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实的建构何以可能:论金岳霖事实观的当代价值

2021-11-25

哲学分析 2021年4期
关键词:本体论金岳霖建构

阮 凯

一、引言:“事实”为何如此重要

因为事实与人类的知识、文化、文明、社会生活、科技发展都紧密相关,所以知道关于外部世界的事实对于人类来说至关重要,哲学史、思想史和科学史中对事实问题的讨论汗牛充栋。事实之所以重要,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事实反映的是人类对于客观性、普遍性、确定性的永恒追求,人们需要借助事实去认识和理解外部世界、进行社会实践。正如以赛亚·柏林所言:“在整个西方思想的核心传统里,人们一直假定所有的普遍问题都是同一逻辑类型的:它们是关于事实的问题。”a以赛亚·柏林:《现实感:观念及其历史研究》,潘荣荣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年版,第191 页。在他看来,整个西方思想传统会主张,何谓人的善好生活,什么是权利、义务、公正、平等,政治哲学的一系列核心问题都可以通过追求事实找到答案。即便事实问题如此重要,但千百年来,人们不仅对关于事实的子问题——什么是历史事实、科学事实、自然事实、社会事实——争论不休,而且对关于事实的元问题——什么是事实——也观点迥异。正如金岳霖所言:“大多数的人都有事实感,可是我们不大容易说事实是什么。”b金岳霖:《知识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年版,第549 页。因为事实很难说清楚,因此很多科学哲学家采取了回避问题的策略,他们主张,“至关重要的问题在于:事实是否可以用一种科学的方式而被解释为证据”c江怡、陈常燊:《分析哲学中作为证据的事实》,载《哲学分析》2017 年第3 期。,以此,追问什么是事实被追问什么是证据所替代了。在笔者看来,这一消解事实的策略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同,因为证据无法涵盖事实概念的所有用法和意义。

总体来看,因为哲学家们在各自的理论框架中对于事实有不同理解,所以他们也在事实与价值、真理、知识的关系问题上产生重要分歧。以事实与价值的关系为例,正因为早期维特根斯坦将事实理解为世界之基本成分,所以他“将人们通常所说的价值和事实的区分推向了极端”d韩林合:《〈逻辑哲学论〉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年版,第764 页。,而普特南发现了事实与规范性内容之间的缠结,转而深刻地批判了事实与价值严格二分。对事实的不同理解、解释,将引出有重大分歧的结论,由此可见一斑。金岳霖以事实为中心构建其知识论体系时,对事实做了独到深刻的阐发,这将对于我们重新发现“事实”,以事实为支点解决当代哲学的核心问题提供思想启迪。

二、重新发现事实:事实是纯粹经验还是认知建构

金岳霖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和逻辑学家,他在知识论中提出了一个新颖的事实观——事实的认知建构论e事实的认知建构论并非金岳霖先生自己的总结,而是由陈波教授在全面梳理其事实观基础之上的总结。,但遗憾的是,该事实观的理论价值在当代哲学中却仍未得到充分揭示。事实的认知建构论的提出源于经验主义事实观给他带来的理论困惑,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疑难,他对自己青年时期接受的“客观所与论”进行了深刻反思,生发出一种极有创见的事实观。金岳霖的求学经历使他青年时深英国经验论影响,有两本书对青年金岳霖影响最大:“一部是罗素底Principles of Mathematics,一部是休谟底Treatise。”f金岳霖:《论道》,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年版,第5 页。英国经验论传统使得当时的金岳霖接受了一种事实的客观所与论,认为事实就是一种经验事实,自然和外部世界将经验事实给予我们,而我们通过感官被动地接受、收集这些经验事实。金岳霖写道:“我那时候以为事实就是客观的所与(Given)。”a金岳霖:《论道》,第5 页。所与是金氏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可以理解为感觉材料,陈波教授将金岳霖的“所与”解释为:“客观外物作用于我们的感官系统后被我们感知到而留存下来的东西,是我们认知的出发点和形成知识的材料。”b陈波:《客观事实抑或认知建构:罗素和金岳霖论事实》,载《学术月刊》2018 年第8 期。

虽然金岳霖年轻时受到英国经验主义的影响,认为事实是一种客观所与,但是他并非不假思索地全盘接受,反而常常反思和怀疑这一观点,他逃离经验论事实观的思想路径可以概括为:第一,事实不仅仅等同于客观的感觉材料,因为当我们言说事实时,需要用“概念”言说事实。正如金岳霖所言:“某人只有四十岁,青年会到清华园不过十多里,他底大褂长四尺四寸,罗斯福是美国底总统,我欠他五百元法币;假如这些话都是真的,它们都表示事实。可是,纯客观的所与无所谓‘岁’‘里’‘尺’‘寸’‘总统’‘法币’。显而易见地事实不就是客观的所与。”c金岳霖:《论道》,第6—7 页。第二,事实既非现象也非物自体。康德对于现象与物自体的划分深刻影响了后世哲学。但金氏的哲学洞见一定程度上扬弃了现象与物自体的二分,他主张事实的领域是一个属人的领域,是人用概念、语言对于所观察现象的概括和整理,所以一方面,所与是事实的“原料”,另一方面,只能通过范畴、概念对原料进行深度加工,事实才能得以可能,因此“事实是引用了我们底范畴的所与”。d同上。

金岳霖通过对事实进行独到而精彩的分析,凸显了概念与范畴对于事实的重要性。需要指出的是,在金岳霖的哲学思想中,概念与范畴有着略微的不同。他指出:“我们底范畴都是概念,而我们底概念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形容作用,另一方面是范畴作用。”e同上书,第7 页。要言之,概念的形容作用即概念能命名共相,即便在红的共相消失之后,红的概念仍然得以保存;而概念的范畴作用指的是,概念自身就有图案、结构,用概念去范畴所与后,杂乱无章的感觉材料将呈现出像概念那样的结构性和系统性。当然,概念的这两方面作用是不能分离的,概念既有形容、命名作用,也有范畴、规范作用。

整体看来,金岳霖的事实观有两个重要特征:第一,事实无法脱离概念,而概念又是在生活世界中生成的,这种生成与人类社会生活的文化风俗、社会建制、惯例规则都密切相关。比如,“岁”“里”“尺”“寸”等都涉及人类社会实践中有关年龄、长度的计量单位,而“总统”“法币”又跟总统制的政治制度、民国时期的货币制度密切相关。无独有偶,1995 年约翰·塞尔了提出有关制度性事实(institutional facts)的概念a约翰·塞尔:《社会实在的建构》,李步楼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年版,第3 页。,更彰显了金岳霖事实思想的前瞻性和深刻性。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两人都主张事实与概念、范畴及其背后的生活世界、社会建制密切相关,但仍有重要区别。金岳霖论及事实与范畴的关系是比较彻底的,即事实不是以感觉材料为代表的“光溜溜的所与”,而是“引用了我们底范畴的所与”。而塞尔区分了自然事实与制度性事实,认为只有制度性事实才与概念、范畴和社会制度密切相关,而自然事实本质上不依赖于概念、语言、制度等东西,在塞尔看来,事实“不是复合的对象,也不是语言性的东西,而是条件”b同上书,第178 页。,是使真陈述之所以为真的外部条件。

第二,事实是用概念、意念统合感觉材料的结果。金岳霖提出,“事实是接受了的或安排的所与”c金岳霖:《知识论》,第541 页。。那么我们通过什么来接受和安排所与呢?金岳霖在此作了两种略微不同的解释,一种是意念接受所与,另一种是概念范畴所与。

前一种解释更强调观念与事实之间的联系。即事实是“以意念接受了的所与”d同上书,第574 页。“事实是所与和意念的混合物”e同上书,第543 页。,这里的意念可以大致理解为日常语言中的观念,是英文idea 的中译。金氏的意念主要有如下特征:(甲)意念与意象(image)有本质区别。意象具有私人性,而意念具有公共性、交流性;意象是具体的,而意念则是更为抽象的思想。比如说一个从未见过飞机的人在看到真实的飞机后会有对于飞机的具体意象,但这种意象无法言说和传递,如果他想让别人知道他看到了什么,他需要把他私人的意象转换为可被表达和公共理解的意念,用金先生的话来说,这些意念可以被粗略地理解为描写词句和形容词句。(乙)各个观念之间互相关联着,并总有某种图案。比如,“力”的观念对于一个物理学研究者和一个普通人来说,在心灵中的图案是不同的,前者精细而后者粗糙,且“力”的观念又与其他物理观念紧密相连。此观点导致的结论是:观念或意念在不同的个体之间有着些许的差别,而事实又是由意念接受的所与,因此同一个事实对于不同的个体来说有着不同的效果和主观感受。

后一种解释更强调概念范畴与事实之间的联系,即我们用概念接受和安排了所与。金氏用书架与图书的关系来说明概念与所与的关系:“概念不仅形容所与而且范畴所与。……这有点像图书馆底分类,新书来了之后,不摆在这一格就摆在那一格,即令原来的格式不够,我们也可以新创一格。所与呈现之后,不在一概念之下,即在另一概念之下。”f金岳霖:《论道》,第8—9 页。概念就像图书馆中的书格,而书就像客观的感觉材料,只有书在书格中被摆放好,我们才能检索到图书;只有概念将所与安排好,事实的建构才能得以可能。

概念范畴所与和意念安排所与,两种提法并没有本质不同,都是公共性的语言安排和规范杂乱无章的感觉材料。一方面,就公共性、交流性而言,无论是意念和概念,都不是私人的意象,只不过意念可以是语言中的描述词、摹状词,而概念则是语言中更为抽象、规范的基本成分;另一方面,意念与概念并非独立存在,而是与其他意念、概念紧密关联,以此形成人类的概念框架和表达系统。

三、将事实知识化:建构以事实为中心的知识论

金岳霖的事实观被称作认知建构论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他拒绝经验主义和实体主义的事实观,主张事实不仅仅是感觉材料,而是与人的认知、语言等活动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他试图在整个知识论框架中理解事实,将事实与知识结合起来,认为知识论以知识为对象,知识又以事实为对象,如果知识的世界是人在认识活动、语言活动等实践活动中建构出来的,那么,事实的世界也同样如此,它们都是属人的世界。这种将事实知识化的哲学主张也衍生出如下观点。

第一,事实界随着人类知识的扩展不断膨胀,事实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成果。金岳霖指出:“事实界无时不在膨胀,如果我们以我们底事实界为世界,则世界的确是膨胀的。这和宇宙膨胀论不相干。……人类底事实确是增加的,并且增加底速度也在增加。这当然不是说自然或本然界膨胀,本然与自然界完全是另外一回事。”a金岳霖:《知识论》,第566 页。一方面,他所言的事实绝非是自然界和本然界的东西,绝非是实在之本体,而是与人的知识密切相关的事实陈述(factual statements)、事实断言(factual assertions)。另一方面,随着人类事实世界的扩张,人的知识世界也自然扩张,且扩张的速度越来越快。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后,真正的通才越来越少,根本原因不是今人不如古人,而是今天人类所拥有的事实世界要比古人大得多,正如卡尔·皮尔逊所说:“亚历山大·冯·洪堡有可能概览了当时尚存的科学的整个领域。现在,任何科学家,即使比洪堡更有才干的科学家,也不可能作这样的概览了。”b卡尔·皮尔逊:《科学的规范》,李醒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年版,第13 页。

金岳霖的观点较好地解释了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事实的确由一个狭窄的领域不断地扩张自己的地盘,同时使得以事实为中心的人类知识体系也不断扩展完善。随着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我们越来越凝聚为一个认知共同体或知识共同体,这个共同体所知道的事实随着人类历史进程的推进和认识活动的深化而不断地增加。金岳霖主张,“求知不仅是被动地知道事实,而且是主动地发现事实,事实是可以增加的,并且无时不在增加”a金岳霖:《知识论》,第566 页。。比如在采集狩猎时代,人们所拥有的事实仅仅是与生活、捕猎密切相关的事实;在封建时代,人们逐渐拥有、积累了关于自然、历史、社会、文化方面的事实;而到信息时代,方方面面的事实呈现爆炸之势,大到黑洞形成的机制、宇宙演化的历史进程,小到夸克、质子、中子的物理特性都是现代社会所确认、承认的事实。总之,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必然会发现新的事实,相应的知识也随之增加,说某个东西是事实,也基本等同于说某个东西是知识。因此金岳霖认为,对于人类这样一个知识共同体来说,没有不知道的事实,既然是事实,就是已经知道的。

第二,对具体的知识者来说,他所知的事实是有限,是作为类知识者所知之事实的一小部分。既然事实是知识的对象,那么人类作为一个知识共同体所知的事实肯定大于某个具体知识者所知的事实。因此,也会有如下推论:(甲)具体的知识者所知的事实是有边界的,他所知之事实只占知识共同体所知之事实的一小部分;但个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也能为拓展知识共同体的事实边界贡献力量,如某人在人迹罕至的沙漠中发现一个从未被世人知晓的生物,他就拓展了知识共同体的事实边界。(乙)人类的交往沟通能力使得“交换知识与事实”得以可能。在社会生活中,某人之前可能不知道某一事实,但通过教育、沟通、交流等方式,他可能会从别人那里知道该事实,比如在化学课堂上我们知道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氦。金岳霖总结道:“说事实不必是一知识者所亲自经验的,知识也不限于一知识者所亲自知道的。所谓教育一部分就是传达人所已知给未知的人们。”b同上书,第567 页。(丙)随着知识和研究越来越专业和分门别类,具体知识者所知道的事实也越来越分化,通人越来越少,而专家则越来越多,这也是知识发展的趋势。金岳霖说:“各门各类有各门各类的事实。研究物理的人得到许多物理方面的事实,这些事实也许不是研究其他学问所知道的事实。研究历史的人得到许多历史方面或历史上的事实,这些事实也许不是研究其他学问所知道的事实。”c同上。因此,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通人越来越少,越来越难出现,而像诺贝尔奖获得者这样的研究专家会越来越多,他们也的确为开拓人类的事实边界、知识边界作出重要贡献。恩格斯写道:“使整个生理学发生革命并且首先使比较生理学成为可能的主要事实,是细胞的发现”。d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年版,第323 页。而发现细胞正是罗伯特·胡克的功绩。整体来看,一方面,具体知识者所知事实只占类知识者所知事实的一小部分,对于类知识者来说,这个共同体所知道的事实则要多得多,人类所知的全部事实构成了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的基础;另一方面,具体知识者又通过认识活动、社会实践、科学探索不断获取新的事实,不断地拓展整个人类所知的事实。

在笔者看来,这种以事实为中心的知识论是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为当代知识论的发展贡献了中国哲学家的原创性思想。金岳霖对于知识共同体、类知识者的强调,对事实如何成为人类认识活动成果的深思,对人类如何在实践活动中开拓事实和知识的边界的分析,以及对事实和知识如何反过来有助于人类实践活动的展望,使他的事实观和知识论走向通往历史唯物主义的道路。

四、比较与评价:事实的认知建构论的理论优势

在笔者来看,事实的认知建构论主要有两大竞争理论,一是经验论的事实观,二是事实本体论。前者已在金岳霖从经验主义事实观到认知建构的事实观之思想转变中被扬弃;而与后者相比,事实的认知建构论也有更大的理论优势。

(一)以一种康德式的事实观扬弃了经验主义事实观

纵观金岳霖的事实观,我们会发现它与康德先验哲学有着重要的思想关联,康德认为,人类心灵的两种基本能力是我们知识得以可能的前提:“第一个是接受表象的能力(印象的感受性),第二个是通过这些表象认识一个对象的能力(概念的自发性);……直观和概念构成了我们一切知识的要素,以至于无论是概念没有以某些方式与它们相应的直观,还是直观没有概念,都不能提供知识。”a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李秋零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第83 页。与康德的思路相近,事实在金岳霖哲学中正是知识的对象,知晓事实与掌握知识密切关联。事实是概念安排的所与,既需要印象的感受性也需要概念的自发性,没有前者就不会有感觉材料被感受到,没有后者事实就不会被思维和言说。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金岳霖强调事实需要经验,我们可以想象几万光年以外的情形,但如果它不在我们的经验中,我们也不能说它是事实。b金岳霖:《知识论》,第564—565 页。另一方面,他又非常重视人类共同体的经验而非个人的直接经验,“因为如此,事实界不限于耳闻目见的世界”c同上书,第565 页。。

整体上看,这种将感觉材料与概念、印象的感受性和概念的自发性结合起来的康德式事实观要比朴素的经验主义事实观更有说服力、更符合人类建构事实的一般过程。朴素的经验主义事实观极大地弱化了人类在实践活动中认识世界的能动性,科学家也沦为了朴素经验论所谓的“事实”的收集者,这种观点早已被几百年的科学实践和科学史研究所拒斥。而事实的认知建构论从一种康德先验哲学的角度批判了纯粹经验主义事实观,更符合人类历史上建构事实的实际过程。

在金岳霖之前,经验主义事实观已被一些敏锐的思想家所批判,但事实的认知建构论才彻底完成了这种批判。麦金太尔在《追寻美德:道德理论研究》中曾明确反对一种经验主义事实观。他批评培根的追随者约翰·奥布瑞(John Aubrey)“将事实等同于收藏家们的收藏品”,认为“观察者能够无需任何理论解释涉入其中就直接地面对事实”a麦金太尔:《追寻美德:道德理论研究》,宋继杰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年版,第100 页。,进而整体上反思了经验主义者天真朴素的事实观——我们无须在概念、理论上思索事实,只要像蜜蜂采集蜂蜜一样,在大自然中收集事实,即可完成认识世界、揭示自然秘密的伟业。相较于麦金太尔,金岳霖的事实观更为系统和清晰,一方面,他通过概念范畴所与的事实观,确认了事实的形成不仅需要感觉经验,同样需要以语言活动为代表的人类实践去抽象、整理、规范这些杂乱无章的经验内容;另一方面,他将事实知识化的结果是,使得一种以“事实”为中心的知识体系建构得以可能,彻底扬弃了一种经验主义的知识观。

(二)以一种强调语言和认知的事实观超越了事实本体论

自罗素和早期维特根斯坦在20 世纪初提出逻辑原子主义之后,事实本体论成为了一个崭新的、形而上学色彩浓厚的事实观,在20 世纪下半叶,以阿姆斯特朗(D.M Armstrong)为代表的当代分析形而上学家又将其发扬光大。bD.M.Armstrong,A World of States of Affair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虽然事实本体论在当代分析形而上学中颇为流行,“世界是事实的总和,而非事物的总和”cWittgenstein,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D.F.Pears &B.F.McGuinness(trans.),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1,p.5.这样石破天惊的形而上学宣言也是十分新颖的本体论创新,但相较而言,事实的认知建构论避免了事实本体的诸多问题,并具有如下显著优点。

1.更有解释力。事实本体论者只能部分地解释自然事实,认为自然事实是世界的组成部分,但当他们遇到为何这些自然事实会包含像“里”“尺”“寸”“波长”“微秒”等属人的社会、科学建制之问题时,则产生了解释上的困难。事实本体论者会反驳,比如无论我们用什么样的长度概念去表述地球与月球的距离,两者事实上的距离是不变的。但问题是,只要事实在人类语言中被表达、被言说、被理解,就必然会涉及用概念将感觉材料范畴化(categorization)、用概念建构起整个事实世界之大厦。事实本体论者仍然会反驳,事实被人类表达、言说和理解是一回事,事实本身或事实本体又是另外一回事。但这一观点的问题在于,我们无法设想、言说、思考无概念的事实,事实若脱离概念便只能成为一个康德式的自在之物。正如黑格尔对康德自在之物的批判那样,事实本身也会成为一种可以被取消或悬置的东西。

正因为概念的引入,用概念接受、安排所与,自然事实与社会事实之间便没有绝对的区分,自然事实也不会更具优越地位,比社会事实、历史事实等其他事实更为真实。事实的认知建构论将自然事实、社会事实、历史事实、制度性事实全部统一起来,它们都是事实,而并没有等级上的优劣。后期维特根斯不断强调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和理解离不开生活世界的概念框架和表达形式,金岳霖的认知建构论在这一点上与后期维特根斯坦殊途同归,只不过两人各有侧重,维特根斯坦强调在具体的生活形式和语言游戏中建构事实、理解事实,而金岳霖则偏向于在认识实践和知识论层面建构事实。这使得认知建构论能够有效解释与事实紧密相关的其他现象。这种现象包括但不局限于科学观察、注意力等问题。既然事实是概念、意念范畴的所与,那么感觉材料首先要被人感觉到,如果人没有注意到相关感觉材料,那么无论概念和意念再怎么起作用,人都不能掌握事实。例如,如果科学家哈雷在某时没有持续观测到夜空中的某个光亮的斑点,人类知识谱系中将很可能会缺少有关哈雷彗星的事实。

2.更加融贯。事实本体论虽然有其理论诉求,但它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在于理论上的不融贯:(甲1)随着命题图像论的崩溃,事实与命题二元对立、逻辑同构的关系也随之崩溃,事实如何被言说反倒成了一个难题。(乙1)事实本体论没有办法安顿否定事实问题,如果否定事实不是世界的组成部分,而是被建构出来的,为何肯定事实是世界的组成部分呢?(丙1)世界不说话,而人在说话a理查德·罗蒂:《偶然、反讽与团结》,徐文瑞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年版,第15 页。,事实本体论没有办法解释自然界本是一个整体,为何事实的世界被切割得清清楚楚,如果没有以语言活动和认知活动为代表的实践去建构事实世界,这种切割和分裂是不可能的。

相较于事实本体论,事实的认知建构论则能较为融贯地回答这些问题。(甲2)事实的认知建构论从来就没有预设命题图像论,反而主张事实离不开概念框架和表达形式,是在特定语言游戏中的建构。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在不预设命题图像论的前提下,合理地言说事实。(乙2)既然事实是被建构出来的,那么无论是肯定事实还是否定事实都没有特殊的本体论地位,火炬在燃烧与火炬没有熄灭,这朵花还没死与这朵花还活着看似有着肯定事实或否定事实的形式,但却是意指和描述同一个现象与所与。因此事实的认知建构论可以合理安顿否定事实,我们完全可以在日常语言中承认否定事实存在。(丙2)事实的认知建构论合理地回答了为什么世界和自然不说话,而人说话,因为人在实践活动中将世界人为地分割为一个个事实。正是由于人为的建构因素加入进来,这种分割可以很细致,也可以很粗糙。

3.更加简洁。事实本体论被提出之后,它的一个潜在的问题是不够简洁。以某一个苹果存在为例,从以物为中心的本体论来看,我们可以说某个苹果存在就完成了本体论上的界定;而事实本体论会认为,某个苹果的存在也是关于这个苹果的诸多事实的复合,比如这个苹果有200 克,位于中国的某颗树上,等等。事实本体论会使得我们的本体论更为复杂、庞大,任何有关世界的事实都可以被视为世界之实体。而相比之下,事实的认知建构论无须设定过多的实体,且它能与以物为中心的本体论相兼容,更符合奥卡姆剃刀如无必要勿增实体的原则。

通过与经验主义事实观、事实本体论的比较,事实的认知建构论更充分地展现了其理论优势,使得我们更为坚定地支持一种事实的认知建构论,金岳霖在知识论上的杰出工作也表明,构建以事实为中心的知识体系是如何可能的。

五、事实的认知建构论引发的哲学革命

在笔者看来,提出事实的认知建构论,揭示以这种事实观为中心的知识体系建构如何可能是金岳霖对当代哲学的杰出理论贡献。但这种新颖事实观的当代价值并不局限于此,它在真理观、知识论和价值观等方面也引发了深刻的哲学革命。

(一)通过重释事实,提出新式符合论,重新确立知识论上求真之重要性

众所周知,传统符合论存在诸多致命缺陷,后期维特根斯坦、蒯因、塞拉斯等很多哲学家都对之做了深入批判。以事实本体论为内核的符合论与融贯论、冗余论以及实用主义的真理观有着本质不同且互相排斥。旧式符合论很容易使人构想出T-语句,如“‘雪是白的’是真的当且仅当雪是白的”,像这类T-语句带来的后果是,它使得“哲学家们认为真理概念是无足轻重的”aDonald Davidson,Inquiries into Truth and Interpretation,Oxford:Clarendon Press,1984,p.65.,因此,以事实本体论为内核的符合论会导致真理紧缩论,进而“真”作为一个谓词可以最终被消解掉。旧式符合论以追求命题与实在的符合而求真,最后却导致真理成为一个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概念,这也侧面说明了旧式符合论的问题——抱着求真、讨论真理之目的,结果却把真和真理弄丢了。

正因为传统哲学对“事实”“符合”等概念的混乱使用,陈波教授提出了“不使用‘事实’概念又坚持传统符合论核心洞见的新符合论”b陈波:《没有“事实”概念的新符合论(上)》,载《江淮论坛》2019 年第5 期。。与陈波的方案不同,金岳霖将事实作为知识的对象,将事实视作一个认识论概念而非本体论概念,进而提出一种新式符合论的真理观。这种新式符合论的主要特点是:(甲)它不是无主体、无认知者的符合论,而是与认知者紧密相关的符合论。既然事实是一个认识论c虽然金岳霖更多地讲知识论而非认识论,但他的知识论不仅仅是讨论知识定义、本质、范围等内容的狭义知识论。他的知识论内涵很广,同样包含了认识论方面的内容,比如感觉材料、时空、事实、自然律、因果、度量、语言、思想、真理、认知过程、如何求真以及认识和实在的关系等。因此,本文在论述金岳霖的知识论和认识论时并不做特别的区分。概念,那么事实必然牵涉认识活动和认识主体,因此,新式符合论与旧式符合论有着本质不同,人和认知者的因素、认知活动和科学实践等因素都参与进来,而不像旧式符合论诉诸命题与事实之间神秘的逻辑同构关系。(乙)与旧式符合论不同,新式符合论一方面坚持符合论的真理观,另一方面将其他真理观的合理因素吸纳进来。金岳霖虽然认识到符合论的困难,但他主张“符合说不易取消”也“不应取消”,同时,吸纳其他真理观的理论洞见,“利用融洽、有效及一致以为符合底标准”a金岳霖:《知识论》,第666 页。。

从金氏哲学看,因为事实是一个实践概念和认识论概念,所以事实与事实之间组成了一个巨大的事实之网,“任何一件事实都在一事实网中,而它本身也是许多事实结合起来的结构”b同上书,第672 页。,人们在认知活动中建构的不同事实都在这个事实之网中,被建构的事实与事实之间一般不太可能相互冲突,如果某个事实与另外一个事实有严重冲突,这个事实之网则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更新与调整。c金岳霖对于事实之网的强调,以及提出一种以融贯、有效、一致为标准的新式符合论,与以戴维森等人为代表的整体主义真理理论颇为相似。如果我们知道这些主张是金先生在解放前提出的,就更能意识到金先生这些思想是如何领先于时代。事实的认知建构论使得谈论符合、追求真理成为一种认知实践活动、判断活动,判断某个命题符不符合事实,会要求将该命题放在整个事实之网中接受审判,判断该命题符不符合整个事实之网。只有将事实视作为一个认识论概念、视作一种认知建构,我们才能通过人类的认知实践编织事实之网,判断诸命题、句子符不符合事实,最终发展一种真正的求真之学。

(二)通过重释事实,为解决盖梯尔问题等知识论疑难提供新方案

当我们整体地比较金岳霖的知识论与西方知识论时,会发现一个重要不同。自柏拉图以来的西方知识论传统逐渐确立知识的JTB 定义,只有被辩护的真信念才能被称作知识。但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金岳霖的知识论体系中,他并没有直接论及知识的JTB 定义。在诸多当代学者借助盖梯尔问题反思知识传统定义的今天,引入金岳霖哲学中的思想资源去解决当代知识论疑难,将是一个较有创新意义和理论前景的方案。以盖梯尔问题为例,传统知识论定义之所以无法彻底地解决盖梯尔问题,是因为传统知识论一方面坚持知识的JTB 定义,另一方面对何为辩护、何为真,甚至何为信念都很难有完美、清晰的界定,这就间接导致盖梯尔问题无法彻底解决。因为“盖梯尔案例依赖于在真与辩护之间的某种分离”dChad Vance,“Truthmaker Theory does not Solve the Gettier Problem”,Ratio,Vol.27,No.3,2014,pp.292—293.,正如陈真所言:“盖梯尔式的反例似乎都有这样一个特点:使S 相信P 为真的原因并非是使P 为真的原因。”e陈真:《盖梯尔问题的来龙去脉》,载《哲学研究》2005 年第11 期。

一些当代形而上学家试图用使真者理论来解决盖梯尔问题,让本体论意义的事实(事态)承担使真者的角色,既使得命题得到辩护,也使得它为真,进而避免真与辩护的分离。aSven Bernecker,“Keeping Track of the Gettier Problem”,Pacific Philosophical Quarterly,Vol.92,No.2,2011,pp.127—152.但该方案的问题是,一方面使真者理论本身问题重重,在这个不牢固的地基上无法真正解决盖梯尔问题;另一方面,即便使真者理论没有问题,这种同一主义方案对于辩护的要求过强,只有使某个信念为真的使真者才算作该信念真正的辩护,而其他与该信念相关的经验证据等都不能为它辩护,这种形而上学意义上的辩护已经脱离了辩护的日常用法,使人类的认知实践裹足不前。b阮凯:《使真者理论的兴起与当代批判——兼论盖梯尔问题的事实建构论方案》,载《自然辩证法研究》2020 年第9 期。相比之下,金岳霖知识论的高妙之处有两点:一是他的知识论不将知识定义为得到辩护的真信念,进而不会受到盖梯尔问题的困扰;二是他的知识论以事实为对象,事实在人类认知实践、科学探究中得以确立,因此知识论与认知实践密切联系在一起。求知的过程和认知实践将相关命题的真和辩护真正统一起来。例如,2016—2017 年引力波探测器陆续探测到引力波信号,进而证明引力波存在。在这一科学实践中,我们是将探测到的引力波信号作为引力波存在的辩护,而非将引力波存在这一事实本身作为“引力波存在”这一信念的辩护,这时,2017 年后的人们所持“引力波存在”的信念既为真,同时也得到辩护。可以说,在真正的科学实践中,盖梯尔问题很难成为真问题。正如库恩、费耶阿本德等人“通过具体科学史案例展示了主流科学哲学所提出的方法论和合理性原则在很大程度上并不符合真实的科学实践”c黄翔:《科学实践与本体论历史主义——以历史知识论为例》,载《哲学分析》2020 年第4 期。一样,盖梯尔问题作为哲学家所构造的哲学问题,也不符合真实的认识实践和科学实践。

因此,盖梯尔问题虽然动摇了西方传统对知识的JTB 定义,但金岳霖以事实为中心的知识论不仅不受盖梯尔问题的困扰,而且反倒对盖梯尔问题的解决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这也体现了金岳霖知识论的当代价值。金岳霖的知识论超越西方知识论的关键之处是,它强调在求知、认知活动中知道事实、发现事实,最终将认识论与知识论合二为一。在事实与理论关系方面,“我们不但能从事中发现理而且能从理中发现事”d金岳霖:《知识论》,第570 页。,比如归纳即是从事中发现理的活动,预测即是从理中发现事的活动。在笔者看来,正是人类共同体的求知活动,使得我们所知之事实、我们的知识都不断地增加与完备,使得理论与事实能够进行更有效的互动。可以说,事实的认知建构论是真正的历史唯物主义事实观,在人类历史中,我们不断建构出更有解释力的事实来替换受到质疑的事实,人类知识的更新就是在实践中不断建构事实、不断替换事实的过程。

(三)通过重释事实,为解决知识论之外的重要哲学争论提供思想资源

正因为事实概念与诸多重要的哲学问题紧密相连,澄清事实概念,将会对解决当代哲学中一些核心问题提供帮助,事实与价值的关系问题就是典型代表。罗素和早期维特根斯坦的事实本体论将价值驱逐出事实的领地,使得事实与价值的严格二分达到了顶峰和极致。正如维特根斯坦所言:“你不能引领人们向善;你只能引领他们去其他地方;善在事实的空间之外。”aWittgenstein,Culture and Value,G.H.von Wright(ed.),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s,1998,p.5.这鲜明地表达了将事实与价值、事实与道德严格二分的主张。逻辑实证主义者高举证实的大旗去反对形而上学,不能被证实的命题都被归之为形而上学而被抛弃,由此,实证主义者们从另一条进路开辟了事实与价值的二分法,他们主张:“科学陈述是经验上可证实的,而价值判断是不可被证实的。”bHilary Putnam,Realism with a Human Face,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2,p.163.从罗素、早期维特根斯坦由事实本体论所得出的事实与价值的严格二分,再到逻辑实证主义者们由可证实和不可证实得出的事实与价值的严格二分,事实与价值的二分法影响日益广泛,深入到经济学、社会学等诸多社会科学之中,“阻碍我们看到评价和描述的相互交织和相互依赖”cHilary Putnam,The Collapse of the Fact/Value Dichotomy and Other Essay,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2,p.3.,一定程度上在方法论和指导原则上误导了20 世纪以后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实用主义是较早反思事实与价值严格二分的哲学传统,杜威曾鲜明主张要破除事实与价值的严格二分法,在普特南看来,事实与价值的二分法一定程度上源于哲学中分析判断与综合判断的二分法,因此当分析与综合的严格二分崩溃后,事实与价值的严格二分也必然崩溃。虽然实用主义哲学家对事实与价值的关联有深入分析,但一定程度上只有解释什么是事实,才能真正解释为何事实负载价值(facts are value-laden)以及价值也负载事实(values are fact-laden)。事实的认知建构论打破了事实陈述与事实本身的二元论,揭示了无任何价值因素、忠实描画“事实本身”的事实陈述是一种哲学幻象。因为我们语言中的概念包含着价值的因素,所以概念范畴所与形成的事实当然包含了价值的因素。普特南提出的一个著名例子可以成为金岳霖事实观的注脚。普特南认为,虽然某人说“猫在草垫上”这句话是一个事实陈述和事实判断,但是他“运用了概念元素‘猫’‘在……之上’和‘草垫’,这些元素都是由一个特定文化所提供的”dHilary Putnam,Reason,Truth and History,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1,pp.201—202.。要言之,概念本身已经体现了生活世界中的文化、价值、兴趣等要素,因此由概念表达的事实必然会负载一定的价值,事实的认知建构论将“事实”理解为概念安排所与,为理解事实与价值的关系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

六、结语

事实的认知建构论的革命性意义在于,它不仅提出了一种切中人类生存实践的新事实观,通过反思人对事实的建构如何可能,完成了对于经验主义事实观和事实本体论的扬弃;而且真正阐明了以事实为中心的知识体系建构如何可能,是一种有着历史唯物主义底蕴的事实观。在当代哲学视域下,事实的认知建构论的理论价值是:(1)它强调在求知、认知活动中知道事实、发现事实,将人的语言活动、认知实践与知识论紧密结合,最终完成了认识论与知识论合二为一,克服了西方知识论与认知实践、科学探究脱钩,越来越经院化的倾向。(2)它以事实为中介,在语言与世界之间架起了桥梁,为我们理解语言和世界的关系提供了新视角,即我们不能脱离语言去理解世界,人类的事实世界一定打上了人类认识活动的烙印。因此金岳霖的事实观与知识论“紧扣人的认识活动过程而展而对世界的阐明”a郁振华:《具体的形上学:金—冯学脉的新开展》,载《哲学动态》2013 年第5 期。,也为金—冯学脉的当代发展——杨国荣的具体形上学——给予了理论上的启迪。(3)金岳霖在新事实观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新式符合论,既没有抛弃事实概念,也较为彻底地克服传统符合论真理观的不足,重新确立知识论上求真之重要性。(4)这种新事实观超越了纯粹知识论的领域,对当代学者重新理解讨论事实与价值、事实与规范、事实与可能性、自然主义与规范主义之争等重要哲学问题,都有着理论上的启发。

猜你喜欢

本体论金岳霖建构
论相对独立的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程序之建构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善的原意
大师的“遗忘”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建构游戏玩不够
本体论视域下大学本体要素及资源分类探析
“法律解释”与“法律诠释”之术语辨析
浅议古代哲学的本体论思维方式
较真的金岳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