区、青岛建设院士创新特区,带动辐射全省人才一体化开发。

加快推进人才结构优化调整。实施领军人才“筑峰计划”,加强对院士和国家级领军人才的梯次培育。深入推进海外英才集聚计划,积极引进国际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完善“以才引才”工作机制,实施新一轮泰山人才工程,优化提升齐鲁人才计划,继续开展“山东—名校人才直通车”活动。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计划和技能兴鲁行动。服务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加快推进乡村人才队伍建设。

完善具有活力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突出能力水平和业绩贡献导向,以工程遴选、职称评聘、项目评审、奖励评定等为重点,进一步推进人才分类评价改革。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试点改革,健全体现人才价值的激励机制。以部分高校、新型科研院所、产业头部企业等为重点,探索人才工程、科技项目、创新平台一体化支持机制。完善人才创业金融服务支持,健全普惠性人才政策“无形认证”机制。编制发布《2021 年山东人才发展蓝皮书》。

搞活一座城先要搞活关键的人 加快建设“三化一型”高素质干部队伍

中共青岛市委组织部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上印发了中共青岛市委组织部、中共潍坊市委组织部、中共临沂市委组织部、省卫生健康委党组、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党委、齐鲁工业大学(省科学院)党委等单位典型材料。现予以摘要刊发,以供学习借鉴。

习近平总书记指示青岛“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搞活一座城,先要搞活关键的人。青岛市委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鲜明提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开放型的“三化一型”高素质干部队伍,多角度多层次展开积极探索,为青岛改革发展全面起势注入新动能。

一、坚持事业为上,树起“三化一型”鲜明导向。面对新时代新使命,到底需要一支什么样的干部队伍,青岛市委深入调研,先后召开4 次常委会、1 次全委会专题研究,在全市739 名市管班子成员和1268 名市直机关处长中开展问卷调查,对标深圳等先进城市,找准了青岛干部在市场化意识、法治化素养、专业化精神、开放型气质方面的差距不足和努力方向。市委全会专题审议通过《加快建设“三化一型”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意见》,出台《“三化一型”干部队伍建设五年规划纲要》,制定配套制度文件,努力推动“三化一型”融入血液、形成自觉,成为新时代青岛干部的鲜明特质。

二、大胆创新创意,锻造“三化一型”过硬队伍。聚焦育选管用全链条,转变思路蹚新路,形成了一套改革创新、务实管用的干部工作新打法。

一是创造性开展体悟实训。改变传统干部挂职做法,点名调训7 个批次、961 名干部,不进党政机关,而是到深圳、上海等对标城市的民营企业、中介组织和投资机构,挂起职务、当起职员,接受思想观念、素质能力、行为状态的全新洗礼。实训干部提出400 多条改革创新建议,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纳入决策。依托实训队成立青深、青沪企业家联谊会,架起青岛链接资源的“桥梁”。

二是全面推行“三述”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制定《党支部“三述”规范》,围绕政治理论、专业理论“述理论”,围绕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党委政府部署要求“述政策”,围绕对标先进、典型引路“述典型”,班子成员带头述、处长队伍重点述、其他干部广泛述,提升各级干部想透、说清、干实的能力。目前组织开展7万余场,解决问题8000 余个,掀起了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的自我革命。

三是构建开放包容的干部工作格局。拓展干部锻炼场景,选派23 名干部到国家部委以干带训,选派千名干部联系服务万户企业,选派百名市直、镇街干部上下交流任职挂职;对机关新录用公务员,全部安排到村、社区、企业锻炼一年。对接国家部委和中央企业,引进50名干部人才来青实践锻炼,从驻青单位、科研院所引进110 名专业干部来青挂职;近两年拿出50 个功能区管委会主任、市直企业总经理等岗位,面向全国公开选聘;从2018 年起,每年面向全国“双一流大学”招录“青选计划”优选生,累计招录734 名,研究生学历占73%,北大清华毕业的70 多人,激活了“一池春水”。

四是以正确用人导向带动干事创业导向。面向全市和驻青单位集中选拔百名优秀年轻干部,30 名副局级人选中“80 后”占60%。开展“燃烧激情、建功青岛”主题实践活动,评选表彰“担当作为好处长”,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盯住处长这个机关工作中枢,加强组织力执行力建设,打通“中梗阻”。制定不胜任公务员管理办法,对存在14 种庸政、懒政、怠政具体情形的,纳入“不胜任工作人员池”,把压力传导到每一个人。

三、勇于刀刃向内,让组织部门成为推动“三化一型”的强力引擎。打造“三化一型”干部队伍,组织部门必须首先走在前列,才能用“三化一型”视野发现培养“三化一型”干部。出台《在火热一线打造开放型组工干部队伍的若干措施》,在全市组织开展领导举荐、干部自荐工作,开展“组织部长倾听干部说说心里话”活动,创新开展部机关干部赴镇村体悟活动,打破组织工作的封闭神秘,让组织工作更有温度,更好服务“三化一型”干部队伍建设,塑造“更加开放、更有激情、更具活力”的新时代青岛组工品牌。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全国、全省组织部长会议精神,不断深化干部工作新探索,加快打造“三化一型”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深化产才融合 推动高质量发展

中共潍坊市委组织部

近年来,潍坊市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部署要求,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围绕新旧动能转换十大产业大抓人才工作,推动产业链与人才链深度融合、互促共进。2020 年,全市引进高端技术人才1718 人,新增青年人才6.4 万人,新入选省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人选48 人,分别比上年度增长43.8%、68.4%和21.1%;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逆势上扬,增加值同比增长38.1%、22.4%。

一、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推动产业发展与人才发展同向发力、同频共振。认真履行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职责,创新行业主管部门“管行业就要管人才”的工作机制。在统筹谋划上,坚持产业发展与人才发展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组织行业主管部门与人才职能部门共同制定全市发展规划,每个产业的目标、定位、布局、保障同步嵌入人才工作,做到产业规划与人才规划协同做、产业资金与人才资金协同投、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协同推。指导行业主管部门出台各自领域人才队伍建设意见,推动产才深度融合发展。在工作推进上,坚持市和县(市、区)联动,实施党委书记人才工作项目,市委书记带头,组织县(市、区)和行业主管部门“一把手”根据产业发展实际,确定人才工作项目53 个,一月一调度、一季一通报、半年一观摩、年底组织考核,增强既抓产业又抓人才的内生动力。在工作力量上,结合机构改革,为农业农村、文化旅游等16 个部门增加人才工作职能,为发改、科技等7 个部门增设人才工作科室;市县设立人才发展服务中心,为人才提供全周期服务;成立潍坊人才发展集团,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开展人才招引、项目孵化等市场化、专业化服务。

二、围绕产业发展需求精准引才育才,提高人才与产业匹配度。坚持以产聚才、以才兴产,紧扣产业链布局人才链。一是拓宽渠道精准引才。分产业分企业建立人才需求目录,常态化走进中科院、北大、清华等大院大所350 余批次;探索“云招才”“会展引才”“大赛引才”新模式,精准引进产业领军人才。特别是对能够抢占产业制高点的顶尖人才,一事一议、一人一策引进,目前已吸引合作院士157 人,320 个高端人才项目落户潍坊。二是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引才。通过出台专项政策、发放引才补贴等支持企业引才用才,量身定制“潍柴集团人才9 条”“歌尔集团人才8 条”“寿光蔬菜集团人才7 条”等政策,对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的龙头企业进行个性化支持。歌尔集团全球揽才已达1.3 万人,累计申请专利2.03 万项,成为我省第一家市值过千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设立“人才潍坊伯乐奖”,每引进1 名国家级重点人才,市财政奖励企业家20 万元,目前已发放奖金760 万元。三是注重培育本土人才。组织实施领军人才、乡村之星、首席技师等十大类人才计划,每年列支5600 万元跟踪支持本土人才成长成才,1 人当选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 人被评为“大国工匠”。

三、搭建吸引力大、承载力强的平台载体,加速人才集聚、助推产业升级。聚焦全市产业发展战略,着力打造一批高能级平台载体,为集聚高精尖人才、促进成果转化、孵化科技企业提供支撑。一是引进高端新型研发机构。聚焦高水平建设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依托北京大学科研力量,建设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打造全球领先的现代农业科研转化基地,目前已引进美国科学院院士邓兴旺、国家级重点人才张兴平等高端人才73 人;与国家农业智能装备研究中心共建智慧农业科技园,研发寿光型智能玻璃温室,能耗比荷兰低50%以上。二是打造创新创业共同体。着眼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深化与中科院半导体所和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合作,共建潍坊先进光电芯片研究院,聘任18 名院士担任学术委员会委员,研发的光子晶体芯片可替代进口、打破国外垄断,3 年内孵化半导体(激光)产业企业60家以上,形成半导体光电产业集群。三是深入推进“一企一平台”工程。已建成企业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省级以上研发平台590 多家,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1 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3 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7 家。潍柴集团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集聚海内外顶尖研发人才312 人,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11 项,申请专利1762 件,成功研发全球首款热效率突破50%的商业化柴油机。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这次会议精神,虚心学习省直单位和兄弟市的先进经验,进一步深化人才与产业融合模式,推动人才高效配置、产业高速增值,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整体优化提升 建强基层治理带头人队伍

中共临沂市委组织部

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关键在人。近年来,临沂市委把建强带头人队伍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树立系统观念,强化改革创新,培养了一批新时代城乡基层改革发展的“领头雁”。

一、以“改革思维”优选头雁。一是从优秀群体“选”。面向退役军人、回乡企业家、大学毕业生等选配1530 名村党组织书记,优先充实到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一大批年轻有为的“兵支书”“企支书”“学支书”投身乡村振兴,雁阵效应不断凸显。二是从在外人才“引”。依托驻外流动党组织,实施“归雁回引”工程,召开恳谈会、发布“求贤帖”,摸排各类人才11430 名,成功回引834 名,聘任“沂蒙乡村振兴顾问”269 名。三是从机关干部“派”。深入挖潜干部资源,累计选派910 名机关退休和在职党员领导干部到“两新”组织、城市社区担任“红领书记”,其中县级干部115 名,沉在一线抓党建抓服务抓治理。四是面向社会“考”。设定“门槛”,公开考选村党组织书记388 名,平均年龄37.3 岁,大专以上学历占56%,整体优化了村党组织带头人年龄结构和知识层次;按照每个社区不少于2 人的标准,公开考聘674 名社区专职工作者,61 人入选社区“两委”班子,成为社区治理的中坚力量。

二、按“专业要求”提升能力。一是抓实集中培训。每月举办1 期沂蒙乡村振兴“万人大课堂”,成立临沂“两新”组织党建学院,培训各领域党组织书记52 场次、2 万余人,实现基层带头人培训全覆盖。二是办好学历教育。落实省“学历+ 能力”办学要求,累计从村、社区干部招收4382 名专科学历教育学员,遴选369 名专兼职教师和课外辅导员授课,探索实施学习、工作“双培养”“双评价”制度,提升办学质量效果。三是强化梯次培育。健全跟踪培养制度,建立社区书记工作室15 个、“两新”组织书记工作室50 个;实施乡村振兴“双百培育工程”,遴选107 名“王传喜式好支书”、85 个“代村式好支部”,形成示范效应。四是加强后备培养。建立后备人才“选拔、培育、扶持、使用”四项机制,储备“两新”组织党务人才3961 名、村级后备人才1.9 万余名,从中选拔9300 余名作为书记后备人选进行重点培养。

三、用“干部理念”管理队伍。一是推进村党组织书记专业化管理。着眼解决村党组织书记“难选、难干、难管、难留”的问题,健全完善专岗定标、专职管理、专项扶持、专薪激励和动态调整机制,先后将4410 名村党组织书记纳入专业化管理,占比62.6%,人均月报酬增长95.6%,有力调动了积极性。二是构建城市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全面落实社区工作者“3 岗18 级”薪酬待遇,组织评选40 名“最美社区工作者”、108 名“发现榜样”人选,推荐145 人为“两代表一委员”,社区工作者成为受尊敬、有干头、有奔头的职业。三是建立“红领书记”长效管理机制。健全完善任职规划、述职评议、激励保障、负面清单等“十项制度”,设立“红领书记论坛”,实施组织结对共建。鲁南制药集团“红领书记”公维禹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改革创新狠抓落实奖”, 87 名在职“红领书记”先后得到提拔重用。

四、搭“创业舞台”推动发展。在农村,实施“双创一领”行动。扶持村党组织创办合作社2022 家、创办集体增收好项目1890 余个、领办志愿服务队5385 支,累计带动村集体增收2.2 亿元,为农村困难群体提供爱心服务4.6 万余次。在城市,实施攻坚提升行动。以深入推进市委书记项目“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为契机,推动新建63 个城市社区、1635 个红色物业小区、867 个小区“红色驿站”,解决了一大批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在“两新”组织,实施“党建领航”工程。创新推出金融助企“红领书记引领贷”,开通“惠企政策直通车”,为277 家企业、87 个项目纾困解难,争取各类资金、减免税费2.4 亿元。“红领书记”助推翔宇实业、奔腾激光等一大批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抓好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完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全链条工作机制,带动基层党建各项工作不断创新突破,为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贡献力量。

在大战大考中锻造高素质党员干部人才队伍

省卫生健康委党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统筹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既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2020年,省卫生健康委党组坚持“在大战中践行初心使命,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把大战大考作为锻造高素质党员干部人才队伍的“试金石”,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坚强保障。

一、强化一线政治历练,在大战大考中践行 “两个维护”。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生命重于泰山。在疫情面前,白衣就是铠甲,医护人员就是战士。委党组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根本遵循,从政治上看待疫情防控工作,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重要作用,召开委党组会51 次,主任办公会19 次,第一时间集体学习、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印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和《致全省医务工作者的一封信》,号召党组织发挥政治功能、党员擦亮身份,扛起疫情防控政治责任,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折不扣抓好各项任务落实。按照全国一盘棋要求,主动把我省疫情防控放到全国大局中审视。一方面,紧急动员12 批1794 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支援黄冈,拿出精干医护力量,助力打赢湖北保卫战。另一方面,落细落实疫情防控预案和一系列办法、规程,坚持生命至上,全力推进重点人群筛查和患者救治,检测省内重点人群2000 万人次,本土病例治愈率99%以上,输入病例实现“零死亡”,用捍卫人民健康的实际行动检验“两个维护”的成色成效。

二、注重一线考察识别,在大战大考中强化使命担当。把疫情防控“战场”作为党员干部人才“考场”,在一线检验识别德才素质。一是政绩在一线考察。制定印发《关于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一线考察识别干部的工作方案》,将考察识别党员干部人才的探头延伸到委疫情防控指挥专班、定点医疗机构、流行病学调查现场等重大斗争最前沿。选派3 个考察组到20 家委属单位蹲点考核,逐个班子建立责任清单、成绩清单、事迹清单、问题清单,近距离考察党员干部人才战疫实绩,作为评价政治素质、工作能力、担当精神的重要依据。二是干部在一线培养。从委机关和委属单位选派政治素质好、专业能力强、有培养潜力的干部人才80 余人到疫情防控一线战疫情保落实,抽调118 人到指挥专班疫情防控组、医疗救治组等各专业组工作、18 人参与指挥专班办公室日常工作。组建省、市疫情研判、医疗救治专家组,通过集中指导、远程培训、线上会诊,加大对基层和年轻医务人员的传帮带力度。重视发挥中医作用,加强中医人才培养锻炼,积攒了全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后劲。三是关爱在一线落实。为2.17 万名一线医务人员发放临时性工作补助9450 万元,组织健康查体疗养3200 人,为3516 名医务人员子女解决入学、升学问题,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传递到一线医务人员心中,打一场有温度的疫情防控战。

三、突出一线选人用人,在大战大考中树好鲜明导向。对在疫情防控斗争中挺身而出、扎实工作、经受住考验的党员干部人才,结合一贯表现,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重用。一是干部注重从一线提拔。委机关6名在疫情防控吃劲岗位经受考验、连续作战、群众公认的优秀年轻干部,从一级主任科员提拔担任副处长。二是党员在一线发展。在援鄂医疗队、山新医疗队抗疫一线建立临时党组织34 个,火线发展医疗系统党员176 人,党旗在疫情一线高高飘扬,党员荣誉感、使命感、责任感充分激发。三是职称评聘向一线倾斜。坚持一线医务人员优先申报、优先参评、优先聘任,全省8 名一线医务人员被评为泰山学者、17 名被评为齐鲁卫生与健康领军人才、685 名优先晋升职称,凝聚了干事创业的正能量。四是表彰奖励看一线表现。扎实开展疫情防控突出典型表彰工作,全省卫生健康系统62 名个人、8 个集体、4 名共产党员、2 个基层党组织受到国家表彰,1588 名个人、320 个集体、72 名共产党员、47 个基层党组织受到省级表彰,鼓舞了士气。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这次全省组织部长会议精神,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贯彻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不断提升全省医疗卫生党员干部人才队伍建设质量,为健康山东和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贡献力量。

统筹优化干部资源加快建设一流强港

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党委

全省港口一体化改革,是省委、省政府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服务“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重大举措。省港口集团成立以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着力选好干部、建好班子、抓好队伍,以干部队伍大融合推动港口一体化改革,以干部资源大优化助力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设。2020 年,在疫情冲击、全球经济下行大环境下,实现逆势增长、完成历史跨越,货物吞吐量超过14 亿吨、集装箱量突破3000 万标箱,分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三位,各项指标在全国港口“第一方阵”中持续领跑。

一、紧紧抓住一个关键,服务保障港口一体化改革。一体化改革涉及7 个地市港口、6 万多名干部职工,各单位底子厚薄不均、干部职级不对等,对一体化改革的认识也有较大差距。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紧紧抓住干部这个关键因素,以干部队伍建设凝聚共识、集聚人心、汇聚合力。一是坚持港口一家人理念。开展“我是山东港口人,我为集团发展建言献策”活动,收集12 大类、2.7万余条建议,全港形成“八个勇于、八个自觉”思想共识。二是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制定《干部管理暂行规定》,统一政策标准、明确选任条件、规范选任程序,做到以事择人、人岗相适,营造风正、心齐、气顺、劲足的氛围。三是坚持干部工作一盘棋。充分发挥党委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领导和把关作用,对各港口干部情况进行全面摸底,统筹谋划考虑、综合分析研判、择优选拔使用,进一步盘活港口干部资源。

二、突出抓好两个重点,建强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一体化改革之前,各港口企业干部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经历单一,日照港、烟台港中层干部平均年龄超过50 岁。面对这种现状,我们抓住干部资源优化和年轻干部队伍建设这两个重点,加大干部储备、加强干部培养、加速干部成长。一方面,统筹抓好干部资源优化升级。突出政治能力训练,依托集团党校开展各类培训31 次、累计培训3000 余人次,进一步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加强干部交流,四大港口主要负责同志全部交流任职、42 名班子成员调整比例达到1/2,集团交流调整干部791 人。推行竞争择优,18 名直属单位副职、387 名干部竞聘上岗;柔性引进4 名院士,从党政机关、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等市场化选聘28 名高端人才,进一步提升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优化班子结构,选优配强15 个直属单位领导班子,形成年龄结构梯次合理、专业结构复合互补、气质结构相容和谐的配备组合。另一方面,突出抓好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加强发现储备,按照省委年轻干部“789”工程要求,实施“三百工程”,各选100 名左右80 后、90 后和国际化人才,分类重点培养、跟踪动态调整,让年轻干部蓄水池始终水源充足、保持一池活水。健全培养体系,选派38 名干部到上级业务主管单位、有关地市和港口一线挂职锻炼,各直属单位中层骨干、后备干部交流比例达到20%。加大使用力度,对各级干部任职年龄和年轻干部配备比例提出指导性意见,总部和直属单位40 岁左右中层正职,逐渐达到20%和30%以上。

三、畅通完善三个通道,拓展干部人才的成长空间。建立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操作技能三个职业发展通道,破解万人竞过独木桥、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难题。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关于进一步拓展员工职业发展通道的指导意见》,每个通道设置7 个业务职级,明确对应关系和薪酬标准,构建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多通道晋升的管理体系。二是统筹组织实施。制定选聘方案,规范基本原则、资格条件、选聘程序等,各层级选聘比例,向关键核心岗位和基层一线倾斜,形成渐进式成长发展梯队。经个人申报、科队推荐、单位评审、集团审核、公开公示,612 人被聘任相关业务职级,一批张连钢型专业人才晋升为高级别专家,一批许振超型技能人才晋级为技能大师,干部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激发。三是实行动态管理。将年度综合评价、月度绩效考评与日常考核相结合,跟踪掌握表现情况,对不称职的及时降级调整,实现总量控制、能上能下、动态调整,锻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人才队伍。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站位新发展格局、深化一体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政治、思想、作风、能力、纪律建设,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用崭新业绩庆祝建党100 周年!

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全面服务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

齐鲁工业大学(省科学院)党委

齐鲁工业大学(省科学院)党委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科教攻坚全过程,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走出了一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智力支持、成果转化的特色科教融合之路,全面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努力践行高校的使命与担当。

一、党建引领教书育人,积蓄高质量发展人力资源。立德树人始终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校(院)党委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党建渗透到育人各环节。在课程思政上发力,做实“为党育人”。牵头成立全省高校课程思政研究中心,构建“123”课程思政工作体系,实现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初步形成“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新局面,开创“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2020 年出版的《课程思政我们这样设计》,连续3 个月位居京东教育类图书热卖TOP5,新华社内参给予关注报道。在教学改革上创新,做精“为国育才”。实行“2+2”“3+1”本科生培养模式和教科产三方介入的研究生导师组制度,打造学院、研究所、山科控股集团三位一体的教科产协同育人体系。更新学科专业设置,对接我省“十强”优势产业,新增网络安全、人工智能等12 个新工科专业,改造升级20 个传统工科专业,培养适应产业发展的一流人才,超过八成毕业生实现省内就业。学校入选我省高水平大学“冲一流”建设高校。

二、党建引领科技创新,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科技自强自立是畅通国内大循环、塑造我国在国际大循环中主动地位的关键。破解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深层次矛盾,关键也在科技创新。校(院)党委把党支部建在科研团队上,提升组织力为支部“赋能”,推动党建工作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出台《关于服务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实施意见》,省委主要领导批示以参阅件的形式向全省发布。先后实施超算大科学工程、智慧海洋重大工程,筹建山东省实验室,攻克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难题。科教融合以来,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5 项、国家发改委重大项目1 项、国家重点研发课题17 项、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17 项,获国家科技奖励4 项,光华工程科技奖1 项,省部级科技奖励60 项,众多科研成果在“十强”产业领域实现关键技术突破。

三、党建引领人才工作,强化高质量发展智力支撑。人才是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校(院)党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引才突出政治标准,育才坚持政治引领,通过政治把关和感情留人,最大限度把各方面人才凝聚到事业发展中来。深入实施“齐鲁科教英才工程”和“3151”人才计划,科教融合以来全职引进博士及以上人才579人,引进培育国家级人才22 人,柔性聘用国家级人才21 人,助力全省打造国际一流的高端产业人才创新创业聚集区。校(院)发挥高端科技智库作用,通过聚智辅政成为省委、省政府的思想库和智囊团。2020 年,承担省级“十四五”规划4 项,完成交办任务10 余项,多项专报获省领导批示肯定。获“山东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干事创业好班子”“国家外专局引进智力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3 位外国专家获国家友谊奖。

四、党建引领成果转化,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大动能。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最直接有效方式。校(院)党委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意见要求,成立科技成果转化领导小组,专题研究成果转化工作。科教融合以来,外派挂职帮扶的专家、干部457 人次,进政府、下企业“贴身”服务,先后与40 多个地方政府、100 多个龙头企业建立科技合作关系,创办科技企业70 多家,共建科技示范基地30多个,多次获得全省科技副职先进单位称号。充分发挥山科控股的独特优势,科技成果作价入股孵化企业33家,3 个公司分别在新三板、齐鲁股权交易中心“科技板”挂牌,2 个公司成为山东省瞪羚企业,山科集团成为孵化培育高科技示范企业标兵。2020 年,建设超算科技园,打造“超算+优势产业集群”,设立校地产学研协同创新基金项目46 项,研发经费总额9600 余万元,签订755 项共计3.9 亿元的科技成果转化合同,作价入股16 家企业。获首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高校、山东省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试点单位,成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华筹建“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唯一驻鲁高校。

2021 年,校(院)党委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组织部长会议精神,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发挥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职能作用,更好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大局,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 周年!

在攻坚克难中破浪前行——2020 年山东组织工作综述

鲁祖轩

2020 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五个一”,“四进”攻坚,攻坚克难奖、勇于创新奖,“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队,城市基层党建全域提升攻坚三年行动,人才制度改革攻坚……一个个“攻坚”高频词串起过去的一年。

一年来,在省委坚强领导下,全省组织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认真落实“重点工作攻坚年”要求,以实际行动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筑牢“两个维护”思想根基

理论滋养初心,思想引领使命。一年来,全省组织部门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在推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持续加强理论武装。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工程,开展学好用好攻坚克难案例“五个一”活动,举办为期一周的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班,省市举办主体班专题班670 多期、培训干部9.5 万多人次。举办4 期全省领导干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班,培训干部2200 多人,推动掌握新精神、指导新实践。

——深入加强党性锻炼。发挥山东红色资源和优秀传统文化富集优势,深化沂蒙干部学院、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学院和胶东党性教育基地内涵式发展,推进焦裕禄、王尽美、孔繁森、泰山“挑山工”党性教育基地建设,培训学员13.8 万多人次,不断提高学习教育感染力和穿透性。

——创新加强经常性教育。开设“灯塔—山东干部网络学院”,88.5 万多人次参加学习。制定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若干措施,引导全省党员干部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守初心、担使命。

发挥组织优势助力大战大考

抗疫战贫是试金石,也是磨刀石。一年来,全省组织部门动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全力投入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让党旗在重大斗争一线高高飘扬。

——突出干部示范带领。组织开展进企业、进项目、进乡村、进社区“四进”攻坚行动,选派1.3 万多名干部,组成2500 多个工作组,深入一线抓防控、抓发展、抓民生。召开全省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电视电话会议,出台27 条举措。1.4 万名第一书记奋战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最前沿。

——突出党员模范带头。全省2 万多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118.1 万名在职党员到社区志愿服务。省市县下拨党费1.88 亿元,党员自愿捐款10 亿多元,指导援助湖北医疗队成立16 个临时党支部,覆盖山东支援湖北的1812 名人员、619 名党员,构筑起坚不可摧的红色防线。

——突出正向激励带动。出台一揽子关心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人员政策,全省在抗疫一线提拔使用表现突出的干部1529 人、发展党员668 名。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省委表彰898 名疫情防控“先进个人”和299 个“先进集体”,表彰119 名“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和90 个“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建设忠诚干净担当干部队伍

事业发展关键在干部。一年来,全省组织部门坚持一切出于公心、一切为了事业、一切按照规矩选干部,突出实践实干实绩导向,强化育选管用工作,以队伍高素质保证发展高质量。

——公平公正选用干部。贯彻新时期好干部标准,落细政治素质考察“1+3”文件,一批“李云龙”式、“老黄牛”式干部走上重要岗位。出台《关于贯彻〈2019—2023 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实施年轻干部“789”工程,加大干部在省市县乡之间、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之间交流任职。着眼干部队伍长远建设,全省招录选调生1386 名,招录公务员7360名、比上年增长141%。

——精准精细培养干部。实施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工程,举办“聚力改革攻坚、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研讨班20 个、山东干部讲堂4 期。推进与中央机关干部双向交流挂职,选派新一批援藏援疆援青干部人才378 名,在“6+6”扶贫协作市对口选派挂职干部92 名。

——从严从实监督干部。抓好巡视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对70 个地方和单位党委(党组)选人用人工作进行专项检查,开展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专项整治和干部人事档案专项督查。完善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全面推行公务员平时考核,及时调整不担当不作为干部,“严实”底色更加鲜明。

——关心关爱激励干部。坚持多要素全链条发力,完善各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和省直机关绩效考核,开展“攻坚克难奖”“勇于创新奖”“担当作为好书记(好干部)”“干事创业好班子(好团队)”表彰。推进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深化公务员分类改革,巩固乡与县公务员工资待遇拉平成果,以组织为干部担当促干部为事业担当。

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根本固者,华实必茂。一年来,全省组织部门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增强各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为发展赋能聚势。

——把党建责任压得更紧。召开4 次省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出台《贯彻落实〈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定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全面加强全省党的组织建设的具体措施》,规范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聚焦85 项重点任务开展经常性调研督导,使基层党建工作责任落在平时、抓在经常。

——把基础工作抓得更实。召开纪念“莱西会议”30周年座谈会,选派9078 名干部组成“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队,完成第一轮7273 个软弱涣散和工作后进村党组织集中整顿,村级集体收入3 万元以下村基本清零、10 万元以上村达到30%。做好东部地区城市基层党建全域推进试点省份工作,实施全省城市基层党建全域提升攻坚三年行动,开展“齐鲁红色物业”建设。实施“两新”组织党建“百千万提升工程”,统筹推进国有企业、机关、高校、公立医院等领域基层党建工作。

——把党员队伍建得更强。着眼严管实抓,大力实施党支部建设规范提升行动,开展党员分类管理试点,推行党员量化积分管理。常态化开展“发现榜样”“我来讲党课”等活动,激励广大党员奋勇争先。

打造近悦远来人才聚集高地

人才是创新发展活力之源。一年来,全省组织部门大力实施人才兴鲁战略,推进人才制度改革攻坚,加快集聚各方面优秀人才。

——优化政策供给。升格成立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人才兴鲁”32 条,颁布《山东省人才发展促进条例》,构建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体系。深化人才制度改革攻坚,推出科研人员离岗创业、高层次人才周转编制池等10 多项举措。

——优化人才结构。建立领军人才梯次培育机制,大力集聚海内外优秀人才、青年人才,住鲁两院院士和海外学术机构院士达到98 位、国家级省级领军人才达到4145 名,分别比“十二五”末增长113%、215%;引进“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是上年度2.1 倍。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遴选20 家“十强”产业重点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实行泰山人才工程配额制,充分激发人才活力。

——优化发展环境。举办首届山东人才发展大会,设立省人才发展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和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组建山东人才发展集团,开展企业家专题培训。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累计为5995 名人才发放“山东惠才卡”。常态化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激励广大人才拼搏奉献。

一年来,全省组织部门贯彻“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要求,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组织工作重要论述,制定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意见,开展“共话优良传统、传承组工文化”系列活动,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统筹推进党建制度改革、党建研究、组工信息宣传、机关服务等工作,自觉做到政治上绝对可靠、对党绝对忠诚。

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省组织部门将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坚强领导下,围绕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重点抓好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庆祝建党100 周年、市县乡领导班子和村(社区)“两委”换届、实施“人才兴鲁”战略等工作,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更加坚强组织保证,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 周年。

猜你喜欢

干部人才
人才云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五拍”干部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有的在“悬浮”,有的在“游走” 挂职干部如何摆脱“挂职的烦恼”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智珠
毛遂自荐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