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生鲜零售商业发展冷链物流的现实逻辑、关键问题与对策建议

2021-11-24东方依绍华秦小辉

当代经济管理 2021年11期
关键词:冷链物流

东方 依绍华 秦小辉

收稿日期:2021-08-22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9AJY02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662005)。

作者简介:东方(1980—),女,辽宁大连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流通经济、供应链管理;依绍华(1970—),女,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流通经济、产业经济;秦小辉(1979—),男,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供应链管理。

DOI: 10.13253/j.cnki.ddjjgl.2021.11.004

[摘 要]重视冷链物流发展是生鲜零售业提升供应链水平与增强社区商业服务能力的必然选择。论文以社区生鲜零售业为应用场景,梳理了中国生鲜零售业态冷链物流发展的现实逻辑,发现:中国生鲜零售发展冷链物流已是大势所趋,并已开始呈现出智能化、数字化、低碳化、去中心化等新特性,然而发展水平不平衡、两级分化明显等问题仍制约着生鲜零售服务的整体向优发展,究其原因,供应链环节多而不畅、成本高损耗大、衔接合作困难、专业人才缺乏是造成当前失衡的关键问题,亟须探索破解。鉴于此,从构建数字化供应链、改造下沉市场生产力、优化流通渠道管控和创新人才培养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激发我国社区生鲜零售在降成本、提效率和促消费方面的潜能。

[关键词]社区生鲜零售;冷链物流;现实逻辑;雙视域

[中图分类号]  F259.2;F72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0461(2021)11-0027-08

一、引 言

冷链物流是支撑生鲜供应链发展的基础设施,是在持续冷冻或冷藏条件下将生鲜农产品从生产端配送到消费者手中的低温物流服务业态,进而减少食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损耗,保证食品的安全质量。冷链物流把易腐、生鲜食品的生产、运输、销售、经济和技术等各种问题集中起来考虑,协调相互间的关系,以确保易腐食品在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是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一项低温系统工程[1]。随着食品健康和安全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冷链已经成为食品流通领域中的“刚需”,进一步渗透到消费市场中。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鲜农产品和食品的消费需求日趋旺盛,市场需求正在呼唤更加优质的物流运作体系,这既为冷链物流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对生鲜商业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为了更好地适应周边消费者对生鲜产品新鲜度、多样化以及配送及时准确等方面的需求,社区生鲜零售企业开始更多地将目光投向冷链物流合作,全程冷链物流管理工作正在成为我国生鲜零售业态供应链变革和品质提升的共同取向。然而,由于不同企业在发展背景、资金投入、管理理念等方面存有明显差异,国内不同类型社区零售商企店铺在冷链物流上的实践步伐也不尽相同。一些高端取向的互联网型社区零售商(比如京东生鲜、阿里系生鲜平台盒马鲜生等)不仅能做到全程冷链“不断链”,更能基于单品维度设计专用冷链物流体系,成为生鲜农产品新零售物流的成功典范,也有一些中小型零售店铺则在商品冷链流通方面仍然意识淡泊,设施基础比较薄弱,因此造成的一个自然结果就是我国整体社区零售供应链发展极不均衡,冷链物流渗透程度呈现两极分化。尽管我国政府连续多年来对生鲜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进行补贴,撬动了大量社会资本投入到大容量、立体式、智能化仓库以及综合性冷链物流分拨设施的建设中,高标准地打造出了一批优秀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及其服务节点,但仍有一些生鲜零售店限于成本因素不愿意参与到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中,与国家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战略产生脱节。在这种情形下,如何全面深化供给侧改革,有效实现社区生鲜零售商业发展冷链物流的常态化,并从整体上彻底改善和提升服务质量呢?其前提就是要对我国社区生鲜食品零售企业冷链物流当前发展中的现实逻辑、关键问题等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知,有效抓住发展短板尽快加以补齐,以解新形势下行业供应链高质量发展之困。

从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来看,国内外学者已着手对生鲜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相关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绝大部分文献认为我国冷链物流经济发展制度正在积极地影响着冷链物流的发展,我国未来冷链物流市场的发展空间很大。其中一部分文献聚焦于我国冷链物流市场的发展形势与趋势进行预测和预判,例如,Ya(2016)、王少然(2017)、黄凯等(2020)从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需求视角进行了预测分析,认为我国冷链物流市场需求量未来几年内将以每年1%以上的增幅保持逐年递增的趋势,前景十分可期[2-4];秦玉鸣(2020)从我国冷链物流的供给视角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企业环境的分析,提出未来五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的发展将更加趋于合规化、规模化、扁平化、柔性化、智慧化以及平台化的预判[5]。还有相当一部分文献主要围绕当前冷链物流的某些具体环节进行探讨,例如,Pratibhadevi(2016)针对冷链物流的“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进行了优化,提出了有效减少配送延迟的冷链配送策略[6];张文峰等(2017)针对冷链物流网络问题,提出了最小化冷链物流网点总成本的网点布局和运输配送方法[7];缪小红等(2011)在保证货物不超载的情况下探讨了一个冷链配送中心和多个顾客的冷链物流配送问题,实现了第三方冷链配送中心配送路线的最优设计[8];方文婷等(2019)将节能减排转化为绿色成本融入优化问题中,探讨了基于经济与环境“双赢”局面下的冷链物流路径优化方法[9];白秦洋等(2021)基于城市复杂的道路网与实时交通情况,兼顾经济成本与环境成本,探讨了路网中实时交通情形下的冷链物流路径优化设计方法[10]。此外,也有部分文献针对冷链物流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如Mvundura等(2017)从疫苗公司实例进行取证并对疫苗产品冷链温度控制方法进行了经济性评估[11];Eleonora等(2019)[12]从经济和环境评价视角进行探索,分析了食品冷链物流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杨扬等(2016)分析了生鲜农产品国际冷链物流的潜在危险因素,通过建立生鲜农产品国际冷链物流质量控制体系和控制关键节点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实现对生鲜农产品国际冷链物流质量风险因素持续的监测、评估、预警等有效控制[13];覃朝春等(2021)基于风险思维从企业固有物流服务能力、冷链物流过程质量控制和冷链物流服务质量满意度等维度分析了影响农产品冷链物流质量的安全与管理因素[14]。上述文献研究肯定了冷链物流的发展潜力,为社区生鲜零售商业开展冷链物流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然而从当前国内外对冷链物流的研究成果来看,现有宏观层面的研究更多停留在现象归纳上,也有少量文献涉及到冷链安全评估问题,而微观层面又过多地集中在选址、路径优化等具体的算法研究[15],真正针对社区零售商业冷链物流系统研究的数量不多,未能系统地分析当前社区生鲜零售冷链物流真正的困境所在,因此也造成了零售行业发展冷链物流研究中“看法不一”的现状。鉴于此,本文基于消费新需求与服务品质提升双视角对我国社区生鲜零售商业冷链物流发展的现实逻辑进行重新审视,对新时期、新背景下生鲜冷链物流发展中的关键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有效应对策略,着力激发生鲜便民消费市场与冷链物流协同发展的内在动力,进一步促进冷链物流对生鲜零售消费市场的带动作用。

二、我国社区生鲜零售商业冷链物流发展的现实逻辑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提高和生鲜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冷链物流发展迅速,冷链已成为运输新鲜水果和蔬菜的标配,其不断发展壮大的现实逻辑是在我国相对稳定的经济大环境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一)逻辑起点: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居民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居民消费结构中用于鲜食的支出比率大幅增长,高品质和多样化消费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为了适应周边居民日益提升的多样化等消费需求,社区便利型生鲜零售业态越来越丰富,生鲜农产品品类越来越多。面对具有鲜活易腐、不耐贮运、生产季节性强、消费弹性系数小等特点的生鲜食品,经营企业若仍采用传统分销供应链模式进行流通,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多层分销环节必然会限制商品的物流速度,增加流通中的耗损与安全风险,造成与当今时代中品质消费需求的不相匹配。因此,对于生鲜零售业态而言,想要提高自身竞争力和用户留存率,更好地保障果蔬、肉类、水产等商品的长久新鲜度,就必须要通过高效的冷链物流配送体系以及强大的供应商整合能力来保证商品和服务的品质。

(二)逻辑引擎:消费的升级

生鲜消费的全民升级是社区生鲜冷链物流可持续发展的需求驱动。近年来,随着居民消费的整体升级与城镇化速度加快,人们对生鲜零售业态以及商品品质、安全、便利、享受、省心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比以往更高的要求,社区生鲜工商企业则从冷链技术、产业链开发、服务体验等多个维度对其做出响应。为提升食品安全性,绝大多数生鲜零售企业都会采用先进速冻保鲜技术与流通加工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控制生鲜在储存、运输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进程,如在处理烘焙食品上应用快速冷冻面团发酵技术来延长产品的保鲜期,对新鲜蔬菜瓜果进行洗涤消毒、外观美化、包装、预冷等处理以增加商品的附加值,对预包装食品和现场制作加工食品的原材料采用低温加工、运输和储存等冷链技术以保持食材的新鲜可口度,等。在消费者各种需求导向下,社区零售业态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线下实体零售纷纷推出到家服务的同时,一些生鲜电商也由轻资产模式走向重资产模式,并在社区周边积极布局实体零售店铺,开启了“O2O电商平台+生鲜配送中心+线下体验店”等便利消费业态;同时,线下实体零售整体回暖势头明显,特别是生鲜类实体社区零售呈现扩张式发展,连锁便利型零售店铺日新增用户规模持续增长,开始成为周边消费者购买食品的重要经营业态,未来极有可能随着土地资源的不断紧张而逐渐取代传统农贸市场。盒马鲜生等企业还推出了“超市+餐饮”的新零售模式,并通过建立城市中心仓和前置仓模式,实现了客户端的高效率配送和更多的增量订单,提升了商品品质和安全管控能力,带动我国便利购物商业形态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三)逻辑支撑:政府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国务院办公厅及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关于冷链物流发展的政策措施,充分表明了我国大力推进冷链物流促进消费升级的发展立场。“十三五”以后,我国冷链物流建设部署速度明显加快,2019年,国家层面出台冷链相关政策、规划超过40项,城乡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首次写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16]。2020年,在疫情的影响下,我国政府更加意识到冷链物流对于保障基础民生工作的重要意义,从国家层面出台冷链相关政策、规划超过56项[17],从多个维度为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这一利好发展趋势也在依赖冷链的社区食品经营商业模式中得到了多方面的体现。

(四)逻辑保障:信息技术的应用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广泛发展和运用是我国社区生鲜冷链物流服务提升的逻辑发展动力。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能够通过信息完整性极大地提升决策的技术含量,低成本高效率地实现供需精准对接和场景变现;物联网技术能够通过互联网之上的泛在物流网络,智能地控制传感器网及其连接上的决策支持系统;区块链能够通过结合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核心技术,实现供应链数据的一致存储和产品的溯源可靠[18-19]。在国内各部门通过数字化和新技术推进新型消费建设的过程中,我国生鲜冷链市场吸收了很多智慧元素,市场规模、技术应用、便民惠民等各个方面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冷链物流开始成为生鲜业态的标配,并在新技术群加持下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生鲜供应链在仓储、运输配送等冷链管理技术上迈向了数据化、网络化、智慧化的新发展台阶,通过数据技术实现了较好的服务升级的同时,增加了与其他相关产业之间的联动发展效应。各类社区生鲜零售业态“便民”优势愈发凸显,冷链流通中的实时保鲜、“半小时达”的高效率配送、线上线下新零售购物的体验,极大地促进了食品消费的升级,同时也为城乡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更多便利。

三、我国社区生鲜零售商业发展冷链物流的新特点

总体来看,社区生鲜零售在不断转型升级中呈现出四个新特点:“新的基建”“新的技术”“新的理念”“新的设计”。

(一)智能化冷链物流设备不断投入

经济发展必然导向消费升级,刺激生鲜零售企业不断加码供应链及物流等基地建设投資,并带来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模式。特别是以前店后仓模式的零售模式,正在以较高的配送效率和较低的仓储成本受到当今社区生鲜新零售业及其消费者欢迎。为了更好地解决传统生鲜供应链到C端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社区生鲜商开始引入智能温控、云化调度、物料智能化搬运以及各类自动化设备等高端冷链物流新技术,并建立起生鲜供应链平台投入应用,以促进生鲜冷链物流的畅通。在储藏环节,各大物流中心、零售商铺积极建设大型化、集中化的冷库,甚至一些地区还形成冷库群;在运输环节,生鲜零售对市场上各类冷藏运输车辆需求持续增长,刺激了冷藏整车与冷藏半挂车保有量不断扩张,特别是对于合规冷藏半挂车需求增长空间特别大;在终端配送环节,生鲜零售企业通过增加“前置仓”拉近了与消费者的配送距离,仅通过使用简易保温材料就能取代以往较为落后的“冰块+棉被”配送模式,满足冷热商品短时间内的温度保证,实现商品从产地或预冷地到用户的全程低温储藏,有效保障食品安全。

(二)基于大数据红利的竞争渐趋白热化

数字物流提出后,数据驱动决策、软件替代职能、机器替代人工等智能化运营优势尽显,新鲜商品冷链物流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得以大幅提升。便利店、生鲜电商等社区零售企业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平台进行冷链物流管理获得更多市场需求数据将逐步成为行业经营常态。科技驱动下的鲜食管理模式通过影响需求升级开启了生鲜需求侧管理的新篇章,引导了零售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化发展。以盒马鲜生和便利蜂为例,盒马生鲜的DC大仓不仅能通过智能订货库存分配系统等技术解决线下门店分布等传统物流最难攻关项目,还拥有独具特色的加工检查中心,其智能化仓储功能不仅限于温控式存储、品质检验、包装、标准化处理,还能依托门店历史销量数据和淘系数据做出不同区域商品的分配预测与智能库存分配;便利蜂则充分利用了去哪儿网的各类数据,采用独自研发的TMS运输监控系统来实现生鲜食材从鲜食工厂、大仓到便利蜂门店的备货运输,门店C端同样全部采用电子价签,以实现数据实时回传与中心化价格管理,形成完整的数字化供应链体系。随着生鲜行业规模的增加,社区生鲜零售店铺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抢占市场的格局进一步明朗,数智化管理必将完全成为各大生鲜企业抢占市场和提升智能化水平的核心物流手段。

(三)物流环节注重绿色环保设计

生鲜果蔬具有易腐易蚀、分散性及难储存等特点,因此需要全程冷链。果蔬自身具有光合作用,不仅在生产端投入的生产资料易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在其冷链流通过程中较其他产品会产生更多的碳排放,因此生鲜果蔬冷链物流低碳发展对我国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及绿色供给具有重大意义。随着时代进步,消费者在购物时也越来越注重商品安全、绿色环保等隐性价值,不断升级的消费端进一步促进了生鲜物流内外部营商环境的减碳发展。另外,从国内外政治经济发展状况来看,今后绿色发展的决心也必会体现在具有“大消耗”“大排放”特点的冷链物流活动中。我国始终坚定不移贯彻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就曾在联合国大会上指出要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推动疫情后世界经济“绿色复苏”[20]。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我国2021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同时,欧盟近两年提出的“欧洲绿色协议”和“碳边境调节机制”,针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相关行业的能耗与排放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倒逼我国高排放行业尽快进行调整和升级转型。物流和运输业既是国民经济“动脉”,也是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大户,因此从长期来看,随着低碳减排政策的普遍实施和低碳意识的逐渐深入,农业和流通业必将成为工业等重污染行业之后的重点控排对象[21]。为了尽快实现减排以及碳中和目标,邮政速运作为国企首先从减碳角度提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工作开展方式,如:减少范围一排放,尽可能广泛使用电动物流车、氢燃料汽车、甲醇燃料汽车、固定设施电气化等新能源设备;减少范围二排放,尽可能采取暖通照明节电措施、水源地源热泵、建筑保温、屋顶光伏、分散式风电、储能设施等;减少范围三排放,使用可循环中转袋、循环快递箱、生物降解塑料袋、减少一次性用品、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对供应链企业提出碳减排要求等[22]。进入“十四五”时期后,我国迎来绿色脱碳转型的关键时期,社区生鲜零售相关企业将依托先进的农业、运输科技发展,成为低碳政策的直接践行者。

(四)供应链网络去中心化优势明显

随着新零售业态的不断创新,消费者需求已由单一商品品种转向了多品种多样化的需求,形成了许许多多碎片式的订单。为了满足消费者对配送效率和购物体验等方面的高要求,我国很多社区生鲜便利店在网点铺设时大多采用了去中心化的终端网点设计,并从距离上不断地追求贴近消费者,有的甚至就布局在消费者的楼下,比如便利门店、前置仓。目前,盒马鲜生、便利蜂、苏宁小店等都设计有这种“前店后仓”的门店体系,既承载着销售、餐饮等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互动体验服务,又承担了前置化终端冷链配送网点的功能,提升了客户配送的能力。同时,由于配送中心的前置,配送时避免了大量干冰、泡沫箱等耗材的使用,仅使用内温层等低成本耗材的保温材料就可以满足冷热商品短时间配送的温度保证。盡管订单的碎片化和即时配送的高要求性增加了企业冷链物流操作的复杂性,然而去中心化的供应链配送网络则通过高度的智能化分配制度加速了碎片式订单的配送效率。去中心化的门店/仓得到订单后,会通过最优智能算法为订单匹配到距离最近的终端网点,并随即将订单信息推送到该终端网点安排配送,提升了客户体验的同时,也减轻了企业物流成本压力,为企业、消费者带来双赢利益。

四、我国社区生鲜零售商业在冷链物流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尽管很多生鲜零售企业争先在靠近农产品主产区的产地仓以及靠近消费区的线下店或前置仓加速开展了冷链链条两端物流基础设施开发与布局,然而发展水平不平衡、存在两极分化等问题仍然存在,制约了我国生鲜零售服务整体向优发展,关键问题归结如下。

(一)农产品阶段性供需变化大,生产和需求循环有待畅通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消费者对于商品的需求逐渐呈现个性化趋势,对生鲜农产品的品类和新鲜度要求也越来越高。生鲜是社区零售商品配置中必不可少的品类,也是商店吸引周边客户和盈利的必备武器。然而,由于生鲜农产品的生产和种植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特点,产品很容易受到各种不可控因素的作用而影响到零售供给端的供货质量和价格,导致生产和需求循环不畅等问题。具体而言,一是社区零售商作为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下游的供应商大都对冷链物流体系的控制力不强,难以全程把控货源的品质,特别是对于供应商直接供货或寄售的商品,更是存在着因商品质量不过关而遭受巨大信誉损失的风险。二是社区零售商主推的有机蔬菜和进口生鲜虽然称“产地直供”“源头直采”,但面对零散而不稳定的市场需求量,使得其在市场采购时根本不具备真正的话语权。三是季节的转换、节日特需、气候条件、灾难以及国际、国内市场大宗农产品价格变动都会引发果蔬类商品供给发生增减变化,导致商品价格剧烈波动,例如2018年暴发的非洲猪瘟疫情,致使猪肉价格先跌后涨随后一路飙升,带动市场上其他肉类甚至整个物价的上涨,让很多老百姓感觉到“快吃不起肉了”,生活质量急剧下降,加上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对我国生鲜农产品进出口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冲击,直接阻断了一大部分国际生鲜供应链交易,市场供给极不稳定,大大降低了人民生活的幸福感。

(二)“最先一公里”短板明显,农产品流通损耗率有待降低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最先一公里”包括从田间品控到采后保鲜、分级包装等过程,涉及采摘、预冷、分拣包装等环节,决定着便利店获得生鲜产品的品质、货架期以及附加价值。目前,我国很多果蔬生产基地在采摘、预冷方面存在滞后发展的问题,对果蔬产品的后续流通产生了不利影响,成为当前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的痛点。根据相关统计,我国一年损耗的果蔬等生鲜农产品超过上亿吨,流通损耗率超过20%,整个零售供给侧发展面临着巨大压力[23]。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冷链硬件设施薄弱,地区分布不均衡。虽然近年来我国冷库建设发展极其迅速,但是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人均冷库容量只占美国的1/4[24]。很多生鲜农产品生产地区受限于发展程度和成本因素,预冷设施发展十分落后,生鲜农产品生产或采摘还是以小农户和小型合作社为主,不具备专业的产品预冷、商品化处理能力,产品采收后大都以初始状态流入市场,导致社区零售端获得商品的口感与货架期不尽人意。二是物流资源的地域性差异明显,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各类批发市场、物流基地、冷链物流企业、电商、便利店等物流现有基础较好,而西部地区好多地方环境恶劣、资源匮乏,很难吸引到好的物流资源入驻,因此生鲜农产品物流极易受制于基础设施与物流资源的数量与发展水平,前端物流通而不畅。三是冷库节点数量结构不合理,呈现出低温多中温少,低端多高端少、批发市场多产区少等特点,与我国生鲜农产品实际冷链物流需求的结构产生了多方面的不一致。特别是在低温库和中温库的选择上,生鲜保鲜宜采用温度在-18℃以下的低温库,果蔬类商品保鲜宜采用温度为-2℃的中温库分品种存放,中温库的需求量远远超过低温库,而建设气调中温库的建库费用较高,目前在产区建设数量并不多,导致果蔬类生鲜农产品的冷链物流发展受到限制,社区零售商很难从“最先一公里”开始做好商品的品控。

(三)冷链物流标准落实不到位,兼容性和衔接性有待提升

冷链物流是生鲜零售企业日常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物流市场的发展与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冷链运营操作的精细化与规范性需求不断提高,冷链物流的标准化体系构建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课题。目前,国家相关部门已经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推进我国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工作,但在实施时遇到了一些阻碍。一是冷链物流标准化管理体系不健全,冷链标准执行对行政力量过于依赖,而涉及的行政部门又比较分散,统一标准的衔接难度较大,导致相关标准化管理工作自上而下缺乏系统性动力,对社区零售商日常冷链商品运营发展和管理监督产生不利的影响;同时,地方与部门在冷链标准的制定和管理上缺乏一定的兼容性与衔接性,地方生鲜零售商在执行相关标准时不能在统一的管理指导下进行,甚至对一些商品运营发展产生了阻碍作用。二是标准发布后推广实施效果不明显,缺乏高效的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部分社区零售商加入标准化队列的意愿和动力不强,社会参与度不足。具体表现在目前国内冷链物流发展非常快,社区零售商容易过于关注市场竞争而忽略内部标准化工作的执行,一些自律性差的小型零售商甚至完全忽略标准。三是智能物流設施标准不统一,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群在物流产业中的商化应用,智能物流的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然而目前智能设施使用标准、操作规范等法律性文件尚未统一,实施细则尚未制定,导致智慧物流设施的使用范围受限,普及应用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25]。

(四)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缺乏,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从2016—2020年,我国冷链物流需求总量年均增长率超过19.2%。2019年,我国生鲜市场交易规模突破2万亿元,冷链物流市场规模达到3 264亿元,2020年冷链物流市场规模达到4 850亿元[26],到2025年,预计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将突破5 500亿元[27]。伴随着持续扩大的生鲜冷链物流市场规模,我国各类冷链物流新基础设施进一步得到扩建。2016—2020年,全国冷链库容量年均增速在10%以上,全国冷藏车保有量年均增速达20%以上,运输能力逐步提升[27];2020年,全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3%[28],社区团购市场交易规模750亿元,同比增长120.58%[29]。可见,社区零售商为了从商品供应的上游到门店销售的下游控制好商品的安全品质,对冷链物流人才的需求也急剧增加。然而,专业冷链物流人才严重短缺、人力资源分配不合理、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的存在,增加了其冷链品控的难度,成为限制社区零售商发展冷链物流的瓶颈。具体来看,一方面,专业冷链物流人才总量不足,当前我国政府大力推进冷链物流发展,促进消费升级,相关行业产生了大量的专业人才需求,然而我国冷链物流自发展以来就存在很大的人才缺口,按照中物联冷链委《2018冷链行业人力资源报告》中的统计数据,当前行业既有理论基础又具备实操能力的高级管理人才不足2 000人,导致很多涉及冷链物流的企业无人才可用。另一方面,冷链物流人员配置不当,虽然从表面来看聚集于城市圈的社区零售商并不缺乏店员,但往往都是销售人员,而高素质的专业冷链物流人才其实是不足的,另外,布局于生鲜农产品冷链供应链的前端人才也是远远不够的,存在冷链物流前端人才断链风险,导致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地域性发展不平衡。

五、我国社区生鲜零售业发展冷链物流的对策建议

为了应对当前社区生鲜物流领域出现的关键问题,保持生鲜冷链物流健康发展,深化我国物流生态文明建设布局的良好环境,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一)构建数字化供应链,疏通供需循环管道

市场供需的畅通循环来源于供应链的发展,在传统模式下,社区生鲜商参与的供应链是“链式”运作结构,当上游供应商供应出现问题,下游企业的商品供给量、销售量等必定会受到影响,进而导致供应短缺。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在供应链中的运用,社区生鲜零售的供应链运营转向“网状”关系,这将极大地促进其与供应商、客户等商业伙伴间的快速连通,革命性地提升整个销售供应链的执行效率。对于社区生鲜零售商而言:首先,可借助各种数字化信息技术及时做好商品消费市场的需求预测,充分挖掘零散需求侧的有效需求数据并反馈于商品供应端,增加市场预测的高能见度、市场掌控力与话语权。其次,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实时获取与分析更多的供应链数据,更好地集成生产、供应端数据,支撑社区零售商在进货方面做好前瞻性决策,掌握有效降低生鲜农产品仓储成本、缺货率及损耗率的方法,增加有效收入。再次,全程把控货源品质,积极围绕高标准市场体系、数字化供应链体系建设内部冷链物流体系,最大程度实现生鲜农产品采摘、生产、仓储、包装、分拣、运输、装卸、批发、分销及销售等环节冷链物流技术和配套设施的无缝连接,增加顾客黏性,稳定商品供给质量,提高服务品质与商业信誉。最后,依托数字化技术快速地参与到供应链协同中,灵活响应市场环境变化。

(二)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扶持产区冷链物流快速发展

长期以来产区基础设施不足、“最先一公里”物流能力不足等问题广为诟病,尽管随着我国政府对于冷链物流发展鼓励和支持政策以及相关体制改革的不断出台,生鲜农产品生产基地的供给水平有较大提升,冷链物流设施设备有所加强,但物流增长潜能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各级各地相关部门应继续加快推进产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在“最先一公里”的“输血”功能,进而提升农产品冷链供应链的整体水平。具体操作上:一是鼓励在生产基地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和恒温冷藏、冷冻技术,全渠道提升冷链物流管理能力,实现生鲜农产品采摘后能够立刻进入冷冻或冷藏物流环节,保障生鲜农产品在整个流通过程中的安全。社区生鲜零售商可通过契约关系发展长期生鲜农产品直供基地,向供应链上游延伸以拓展纵向一体化的商品供应链。二是鼓励区域间和区域内各省市之间的空间学习功能,加大对中西部地区产地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给予乡村冷链物流建设更多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提升落后地区的前端冷链物流能力。三是积极推进冷链物流“老基建”的资源优化配置,稳步发展新能源型“新基建”。加大产区冷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特别是要增加高端冷库和中温冷库的建设比率,从供应链前端开始构建稳定、优质、安全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四是更多地从政策层面引导智慧冷链物流设施的发展与应用,促进社区生鲜商适应市场的高品质需求,形成从硬件到软件的全面技术升级,加快畅通生鲜农产品的冷链物流。

(三)積极推进标准建设,促进冷链物流降本增效

为尽快健全和完善我国冷链物流行业标准建设,促进生鲜冷链物流更好地服务于消费市场,我国必须通过适当的途径推出有力有效的冷链物流标准建设方案,打破以往标准体系建设条块分割以及标准重复僵局。一是不断完善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加强标准化工作相关部门的统筹协调,并不断推进冷链物流标准制修订全过程信息公开以及已发布标准共享等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二是要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参与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增加冷链物流标准的有效供给,并形成市场为主、政府引导的新型标准化体系。三是尽快落实冷链物流中的强制性标准、基础性标准、冷链流通关键环节标准制修订工作,对于社会影响力较大的标准,可考虑以政府补贴或奖励的方式鼓励企业参与到标准推广中。四是提升社区生鲜零售商的冷链物流标准化水平,拓展社区商业圈的商业服务功能,降低物流成本。五是加快统一智能设施的使用标准、操作规范等法律性文件及其实施细则构建,鼓励冷链物流产业与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的深度融合,有效提高服务效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低价高质服务。

(四)创新培养培育模式,高效培养冷链物流专业人才

目前,我国很多社区生鲜商的冷链商品品控不到位,其主要原因是缺乏专业的冷链物流人才。冷链物流相关产业的专业人才短缺、人力资源分配不合理、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已严重影响到冷链物流相关产业的运营效能。社区生鲜零售的优势在于便利性,即能为附近消费者提供所需要的便利性商品服务。其中线上销售、冷链保鲜、物流配送等均属于专业服务范畴,对零售商的人力资源有着较高的要求,但是常常因为缺乏专业的冷链物流人才,使得社区零售商在商品储存、配送和把控服务质量过程中易存在把关不严、质量监控不力等过失,增加了供给质量不达标和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风险。针对当前的冷链物流人才缺口问题,推出有效人才培养方案,尚需在以下方面加以完善:一是通过教育改革增加专业物流人才培养数量,扩大冷链物流相关专业培养规模,既要增加高素质人才数量,又要培养大量的中高级技术工人。鼓励“蓝翔”式的办学方式,在实践中加快培育技术过硬的专业技术工人,在有冷链物流相关专业的院校,宣传推广冷链物流标准化。二是推出贫困地区人才吸引政策,促进专业冷链物流人才在地区层面的转移,解决乡村落后地区无人才可用的问题。三是创新企业培育制度,鼓励社区生鲜零售商与冷链物流、高新技术、节能环保型企业共同培育专业型人才,不断推进冷链物流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力量,改善冷链物流商业中的人才发展环境,促进社区生鲜消费升级及经济新常态的更深发展。

[参考文献]

[1]鲍长生.冷链物流运营系统研究[J].财贸研究,2006(6):147-148.

[2]BI YA.Study of food cold chain logistics demand forecast based on multiple regression and AWBP forecasting method on system order parameters[J].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d theoretical nanoscience, 2016,13(7):4019-4024.

[3]王少然.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预测研究[D].西安: 西安工程大学,2017.

[4]黄凯,王健.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预测分析:基于最优组合模型[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20(6):524-529.

[5]秦玉鸣.冷链物流发展趋势预测[J].中国物流与采购,2020(24):16-17.

[6]PRATIBHADEVI TAPASHETTI,RAJKUMAR B KULKARNI, PATIL S S.Research on the “Last Kilometer” distribution model of cold chain logistics[J].Indi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research & development, 2016,2(12).

[7]张文峰,梁凯豪.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节点和配送的优化[J].系统工程,2017,35(1):119-123.

[8]缪小红,周新年,林森,等.第3方冷链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研究[J].运筹与管理,2011,20 (4):32-38.

[9]方文婷,艾时钟,王晴,等.基于混合蚁群算法的冷链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9,27 (11):107-115.

[10]白秦洋,尹小庆,林云.考虑路网中实时交通的冷链物流路径优化[J/OL].工业工程与管理:1-16.[2021-09-22].http://kns.cnki.net/kcms /detail/31.1738.T.20210111.1436.004.html.

[11]MVUNDURA MERCY,LYDON PATRICK,GUEYE ABDOULAYE,et al. An economic evaluation of the controlled temperature chain approach for vaccine logistics: evidence from a study conducted during a meningitis a vaccine campaign in Togo[J].The Pan African medical journal,2017,27(3):27.

[12]ELEONORA BOTTANI,GIORGIA CASELLA,MAJCOL NOBILI,et al. Assessment of the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of a food cold supply chain[J]. IFAC papers online,2019,52(13):367-372.

[13]杨扬,袁媛,李杰梅.基于HACCP的生鲜农产品国际冷链物流质量控制体系研究——以云南省蔬菜出口泰国为例[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2):103-108.

[14]覃朝春,殷晓磊,葛海龙.基于风险思维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质量评价研究[J].商展经济,2021(11):19-22.

[15]张喜才.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经济特性、困境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9(12):100-105.

[16]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2019年冷链物流政策盘点分析[EB/OL].[2020-01-20].https://www.sohu.com/a/368165593_608787.htm.

[17]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2020冷链物流政策盘点分析[EB/OL].[2021-01-25].https://www.sohu.com/a/446674800._608787.htm.

[18]赵松岭,陈镜宇.发展智慧物流的路径探索[J].人民论坛,2020(8):108-109.

[19]刘大成.5G时代的智慧供应链创新[N].经济参考报,2019-01-22(007).

[20]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2020-09-22].http://www.gov.cn/xinwen/2020-09/22/content_5546168.htm.

[21]胡百灵,赵子琪,姚冠新.果蔬冷链物流碳排放测算及控制[J].财会月刊,2019(5):119-124.

[22]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邮政快递行业碳达峰、碳中和探索[EB/OL].[2021-04-02].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 1695934347.439341375&wfr=spider&for=pc.html.

[23]人民网.冷链物流疏通农产品“最先一公里”梗阻[EB/OL].[2019-11-12].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9953272474538269&wfr=spider&for=pc.htm.

[24]智研咨询.2019上半年中国冷库市场容量占比、租金走势及行业存在挑战分析[R/OL].[2019-12-24]. https://www.chyxx.com /industry/.201912/821404.html.

[25]依绍华.消费新业态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建议[J].中国发展观察,2020,(Z4):68-71.

[26]艾媒咨询.冷链物流行业数据分析:2020年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达4 850亿元[EB/OL].[2021-05-17]. https://t.cj.sina.com. cn/articles/view/1850460740/6e4bca4402000tb9k?from=tech.html.

[27]央视.我国冷链物流市场快速发展 规模有望突破5 500亿元[N/OL].[2021-03-23].https://new.qq.com/omn/20210323/20210323A002BH00.html.

[28]劉睿.2021年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三方冷链物流行业前景广阔[EB/OL].[2021-07-27].https://www.qianzhan. com/analyst./detail/220/210727-7f1d7207.html.

[29]智研咨询.2021年中国社区团购行业发展规模及行业发展战略分析[EB/OL].[2021-07-07].https://www.chyxx.com/industry/202107/961753.html.

Realistic Logic, Key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ld Chain Logistics

Development in Communal Fresh Food Retail Business

——Based on Double Vision of New Consumer Demand and Service Improvement

Dong  Fang1,  Yi  Shaohua1,  Qin  Xiaohui2

(1.National Academy of Economic Strategy,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 Beijing 100006, China;

2.Management College,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Nanning 530006, China)

Abstract:   Communal fresh food retailer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cold chain logistics, which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for them to improve their supply chain level and service ability of community commerce.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alistic logic of development of the fresh food retail business and its cold chain logistics in our country, with the communal retail business as an application scene. It is foun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cold chain logistics, which has begun to show new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intelligence, digitization, lowcarbon and decentralization, has become a general trend. However, the problems of unbalanced and polarized development have restricted the retail business from going further. The reasons are the long and poor supply chain, the high cost and loss rate, the uncooperative connection and the lack of professionals. So the paper proposes some countermeasures as building digital supply chain, reforming the productivity of sinking markets, optimizing the management of circulation channels, and innovating talents training modes. These suggestions will be helpful for the communal fresh food retail business to realize their potentials on cost reducing, efficiency lifting and consumption promoting.

Key words:communal fresh food retail; cold chain logistics; realistic logic; double vision

猜你喜欢

冷链物流
论新时期冷链物流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生鲜食品冷链物流发展中的瓶颈
黑龙江地区粮食产品物流发展问题研究
冷链物流运输服务升级措施分析
广西北部湾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顺丰在运输海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究
浅谈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海南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SWOT分析
冷链物流基础上的生鲜电商发展研究
杭州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