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1-11-25

党员干部之友 2021年3期
关键词:主义共同体抗疫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体系和世界秩序深度调整,大国战略博弈全面加剧,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文明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和不确定因素层出不穷。2020 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人类发展面临新的严峻挑战,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国是选择融合还是分隔、合作还是纷争,成为决定人类前途命运的关键看点。国际社会期待倾听理性的声音和负责任的方案。2021年1 月25 日,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出席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在题为《让多边主义的火炬照亮人类前行之路》的特别致辞中强调指出,“解决好这个时代面临的课题,出路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国际社会早日走出当前困境提供了极具启发性和建设性的思路,为重塑后疫情时代的世界秩序指明了方向。

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加速演进

当前,在疫情的冲击下,人类正在遭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衰退,各大经济板块历史上首次同时遭受重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运行受阻,贸易和投资活动持续低迷。与此同时,由经济困顿引发的社会冲突和政治动荡也在世界多地蔓延。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过程中,世界越发清楚地看到,人类已经进入一个互联互通的时代,各国利益休戚相关、命运紧密相连,全球性威胁和挑战只有通过强有力的全球性合作才能加以应对。任何国家都不可能从别国的困难中谋取利益,从他国的动荡中收获稳定。如果以邻为壑、隔岸观火,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新冠肺炎疫情使冷战后建立在美国“一超独大”基础上的霸权秩序发生了根本性动摇。特朗普执政时期,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一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美国在国内淡化疫情危害,不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导致疫情泛滥,造成确诊人数与死亡人数居世界第一;在危急时刻攻击并退出世界卫生组织,破坏全球卫生治理体系;大搞病毒“政治化”“污名化”,肆意抹黑攻击他国,转嫁自身抗疫不力的责任;抢夺国际抗疫物资,并借疫情推进“脱钩”,威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等等。凡此种种单边主义行径,不但破坏全球团结抗疫大局,也使得美国“世界领袖”的地位遭到自二战结束以来前所未有的削弱,世界政治加速向多极体系演变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大势。

那么,在未来的多极世界体系中,各国应该以一种怎样的理念和方式彼此相处、同舟共济呢?对此,中国前后两次、相隔4 年向世界作出回答。2017 年1 月18 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性演讲,提出多边主义是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路径,强调中国支持多边主义的决心不会改变,主张国际社会要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作出努力,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热烈反响。4 年来,尽管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中国为世界谋大同、为人类谋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初心始终坚定不移,步伐始终稳健有力。4 年后的1 月25 日,习近平主席再次在“达沃斯时刻”发出“中国之声”,提出“让多边主义的火炬照亮人类前行之路”,强调坚持开放包容、不搞封闭排他,坚持以国际法则为基础、不搞唯我独尊,坚持协商合作、不搞冲突对抗,坚持与时俱进、不搞故步自封,明确将多边主义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遵循和指导原则,为人类早日摆脱危机困境再次贡献了中国思路和中国智慧,展现了兼济天下的博大情怀和负责任的大国担当。

遵循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遵循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要以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取代我赢你输、赢者通吃的旧思维,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各国要相互尊重主权和彼此核心利益,摒弃意识形态偏见,培育和增强相互信任,通过对话弥合分歧,通过协商解决问题,不能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压贫,不能通过排斥、威胁、恐吓等手段欺压他国,也不能动辄通过脱钩、断供、制裁等单边手段,人为造成相互隔离甚至隔绝。

遵循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要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以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破除冷战思维,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要从根本上改变国际关系中传统的通过结盟或建立军事集团等方式维护国家安全的思路和行为,摒弃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搞“小圈子”、挑起“新冷战”。事实证明,无论是军事冲突的“热战”,还是贸易战、金融战、科技战等“冷战”,都无益于国家间分歧乃至各类全球性问题的解决,相反只会把国际关系推向更加紧张与危险的境地。

遵循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要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秉持开放精神推进互帮互助、互惠互利,实现大家一起发展的“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好发展”。一个贫富分化严重、单边逐利行为盛行的国际体系难以孕育和平与稳定,只能滋生冲突和对抗。各国应遵循互利共赢的原则,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开展良性竞争,拒绝以邻为壑、自私自利的狭隘政策和保护主义行为,抛弃垄断发展优势的片面做法,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发展权利,促进国际社会共同发展繁荣。

遵循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要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以多彩、平等、包容的新型文明观取代“文明冲突论”和“文明优越论”,促进不同文明互学互鉴、和谐共存。任何一种文明在创造世界历史的过程中都是主体性存在,都对人类社会发展做出过独特贡献。任何一种文明也不可能完全排斥其他文明而独立存在,各种文明处于一种相互构成性的关系当中。正是由于文明多样性的存在,才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繁荣。国与国之间在文化上应相互包容,不能将自身文明或文化视作“高人一等”,也不能把自身政治制度和政治文明视为“普世价值”。

遵循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文明体系,努力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发展新路。人类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保护好全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是各国的共同责任,也是实现全人类共同福祉的客观要求。为此,发达国家应自觉遵守各类多边环保公约与协定,为发展中国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减少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提供必要支持与帮助,在全球环境治理中承担更多责任、做出更大贡献。发展中国家应在“共同但有区别”原则的基础上承担相应责任,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短期经济收益。各国都应积极落实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和联合国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既要共同促进绿色发展,也应确保各国能够公平分享发展成果。

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最紧迫任务就是在多边主义基础上开展国际抗疫合作,早日彻底战胜疫情。中国作为全球抗疫“优等生”,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以及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畅通稳定的基石。中国本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迄今已向150 多个国家和13 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为有需要的国家派出36 个医疗专家组,同各国分享疫情防控有益经验,积极支持并参与疫苗研发国际合作,为促进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助力世界早日彻底战胜疫情作出了重要贡献。

事实证明,人类社会已经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在面对全球性风险与挑战时独善其身。多边主义的核心要义就是国际上的事由大家共同商量着办,世界前途命运由各国共同掌握。无论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这类当前危机,还是解决诸如和平与发展这样国际社会所面临的长期性问题,遵循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是必由之路。展望未来,中国必将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忠实建设者、全球发展的积极贡献者、国际秩序的共同维护者和多边主义的坚定支持者,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主义共同体抗疫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画”说抗疫
爱的共同体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近光灯主义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