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通用技术课程中的德育教育研究

2021-11-24姚先斌

中学生学习报 2021年21期
关键词:德育教育核心素养

姚先斌

摘要: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强调,通用技术课程蕴含丰富的育人价值,应避免单一、机械的技能学习,着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提升。本文通过对通用技术课程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探究,总结了在通用技术课程中实施德育教育的经验,发现了通用技术课程中德育教育的途径,建立了通用技术课程中德育教育和渗透的有效模式,探索出通用技术课程中实施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积累了通用技术课程中的德育教育素材和内容。

关键词:核心素养;通用技术课程;德育教育

一、背景及意义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通用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创新设计、图样表达和物化能力。

今天,技术已经成为影响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甚至可以说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接触各种各样的技术问题。因此,技术学习领域的设置,核心素养目标的确立,实现了普通高中课程结构的历史性跨越和劳动教育技术发展的历史性突破,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和民族复兴都有重大的意义。

在技术课程中,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还包括在社会生活、思想道德规范等各方面的一种导向。通用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它具有很好的现实作用,我们正好可以利用它的这个优势,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把德育教育灵活而无形的渗透进去,真正做到“传道”与“授业”相结合。

通用技术课程内容中有许多德育教育的素材,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环境中存在大量与德育教育相关的地方,通用技术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通用技术教师在备课、上课和拓展练习过程中对学生实施有效的德育教育,在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德育教育,准确把握各个环节,就能更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根据近年的努力和探索,我们有了一定的收获。

二、建立通用技术课程中德育教育和渗透的有效模式

首先,认真研读课标,找准课程培养目标。通用技术课程不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主要是要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创新设计、图样表达和物化能力。其次,深挖教材案例,找出德育渗透目标。第三,案例选取精当,引起学生思考与共鸣。在案例的选取时应尽量做到精当,应该与学生的认知相协调,或者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案例。第四,巧妙设置问题进行引导,逐步达到渗透目的。

三、探索出通用技术课程中实施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在通用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渗透,首先是要注重教师的影响,教师不仅仅是“解惑”者,更是“传道”者。因此要转变教师角色,注重以身示范。我们教师,加强学习,注重个人道德修养,提高个人道德素质,在各方面给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也就是应当辛勤耕耘,以身立教,把社会道德素质要求内化成学生的自我要求。用我们无私的精神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为学生做表率,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学活动,去影响学生的思想和品质。

其次,在通用技术课中进行德育教育,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第一是循序渐进,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形成规律,由浅入深,又低到高,反反复复,多次循环,持久以恒,经过一定数量的积累才可能在学生身上引起质的变化,促使他们在思想上、意识上产生飞跃。第二是适时把握机会,巧妙进行德育渗透。很多时候,在案例分析的时候,学生的讨论结果,往往让人出乎意料,这时候就需要教师进行正面引导,适当、适时地进行德育渗透。例如在讲到«技术的价值»一课时,引入的案例是神舟系列飞船,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众所周知,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非常巨大,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丰富了文化的内容,改变了社会生活的方式,是推动社會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航天技术是一个国家现代技术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神舟系列飞船的研制成功反映了我国综合实力的强大,作为中国人理应感到自豪。同时,

我们也感受到了压力,祖国的未来要靠我们去建设,我们不能逊色于前辈们。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只要按照以上的模式进行操作,即教师以身示范,在课堂上循序渐进,把握好课堂上的时机,利用好就能较好的完成通用技术课堂中德育的渗透。

四、积累了通用技术课程中的德育教育素材和内容

(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技术发展的历史结合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可以激励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课本事例,结合当前形势讲解技术领域为祖国争光的先进个人和事迹,这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很好的时机。

3.通过农业栽培技术的讲解,机器人技术的讲解,我们可以穿插讲到我国世界领先的杂交水稻技术和机器人技术等;或者可以介绍目前电子技术、汽车制造等领域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等国内国际的形势,了解我国在这些领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并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二)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科研精神和创新意识

1.在教学内容中适宜地介绍科研过程、科学工作者的创业历程,以激励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不轻言放弃,从而对学生进行科学品德教育。如介绍20世纪80年代,中国科学家在简陋条件下如何刻苦攻关,不懈探索,最终研制成功汉字激光照排技术,使我们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培养学生求真、求新、不畏艰辛的品质和意志。

2.介绍现在科学家们正在进行仿生机器人、智能机器人等的研究,希望能制造出跟人类一样,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机器人,寄希望于同学们努力,将来有更大的突破。通过这类有意识地熏陶,培养学生严谨、善于动脑、勇于探索和勇攀高峰的科学品质。

3.通过国内机床等加工制造技术的讲解,学生了解到中国加工工艺落后,高端制造业处处受制于人,从而激发学生为我国高端制造和加工突破而努力学习的决心和信心。

参考文献:

[1] 胡德厚.德育学原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2] 张尔海.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德育渗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年18期

[3] 檀传宝. 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猜你喜欢

德育教育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方法的研究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