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21-11-24徐皓灵
摘要:文化助力民族的复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变得越来越重要,面对中国社会的迅猛发展,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应具有新的表现形式与创新发展,以此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陕西社火脸谱为例。利用陕西社火脸谱中的传统造型因子结合现代设计方式对文化创意产品进行创新;以历史、地域为背景,注重产品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使产品更具新时代审美与实用的意义。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创意产品;设计;陕西社火脸谱;
引言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被人淡忘,政府亟须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1]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创意阶层的形成,促使文化产业完成了从艺术品复制生产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的新阶段,从最初的产品复制传播转变为创意的复制和传播,实现了文化产业品质的提升,同时也给文化产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2]在2018年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在中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如今大量的文化创意产品呈现出良莠不齐态势,其中也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具体表现为商业化与同质化等现象的层出不穷。因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发掘深层次的内核进行产品创意将势在必行,其更多的可能性我们也应不断去挖掘。
一、挖掘文化深層次内核,与现代文化创意产品工艺应用求同存异。
社火脸谱文化历史发展悠久,堪称我们中国最古老的脸谱。社火脸谱艺术并非是对一张脸的装扮,而是万物的抽象陈述,也是民间时间和空间观念的集合。这需要非遗项目传承人持之以恒地将非遗技艺薪火相传;设计工作者学习、研究、采纳非遗项目中的精髓,深入了解,进行再设计,[3]充满使命感与责任感的去挖掘出非遗文化中的历史底蕴与核心价值。
在我们把其与现代文创产品进行设计结合时,首先,不应该用割裂、孤立的角度来解构其文化内涵,而应该通过其文化内核挖掘出与现代工艺统一、接轨的部分,进行融合重塑,转换其传统点线面元素中的材质,代入现代工艺、科技肌理,使其呈现出新的意象感觉。使文化的表现不仅仅停留在平面上,而是更加立体的呈现出来。例如可以在其包罗万象的图案上与产品造型进行结合与创新,让其从老式日常生活工具的木桶、木斗、木瓢、葫芦等产品应用中过渡到新式日常生活中的创意锅碗瓢盆、马克杯、化妆品、护肤品包装当中去,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甚至是与当代艺术链接,进行“跨界合作”。通过与其他的艺术形式进行碰撞与融合,能够让更多不同的人可以了解、爱上社火脸谱文化,并衍生出具有新时代特点的社火脸谱艺术。
其次社火脸谱文化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根源于复杂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民俗观念和人的心理需求,应深入分析其谱式、色彩、纹饰、隐性的情感和历史文化,提取符合现代审美的元素与现代工艺进行结合、创意。[4]传统工艺固然有其价值,但在现代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我们应该探索其过渡到现代工艺的方式,让其以新的形式回归大众的日常生活。
最后应在复杂的传统与现代的矛盾斗争中寻找统一的部分,明确它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向,以此找到不同文化的表现元素的共同点,求同存异,利用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等形式美法则与规律去筑就非物质文化艺术的堡垒。
二、基于地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与旅游文创产品结合方式。
基于文创产业的发展加速,文创产品在地域旅游文化间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国家陆续推出相关政策并对其有着强力的支持。
社火脸谱作为一个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的民间传统艺术,孕育了许多氏族传承的典范,如陇县杨秉权独创的“木锨疙瘩脸谱”,其独特的风格已成为陇县的旅游品牌。但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面对旅游文创发展不均衡,同质化、低端化、地摊化严重等现象,基于地域文化特色和创意理念的产品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应加快建立完整的视觉识别系统。
三、结束语
因此,笔者认为,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文化创意产品中的创意是第一位的,核心是创意与文化的有效结合。经调查分析,单一的印刷形式与表现形式并不能满足当代大多数消费者的审美需求。文化创意产品或服务的单次消费大多数停留在体验层面,回头客少是普遍现象。这说明大部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只是在为悠久的历史“文化”买单,而没有感受到其中的“创意”与乐趣,这种趋势实际上是不利于文化创意产品的发展的。在社火脸谱后期发展中,有效结合“文化”与“创意”,加强产品实用性与趣味性的统一,促进历史正能量传递,将是其发展的正确导向。
参考文献:
[1]林青.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
[2]戴燕燕.文化创意视域下的产品设计方法论[M].江西:江西美术出版社,2019.
[3]杨慧子.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以剪纸为例[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8.
[4]詹秦川,朱亚楠.陕西社火脸谱传统造型因子提取与设计应用[J].包装工程,2018.
作者简介:徐皓灵(1996年11月),性别:女,民族:,汉族,江西省南昌市人,学历:硕士研究生,单位:江西应用科技学院,单位邮编:330100,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