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思考

2021-11-24郭越

经营者 2021年16期
关键词:科研经费科研项目科研人员

郭越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中心,北京 100053)

一、引言

我国已进入科技、经济飞速发展的阶段,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的投入逐年增多,因此在经费管理过程中,所使用的管理模式也较为严格。如今在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中仍存在制度建设、预算管理等问题,要结合事业单位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进一步提出优化对策,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使科研工作高效开展。

二、事业单位在科研经费管理阶段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有待健全

事业单位科研经费有多种来源,包括财政划拨、社科基金、横向课题等。同时,科研项目设计范围广,不同行业的项目都有各自的特点,科研经费管理存在很大差异。结合单位自身的实际需求和资金管理办法,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经费管理办法难度较大。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经费管理办法多局限于直接费用的支出,科研人员的智力成本补偿无法体现。现阶段,很多事业单位仍在不断探索和完善科研经费制度。

(二)信息不对称导致经费预算编制出现问题

科研项目负责人对科研项目进行管理时,在实践阶段为争取更多的科研经费条件,在前期未能有效加强经费预算管理,于是向上级申请夸大科研的难度,求得更高的项目预算。科研预算和科研经费使用往往出现不同步的情形,两者之间的差距较大,项目变动会增加科研经费[1]。事业单位中的一些在编工作人员对科研项目不了解,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科研人员交流不到位,导致双方信息不对称。预算编制不合理会使科研工作的后续开展面临诸多问题。

(三)科研经费实际支出问题

现阶段,科研经费实际支出管理仍存在很大的问题。一是结余资金使用效率不高。一些由财政拨款的科研项目不能够到期结款,以至于资金在财政账面上用不到真正有价值的地方,科研资金使用综合效率低下。二是科研项目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缺乏及时的沟通。科研课题管理人员负责项目支出的审批,而财务人员仅负责经费核算。财务人员在处理业务的同时会站在内部财务管理的角度对科研经费进行核算和归类,而科研人员重科研,两者之间存在差异。此外,经费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与原预算相背离。财务人员没有参与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不利于提升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和质量。三是经费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价及内部监督。科研项目在立项评审之初,会设置相关的绩效目标,然而这些目标多是项目或课题相关的成果,仅仅有一个资金支出的指标,若财政科研经费全部支出,此项指标即得满分。不少科研项目在季末、年底等时间点出现了“突击支出”的现象,以应对预算执行、结题评审及外部审计。事业单位由于单位小、人员少,内部缺乏专门的项目资金使用监督人员,现阶段课题的结题评审多针对项目成果开展专家评审会,而项目科研经费的使用多依靠外部对单位进行整体审计。

(四)科研经费松绑遇困境,科研人员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6〕50号)明确指出劳务费不设比例限制,会议费等三项支出在不超预算的前提下可以调剂使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科研经费开支仍“过细过死”“重物轻人”,严重影响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一些单位严控交通费、会议费,使科研项目或课题的实际调研、讨论等工作受到影响。另外,许多事业单位的基础运行经费并没有完全得到保障,科研人员依然需要承接商业课题,争取更多社会资金以解决生存问题。同时,尽管社科基金管理办法和许多地方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已明确提高了间接费用的比例,但是在实际执行中,在人员的间接费用中,科研人员的绩效支出仍然受到工资总额的限制,严重打击了研究人员的积极性。

三、有效落实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的相关举措

(一)优化科研项目管理,构建完善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在开展科研工作期间,应按照科研要求设置独立的项目管理部门。科研经费管理要遵从管理部门的要求进行。在项目的申报、执行和结算等过程中,要做好各个流程的科研经费管控,做好科研实际情况的监督与检查,了解项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如果存在科研项目问题或资金应用问题,管理部门应与项目负责人有效沟通,实现消息互通解决问题并总结实践经验[2]。要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做好科研经费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引导。事业单位的经费管理始终要按照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进行统一管理。项目管理人要将已经立项的课题及申请下拨的经费额度传输到财务系统,利用网络化技术手段,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跟踪管理。当某项费用超出预设比例限制时,由系统自动暂停后续支出,使项目资金管理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进行,有效提升项目资金使用效率。

(二)做好预算管理,实现预算执行监督

落实科研管理计划,确立课题管理机制,经过审批之后,立项要在编制申报预算书时进行。根据项目执行情况,在项目课题决算等课题的研究中期,或者结题之后生成财务报表,这种工作模式难度较大,也会导致财务管理人员工作量剧增。财务管理部门需要将服务管理工作向前推进,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根据岗位工作要求,将各级课题的经费申报预算、经费管理等报表研究工作深度落实。课题从申报到结题验收的各个环节,都要实现验收管理。这样一来,财务管理人员也能明确工作要点,按照财务报表数据或指标,确定后续预算管理模式以及经费使用预算,保障各项工作的顺畅性。

在科研项目实践阶段,要做好预算执行监督管理,深化预算管理工作[3],因此要构建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做好资金应用效益考评管理,完善预算管理机制。这样一来,在项目资金使用期间,能实现过程管理以及事后评价,科研项目始终能在预算管理的要求之下进行,以便后期进行追踪问效评价等管理。

(三)做好科研课题管理工作,完善内控体系

事业单位要根据横向科研经费以及纵向科研经费的要求,确定不同的资金来源构成以及支出标准。在科研项目之中,完善科研经费激励制度,进一步提高科研经费中的间接费用,将科研人员的绩效支出落到实处,充分调动研究人员的积极性。与此同时,财务部门、科研管理部门要做好项目成本核算管理以及社会资金筹集管理等工作,确保在后期财产、物资管理的过程中,横向科研经费都按照行业标准进行,做好信息共享,避免出现同一类型设备重复购买、设备应用效率不高等问题[4]。科研人员要增强经费管理意识,充分了解经费管理、单位内控制度及审计,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互相监督,保证费用支出真实有效,进而确保科研经费使用公平公正,防范科研资金被滥用,避免出现徇私舞弊的行为。

(四)做好科研审理监督管理

科研单位在科研经费使用期间,需要做好内部监督及外部审计管理,对审理监督工作保持高度重视的态度,确定审理监督的工作核心。要加强审理监督,让事业单位的“一把手”以及课题负责人能从初期工作开始,对科研经费应用的重要作用有基本的认知与理解,审理监督工作要按照项目要求如期开展。在监督审理的过程中,要确保各个环节的工作都按照行业规范进行,在课题预算、执行管理、资产管控等各个阶段,严格按照行业规范进行,增强审理监督的最终效果,保障科研项目的顺利开展[5]。

四、结语

事业单位在科研工作中,要认识到科研管理的重要意义,突出展现科研经费项目管理的重要性,优化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将项目经费使用效率提升,确保各阶段的项目经费能得到合理应用。如今我国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还存在诸多实践问题,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及管理人员要增强责任意识,深化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工作,保障科研水平,确保经费的高效使用和长效管控。

猜你喜欢

科研经费科研项目科研人员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Therapeutic efficacy and safety rating of Tui-Pushing chest-back manipulation for children with cough variant asthma
科研人员揭示油桃果实表皮不长毛的奥秘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刍议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装备科研项目采购绩效评估模型
围绕科研项目建立定密管理框架的探讨
航天科研项目评审工作的思考与探索实践
企业科研人员激励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