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

2021-11-24李晓燕

今古文创 2021年44期
关键词:保护利用吕梁

【摘要】 革命文物是革命文化的物质载体,凝结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攻坚克难、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革命文物所蕴含的这种独特的历史价值,是激发全体人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巨大热情的深厚助力,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源泉。加强对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既是对先烈丰功伟绩的缅怀,也凝聚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往开来、走向复兴的共同意志,保护好、利用好革命中遗留下的文化财富是大家共同的责任。文章以吕梁为例,介绍了吕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基本概况,梳理了吕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提升建议。

【关键词】 吕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

【中图分类号】K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4-0109-02

吕梁境内革命文物资源丰富,吕梁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仆后继、浴血奋战,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英雄的吕梁人民抛头颅、洒热血,铸就了代代传承、拼搏奋发的吕梁精神。因此,吕梁革命斗争史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的一部分。本文对吕梁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实际情况进行整理,希望对吕梁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工作有所帮助。

一、吕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基本概况

本文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和山西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公布成果,对吕梁市域内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资源情况进行了系统梳理。据统计,吕梁市现有各类革命文物 280 处,其中 104处属于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这104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分别是临县中央后委机关旧址、临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指挥部旧址、晋绥边区政府及军区司令部旧址、晋绥日报社旧址、北坡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旧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分别是贺龙中学、汾阳铭义中学、红军东征总指挥部旧址、岚城八路军120师司令部旧址、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前曲峪李鼎铭旧居、刘志丹将军殉难处、贺昌故居、离石区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四八”烈士殉难处、晋绥边区政府及军区机关旧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分别是红军东征总指挥部郭家掌会议旧址、康城毛泽东路居、中阳县苏维埃革命委员会旧址、西卫毛泽东路居、红军东征兑九峪战斗遗址、李家湾晋西北军区司令部旧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离石烈士陵园、吕梁三捷战斗遗址、交城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晋绥军区司令部旧址等82处。吕梁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可以分为具有历史意义和纪念价值的革命遗址、革命旧址、纪念设施这三类,多数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是开放参观的,但也有一部分因为保存比较差或者其他原因被闲置,因此,要不断加强吕梁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保护修缮,深入进行基础研究,加大宣传教育,强化革命文物社会教育和展览功能,从而为吕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活起来提供动力源泉。

二、吕梁革命文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研究不足,内在价值挖掘不深

新时代形式下,随着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吕梁市先后开展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革命文物名录公布和红色遗址认定等基础工作,但在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研究方面还是有多欠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史实大多还是浅层的研究,基础研究工作也仅仅是依托文物工作普查标准或者现存的有关历史资料来针对文物本体进行的,而对于与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相关的人物、以及重大事件和其他经济文化资源的相互关系关注还有所欠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本体之间、本体和周围环境之间的互相关系及价值内涵、历史意义的深入挖掘严重不足,缺乏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

(二)资金投入不足,维护力度有限

吕梁革命文物呈现出数量多但分布广的特点,有些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由于年代久远需要进行较大修缮,但吕梁本级财政投入有限,主要依靠向上级文物主管部门争取专项经费,只能对文物本体进行基础性的修缮维护,局部残损不能得到深入修复,周边环境风貌较差,与革命文物本体的整体形象不协调,直接影响革命文物整体风貌与展示利用效果。实际投入与资金需求之间相差甚远,所以,吕梁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修缮工作有较大的资金缺口。由于革命文物保护专项经费紧张,不能直接对基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修缮投入大量資金的这种情况也会向社会进行资金筹集,但是所获资金对于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供不应求问题。

(三)缺乏整体规划,难以形成合力

吕梁境内拥有丰富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资源,但在保护利用上缺乏“全域一盘棋”的统筹谋划。首先,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农村发展出现矛盾的时候,要意识到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加强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保护,尤其是政府部门需要结合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工作的特殊性,加强与规划部门、建设部门、文物部门和文化和旅游部门等联系,合理规划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修缮与维护,保护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原始性和真实性。

其次,吕梁辖区内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各自展示、分散开发,缺少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整体性规划,没有激发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社会教育、经济带动等合力。因此,要结合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和利用的需要,科学、合理规划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

(四)展示方式单一,宣传力度不够

让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活起来,相关的途径和方法仍需丰富。就吕梁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展示与宣传而言,展示形式单一、展项匮乏、手段落后,观众参与性、体验性少,难以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严重影响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展示宣传效果。除此之外,吕梁境内有些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多分散在交通不便的偏远乡镇村居,例如一些烈士纪念碑(亭)、战斗遗址等,这些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多数还处在原生态自然开放的状态,没有进行相关研究与开发,社会教育等功能还无法发挥作用,所以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价值表现方式、展示宣传就不尽人意。

三、呂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提升的对策

(一)加强基础研究,深化价值挖掘

革命文物史料是革命文物价值挖掘的关键。革命文物史料,有的记录着意义重大的革命历史事件,有的记录着革命人物的革命生平,有的记录着不同寻常的革命历史故事,拥有十分丰富的精神内涵,凝结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和革命精神。要结合相关博物馆、纪念馆和党校、党史研究等部门,加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基础研究,以史实为基础,结合现实生活,加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史料梳理、研究、宣传展示,从不同方面、各个角度,对革命文物的价值来做科学的阐释。深入挖掘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精神内涵,既传播历史知识,又激发爱国情怀,同时也激励人们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二)加大资金投入,提升保护力度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吕梁市革命文物资源众多,既要积极向上级文物主管部门争取落实革命文物保护专项经费,也要加大本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同时还要积极探索新的投融资渠道,鼓励、引导各种非公有制资本参与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二是建立吕梁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资金保障机制,形成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专项资金的绩效管理和监督审计制度,规范资金使用、项目申报、项目实施、绩效评价等各个环节,从制度上保障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发挥更大效益。

(三)制定统筹规划,形成区域合力

要在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上形成“全域一盘棋”的统筹谋划。把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魂”留下来,目的还是想让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活起来。首先,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和利用要与城乡规划、景区开发、产业开发等多领域项结合,尽可能激发革命文物的激励功能、产业创新功能和经济带动功能,形成整体合力。

其次,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多数与近现代史的重要人物、事件相关,可以进行整体规划形成主题性的集群或片区,突出重点,这也符合国家文物局倡导的“集中连片、突出重点、国家统筹、区划完整”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原则。可以借鉴广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革命旧址整体保护的经验,编制科学的、符合实际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总体规划,明确要达到的目标、突出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提升吕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连片保护、整体展示的能力。

(四)创新宣传手段,加强品牌塑造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的审美观念、评价标准也不断发生了变化,这就给大家的工作提出来新的要求,要拓展革命文物的宣传和利用途径,改进陈列方式、创新展示手段,将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展示传播与现代化技术手段相结合,做到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协调统一,推动革命文物工作永葆生机。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这个特殊时期,可以通过线上线下宣传活动进一步拉近广大群众与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之间的距离,让人民群众走近革命文物,以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为载体了解吕梁乃至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的每一段光辉历程。线上,可以通过制作红色特别板块类节目来进行专题宣传,或者推进“互联网+”革命文物,强化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展开全景式、沉浸式、延伸式展示宣传,增强活动的影响力。线下可以采取串珠成线、连线成片的方式,积极打造红色文旅精品项目,推出一批研学旅行精品线路,创建红色文化党建示范基地,实现传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的同时促进经济振兴发展。

综上所述,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开展革命斗争,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重要遗留物,对其进行保护,并深度挖掘和利用教育传播价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贺云翱,干有成.革命文物保护的意义和路径[J].群众,2018,(6):17-19.

[2]郜俊斌,李静宜.吕梁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与研究——基于SWOT分析法的考察[J].吕梁学院学报,2019,(1):42-46.

[3]戚华屏.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浅析在革命纪念馆讲解中如何利用“藏品说话”[J].黑龙江史志,2015,(9):264-265.

作者简介:

李晓燕,女,汉族,山西朔州人,现任职于山西文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猜你喜欢

保护利用吕梁
幸福生活
第二届吕梁文学季启动
一次就好,我带你去看天荒地老
广东省古村落现状与保护利用模式研究
关于博物馆产业发展路径的探索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与推进保定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