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问题研究

2021-11-24金晶

经营者 2021年16期
关键词:流程部门事业单位

金晶

(浙江省水文管理中心,浙江 杭州 310009)

一、内部控制体系概述

内部控制体系有效地保证了事业单位各项业务的规范开展,确保了资金管理、预算控制等各项制度的落实,以及单位数据信息的安全完整,为单位资产管理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进入新发展时期后,事业单位需进行内部控制改革,让内部控制覆盖单位经营活动的各个角落,并立足于实际,构建适宜单位自身特点的内控制度,更好地发挥内控职能。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内部控制,对事业单位各项活动的有序开展、各项管理方针的严格落实有重要意义。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管理不到位

在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没有足够的风险防控意识,风险防范体系不完善,在风险防范方面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建立有效的风险识别、预警、分析和控制体系,导致单位缺乏有效的事前、事中风险防控机制,一旦发生风险,只能进行事后的风险处理,可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有的事业单位未同步健全内控监督机制,虽然已经有了内部审计机构,但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无法真正发挥其监督的作用[1]。此外,有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方向存在一定的偏差,仅进行财务部门的审计,对内部控制管理涉及较少,不能有效地监管业务活动中的资金往来,导致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效果与预期相差较大。

(二)内部控制制度缺乏系统性

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性有赖于内控制度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有的事业单位虽然构建了内部控制体系,但内控体系是针对不同的部门或者机构制定的,并没有形成系统的、适合整个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体系。这些部门的内控制度是根据各部门的管理目标及工作内容制定的,因此无法对事业单位进行统筹管理,这导致事业单位各部门之间无法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例如,事业单位财务部门根据单位内部情况以及往年的数据制定了年度预算,虽然预算管理部门对各业务部门的预算管理提出了要求,但并没有对各部门提出具体的预算要求,而且各部门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没有真正发挥作用,预算并不能真实反映各部门的情况和需求,导致实际情况和预期偏离,预算管理不理想,事业单位的各种资源被浪费[2]。

(三)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有利于促进内控体系的构建,促使各部门人员积极配合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和运行,让各部门人员都能重视内部控制的落实,主动约束自身行为,按规办事,从而降低合规风险、财务风险等的发生概率。基于此,事业单位在构建内部控制体系时,应该将监督和激励机制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部分,让监督部门切实行使其职能。但在很多事业单位实际的内控管理中,内控工作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工作内容比较多,工作难度大,导致工作人员对内控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不足,内控管理大多数时候由财务部门负责,但财务部门仅能从财务管理方面进行内控管理,导致内控管理不全面,管理效果不佳,内控制度难以推进。

三、事业单位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策略

(一)规范内部控制管理流程

要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就需要在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不断优化内部控制管理流程。在实际建设中,一方面,事业单位可以参考其他单位成功的建设经验,结合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目标、业务活动特点、单位内部结构等,制定适合单位自身的内部控制管理流程;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流程的制定要符合政府对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要求,合理设计事业单位业务活动的流程,以此加强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的关键点和薄弱点的管理和风险防控,能有效整合内部控制管理的信息,推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有序开展[3]。

(二)完善风险预警及防控机制

有效预警和防控风险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首先,事业单位要对业务活动中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进行梳理分析,重点关注这些风险因素,分析这些风险因素产生的原因,并对业务活动和单位的组织结构进行优化调整,进而改善管理决策机制。其次,要认真对照内控规范和法律法规要求,不断优化权力运行流程,落实各项制约监督措施,强化内部审核,完善各类风险防控机制。最后,事业单位要合理配置各部门的资源和人员,提高预算管理效率,对经营中的风险设置风险预警和有效的防控机制。

(三)完善内部控制评价机制

要保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得到落实,需要有完善的评价机制,以便科学、客观地评价内控执行效率,对各部门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进行考核检查。内部控制评价机制一方面可以对内部控制的流程进行分析评价,保证内部控制制度与业务活动相适应;另一方面,可以对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进行评价考核,提高事业单位各部门内部控制工作的效率和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鼓励职工积极参与到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中,以提升事业单位管理水平,帮助事业单位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四)加大内部控制监督力度

内部审计可以帮助事业单位监督实际内控体系运行效率。但有些事业单位并没有独立的审计机构,具体的工作还是由财务人员负责,这就很难保证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无法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可能会提高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财务人员承担审计职责很容易导致财务人员忽略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因素。有的事业单位虽然有审计机构,但并没有配备足够的审计人员,或者审计人员的专业度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导致审计工作难以顺利开展。这些问题都会导致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监督力度不足,不能对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开展有效监督。因此,事业单位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内部控制监督力度,优化和调整工作审批流程,完善内部审计制度,让审计机构独立于单位的其他部门,切实履行审计职能。可以通过对关键岗位采取定期轮岗、专项审计的方式,建立权力运行制衡机制。如果条件允许,事业单位还可以聘请第三方专业的咨询机构对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及监督机制执行情况进行评价,以规范单位各部门人员的工作行为,纠正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五)加大单位内部宣传力度,促进内部信息共享

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实施建立在信息公开和共享的基础上,因此,事业单位要建立内部信息共享机制,公开单位的经营信息,鼓励职工共同监督业务活动,不断优化内部控制体系。事业单位应顺应改革发展需求,正视信息公开对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持续推进信息化建设,同步嵌入内部控制管理规则、规范等,全面覆盖单位各项业务活动和管理流程,建立内部控制信息化平台,固化审批流程,实现从“人控”到“机控”的转变,提高信息公开的质量,加强单位各部门、各业务活动的信息交流,保证各项信息及时、有效、真实地传递和共享,为内控监督、评价等提供有效支撑。

(六)加强内控人员的培养

内控管理团队建设也是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重要内容。事业单位应加强对内控人员的培养。一方面,定期组织内控人员学习相关管理知识,了解单位各项业务流程和工作内容,还可以聘请专业的外部培训机构给内控人员讲解先进的内控体系构建知识、内控管理理念、具体的实操方法等;另一方面,单位人力资源部门要根据单位内部内控管理的实际需求,以及单位的发展目标、内控体系构建的规划,编制合理的内控人员配置和培训方案,严格按照方案引进培养和培训内控人员。同时,要对培训进行考核,检查内控培训效果,了解内控人员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建立专业的内部控制团队。

四、结语

在事业单位的日常管理和业务活动中,内部控制体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事业单位要明确认识到当前自身内控体系建设的不足,立足于事业单位实际业务、管理等情况,结合多方经验,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规范化、内部控制流程的合理化、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细则的科学化等角度构建内部控制体系,从而加快事业单位改革进程。

猜你喜欢

流程部门事业单位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与元英&宫胁咲良零距离 from IZ*ONE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102个中央部门公开预算过“紧日子”成关键词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我国多部门联合行动打击网上造谣传谣行为
89家预算部门向社会公开
年终总结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