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金融助推环保产出发展的研究成果

2021-11-24袁家春

经营者 2021年16期
关键词:信贷绿色金融

袁家春

(安徽省经济信息中心,安徽 合肥 230001)

一、引言

近年来,虽然我国社会环保产出发展迅速,但资源环境状况日益严峻,资源的浪费导致资源枯竭,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给人们的生命造成了不可弥补的重大损失,必将严重阻碍未来经济的长远发展[1]。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双赢平衡已成为中国的一个重要课题。一方面,中国30年的快速经济增长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和资源,造成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排放国。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可能是解决就业、保持社会稳定甚至改善环境非常有效的方法。因此,当前的中国政府提倡强劲而快速地发展,强劲的意思是在生产过程中实施强有力的环境保护,快速的意思是实现更快的经济增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中国共产党要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社会努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2]。发展绿色金融对促进环保产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连接中国金融业和环保产业的桥梁,绿色金融已成为探索中国绿色经济新方向的主要路径[3]。鉴于此,需要整合现有优势资源,制定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充分发挥金融在经济中的作用,提高我国整体经济水平,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的双赢。

二、绿色金融研究现状

绿色金融是应对全球气候恶化、创新传统的金融发展模式,在环保产出发展方面,发挥金融市场的作用,能达到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目的,并有效利用资源,也就是说,金融部门提供投资和融资,绿色环保领域采用项目运作、风险管理等市场运作手段。绿色金融通过引导资本配置,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提升经济可持续增长潜力,在绿色保险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绿色信贷

绿色信贷是一种投资绿色项目。金融市场绿色信贷发展规模稳步扩大,充分发挥社会资本配置的作用。截至2020年底,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1.95万亿元,比年初增长20.3%。在使用方面,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贷款余额5.76万亿元,清洁能源产业贷款余额3.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3%和13.4%[4]。

(二)绿色债券

绿色债券是绿色产业项目的债务证券,与普通债券相比,绿色债券具有较强的主权特征[3]。绿色债券增长趋势依然强劲,发行规模略有扩张,位居全球绿色债券市场前列。2019年,我国境内外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达3390.62亿元,共发行214只,分别比2018年增长26%和48%,占同期全球绿色债券发行量的21.3%[4]。

(三)绿色保险

绿色保险是建立在污染事故造成的第三者赔偿责任基础上的。绿色保险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近年来,保险业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完成了服务绿色环保产出发展的初步探索工作。未来,随着绿色金融的进一步发展,绿色保险将拓展至服务领域,要保障绿色产业对风险管理的需求,降低投资风险,坚定投资者信心,加大绿色项目投资力度,为绿色金融发展注入活力。

三、绿色金融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一)绿色金融框架已初具规模

政府已经对绿色金融进行了总体规划建设,并先后推出了一系列创新的政策措施,帮助绿色金融快速发展,努力构建一个新的金融体系框架,逐步适应绿色经济的发展进程。要加强绿色金融顶层设计,逐步推进相关政策体系建设,强调发展绿色金融,应将市场主体与绿色金融工具结合起来,提高绿色金融的基本元素,构建一个实用的、成熟的市场体系来支持绿色经济转型[2]。

(二)绿色金融主体多元化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市场参与者的增加促进了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兴业银行是我国最早开展绿色金融专业业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兴业银行内部组织结构中提供全面的绿色金融服务。近年来,保险、证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在保持原有产品结构的基础上,根据绿色金融的发展需要,对产品进行了创新。

(三)绿色信用体系建设相对完善

为了鼓励银行业积极优化调整信贷资本结构,增加了对绿色环保产业的支持,并提供绿色信贷政策和指导,如银监会于2007年11月23日颁布《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于2012年2月24日发布《绿色信贷指引》等,控制甚至降低“两高一余”行业信贷规模[3]。这些意见和指引推动银行业注重绿色信贷,引导社会资源更加注重环境保护,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绿色发展,带动行业的效果增强。发达的金融部门可能会对能源消费和环境退化产生直接影响。目前,对于金融发展对能源消费和环境保护的作用,研究者们有不同的观点。一方面,金融部门可以通过规模效应和财富效应增加消费者收入,而这又能反过来刺激企业和个人消费者对能源消费产生更大的需求,加速能源消费,加剧环境污染。另一方面,金融发展的结构和技术效应可以促使工业和消费升级,将节能技术注入高耗能和高污染行业,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四)绿色金融促进环保产出发展的实证分析

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已从2013年底的5.25万亿元增加到2020年底的11.95万亿元[4]。因此,要以银行绿色信贷为代表,收集数据,分析发展绿色金融和发展环保产出之间的关系,并确定以下四个指标:一是存款金融机构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二是21家大银行绿色信贷占GDP的比重;三是绿色金融相关率,反映绿色金融资源在单位GDP中所占的比重,用金融机构的存款总额和绿色信贷总额与GDP的比值表示;四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指标,分析和衡量绿色信贷的使用能否促进企业总产值有效增长。当前,GDP、金融机构存款和绿色信贷总量都实现了稳步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保持稳定,金融相关率指数呈现先快速上升后稳定的趋势,这说明单位GDP绿色信贷资源支持力度大,绿色金融能促进经济增长。

四、绿色金融助推环保产出发展的建议

(一)提高绿色金融的应用比例

提高绿色金融的使用率,健全绿色金融的积极激励机制。中国的绿色金融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发展。一方面,要加快发展绿色金融市场,统一内外部绿色金融标准,使绿色标准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另一方面,要协调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并将绿色金融投资标准作为产业发展的参考标准。

(二)完善绿色金融产品和经营模式

为了激发绿色金融市场的活力,完善绿色金融的发展模式,要在稳定绿色信贷基本业务机制的基础上,探索和完善绿色信贷业务发展、流程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明确绿色信贷风险管理策略,允许绿色企业拥有知识产权、出口退税、碳排放权。同时,要继续创新绿色金融工具,完善我国绿色投融资机制,推动绿色金融经营模式多元化发展;发行绿色债券,提高绿色债券市场融资能力,支持更多社会资本和国际资本流向绿色环保产业,扩大绿色债券市场规模,鼓励项目主体对绿色项目进行再融资;推进绿色保险,充分发挥绿色保险的再担保功能,为投资者提供保护,消除投资者的投资顾虑;发行可持续发展绿色基金,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实现资本的价值保持、增值和可持续增长。

(三)形成绿色金融的市场机制,自主推动绿色发展

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复苏的关键在于形成金融自主推动绿色发展的市场化环境,将政府引导的绿色发展转变为市场驱动的绿色发展,促进环保产出发展。要构建与自然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生态经济体系,构建和完善绿色金融产品供给体系和价值实现机制,为绿色金融促进经济复苏提供动力。

五、结语

实证分析发现,我国绿色金融总体发展趋势良好,但有放缓的趋势。绿色信贷的增加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环保产出发展带来融资需求。绿色金融作为一种实现绿色发展的新模式,兼顾环境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是促进环保产出发展的重要手段。

猜你喜欢

信贷绿色金融
绿色低碳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