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民办高校大学体育课程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1-11-24刘又溪刘圆圆张玉芬

中学生学习报 2021年20期
关键词:大学体育云南省课程

刘又溪 刘圆圆 张玉芬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及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云南省民办高校大学体育课程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旨在剖析出存在的问题,及提出解决对策,为云南省民办高校大学体育课程发展提供理论借鉴。提出以下对策:积极发展“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积极发展特色课程,丰富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应以发展学生为主;积极加强教学实施过程的过程监控,确保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发展性评价为主,积极探索多样化评价体系。

关键词:云南省;大学体育;课程;对策.

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是指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正式教学计划,面向在校大学生的非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范围的公共体育课程[1]。大学体育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体育课程旨在增强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爱好,增强学生的体质,完善学生的人格及锻炼学生的意志。大学体育课程包含课程理念、目标、课程模式、课程结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及课程评价等方面。当前对大学体育课程的研究已逐渐从课程模式等宏观方面逐渐转向为微观方面进行研究,大学体育课程的改革及研究成果也日益丰富,但对现有的文献材料进行整理、归纳及总结发现,对民办高校大学体育课程的研究还较少,特别是优秀的教学成果还较少,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云南省民办高校大学体育课程模式类型、课程结构、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等方面进行研究,旨在全面了解当前云南省民办高校大学体育改革现状,并剖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为云南省民办高校大学体育课程发展提供可借鉴依据,以促进云南省民办高校大学体育课程向科学化、特色化及信息化方向发展。

1、云南省民办高校大学体育现状分析

1.1云南省民办高校大学体育课程模式类型分析

体育课程模式是指按照特定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对学校体育课程目标进行整合,体育课程建设者对体育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进行整体的把握与设计,从而形成独特的体育课程总体方案[2]。通过调查得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1所,占比14.29%;俱乐部教学模式1所,占14.29%,半开放式3所,占42.86%,“三基型”教學模式1所,占比14.29%。所以,当前云南省民办高校大学体育课程模式类型以半开放式模式类型为主。

1.2云南省普通高校体育实践课内容开设现状

通过调查得出,云南省民办高校大学体育课程内容开设的有篮球、排球、足球、田径、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健美操、啦啦操、体育舞蹈、瑜伽、街舞、体育游戏、花样跳绳、健身气功、武术、荷球等项目,但多半学校基本上是篮球、排球及足球等传统项目,瑜伽、花样跳绳等特色及新兴的体育项目还开设得比较少。新型体育项目的引进明显不足。从对云南省民办高校体育课程开设的内容来看健身娱乐及休闲体育类运动的项目开设得比较少,而且在调查与访谈过程中得知除了武术以外区域性的民族传统体育的项目没有在云南省民办高校大学体育课程中开设。

1.3云南省民办高校大学体育课程设置的现状与分析

《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中明确提出,在大学一、二年级必修开设体育课,而且4个学期必须开满144学时。通过调查,云南省民办高校大学体育课程设置有各自的特点,所调查的云南省民办高校中只有1所高校开设满144学时的体育课,有4所学校开设的是128课时,还有1所学校开设90课时,而且节假期冲掉的体育课好多学校也没有补课,这导致云南省民办高校大学体育课时严重不足。另外,云南省民办高校大学体育课程设置实行必修课+选项课的占3所,选项课的占2所,必修课的占1所。《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明确指出,大三、大四开设一定的体育选修课,根据调查,云南省民办高校面向大三、大四学生开设体育选修课的只有2所,对大三、大四开设体育选修课的学校较少。

1.4云南省民办高校大学体育课程实施的现状与分析

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了实现体育课的教学目标,根据体育教材内容特点、学生具体情况,体育教学环境而合理采用的体育教学方式[3]。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组织形式,好的体育教学形式可以直接影响着体育的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本研究为了深入了解云南省民办高校体育实践课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云南省独立学院大学体育课程实行“男女分班+男女合班”的占1所,“男女合班”的占4所,“男女分班”的占1所。经调查,云南省民高高校大学体育课程学生最喜爱的组织方式是按身体素质进行男、女分班教学。因此,云南省民办高校体育实践课的组织形式与学生喜欢的体育实践课组织形式中存在很大偏差,所以体育实践课的组织形式还有待于发展优化。

1.5云南省民办高校大学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现状分析

1.5.1云南省民办高校大学体育课程期末成绩评价状况

云南省民办高校大学体育课程采取教师评价的占100.00%。云南省民办高校大学体育课程评价基本上是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的评价方式,具体为:平时成绩60%+期末成绩40%占1所,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占3所,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60%占2所。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民办高校大学体育课程对学生评价以体育教师评价为主,评价中相对缺少主体参与。建议云南省民办高校大学体育课程的评价应注重学生主体的作用,注重评价的公平性及客观性,并且在评价过程中倡导师生之间的平等互动。同时课程的评价体系有待于优化,以更好的促进教学质量。

1.5.2云南省民办高校体育课程对教师评价现状与分析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及《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中对体育教师的评价指出要以体育专业素质、科研能力、教学工作量及课堂教学能力的方面进行评价,本研究为了更好的了解云南省民办高校大学体育课程对体育教师的评价状况,及以上文件提出的各个方面进行调查与分析。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各占100.00%,教师的专业素质占72.43%,教师的教学能力占57.14%,云南省民办高校大学体育课程中对教师的科研能力及专业素质的评价较为重视,但在教学能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

2、云南省民办高校大学体育课程发展对策研究

2.1云南省民办高校大学体育课程设置的优化

云南省民办高校大学体育课程设置应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总144个学时,大一、大二每学期开设总课时36学时,平均每学期开设2学时,开满18周,其中要求每学期安排4学时的体育理论课,云南省民办高校大学体育课程设置应还应在大学三、四年级,开设一定的选修课。体育课程类型的安排主要是基础必修课、选项必修课、基础理论课、体育选修课、康复保健课、体质测试课。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及体育卫生习惯,为终身体育及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打下坚实的基础。

2.2云南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课程内容的优化

云南省少数民族的项目多且具有雄厚的群众基础,但是目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还没有更多的融入到大学体育课程中,体育课程内容的优化应充分利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大学体育课程内容之中,特别是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项目如太极剑、五禽戏、八段锦等少数民族特色项目应引入大学体育课程内容的范畴。额外体育课程内容的优化应与体育课程理念相一致,选择竞技性体育课程内容及健身性体育课程内容进行优化,使体育课程内容的优化做到竞技性的体育课程内容及健身性的体育课程内容相交融。具体而言,云南省大学体育实践课内容应增加体育项目,如轮滑、体育舞蹈、有氧健身操及飞镖等新兴项目以及富有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进行开设,并且根据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进行对体育课程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在体育理论课中应更多的进行对饮食营养、体育欣赏及休闲体育知识等学生喜欢的项目进行开设,在体育活动课程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促进学生对体育兴趣的培养,以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2.3云南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课程结构的优化

体育课程结构是指课程设置及其比例必须符合社会发展、学生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要求[4]。云南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课程结构应包括体育必修课(基础必修课及选项必修课)、體育理论课、体育保健课、课外体育训练课、体质与健康测试课、针对三、四年级及研究生开设的体育选修课、早操等课外体育活动课以及体育类活动课程(教学型及课外俱乐部)等以形成立体化及弹性化的课程结构,以促进云南省普通高校弹性化及特色化课程结构的形成,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2.4云南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课程实施的优化

云南省所采取的体育课程组织形式主要是以兴趣爱好、男女分班的课程组织形式,但更多的学生喜欢的是以身体素质为单位进行男女分班及根据身体素质进行男女合班。在根据国内外先进大学体育课程组织形式经验的基础之上,云南省民办高校大学体育课程的组织形式应主要以身体素质为单位进行男女分班或以身体素质为单位进行男女合班,也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项目、自己喜欢的体育教师进行上课,进行分层次的教学,即可满足学生的需求也可体现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根据学生的需求对大学体育课程组织形式进行优化,最大限度的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2.5云南省民办高校大学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优化

2.5.1云南省民办高校大学体育课程对学生评价的优化

对学生评价的内容模块主要包括学生体质健康达标测试(一般身体素质)、体育理论课成绩(体育理论知识)、体育实践课的成绩(运动技术的成绩达标、运动技术的达标及专项能力的达标)、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学习的进步幅度、课外体育活动(早操出勤率等)等这几个模块的内容进行评价,在评价中应采取灵活性的原则进行评价,避免由于个体差异而导致成绩的差别过大的现象产生,评价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及绝对性评价及相对性评价相结合,评价的主体主要是通过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为力求做到大学体育课程评价的公平性及客观性。

2.5.2 云南省民办高校大学体育课程对教师评价的优化

对体育教师的评价应该遵循体育课程的评价规律及现代体育课程的理念,对体育教师工作的整个过程进行一个评价,以评价的结果反馈给教师,促进体育教师的发展作为最终目标,运用课程评价的激励及反馈功能,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发展,最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最终促进大学体育课程的可持续发展。体育教师从工作的内容来看主要是包括体育教学工作、体育科研、课外体育活动的训练、竞赛及指导等,所以应建立一个系统的体育教师评价体系,大学体育课程对体育教师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体育科研能力、体育教师的工作量、体育教学能力及教师职业道德的评价。评价的主体主要是体育教师自评及其它教师的评价以及自评与它评相结合,具体讲体育教师评价的主体应该包括领导评价、专家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等,评价的方法应包括问卷评价法、访谈法以及观察法等。

参考文献:

[1]侯玉鹭.美国北依阿华大学体育课程设置及其启示[J].体育学刊,2010,17(06):65-67.

[2]孙伟.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模式重构的实践分析及建议[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12):73-76.

[3]程文广.我国体育教育的功能性缺失及其根源探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30(06):7-11.

[4]方亚冰.高校公共体育健康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7,15(06):114-117.

基金项目: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科教研基金项目:云南省独立学院大学体育课程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编号(2020KJYYB06)

作者简介:刘又溪(1986--),女,汉族,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大学体育课程;

刘圆圆(1995--),女,汉族,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大学体育课程。

张玉芬(1996--),女,汉族,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大学体育课程。

猜你喜欢

大学体育云南省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童眼看兵器
云南青年齐相聚 点亮青春大盛会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关于大学体育教学中素质拓展课程的探讨与分析
“思维引导”法在高职大学体育教学与训练教学中实践效果
大学体育网络化教学与管理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