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沟通机制研究
2021-11-24谭春松
谭春松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 广西南宁 530022
经济责任审计是通过对相关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审查,达到促进我国领导干部勤政廉洁、不滥用职权的目的。然而,由于在审查过程中涉及较多的经济利益和权力分配,导致审计人员承担更多的责任,面临较大的风险。因此,为完善我国的经济责任审计流程,促进审计结果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约束作用。
1 经济责任的定义与特征
新规定将经济责任定义为:是指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对其管辖范围内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经济方针政策、决策部署,推动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管理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防控重大经济风险等有关经济活动应当履行的职责。通过定义可以看出,经济责任具有四点特征:第一,经济责任是领导干部在特定的社会生活中所负有的特定的职责或义务。第二,经济责任是与领导干部担任职务相关的职责或义务。第三,经济责任是领导干部与经济相关的职责或义务。第四,经济责任是领导干部应当承担或履行的职责或义务[1]。
2 经济责任审计之工作缺陷
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还存在缺陷,包括执行环境缺陷与执行能力缺陷两方面。其中执行环境缺陷具体表现为:先离任后审计;缺失科学评判标准。执行能力缺陷具体表现为:审计评判依据不足;审计报告表述不规范。
2.1 先离任后审计
我国行政体系尚未形成经济审计气候,在实际工作中,经济责任审计开展滞后。领导干部的任用依据多样,其中以“政治审核”为主。尽管我国目前已在大力推广经济责任审核,以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绩效考核的评价体制,但经济责任审核在现实中并非必需项目。部分审计活动安排在领导干部调离、升迁之后。审计评价及审计报告对离任领导约束不强。这就导致被审计单位和历任领导干部不重视审计工作,并有隐瞒、拖延、提供假材料甚至操控经济责任审核等现象发生。
2.2 审计评判依据不足
经济责任审计人才队伍建设严重滞后。现有人才队伍未能满足实际作业技术要求。在经济责任审核过程中,囿于一般财务审核经验,审核人员对领导干部的绩效评价以领导干部任内企业业绩指标为主,关注于企业财务收益真实性、合法性,对经济效益好坏和管理评价较少,忽视了领导干部在企业领导岗位上由经济责任产生的综合影响和责任担当。由于国有企业与中小型民营企业相比担负了更多的社会责任[2]。
2.3 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和能力不足
虽然《实施细则》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做了明确规定,但在实际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过程中不清楚“审什么”,缺乏有针对性的经济责任审计方法论,针对性不足,不少审计机构仍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在审计中存在一些审计人员不了解审计内容,不清楚要审计国企领导人员哪些方面的问题,导致审计人员偏重于财务收支审计,对国企领导干部履行管理职能方面的内容关注不够,经济责任审计重点把握不准,导致审计结果与国企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关联度不高。经济责任审计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财务收支相关的知识、较高的政治觉悟、对国家和企业政策的理解能力和丰富的审计实战经验,还需要审计人员具有独立性,严格遵守审计准则、执行审计程序、强化风险意识、审慎细致把握审计尺度。
2.4 审计报告表述不规范
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具有内在逻辑,呈现特定系统性和规范性。它服务于党政机关、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职评价,评价过程强调以事实为根据。在现有经济责任审计中,囿于审计人员专业技能水平,其审计报告表述不规范,审计评价语言浮夸,报告句式冗长拖沓,滥用修辞现象普遍。审计报告空话、套话连篇严重影响了审计评价的专业度、权威度。
2.5 经济责任审计内容把握不准,审计评价缺乏标准
(1)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经济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情况;
(2)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情况;
(3)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执行情况及其效果;
(4)有关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
(5)重大经济决策情况;
(6)企业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以及资产负债损益情况;
(7)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和收益上缴情况;
(8)重要项目的投资、建设、管理及效益情况;
(9)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健全和运转情况,以及财务管理、业务管理、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等内部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情况,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和职务消费等情况,对所属单位的监管情况;
(10)履行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以及本人遵守有关廉洁从业规定情况;
(11)对以往审计中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12)其他需要审计的内容。评价标准是经济责任界定的准绳,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履职情况进行评价,需要对应的评价标准体系,要有明确的评价指标和量化手段[3]。
3 构建审计沟通机制
3.1 明确审计沟通基本程序
经济责任审计分为准备、实施、终结和后续四个阶段。相应的沟通活动也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包括准备阶段成立审计组、审前调查、编制方案和下达审计通知书等;审计实施阶段进点会沟通、审计材料沟通、审计证据沟通和审计底稿沟通等;审计终结阶段就审计概况、依据、结论、意见和建议进行的讨论交流以及在正式报告形成前编制审计报告征询意见稿沟通;后续审计沟通指审计机构为跟踪被审计单位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的审查评价活动。
3.2 建立经济责任评价制度,完善评价指标体系
在经济责任评价制度中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引入绩效评价指标,可将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等结合起来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履职情况进行评价,如在财务层面上设置可量化的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质量、发展能力指标等进行评价;在内控方面设置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和内控制度执行的有效性等指标进行评价;在企业发展层面根据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设置研发费用投入增长、基础设施投入增长、人力资源投资增长等指标进行评价。
3.3 加强审计人才培养
一方面,转变思想,提高领导对责任审计的重视度,并且广泛宣传,上行下效,以此提高全体职工对该项审计工作的关注度,使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与干部群众等均协调配合。当地政府也应强化对审计工作的支持,根据单位实际需求增配人员,适当增加经费扶持力度,与其他审计单位协调开展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业务培训工作,向审计人员灌输最新审计相关政策理论。从本质上看,责任审计具有较强的政策性特点,对从业者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审计单位应时刻关注国家、地方的相关政策,积极吸收借鉴国外先进成果,以此提高审计效率与水平。
3.4 善用审计沟通技巧
①策划技巧。内部审计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指标,对领导干部任职期在本职岗位上的财政、财务收支或其他经济活动的履职情况审查。作为内部部门管理机构之一,应积极建设本部门业务,开展各部门、各岗位信息收集制度化、内容系统化、传递规范化、处理网络化工作,使经济责任考核成为一个动态过程,及时服务于领导干部的岗位履职工作。②倾听技巧。在审核各个环节,审计人员要学会倾听。专注、耐心、深入理解式审核收集的材料信息;全面理解发言者所表达的信息,多听少说,并给予积极反馈;注意提取沟通过程有效信息;多形式进行审查、访谈,在和睦氛围下逐步摸清被审计干部、被审查单位内部真实情况。③发问技巧。全面系统了解被审查单位经营背景,充分运用政策法规、行业指标确立被审查干部的履职评审指标;与被审查单位有关人员、领导干部交流、提问时尽量提出引导性问题;设计的问题避免太专业或太生硬,避免误解或引起不舒服;针对重点方面,审计人员不失时机巧妙发问,发散挖掘关键事项疑点,寻找问题突破口,并在沟通后及时梳理作好记录。④观察技巧。访问或调查问题时,重点关注审计关键问题时被访问者的表达及眼神、动作的细微变化。一旦双方视线发生不舒服对视和交流,肢体的懒散,或者表现出无所谓、厌倦或者无聊的表情都会影响谈话效果。⑤同理心技巧。沟通中保持平等态度,一切以确切证据为审核前提,不卑不亢;在审核、听取被审计部门、被审查领导干部过程中,要认真考虑其解释的合理性,引导被审计单位及相关人员重视事实和现状;搁置理解上的分歧,不做无谓争论,并且站在组织立场上理解问题,确保客观公正原则。
4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的审计工作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相信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在未来经过不断实践能最终实现全面化、实时化、规范化和常态化。通过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约束和监督机制能让国有企业主要领导干部和重要岗位人员甚至于每一位承担经济责任的员工都能心存敬畏,正确认真依规履职尽责,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助力国有企业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稳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