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伊藤若冲作品中的日本传统工艺美术趣味

2021-11-25薛远鹏

大众文艺 2021年21期
关键词:彩绘京都日本

薛远鹏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南京 210023 )

伊藤若冲(1716—1800),这是一个在日本近现代美术史上并不陌生的名字,其代表作品“动植彩绘”系列等原收藏于京都相国寺,1889年京都相国寺将所藏若冲作品献给了深爱若冲画作的明治天皇,被纳入皇室收藏近一百年。

自明治时代至今的一百多年里,日本人的审美一直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而本国的传统画作,却逐渐被冷落。2016年,在伊藤若冲曾经成长和生活过的京都,各大美术馆联袂举办了“若冲的京都,京都的若冲”专题展,盛况空前,足可见日本人民对于他的喜爱和对他艺术成就的高度认可。

伊藤若冲的画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明艳而富丽的色彩是人们对若冲彩绘画作的第一印象。这种强烈的色彩冲击力,一方面来源于伊藤若冲所使用的当时最高级的颜料(宝石原矿研磨而成的天然颜料),所以在他的动植彩绘作品之上,我们依然能感受到色彩历经近三百年后的鲜艳如初。其次,伊藤若冲通过借鉴和吸收其他画家的表现手法而形成的那极富装饰性和图案化的造型元素,往往给人愉悦的视觉享受。另外,伊藤绘制禽鸟花卉尤其注重表现其姿态的生动趣味,由于受到当时盛行的博物学影响,其花鸟画非常注重质感的表现。伊藤若冲早年学画于狩野派,《诸国庶物志》中称伊藤若冲为狩野派大师鹤择探山的高徒。在伊藤若冲生活的年代,狩野派已如明中末期的吴门画派一般,陷于因循守旧,因袭程式的死循环,若冲对这样的状况十分反感,恰逢中国清朝沈铨的花鸟画风格经长崎传入日本后,形成了风靡日本的“南苹派”,沈铨的花鸟画风格工整而写实,有宋人遗风。圆山应举,渡边华山,司马江汉等当时日本画坛的著名画家都深受其影响,早年的若冲也从中受到启发,注重对构图的把握和对物象的观察。在创作动植彩绘系列时,若冲也学习了当时同样活跃于日本画坛的琳派的风格和表现手法,构图大胆,用色富丽,刻画精微。

一、莳绘技法的融入

自日本延历十三年(公元794年),恒武天皇奠都平安京(京都旧称)后,京都这片土地便是自日本平安时代直至明治时期的文化中心。在学习了中国隋唐的漆器工艺后,京都发展出了闻名遐迩的莳绘,这是一种以金银银为底进行彩绘的绘画形式,发展至安土桃山时代,高台寺莳绘达到了艺术性的顶峰。江户时代早期的本阿弥光悦,表屋宗达,尾形光琳等琳派创始人,均是闻名的莳绘大师。在伊藤若冲动植彩绘的其中一幅作品《老松白凤图》中,作为主体物象的凤凰闪烁着金光,画面整体富丽堂皇,符合当时主流画派的琳派审美,色彩闪烁间隐约有一种神秘的感觉。可以肯定的是,在琳派风靡盛行的江户时代,伊藤若冲的创作中或多或少受到了琳派的影响。但伊藤若冲是一位极具创新精神的画坛革命家,尽管审美趣味与时代主流相似,但是他的表现物象的手法确是前所未有的。在现代色彩分析仪器的帮助下,人们发现这幅《老松白凤图》中,那只闪烁着金光的凤凰,居然没有使用一点金箔或金粉。伊藤若冲是一位色彩的魔术师,异于常人的色彩感,多年观察自然物象的经验使他创造了一套从未有人使用过的设色法。他并不用颜色去直接表现物象的色彩,而是通过颜料光色的重叠来实现对人眼的欺骗。伊藤若冲绘画往往选择质量上佳的绢,质量上佳的绢柔软而富有光泽,在《老松白凤图》这幅作品中,伊藤用绢本色的近似色来描绘凤凰的轮廓,将富含天然碳酸钙的贝类的壳研磨成粉末,加胶调制成“胡粉”,再用极其精细的笔触勾勒凤凰的羽毛和诸多细节,作品完成后再在绢的背后衬裱一层黑布,通过黑,胡粉,以及绢本色三者透光度的不同拉开凤凰的空间位置,达到立体刻画的效果,而透光度最高的绢本色在阳光下也显现出闪耀的金光。这一技法被后世日本画家称为“表里技法”。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渐渐忘记了色彩从哪里来,又为何被制造出来。初心不再的我们,真的能像伊藤若冲一样,从日本古代绘画的五原色中再次创造那种快要被遗忘的“复杂的新鲜感”吗?大正二年(1913)年,中村不折在他写的《中国绘画史》一书的序言中写道:“类似‘光琳的屏风已经价值十万日元了!’之类的文展类报道几乎占据了大阪报纸的大部分版面,显示出日本画坛的盛况。然而,这朵花是开放在坚实的根茎上吗?或者就仿佛是枯枝上暂驻的积雪吧?”这体现出了日本近代学者对大众仅用经济价值来衡量艺术作品和艺术家成就的担忧,价格是衡量艺术品价值的符号之一,但是价格更多受到的是市场资本的操控,消费文化将艺术的形式空壳带入了日常生活,而作为艺术灵魂的艺术经验则被空前边缘化。

二、西阵织技法的运用

在伊藤若冲“动植彩绘”系列的另一幅作品《鸟兽花木图屏风》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京都的日本传统织造工艺“西阵织”(にしじんおり)的影子。这幅作品里,伊藤若冲创造性地运用了名为“枡目描”的独特绘画手法,这是一种类似于马赛克网格填色的拼图式绘画手法,他将巨大的屏风解构为数万个1cm×1cm见方的小方格,先用贝壳研磨成的“胡粉”薄薄的平涂一层,随后用矿彩颜料去填满这些方格,再在每个方格左上角约莫四分之一的地方,用更深的颜色去画出大方格,几何学形式的运用赋予了作品神奇的色彩观感。1999年,金泽美术工艺大学的泉美穗对若冲的枡目描进行了分析,她认为这种绘画的方式借鉴了京都的西阵织工艺。自平安时代以来,京都便是日本皇城所在地,传统手工业发达,大化改新后,日本工艺的“唐风热”逐渐被本土化浪潮盖过,工艺风格也逐渐“和风化”。西阵织在日本有一千三百余年的发展历史,因作坊大多集中在旧皇宫西北的西阵地区而得名,它富丽豪华而不失优雅的风格类似南京云锦,在进行高级织物的制造时,西阵织法会先在绘有小方格的纸上描绘底本,再选择不同颜色的丝线来编织经纬,生长在京都的若冲极有可能受此启发,并将这种技法运用到了绘画创造之中,以这种独特的手法绘制成的《鸟兽花木图屏风》同样保留了西阵织法富丽精微的特色,即使在现代仪器下经过数百倍的放大,细节依旧栩栩如生。在我国也有借鉴纺织技术的经纬编织来制画的方法,福建永春是我国传统纸织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地,纸织画将绘画和纺织技术融为一体,先用特制的工具将一副中国画头尾裁切成条,作丝线使用,将其于宽度等同的白色宣纸分别作为经纬编织在一起,装裱后便成纸织画,同样具有马赛克方格一样的视觉效果,与若冲的“枡目描”一样体现了传统工艺对于绘画创作方式的影响。

三、清水烧技艺的灵活运用

彼时京都的一种传统制陶工艺“清水烧”也对若冲绘画的风格产生了影响。京都制陶工艺历史悠久,其制陶历史可追溯至公元8世纪,至17世纪达到鼎盛。京烧虽流派众多,但流传至今的只有清水烧一种。江户初期,一位名为野村仁清的工匠首次烧出彩绘瓷器,受琳派审美影响,此后更是制造出金银彩绘瓷器,使江户时期的京都瓷器的制作风格逐渐由朴素淡雅转为华美。江户时期陶瓷业兴盛,名家辈出,其中尾形干山以釉下锈绘(铁釉)和青花瓷器(日本称为“染付”)著称,奥田颍川作品则颇具中国文人画笔趣,其祖上为我国河南禹县人,艺术风格受以牧溪为代表的宋元画影响。镰仓幕府时期,受牧溪为代表的宋元文人画影响,加之佛教在日本的盛行,日本禅宗五山对宋元文人画笔意倍加推崇,这种对宋元笔意的推崇自镰仓幕府时期始,历经安土桃山时代延续至江户幕府时期,一段时间内影响了日本画坛的审美意趣。若冲生长在京都,交友圈里也大都是生活在京都的禅宗和尚们,其“若冲”的法号据传也是由精通中国文化的大典显常所取的,源自老子《道德经》中“大盈若冲”之意。在这种环境下,若冲也受到其影响,在探究色彩趣味的同时,对墨色的研究和独到的控制也令人称奇。若冲对墨色探究的惊人成果是“筋目描”,这是一种利用纸张的吸水性,使相邻颜色之间留出极其细微的一丝空白的技法。即便完全没有轮廓线的勾勒,也可以通过对墨色的高超把握来绘制图案上的边界。若冲在《双鸡图》中将这种对墨色的高超掌控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若冲高超的笔墨控制下,公鸡身体羽毛的边界细若游丝。用浓度多少的墨,运笔速度快慢与否,每一笔落在纸面上要绘制哪一块区域,都会对画面效果产生莫大影响。因此,时至今日,日本的古画研究者们仍然无法完美再现若冲的笔下的筋目描作品。

伊藤若冲的艺术能让观者感觉到不可思议的快乐和振奋,是淡泊名利,远离尘俗的清雅和内心炽热,热爱生活的激情的混合。他学百家之长而不受到一家一派的束缚,他学中国清代工笔画构图严谨,用笔工整;学习狩野派,琳派的富丽华美,加入流行于当时日本的西方装饰画技巧,形成真实生动富有装饰性的独特风格,是日本绘画史上一位真正做到了革新传统的传统画家。

注释:

①日本现代青年画家大野智在2011年的伊藤若冲专题宣传片“奇跡の世界”中评价,11分14秒.

②引自[日]中村不折小鹿青云所著《中国绘画史》序言第2-3页上海书画出版社.

③来源于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五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无穷”.

猜你喜欢

彩绘京都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京都古迹
《黄金时代》日本版
京都好咖啡
尼玛泽仁绢本彩绘
“微”生活 发现·秋韵京都
彩绘生活
京都烧鸭传奇
彩绘是一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