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服务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1-11-24陶致成张红梅
陶致成 张红梅
摘要:为提升高职院校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分析了工程造价专业服务产业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深化产教融合,形成育训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实训条件,构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给予了专业服务产业能力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工程造价专业;专业服务产业;对策研究
一、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服务产业的现状
高职院校的工程造价专业对理论性和实践能力要求都比较严格,专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但目前高职工程造价专业的建設水平、人才培养质量、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与产业发展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高职院校的工程造价专业要贴近地方经济发展,学校需积极与企业、行业深度合作办学,培养工程造价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行业企业技术升级,增强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
二、提高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对理论性和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学生不仅需要学习土建、安装、经济、管理等理论知识,还需要掌握基本的算量、计价方法,课程体系相对较杂。比如,在学习安装相关知识方面,大多数院校开设了《建筑设备安装工程识图与施工工艺》和《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来满足工程造价安装方面的教学,单就《建筑设备安装工程识图与施工工艺》课程而言,包含了建筑给排水、建筑采暖、建筑电气、建筑通风、消防等内容,课程学时一般仅为72学时和108学时,而在本科院校中的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中,以上教学内容一般需要4-5个学期的时间进行教学。学时不足,导致了教学过程中内容仅能停留在表层知识,没有足够的课时进行深入学习,大部分内容浅尝辄止。同时,很多院校的工程造价专业校企合作不够深入,造价相关领域的专家没有真正的参与专业建设,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机制不完善。大部分工程造价计价软件的使用需购买昂贵的计价加密锁,学校难以满足学生每人配备,只能使用体验版,但使用功能受限,导致学习成效不高,很多课程的学习仅通过书本传授,没有条件进行动手实践训练,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
(二)“双师”教学团队结构有待完善
目前,大部分工程造价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数量、结构、质量难以满足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建筑类的高职学校和地方高职院校大都由2000年以前的中职学校、技工学校等合并组成,师资中坚力量同样由以前的中职院校通过转型而来,虽然近几年新进了许多年轻教师,其中不乏硕士以上的高学历人才,但这部分新生力量主要大部分是从学校毕业之后直接进入到高职院校任教,缺乏高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的实践经历,对职业教育的理解和认同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存在差距
近几年,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的招生、就业仍然保持着较好的趋势,用人单位对工程造价的高职毕业生需求旺盛。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市场依然存在这一定差距。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滞后、教学手段针对性弱等问题较为突出。如一些院校在进行计量相关的课程教学中,仍然采用手工算量的方式进行,与目前行业内较多采用的软件算量脱节,导致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后竞争力不强。
三、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一)深化产教融合,形成育训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需求相融合,专业教师与能工巧匠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相融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为特征[1]。满足个性化、多元化的学生成长需求的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地方政府及建筑主管部门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统筹助推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以强化专业内涵建设。及时引入更新专业新标准、新技术,校企共同制定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创新学校与企业“双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制定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围绕区域产业共性、关键性技术和产业战略性需要,聚焦工程造价领域,联合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开展协同创新与联合攻关,通过“四个面向”(研发面向产业高端、服务面向中小微企业、咨询面向政府、培训面向社会),搭建“产学研用”四位一体的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
(二)完善实训条件,构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要充分发展实践育人作用,特别是工程造价专业对学生在识图、计量、计价等方面的动手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给工程造价专业的高职院校的实训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共建实训室,建设仿真模拟实训基地,营造生产性教学环境,为学生提升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创设条件,真正实现“校中厂、厂中校”。同时,提托校企合作企业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企业师资、真实工程案例,持续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将部分教学模块延伸至企业,学校与企业协同管理,共同培育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提升创新能力。
(四)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完善教学资源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当下的教学需求,在网络化、数字化不断普及的今天,在教学中也应主动适应时代的变化。借助超星学习通、微助教等网络教学平台,将专业的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方案、教案、教学课件、数字化的教学资源、经典案例上传至网络平台中与学生、同行、企业共享交流,不断优化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资源,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与专业相关企业之间也可共建共享网络资源,搭建校企共享课堂。将企业的真实项目、真实工作流程实时共享至网络平台,供学生自主学习。最终提升高职院校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赵志明,张翠婷,赵宁,等.专业提升与专业服务产业能力的分析及对策——以高职石油天然气为例[J].内蒙古教育:C,2016.
作者简介:陶致成(1993.01-),男,汉族,贵州省都匀市,讲师,硕士,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