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县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措施研究

2021-11-24董志慧

商品与质量 2021年2期
关键词:监控行政财务

董志慧

唐山市丰南区财政局 河北唐山 063300

行政事业单位属于非营利性的国有组织,因此其内部具有复杂的经济活动,在资金运转中会产生一定的风险与隐患。然而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管理中忽视了财务管理工作,导致资金运转混乱,内部控制能力弱,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所以要加强财务风险控制,加强资金管理,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

1 区县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表现形式

针对区县级行政事业单位而言,主要的筹资方式为财政拨款、上级单位拨款以及合理经营所得。并且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收入的稳定性较强,这虽然是优势,但是却导致依靠性较大。并且行政事业单位利用有限的资金来进行长期项目的使用时,无法及时进行资金的回笼,导致将会成本增加,加大潜在损失[1]。另外,区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存在对外投资的行为,因此会出现投资领域的财务风险,对外投资也是单位筹资的一种形式。然而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投资之前,并未对相应的投资项目进行充分分析,导致其在投入大量资金后,无法保证资金的有效回收,最终加剧了内部的财务风险。

行政事业单位在支出方面也存在一定财务风险,单位的管理费用、职工福利以及折旧费计提等都属于支出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进行财务支出活动中,会产生一定的财务风险。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缺乏完善的预算制度,资金使用率较低。针对部分支出记录不够完善,导致财务数据信息缺乏真实性,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

2 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财务风险分析

2.1 内部预算方式不够科学

目前来看,在我国区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中,缺乏相关完善的预算经费体系,预算方式不够科学合理。各个部门在进行预算过程中缺乏实际,没有结合未来部门的发展目标,仅仅是根据前一年的预算状况进行制定,最终导致预算标准不一,不切合实际[2]。若是在部门内部出现经费超标状况,那么极有可能会从其他部门的经费中进行调用,最终出现不良后果。目前看来,区县级行政事业单位主要经费预算方式为零基预算法,然而实际运作中却利用技术法进行预算,这样将直接导致资金运用效率低,预算制度不够完善。

2.2 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

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活动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财务风险。虽然财务人员会按照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经费的预算与使用,但是却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财务风险。并且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高低也将影响到风险的产生,若是财务能力不达标,无法控制财务风险,将影响到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

2.3 外部控制与内部控制力度有待提高

针对外部环境而言,政府针对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归属与管理方面,并未作出明确的规定,这样导致各个区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经营管理中按照自身的方式进行资产管理,缺乏有效监管,最终导致资金利用率极差,造成严重浪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区县级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针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没有提升,最终产生财务风险。

针对内部环境,区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决策者无法正确认识财务风险,无法制定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导致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力度弱,很容易出现内部管理混乱的现象。行政事业单位作为财政拨款的单位,属于纯消耗性的财政支出,针对相关的财务支出管理并未有一个完善的法规制度,导致在进行内部管理中出现无章可循等局面[3]。

3 区县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策略

3.1 加强预算的编制与管理

针对区县级行政事业单位,要想加强财务风险的管理,那么必须要做好预算的编制与管理,根据各个部门的实际预算情况,并结合客观需求,参照前一年度的预算状况进行制定。区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各个部门在进行预算编制过程中,要做好各个环节的控制工作,在编制、上报以及审查、批准等环节,要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监督审查,避免过程中出现财务风险。同时要不定期对各个部门的财务状况进行审查,查看其中是否存在风险隐患。

3.2 做好内部控制工作

随着区县级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财务管理也逐渐出现新的问题,然而单位内部却没有一个完善的控制制度,相关财务人员权责划分不够明确,导致财务风险的出现。因此,区县级事业单位必须加强内部控制工作[4]。首先要制定出完善的内部会计监督机制,明确规范工作人员的职责范围。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要建立严密的稽核制度和严格的内部审计制度,着力提升内部控制力度,推动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发展。

3.3 制定科学的风险防范目标

针对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要制定有效风险规避目标,以此来加强对风险的防范。首先制定操作性目标,该目标是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工作中所进行的财务活动,要对财务管理的各项环节进行全面监控,针对风险隐患及时采取防范措施,降低风险出现的几率。其次是制定信息性目标,即保证单位的财务信息要尽量接近真实情况,保证其符合相关的制度要求。最后是制定合法性目标,区县级行政事业单位要针对各项财务活动进行全面考虑,结合相关的法律法规,保证财务工作的合理进行,提升财务管理的规范性。

3.4 提升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控制能力

区县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可将财务人员风险意识的培养与岗位责任、职业道德挂钩,以此来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重视程度,能够保证在日常的财务工作中按照正确的流程进行操作,避免产生风险事故[5]。单位内部加大对风险知识的宣传力度,将风险防范意识深入到财务管理人员的内心,提升其对财务业务的处理能力。区县级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必须具备一定的前瞻性,能够在掌握国家经济运行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风险防范措施,不断提高自身单位针对外界经济变化的适应能力。同时,要注重培训工作,定期举办财务工作人员培训班,时刻提醒工作人员注意财务风险的发生,树立风险观念,增强财务风险的控制能力。

3.5 加强对区县级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监控能力

针对区县级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加强内部监控能力,将充分提高对财务风险的控制能力。财务风险监控主要分为两方面,分别为内部监控以及外部监控。首先针对内部监控而言,主要强化并完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利用制度来约束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做好相互制约与审查,避免出现财务风险隐患。同时增强内部审计的力度,不定期进行审计工作的开展,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位员工身上,若是发现漏洞及时进行处理,并鼓励单位内部员工进行相互监督与检举,不断提升其工作积极性。

其次是加强外部监控力度,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提升违法成本,利用一系列严格的法律手段来避免风险隐患的发生。针对财务工作的各项流程,既要制详细的监管方案和审查方案,又要持续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并且要有效利用社会监督方式,即通过社会监督区县级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行为的方式,杜绝违法行为的出现。

3.6 建立科学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区县级行政事业单位要想加强财务风险控制工作,那么必须要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可以结合国外先进的经验,并利用现代化的手段,来建立风险监控以及评价预警机制,利用有效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以此判断出财务运作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制定出有效的控制措施,不断化解财务风险。另外在进行预算编制、执行与调整过程中,要结合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建立并完善相关预算体系,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增强财务资金的有效使用率。

4 结语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区县级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财务管理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革,这对相关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工作也将面临新的风险。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针对财务风险隐患进行及早预防,以此来保证内部财务工作的有序进行。单位领导要具备较强的风险意识,制定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加强对财务工作人员的培训,做好内外监督工作,以此来全方位加强对内部财务风险的控制工作,促进区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猜你喜欢

监控行政财务
关注《行政与法》方式
财务重述、董事长更换与审计师变更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基于无人机的监控系统设计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论行政自由裁量的“解释性控权”
米其林行政主厨的GENTLEL
基于量化的风险监控预警机制探索与实践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