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会计准则下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思考

2021-11-24吴伟

经营者 2021年16期
关键词:会计准则核算资产

吴伟

(新联冶〔北京〕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北京 100000)

一、引言

在“十四五”规划下,企业为进一步增强社会需求适配性,实现价值最大化,将提升企业内部管理能力视为重点改革方向。新企业会计准则的修订,在旧准则的基础上细化了固定资产管理的要求,促使固定资产管理实现精细化管理。企业根据新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的规定,逐渐重视固定资产的监管过程,但管理过程中不乏出现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有待增强、固定资产核算方式陈旧、固定资产管理过程存在不足等问题,企业需围绕这些方面,采取相应措施,有效提升固定资产的监管效率。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有待增强

新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管理方式作出了新的要求,企业现有的固定资产管理方式面临新的挑战,企业需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以促进与新会计准则相衔接。然而,在实际执行中,一些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还未成熟,难以与新会计准则下固定资产管理的新要求并轨。最主要的原因是企业管理者没有全面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也未对新会计准则有深入了解,没有意识到新会计准则下固定资产管理对企业资金的影响,未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加以重视[1]。另外,在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各部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已形成固有模式,原有固定资产管理理念已深入人心,因此,企业内部不能充分适应新会计准则的应用,致使在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二)固定资产核算方式陈旧

部分企业受传统固定资产核算方式的影响,对新会计准则下的固定资产核算方式缺乏了解,致使固定资产的核算方式未与新会计准则的规定结合。第一,新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的确认需满足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和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两个条件,并且不将投资性房地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计入固定资产的核算范围。部分企业由于未明晰这一规定,对固定资产的确认模糊,将投资性房地产视为企业固定资产进行计量,与新会计准则背道而驰。第二,新会计准则将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使用年限”改为“使用寿命”,但部分企业在固定资产核算过程中对这一点不够重视。

(三)固定资产管理过程存在不足

由于固定资产管理在企业中受到忽视,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也需要适应新会计准则的新要求,因此,企业在管理固定资产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完善。第一,部分企业的资产管理责任未落实,企业并未明确规定资产管理的各项职责范围,致使资产管理工作混乱;第二,部分企业成本控制意识淡薄,在申报固定资产预算时,未对资产进行统筹安排,致使固定资产购置数量不合理,浪费了企业资源;第三,部分企业重使用、轻保养,部门不爱护领用的固定资产,企业也未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维修保养,致使企业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不高;第四,部分企业未实现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开展清查盘点工作时,工作量大,清查的账面数量与实际不符。

(四)固定资产监管力度不足

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需要监督部门加以规范,尽管企业已经普遍建立了监督机制,但在执行过程中,内部监督部门监管力度不足,导致监督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一些企业的监督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监管不到位,致使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执行效力降低,制度被形式化。另外,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发布,固定资产的概念、确认条件、借款费用、折旧年限、披露范围等发生了变化,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未按照新会计准则的各项变化对固定资产进行仔细完整的审计,提出的整改意见浮于表面,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失去了效用,制约了企业固定资产体系的健全完善[2]。

三、优化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提升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知

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各企业比较注重生产、销售等环节,以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有所忽视。新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管理作出了新要求,促使各大企业开始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一方面,企业管理者需转变思想,全面认识和了解新会计准则下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意识到固定资产管理对企业资金成本的影响,进而加大在企业内部的相关宣传力度,在企业内树立固定资产管理观念;另一方面,企业还应开展新会计准则下有关固定资产管理的知识讲座,促使各部门提升对新会计准则下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使各部门形成对固定资产实施高效监管的意识,使各部门转变固有的思维模式,更新固定资产管理理念,全力配合固定资产监管工作,使各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方式能够适应新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而提升固定资产利用率,改善固定资产使用现状。

(二)优化固定资产核算方式

企业需转变传统观念,以新会计准则为基础进行固定资产核算,对照《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的要求,整改本企业在固定资产核算中存在的不足,改变传统固定资产的核算方式。首先,企业应按照新会计准则中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规定,明晰固定资产确认条件,更改本企业固有的固定资产确认条件,并对现行固定资产的种类进行清查[3],将投资性房地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从固定资产的核算范围中剔除,对这两项资产按照其他相关会计准则进行核算,根据自身的管理要求,明确固定资产的价值标准,明确哪些属于固定资产管理、哪些需按备品备件管理。其次,重视新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的细致化要求,将涉及“使用年限”的管理过程改为“使用寿命”,确保固定资产的概念和折旧符合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并理解固定资产使用寿命与使用年限之间的差异,做好新旧准则之间固定资产的衔接和补充,保证固定资产折旧准确。

(三)优化固定资产管理过程

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贯彻落实,使各企业逐渐加强对固定资产的重视,尽管各企业对新旧会计准则的衔接尚不完备,但优化固定资产管理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与新会计准则之间的联系。第一,企业需详细规定资产管理职位的具体要求,划分权限范围,促使资产管理工作有序进行。第二,增强各企业预算管理意识,在申报固定资产预算时,及时清点固定资产存量,对固定资产的使用进行统筹安排,防止不必要的浪费,进而充分发挥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第三,根据权责一致原则,规定各领用、使用固定资产的部门重视对固定资产的保护,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从而确保在固定资产出现毁损、丢失时,能做到有责可追、有责必追。同时,定期维修保养固定资产,及时检修有故障的资产,处理报废毁损的资产,延长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第四,建立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使用“条码化”信息技术管理固定资产,按时录入固定资产的使用信息,这能为清查盘点工作带来便利,有效提升管理效率,同时提升清查盘点工作的准确性,促使固定资产账实相符。

(四)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企业为建立健全监督机制,需提高对固定资产监管的重视度,促使内部监督部门不断增强监督管理能力,优化内部审计监管内容及方式,为固定资产的管理提供坚实的保障。监管部门需加大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督力度,规范企业内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不良行为,强化制度执行效力,及时发现制度的不合理之处,提出整改意见并上报管理层,为管理层修订制度提供决策依据。另外,内部审计需根据新会计准则的各项要求,对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方面进行严格审查,改变相应的审查方式、审查内容、审查范围,以促进企业提升固定资产监管水平。同时,内部审计还需及时出具审计报告,提出有利于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效率、提升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的整改意见,确保企业固定资产体系能得到健全和完善,进而实现固定资产的经济效益。

四、结语

在新会计准则推行背景下,企业为实现固定资产的经济效益,提升核心竞争力,将改善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方式置于首位。通过提升固定资产监管认知、优化资产核算方式、优化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以及加大监督管理力度等措施,提升固定资产监管水平,强化资产监管效力,进而促进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日趋完善,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为企业的稳健发展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会计准则核算资产
驻马店市十三五期间大气环境容量和紧缺度核算及分析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中会计教育的思考
政府会计准则的执行框架构建研究
财务集中核算对现代企业的意义分析
会计准则变革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作用探析
守住硬核资产是“硬道理”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海外工程项目的外账核算与管理
2014年GDP首破60万亿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