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混合式教学的英专生学习策略探究
2021-11-24孟贵雨汪悦张彤张筝筝张梦圆
孟贵雨 汪悦 张彤 张筝筝 张梦圆
摘要:混合式教学模式为高校英语专业课堂改革和创新提供了契机,也潜移默化的影响了英专生的学习方式。英美文学选读课程在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中至关重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其批评鉴赏和英语表达能力,然而其教学现状令人堪忧。为此,本文从混合式教学的现状着手,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英专生学习英美文学的策略,同时查阅资料、阅读文献对该模式现存的问题进行深刻分析并积极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英美文学选读;学习策略
一、引言
混合式教学如今已经成为国内教育领域的焦点,很多高校都认可并采用了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一方面,线上教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高校教学更加灵活方便;另一方面,学生能通过网络平台和线下课堂对不同的学习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实现对知识体系的构建。
二、混合式教学对英美文学选读课程的优化
作为现代信息技术接收的重要对象之一,在校大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等智能移动设备查找学习资料和接收实时讯息,为英美文学选读课程的优化提供了现实可行性。
(一)从教师的角度
为了保证课程的进度,教师必须增强自己对互联网技术的熟悉度,对线上课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预判,进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深入思考,适时进行思路创新或教学方式的调整。
(二)从学生的角度
对比乏味的单纯线下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师生探讨对学生而言更具有吸引力,有利于保持其对英美文学选读课程的兴趣。同时,学生需要积极配合教师的优化工作,主动学习教师在学习平台上面发布的资源,完成自学任务,并对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疑问,这有利于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英美文学课程学习,明显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与研发。
三、英语专业学生在英美文学选读课程中学习策略的转变
以美国文学选读这门课为例,根据我们调查,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使用的教材无法及时更新,具备经典性,却缺少实用性;学生学习不积极,在课堂中的参与感低,以老师的讲解为主,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本课程和英国文学选读课程因为内容繁多无法同时进行,如果课堂中涉及到英国文学的知识,需要教师占用课堂时间给学生进行补充,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没有其它形式的资料辅助,学生在课前预习和课后总结中很难及时做到有效的查漏补缺。
而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通过查阅资料、观看相关文学作品的讲解视频,学生能充分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提高鉴赏作品的能力;在进行美国文学选读课程的同时,学生参与英国文学选读的网络课程,不仅填补了美国文学选读课程学习中英国文学相关的知识空缺,还增加了阅历,有利于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学生通过反复学习教师在学习平台上传的课件,能有效地进行查漏补缺,提升学习效果。
毫无疑问,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已经从之前被动接受教师讲解、难以参与课堂讨论的状态变为积极了解文学作品、主动进行查漏补缺、努力提升自身素养的学习状态。
四、混合式教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成因及解决方案
(一)问题
1.高校配套设备准备不足
许多高校非常支持混合式教学的实施,但在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没有大力宣传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思想;缺乏混合式教学所需要的软硬件设施,如教学实施平台、制作学习视频的多媒体教室和录播室;没有畅通无阻的校园网络;没有专业的机构和相关人员从旁协助教师解决混合式教学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2.教师教学热情不足、教学能力不够
教师是混合式教学主要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其教学能力、教学热情、教学理念是决定混合式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有些老师有着丰富的线下教学经验,却对新型教学方法不甚了解,行动起来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很難达到理想中的教学效果;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不仅要抛弃传统的线下教学的经验和理论,还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线上教学理论和课堂管理工作;教师在熟知网络端课程教学的同时,还要在课前上传英美文学作品的预习任务及相关补充资料、在线解答学生疑问、布置并批改学生作业、及时评定学生成绩等。这些随着混合式教学的实施带来的繁琐的工作无疑是在考验着教师教学的耐心,为教师保持教学热情增加了难度。另外,一些学生对混合式学习只有三分钟热度,只是进行机械的学习,并未深入探究教师在网上发布的学习资源,也不能及时给教师积极的反馈,而回报不足很容易减退教师的教学热情。
3.学生学习兴趣不足
学生是混合式教学实施的主体,将手机和平板电脑等智能移动设备运用于英美文学课程学习也非常契合其生活特征。但实际上,很多学生能在课上参与课堂讨论,在课下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任务,也能看完相关视频,却很少对学习任务进行深度学习。除有硬性要求的上课时间外,学生并不能自主充分地利用老师在网络平台分享的学习资源,仍然以线下课堂为主体,以老师在课上的讲解为中心,对线上学习并不上心。有些学生在潜意识里认为线上学习只是对线下课堂的补充,并不重要,对老师精心准备的线上学习资源也只是进行机械地浏览,并不会深入学习。
(二)成因
1. 高校培训与考核制度不健全
第一,混合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对专业课程内容和现代信息技术了如指掌,需要高校对教师进行相关的专业技能培训;第二,高校传统的科研评价机制不太完善,往往把评价重点放在科学研究方面,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科研,轻视教学,认为教学质量达标即可;第三,许多高校仍然采用期末考试成绩加平时成绩作为总成绩的考核方法,导致学生不太注重线上课程的学习。
2. 教师缺乏相应的激励
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困难重重,非常考验其耐心和教学热情持久度,因此需要对教师进行激励。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自身方面和外部方面。自身方面包括教师的态度,感知行为和主观规范。就态度而言,只有教师改变传统观念,真正认可混合式教学产生的作用,接受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更加关注混合式教学,才能对教学创新起积极作用。在感知行为方面,高校为教师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持能减少教师因资源缺乏而产生的束缚感,使他们更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主观规范方面则指的是教师自觉主动地去参与混合式教学改革创新,而不是出于上级的压力、同事的影响,这影响着混合式教学的质量。外界的激励包括很多,例如同事的赞许、高校领导的物质奖励和口头表扬、学生的积极反馈,这些都能对教师产生激励的效果,增加教师教学热情,促进混合式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高混合式教学的质量。
3.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一方面,如果学生对教学平台、课件设计、学习资源等的期望值得不到满足,就容易影响其学习的兴趣,降低学习效率,同时也会给老师教学目标的完成增加难度;另一方面,学生需要转变和调整以往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和学习方案,而新的学习方法不一定立竿见影,立刻达到学习目标,因此学生可能会产生挫败感。很多学生习惯了传统的线下课堂学习方式,习惯将老师课堂讲解的内容作为重点,不擅长从网络摘选优质课外资源作为补充学习,初次面临线上教学模式可能会手足无措,产生迷茫感,没有坚持下去的动力。
(三)解决措施
1.高校要提供设备支持并适当实施对教师的激励措施
为了推进混合式教学的开展,高校应提供思想方面、技术方面和政策方面的支持。在思想方面,对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予以高度重视,增加对混合式教学的投入和宣传力度,升级相关基础设施,完善教学平台等以满足教师线上教学的需要;在技术方面,增加对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组织专业的技术团队为师生进行答疑解惑,解决技术难题;在政策方面,高校可以对教师实施相应的激励政策,根据教学成效和教学质量在物质方面适当增加教师的课时费或给优秀教师颁发奖金,在精神方面则可以给教师颁发荣誉证书或给予其标兵称号。
2.教师要提高教学能力、保持教学热情,适当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教师在熟知专业课程知识的基础上,要积极参与混合式教学的专业培训,了解新时代的教学方法,多和同事交流教学心得、探讨教学经验,对传统的课堂进行创新和改革,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转变传统的以自己讲授为主的教学理念,认可学生是混合式教学的主体,围绕学生进行教学设计,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学生多一点耐心和责任感,认真引导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给予学生支持和鼓励;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探索,多向教学典范学习,形成自己新型的教学经验,并将其应用在课堂中。
3.学生要更新学习理念,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要改变传统的以线下老师讲解为主的学习观念,树立自主学习线上英美文学选读课程的意识,认真学习教师分享在学习平台上的优质资源,努力扩展自己的閱读面,培养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积极认真地参与教师发布的主题探讨和小组合作项目,学习过程中不断摸索,构建新的知识框架,形成适合自己的新型学习方式;学习过程中要有试错的意识和修错的能力,敢于通过试错去成长,去验证自己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学生还应适时给予教师积极的反馈,和教师相互磨合,共同探索适合师生的教学模式。
五、结语
混合式教学在英美文学选读课程中的应用对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思辨性以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表达能力至关重要。但这一模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教师、学生和高校实施策略这三个因素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程晗.翻转式教学对英美文学选读课程模式的优化[J].大学教育,2017(06):77-78.
[2]赵芳,卢诚.高校混合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研究[J].教育观察,2019,8(07):96-98.
[3]王兰珠.高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问题与对策[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0,28(06):111-114.
[4]孙远强.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26):54-57.
注:本文为南阳师范学院2021年校级大学生实践活动创新项目(SPCP)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PCP2021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