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兽医在动物疾病防治中存在问题与措施分析

2021-11-24张争福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27期
关键词:兽医措施问题

摘要:兽医在动物疾病防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需要加强自身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学习,提前预防动物疾病问题,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提高总体的防治效果。实际上,有些兽医因自身专业能力的欠缺,在动物疾病防治工作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影响动物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不利于动物养殖业的长远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兽医在动物疾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试探性提出几点优化措施,以便相关人士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动物疾病防治;兽医;问题;措施

当前人们愈加关注肉类食品的安全问题,开展及时有效的动物疾病防治工作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作为动物疾病防治工作的执行人,兽医能否高质量开展动物疾病防治工作,往往会对市场上流通的肉类食品安全性能造成直接影响,所以兽医需要准确分析动物疾病的防治方法,尽可能减少动物的疾病死亡,确保肉类食品的健康和安全,进而推进动物养殖业的良性发展。

一、兽医在动物疾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兽医在动物疾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①用药不科学。对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来说,兽医的数量极为有限,现有的兽医缺乏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多是结合已有的治疗经验展开治疗或诊断,不能全面诊断患有疾病的动物,继而造成患病动物病情的加重。同时一些基层农村的兽医滥用抗生素,而实际上在防治动物疾病时,有些无需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一旦未科学使用抗生素,极有可能二次破坏动物体内的免疫系统。可以说,对动物滥用药物质量,不仅会导致动物的新陈代谢紊乱,降低动物免疫能力,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防治效果,致使动物错失最佳的治疗时间。

②用药方式错误。不同种类的动物在身体构造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如果动物出现疾病,需要针对不同种类的动物使用不同的药物,而动物体质、疾病类型、药物药性的不同,导致对动物采用的药物方式也不尽相同,如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口服给药等。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如若兽医缺乏良好的专业水平和实践经验,则不能结合动物病理特征做到规范性给药,继而无法充分发挥出药物的作用,耽误动物治疗疾病。比如:动物疾病需采用口服给药方式,一旦采用错误的给药方式,使用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则会造成血管内药物药性的发挥,导致动物死亡或中毒。

③药剂不准确。在防治动物疾病的过程中,有相关标准用于动物疾病的诊治,需要兽医结合动物的重量进行药物的合理选择,药品不得超过原始标准。实际上,部分兽医在动物疾病防治环节未考虑动物的痛苦,对药品剂量予以私下调整,甚至存在药物过量行为,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比如:在猪大肠杆菌病和猪流感等疫病流行期间,由于兽药的缺乏,无法确保每个养殖场都配备有兽医,或是兽医对动物的发病机制不了解,继而造成病情恶化,增加经济损失。

④不明确药物适应症。许多兽医在动物防治方面的知识储备有限,对药理知识不太清楚,不了解什么药适用于什么病的治疗,只能依赖于自身已有的诊治经验和药物的说明书给动物用药,这样容易造成药不对症,甚至引发患病动物病情的反复或加重,严重时会造成动物的死亡。譬如:有些农村地区的兽医诊治患病动物时,往往会混合使用地米、青霉素、安乃近等没多大作用的药物,这样容易导致防治的失败,甚至引发动物死亡。

⑤忽视对重大疾病的监控和预测。从季节的层面来说,许多动物的患病高发期有所不同,需要兽医在疾病防治方面具备对重大流行病进行监控与预测的能力及意识。与此同时,在重大的动物疫情高发期,病理样品和相关资料的采集、分析、统计、检测涉及复杂的流程和较长的时间,待檢测的结果出来后,可能已经错失防疫的时效性,造成动物疫情或疾病的蔓延,如:由于缺失监控和预测的时效性,非洲猪瘟的防治效果不佳,造成动物疾病的加重。

二、优化兽医动物疾病防治的措施

要想优化动物疾病防治工作效果,必须要做到:第一,针对性用药。针对患病动物的治疗,兽医需要结合疾病的类型来选择药物,做到药物剂量的合理选择与用药方式的正确使用,确保用药的科学性。换言之,兽医应当对各种药理学知识、用药的途径和方法加以熟悉,在用药环节坚持做到:能用窄谱药物绝不用广谱药物、能用一种服药方式绝不用两种。与此同时,在用药过程中,兽医应当结合动物的具体患病情况以及药物说明书的指示,对最佳的用药量加以确定,确保动物对药物的抵抗能力,如:针对口服的药物,是需要借助饲料或水还是直接口服吞下;针对注射的药物,需要分清是肌肉注射还是静脉注射、皮下注射等。总之,只有对用药的途径加以清楚,有针对性用药,才能发挥出药物的功效,达到痊愈率提高的目的。

第二,把控药物用量。通过合理控制患病动物的用药,不仅能有效解决动物疾病,还能实现兽医治疗水平的提升,使其更好地诊治动物病症。当然兽医对动物开药时,必须要密切关注药物的实际用量,严禁随意增加药物的用量,如此方能让动物的病情得到科学治疗,加快患病动物的恢复。具体来说,兽医在防治动物疾病的过程中,要准确把握所用药物的使用时间,基本5天为一个疗程,并对药物实际用量的多少加以保障,不能随意改变药物的数量或胡乱下药,而是结合科学的诊治方法予以合理下药,有效掌握动物的发病情况,通过对患病动物的反复多次观察来确定再次用药的次数,以此避免动物病情的反复。

第三,规范免疫程序。动物病情防治阶段的重中之重就是免疫程序的规范,这也是避免疫情流行和发生的关键。在防疫阶段,兽医应当重点掌握养殖动物的性别和年龄、抗体检测水平、流行情况等因素,制定合乎规范的免疫流程,借助环保科学的手段开展免疫工作。通常每种动物都有相对应的免疫程序,如猪丹病的免疫方式为肌肉或皮下注射;猪瘟病和猪气喘病是猪的免疫流程。只有对动物免疫流程加以规范,结合不同的动物制定不同的免疫流程,才能有效避免病毒细菌变异情况的发生。

第四,加强专业培训。动物疾病防治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兽医的专业能力,所以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兽医的专业培训,使兽医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即: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管理计划,以相关的培训要求为依据实施培训工作,借助观看视频资料的手段强化兽医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或者是邀请专业人士有针对性讲授动物用药的具体措施,让兽医在用药环节合理选择、准确评估和控制药量。

第五,提高疾病防治意识。有关研究表明,现有的动物疾病数量达上百种,其中有半数以上能感染给人类,如非典的源头是狂犬病、果子狸;天花源于牛痘等,所以相关部门需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动物的疾病防治工作,在实践中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强化养殖户的动物疾病防治意识,贯彻落实各项防治措施。例如:将防治动物疾病的有关措施公布在公示栏、发布关于动物防治工作的传单、组织宣传讲座等,让养殖户能大致了解动物疾病的有关病理,有针对性采取防治措施,包括对动物进行定期的疫苗注射等。

第六,加大基础建设。为优化动物防治工作效果,相关部門应当适当加大动物疾病防治的基础建设,特别是防治站内的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基层防治站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为养殖户开展防治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动力支撑;或者是利用现代化的检疫手段方式和技术设备来改善基层工作条件,优化软硬件,配备更多可用的技术型人才。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当地政府可以进行组织管理,构建相应的防治实验室,围绕具体的养殖经济类型进行针对性疫苗的监管、质检和研究,并立足实际情况进行资金投入的优化调整,为监管机制的完善提供资金支持,有力支撑动物疾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值得注意的是,在资金支持的前提下要积极补充各种资源,特别是技术资源,以便高质量开展动物疾病防治工作。

结束语:

在动物疾病防治工作中,兽医发挥着主导性作用,但其在具体工作环节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如用药不科学、用药方式错误、药剂不准确、不明确药物适应症、忽视对重大疾病的监控和预测等,导致防治效果不佳。鉴于此,相关部门和兽医应当立足实际,采取科学的优化措施,如针对性用药、把控药物用量、规范免疫程序、加强专业培训、提高疾病防治意识、加大基础建设等,从而推动防治工作的良好开展,实现动物养殖业的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常映笃.兽医在动物疾病防治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J].中国畜禽种业,2021,17(5):60-61.

[2]柴莉.兽医防治动物疾病的误区与改进[J].农村科学实验,2021(1):115-116.

[3]努尔买买提·吾买尔.浅谈兽医在动物疾病防治中存在误区及对策[J].农村科学实验,2021(23):136-137.

[4]高虎.探讨兽医在动物疾病防治中的误区及对策[J].吉林畜牧兽医,2020,41(2):114,117.

[5]范大鹏.兽医在动物疾病防治中的误区及对策研究[J].现代畜牧科技,2019(6):119,121.

[6]范延伟.浅谈兽医在动物疾病防治中的误区与对策[J].农业与技术,2020,40(2):146-147.

作者简介:张争福,男,1975.9-,苗族,贵州晴隆人,大专学历,中级兽医师,晴隆县花贡镇农业服务中心,研究方向:兽医药物医学。

猜你喜欢

兽医措施问题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兽医
人工呼吸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兽医之死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今年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