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师德建设制度化的困境与超越
2021-11-24石功鹏黄传丽程来星刘晓璇
石功鹏 黄传丽 程来星 刘晓璇
摘要:师德建设制度化,是深化新时代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的重要选项,是推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新时代开展高职院校师德建设制度化研究,要以其本体内涵为逻辑起点,以其面临困境为问题突破,立体建构教育学习、监督激励、考核评估的制度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师德建设;制度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人民对公平优质职业教育的向往更加迫切,社会对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呼声越来越高。党和国家已把师德师风明确摆在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评价标准位置,体现了对师德师风的高度重视,也足显师德师风的极端重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至2021年连续9年的教师节慰问寄语中都有明显提及师德师风,在党的十九大、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等重要场合都对师德师风进行了精辟阐述、寄予了殷殷期望,明确提出“四有”“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六要”的师德建设要求。面对新方位、新征程、新使命,如何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着力提升广大高职院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如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高职院校优质师资的美好教育需要,如何超越高职院校现实面临的师德建设困境,加强师德建设制度化,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不可忽视的建设课题。
一、师德建设制度化的内涵
师德建设制度化,即立足師德建设现状,着眼扭转失德歪风、营造高德清风,将所建制度作为高位引领和底线要求贯穿到师德建设全程,发挥其集科学性、规范性和稳定性于一体的刚性规制优势,规避道德约束的主观性、多变性、低效性,紧扣“立德、正德、扬德”三项中心建设环节,构建新兴制度、完善残缺制度、破除淘汰制度,保障师德建设有制可依、有制可循、有制可行。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特征:
第一,目标明确。师德建设制度化,事关教师队伍的优化、教师素质的提升,要立足师德建设困境,借鉴制度管理方法,构建内涵明确、范围既定、条款鲜明的且能够稳定维持师德建设有效运转的体制机制,旨在推动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最终,每一位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高校教师都要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标准看齐,向“人民教育家”等榜样学习,做“大学问”,怀“大爱心”,成为习近平总书记眼中的好老师,争做新时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大先生”。[1]第二,层级分明。我国层级分明的学制划分,客观决定了不同教育阶段师德建设制度化的差异性和层级性。高等教育阶段与高中教育阶段、义务教育阶段、学前教育阶段,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致,但教师岗位职责边界分明,内在规定了各层级师德建设内涵和外延的不同,师德建设制度化的逻辑起点、主体要求、价值追求、运行方式的不同。第三,过程持续。师德建设制度化,本质从属德育建设范畴,是一项以促进人的灵魂升华、改进人的行为举止为目的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固有的复杂性和持续性特征,其存在价值和效用发挥受限于时空场域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只有进行时而没有完成时。
二、高职院校师德建设制度化的困境
进入新时代,全体高职院校教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教育思想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高职领域师德建设短板依然存在,只教书不育人、只言传不身教、只潜心问道不关注社会、只崇尚学术自由不严守学术规范的师德问题时有发生,这与国家要求、民众期待还存在差距,与新的历史方位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人才培养对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需要还不完全适应。
完善师德建设制度是培养优良师德师风的基础方法,意义重大。关于制度建设,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曾多次表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2]师德建设制度化,意味着师德建设更加程序化、标准化和透明化,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可以有力发挥制度规制作用,突破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高等学校少数教师存在的“名利思想严重、教育教学失责、职业理想弱化、学术道德问题”[3]困境,直接缓解师资队伍有德不立、有德不扬、有德不正等现实难题。
三、高职院校师德建设制度化的路径
第一,建立健全师德学习教育制度。让教育者先受教育,依托师德主题教育学习实践,以学促知,以教促行,闭环运行以强化师德认知为出发点、以培养师德情感和坚定师德意志为着力点、以丰富师德实践为落脚点的师德学习制度,是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内在要求,是落实师德制度和涵养教师德性的重要前提。一方面,建立健全师德教育学习制度,需要明确教育学习内容。高职院校教师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学习任务,重点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和相关讲话精神,系统学习《教师法》《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等法律法规文件,常态自修《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学、》《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课目,内化师德规范准则为个人职业信仰和教育情操,让思想伟力铸就师魂、让知识力量涵养师德,日积月累、久久为功,不断奋进成为师德规范体系的遵守者、师德规范的践行者与新时代教师形象的创造者。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师德学习制度,需要创新教育学习方式。高职院校要坚持问题导向,灵活采用师德主题教育学习方式,依托高水平高校师德涵养教育基地和区域党校(行政学院)资源,常规性开展集中宣讲式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专项轮训,广泛开展让教师置身师德意境的案例式教学和切身感悟师德的体验式教学,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师德教育学习机制;做实师德建设正面引领与反面警示工作,不定期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主题报告会及主题活动月,组织师德建设大讨论活动、师德标兵进校园活动,激活校内外、线上下师德因子为我所用,实现“广播有师德要闻、板报有师德专题、橱窗有师德事迹、网络有师德达人”的师德宣传教育硬着陆格局,通过媒介加强对个别教师道德败坏现象的揭露和批评。
第二,建立健全师德监督激励制度。师德建设制度化,作为全程由人主导的道德建设实践,需要充分规避人的主观臆断性和调动人的实践积极性,需要建立健全具有调控、预防、补救、改进和提升功能的师德监督激励制度来保障机制阳光运转、实效运转。一方面,建立健全师德监督激励制度,监督是前提。作为师德建设制度化责任主体,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到师德监督的重要性和自身应负有的监督职责,成立由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党委师德建设制度化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党委教师工作部专责师德建设,主导建设多方参与、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师德师风监督机制,畅通意见箱、监督电话、接待日等信息传递渠道,协同政府、社会、家长、学生、企业等利益相关方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师德问题开展专项督查;要配套相应监督制度政策,明确相应监督职责程序,职责定岗、责任到人,严肃执行制度,维护制度权威。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师德监督激励制度,激励是保障。为更好凝聚师德建设能量,调动和提升教师工作积极性、涵养师德能动性,高职院校要聚焦构建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并举激励机制,建立教書育人楷模、优秀教师、优秀教育管理者等多元的教师荣誉表彰体系,完善表彰奖励及管理办法,依法依规确定荣誉获得者享受的经济、政治、生活、学术待遇;着眼激励最大成效,既要坚持付出与收获成正比的公平性原则,又要坚持“雪中送炭”式的时效性原则,还要坚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需而异的差异性原则。做好激励的同时还要做好必要的惩处,建立师德红线--师德清单--师德问责制度,严格执行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师德禁行行为红七条惩罚规定,把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突出问题作为重点从严查处。
第三,建立健全师德考核评估制度。制度需要考评来保障实施。没有考评的制度化,是不可能维系长久和取得实效,也不是真正意义的制度化。作为教师队伍建设体系中的首位考评内容,师德考评用既定师德基本要求、价值标准、指标体系全面客观检验、校准师德表现,以反馈师德问题方式为师德建设提供决策咨询和成果保障,既是对教师职业行为是否遵循职业道德规范的考察和评定,也是将师德规范内化为教师个人行为准则的转换机制及教育渠道和方式。一方面,建立健全师德考评制度,关键在于构建能为社会广泛认可和参与的制度价值体系和绩效考核体系。一是考评标准要设计科学,能够客观全面反映和考察教师综合素养、能够遵循既有高位目标还有底线标准的层次管理原则、能够随着客观实际的的变化而进行适时补充、修改、调整,“将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纳人教师招聘、考核时首先考量的内容”[4]。二是考评方法要切实可行,坚持动态考核与长期考核并行、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同步、定性考核与定量定期共举,提高考评科学性和实效性;三是考评程序要广泛民主,坚持多主体多元评价,创新上级考评、领导点评、同事互评、学生参评和个人自评无缝对接考评模式,持续开展阳光考评。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师德考核评估制度,要高度重视考评结果的反馈与运用,切实实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的考评初衷。透过对师德考核结果的分析,高职院校可以总体解教师德水平和师德建设进展,为接下来的师德建设工作提供决策信息,及时准确将考评信息反馈给教师个人,帮助其认清自身现状,改善师德方面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可以借力考评结果建立师德档案袋,对师德高尚、业绩卓著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在评优评先、晋职晋级等方面优先考虑;对于违背教师师德规范(制度)的、造成不良影响者在评优评先、晋职晋级等方面“一票否决”。
参考文献:
[1]王新清.从“好老师”到“大先生”: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基本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21(09):31-37.
[2]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C].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333.
项目来源:2019年湖北省职教学会课题《高职院校师德建设制度化的困境与超越研究》(课题编号:ZJGB2019010)阶段性成果;2019年度湖北省高职高专院校党建工作与技能技术人才培养研究课题《内诊改理念视域下高职思政课教师师德建设制度化的路径选择》(课题编号:19BDJN035)阶段性成果;黄石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高职师德建设制度化方略研究》(课题编号:2019GHB152)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石功鹏,1986年生,湖北大冶人,讲师,湖北工程职业学院思政课部教师,主要研究方向: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
黄传丽,1988年生,湖北公安人,实验师,湖北工程职业学院电气电子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