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监管形势下的融资租赁风险管理研究

2021-11-24石婧

经营者 2021年16期
关键词:期限资产融资

石婧

(晋建国际融资租赁〔天津〕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1)

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日趋多层次、多样化,企业融资渠道不断拓宽,金融产品的创新及银行、证券、信托、保险、融资租赁、基金等渠道的日趋成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企业的发展。但也有很多创新企业、中小微企业受自身规模、资金、资产和实力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等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融资租赁行业在近十五年内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融资租赁企业数量大幅增加,融资租赁市场渗透率显著提高,同时融资租赁行业正面临着行业逐步规范与整合的巨大“阵痛”,存在单笔金额大、租赁资产期限长、租赁物处置难、受市场政策影响大等许多问题。

一、融资租赁的本质与特点

从本质上看,融资租赁是一种以融物(租赁物)为载体实现企业融资而缓解资金周转困难的金融手段,同时也是融物与融资的有机结合体。与银行融资、股权融资等传统的融资方式相比,融资租赁可以盘活企业固定资产,且融资租赁的期限灵活,目前在市场中以1~3年期限为主,以飞机、船舶为租赁物的以5~8年期限为主。此外,融资租赁还具有促进销售、提高资产质量、提升技术实力等功能,可以说融资租赁是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金融手段,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密切相关,在金融市场中已占有一席之地。

二、新监管形式下的融资租赁市场环境

纵观近十五年来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融资租赁行业的市场渗透率不断提高,我国融资租赁的企业数量快速增长,尤其是外商投资租赁企业(简称“商租”)的迅猛发展,以及融资租赁规模的快速扩张。但随着宏观经济增速放缓、金融强监管以及监管职能转化等一系列政策变化,融资租赁行业的市场环境也相应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一)行业监管新规出台

“补短板、严监管、防风险、促规范”是租赁业监管核心与基本原则所在。监管部门于2020年上半年密集出台了多项与租赁相关的通知与指导意见,6月9日正式发布的《融资租赁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一方面对融资租赁公司的业务经营规则、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关联交易作出了明确规定,另一方面将风险资产总额占比、单一客户融资集中度、单一股东关联度等列为重点监管指标。融资租赁行业面临重新洗牌与清理。

(二)金融机构的审批政策变化

融资租赁公司资金主要源于银行,而近几年在金融降杠杆的监管背景下,商业银行收缩表外业务,大量转入表内,直接影响了商业银行的授信准入政策,使银行对融资租赁公司的项目进行穿透式审查。同时,在租赁物准入、发票金额全覆盖、项目期限匹配性等方面提出严格要求,对融资租赁企业的可持续性经营带来了挑战。

(三)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在行业整合、监管趋严的背景下,租赁企业资产质量下行压力加大,利差空间压缩,加之业务领域同质化日益严重,行业竞争激烈,必然会对融资租赁企业的专业化经营与风险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三、新监管形势下的融资租赁风险

融资租赁企业从性质上看虽然不属于持牌的金融机构,但从其经营属性上看,属于“类”金融行业,仍然具备高风险的金融行业属性,且风险类型多样化,风险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操作风险、合规性风险等,下面主要对融资租赁的主要风险进行简要阐述和分析。

第一,市场风险。主要指的是在融资租赁业务开展和实施中对企业的经营模式、销售渠道、市场占有率、企业的持续经营、盈利能力、市场发展趋势等缺乏全面的了解和综合的分析,而导致融资租赁业务实施中出现的一些风险问题。

第二,信用风险。主要是因融资租赁双方信息不对称,承租人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出现经营及资金周转等问题,导致承租人偿还能力不足或意愿不强,未严格履行合同责任或出现违约情况,进而导致出租人不能按时收回资金的风险。

第三,流动性风险。主要是指由于融资结构不合理、金融市场不健全、融资的可行性低等因素引起的风险,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资金筹措困难。融资租赁公司资金筹措困难、营运资金紧张、无力偿还到期债务将引发流动性风险。一方面,租赁资产期限、规模与资金期限、规模不匹配,租赁期限长而银行的贷款为短期贷款,“短贷长用”现象突出;另一方面,租赁资产集中且单一,资产证券化等再融资能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流动性风险。

第四,利率风险。面对银行信贷紧缩,各家金融机构额度管控力度加大,因资金的“趋利性”而投向高收益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租赁公司的融资成本,进而压缩了利润。另外,因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租赁公司缺乏对利率变动的科学预判,加上融资租赁项目基本以3年期为主,提高了因市场利率变动而产生风险的可能性。

第五,操作风险。主要指的是融资租赁业务开展过程中因业务操作不规范、制度执行不合规及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等人为操作而引发的风险。

第六,合规性风险。一是对租赁公司的准入、评级与监管将进一步规范,市场势必会“优胜劣汰”,对租赁公司的规范性、持续性与审慎经营提出更高要求;二是租赁物的准入标准、登记制度、征信管理等监管要求的陆续出台,对现有存量租赁物的重新筛选与准入势必会压缩存量业务余额;三是因原有租赁物准入标准低,致使部分租赁物的流通性与变现能力降低,会造成租赁资产处置难,引发租赁资产“低值高估”等风险。

四、新监管形势下的融资租赁风险管理的建议

随着金融改革与金融监管的不断深化,融资租赁行业应积极应对,不断提升专业化经营水平,加强风险管理,建立科学、规范、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严把风险关口,做好风险防范和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影响融资租赁的风险。以下是对融资租赁公司应对风险的几点建议。

(一)明确风险管理目标,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

第一,要紧密围绕经营管理目标,制定清晰的风险管理目标,并不断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推动风险的预警、识别、防范、处置以及财务、融资等配套保障措施的制定,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风险决策程序,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第二,严把客户准入和资产质量关。建立客户信用评价体系,提高客户管理水平,建立客户分析、评价与动态调整程序,科学合理地设置信用评价数据模型,将风险管控向前纵向延伸,有效提升信用风险的预警能力;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风险偏好及风险管理政策,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和资产质量。

(二)提升风险防范过程管理与动态管理水平,制定长效工作机制

第一,建立风险预警动态工作机制,及时收集关于融资租赁业务风险评定的内、外部重要信息并加以分析,借助天眼查、信用中国、被执行人信息查询系统等外部大数据系统,及时掌握承租人预警信息、工商信息、诉讼等情况及变化,有效提升风险预判、风险识别能力。

第二,密切关注经济、行业及相关监管政策。一是密切关注国家经济政策、行业政策及相关监管政策的变动,减轻宏观经济政策对租赁行业的影响;二是密切关注与及时预判政策变动对承租人可能产生的影响,根据合同约定及时采取提前收租、追加担保等措施防范化解资金风险。

(三)加强流动性管理,不断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

第一,根据融资租赁业务规模与期限,合理匹配融资计划。要科学地优化资产负债结构、融资体系、融资的比例、融资期限,选择最佳的融资渠道、融资期限,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有效控制流动性风险。

第二,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利用资产证券化市场途径保障资金来源盘活租赁资产,不断提高资产与资金的周转速度,降低杠杆率,增强流动性。

五、结语

在“强监管、防风险、重合规”的新监管格局下,融资租赁行业面临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融资租赁公司要积极应对监管变化,不断提升自身风险识别、分析与管理等能力,以便科学灵活地应对行业发展过程中的各项风险挑战。

猜你喜欢

期限资产融资
融资
融资
守住硬核资产是“硬道理”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7月重要融资事件
本应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但签订了固定期限合同,是否应支付双倍工资?
5月重要融资事件
企业会计档案保管期限延长之我见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
资产评估法:能否终结“多龙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