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本课程的编写与实施建议

2021-11-24张若衡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27期
关键词:编写校本课程实施

摘要:在新课改要求下,全国多数学校都开设有自己的校本课程,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以往基础教育课程高度统一的现状,增强了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但是许多学校中“为校本而校本”、“为课程而课程”的现象,远远没有真正的展现出“校本”的味道。本文通过分析合肥市第十中学校本课程的现状,从编写与实施环节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校本课程  编写  实施  建议

一、校本课程的编写建议

校本课程的科学顺利编写是校本课程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因此编写环节十分重要,以下基于合肥市第十中学校本课程的编写情况提出几点建议。

1.开发地方教学资源,呈现校本特色

校本课程需要兼具学校特色、地方特色的特殊性与国家课程要求的普遍性。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学校要发挥教师课程资源建设的主体作用,鼓励和支持教师根据当地实际,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有效实施创造有利条件。”基于此,在合肥十中的校本课程编写中,可以以“合肥特色”为基础,发掘如“合肥本土文化”“合肥经济发展史”“渡江战役”“合肥名人”等知识,结合“十全十美大十中”的校园文化开发校本课程。

2.结合学生学习实际,分阶段编写校本课程

要深入分析高中生需要何种类型的校本课程,既要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贴近生活,也要能够符合当下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高一到高三三年开设的选修课程需要有层次,也要能够符合不同年级的实际。如高中思想政治这门课程在高一安排的教学内容是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修二《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必修三《政治与法治》,如果开设有关政治方面的校本课程可以是符合高一学生学习实际的“经济学常识”“法治常识”“中国共产党党史”等。在高二阶段安排的教学内容是必修四《哲学与文化》,那么在这一阶段可以安排“哲学”“文化现象”等主题的选修课程。这样既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有助于学生触类旁通,学以致用,更好地完成教学目的,实现校本课程的价值。

3.统筹安排教材编写工作,优化学校校本课程体系

学校的办学特色需要有特色的课程体系作为支撑,合肥十中的校本课程编写工作也应响应国家有关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结合自身的办学目标和办学特色,统筹规划校本课程体系。这一体系需要具备综合性,全校的校本课程不是某一学科的课程,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就目前学校的校本课程编写状况而言,有些课程是有交叉甚至重复的现象,也出现一些学科校本课程过多,某些学科没有一门校本课程的尴尬境地。所以在编写环节应当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不同的校本课程,从大局出发,应具备平衡性与综合性。

4.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严格筛选校本课程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高中校本课程的教育应响应国家号召,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校本课程的编写与教学应致力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编写环节,学校应严格筛选,既要防止出现知识的纰漏更要防止出现价值取向的错误现象。

5.推动教育教学研究,扩宽学习渠道

编写校本课程关键在教师的专业知识与能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可以是多种途径的。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可以邀请校本课程的专家进行专业的培训。学校同时可以利用图书馆购置有关专业书籍供师生查阅,申请如知网的公共账号供教师查阅、下载、写作相关论文,鼓励教师团队进行相关课题的申报与研究,调动教师编写校本课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物质精神等方面给予保障。

二、校本课程的实施建议

1.合理安排校本课程时间,更好达成教学效果

合肥十中安排的校本选修课程时间常与学校其他工作的安排产生冲突,一方面,校本课程的教学失去了连贯性,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学生会产生不重视、懈怠校本课程的情况。所以,学校应将校本课程尽量安排在与会议经常举行的时间不冲突的时间段,或者即便开会也要保障校本课程的正常进行。

2.提升选课网络技术,保障学生顺利选课

在合肥十中校本课程选课阶段,网络曾一度崩溃,学生面临自己喜爱的课程選不了的情况,所以在后续选课阶段,应事先做好网络技术保障工作,确保选课界面的正常运转,保障学生顺利选课,也要合理安排校本课程,减少学生的调剂率。

3.完善师生考勤制度,规范课堂教学秩序

应重视校本课程的地位,其在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重要性不亚于一般课程。但在校本课程实施阶段,依据合肥十中的教学情况,出现过学生不重视校本课程,未按时进入班级甚至缺勤;学生错误认为校本课程就是活动放松课,不遵守课堂秩;教师自身有其他安排,临时安排其他教师替代教学的等情况。为此,应完善师生的考勤制度,严格记录师生的出勤情况,落实请假制度,规范课堂教学秩序,尊重课堂。

4.规范期中期末考核制度,严格挂钩学分制

目前合肥十中校本课程的考核采取一种形式,即在所有校本课程全部结束后,安排学生完成一份对自己所选课程的大约五百字的反思,上交给课程老师,统一评分。完成课程小论文的考核方式可取,但单一的课程考核方式不可取,应当丰富课程考核的形式,如传统的试题模式、新型的户外作业形式、情景剧演绎等,不同的校本课程有不同的教学特点,标准可以统一,但考核形式应当多样。同时针对学生不重视选修课的情况,应该严格挂钩学分制,未通过校本课程考核的学生应只有一次重修这门课程的机会。

校本课程的开发还需要进行更多的尝试与探索,不管何种探索,都应密切联系学校实际,结合学情,一切从实际出发。

参考文献:

[1]李晓东.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修订与再更新[J].教育参考,2021(01):5-10.

[2]叶文化.基于政治认同素养的高中政治校本课程开发策略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21(25):40-42.

[3]陶倩文.安徽省本土文化资源在高中政治课中利用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0.

作者简介:张若衡,中学一级教师,就职于合肥市第十中学。

猜你喜欢

编写校本课程实施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五年一贯制大专阶段二外日语校本教材的研究开发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民国时期老课本出版略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