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危险品运输事故分析及安全治理对策研究
2021-11-24
滨州市交通运输事业服务中心 山东滨州 256603
道路危险品运输安全监管工作关系重大,意义深远,是建设平安中国、交通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指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有效遏制危险化学品、矿山、建筑施工、交通等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地方各级政府,职能部门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就交通系统而言,为加强道路危险品运输安全生产工作,交通行业主管部门部署制定了一系列监管执法措施,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大力整顿安全生产隐患,着力提升危险品安全治理能力。本文通过对滨州“8.7”较大危化品违法运输事故案例的分析,结合对本地危化品运输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思考,进一步提出改进和完善道路危险品运输安全治理的对策措施。
1 道路危险品运输安全问题分析
1.1 “8.7”较大危化品违法运输事故分析
2017 年8 月7 日13 时46 分左右,滨州高新区辖区内205 国道与高新区新四路交叉口以北约50 米处,发生一起危化品运输罐车自行爆炸事故,波及周边车辆和行人,共造成5 人死亡(其中3人当场死亡,2 人抢救无效死亡),11 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1100 万元。经事故调查认定这是一起较大危化品违法运输生产安全责任事故。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淄博齐鲁化学工业区物流有限公司危化品运输罐车超资质违规装载、运输过氧化二叔丁基而引起罐车爆炸。事故发生后,按照省委、省政府批示,滨州市立即成立现场事故处理指挥部,妥善处理事故,救治伤员,后经事故调查组调查依法依规对相关责任人及责任单位进行了处理。通过对事故责任追究分析存在事故责任如下:一是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力。违规运载运输危化品物质,危险品运输车辆违法挂靠经营,安全检查、教育培训不到位,所属车辆司机、押运员对公司运输资质范围不清,超资质范围营运,运输介质的相关安全信息不了解等、二是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不力。组织开展“大块严”和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不到位,对辖区内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车辆超范围运输危化品等违法行为监管不到位[1]。
1.2 道路危险品运输问题及原因分析
公共安全是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也是维持社会生活秩序得以正常运转的保障。道路危险品运输安全治理问题涉及到公共安全,是对人民平安生活的重要保障,通过对“8.7”较大危化品违法运输事故的分析结合日常处理危险品运输管理服务相关工作,目前道路危险品运输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危险品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不强,被动应付,安全生产、危险货物运输应急救援制度等难以落实,往往成一纸空文。危险品运输车辆挂靠现象依然存在。缺乏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生产、专业化救援设备落后甚至没有。缺乏安全生产知识、法律法规、危险品运输及应急救援相关培训。危险品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学历水平普遍较低,多为高中及以下水平,这与道路危险品运输的高危性,专业化要求不相适应。
二是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危险品运输属于高危行业,要以更严更实更高标准实施监管。但在实际的监管过程中,还是存在重材料审核而轻实地调查核实。重突击检查而轻实效运用,往往是下达整改通知,缺乏后期整改跟踪问效,缺少安全生产监管长效机制,从而导致年年检查、还是存在安全生产隐患。监管成效不明显,监管效果未充分发挥,对企业处罚力度小,震慑力不强。
三是多部门监管职责交叉,职责不清,易形成监管空白。在危险品的监管中存在公安、安监、交通、地方政府部门等多部门监管,实际监管过程中由于监管职责划分不清,存在重复监管或者多部门推脱监管责任而形成监管空白,缺乏统筹监管,不能有效发挥监管合力,降低监管实效[2]。
2 道路危险品运输安全治理对策研究
2.1 完善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安全生产责任大于天,要摒弃“保姆式、家长式”的监管。真正树立起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地位。进行危险品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就是依据国家、行业的法律、法规、规程、规章和标准,制定本企业安全生产方面的规章、制度、规程、标准、办法,使企业的各项活动、工序及各个环节、岗位都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科学化和法制化。一是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学习,尤其是掌握最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方面的的法律法规。如2020 年1 月1 日起实施的《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办法》。时刻关注法规、政策变化的动态,不断提升知法守法能力,提升安全生产的法制化。二是建立完善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用制度完善安全生产,重视安全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如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实施办法、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绩效考核制等责任到人,实行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压实安全生产的责任。将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职务晋升挂钩,安全生产工作好要给予精神、物资的奖励;安全生产工作不到位要给予相应的处罚,严重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三是完善职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重视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建立完善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确保从业人员接受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事故处理及应急救援知识的学习,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生产能力[3]。
2.2 全面提升道路危险品运输安全治理能力
道路危险品运输安全治理能力是交通运输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建设交通强国、平安中国的内在要求,新形势下加强危险品道路运输安全监管,需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不断改进治理方式方法,创新治理手段,综合运用现代化的治理技术,不断提高治理效能。
2.2.1 数字化赋能,建设全链条安全监管治理体系
道路危险品运输因其具有的高危险性、事故突发性、跨区域性等特征导致危险品运输安全监管难度较大,传统的安全监管治理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的治理需求。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发展和应用,交通行业要抓紧实施监管能力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如大力推行危险品运输电子运单监管系统。电子运单通过明确关键信息,将运输企业、车辆、人员、货物、起讫点等信息实现运输数据化、信息化,实现运输数据有据可查。通过大数据电子运单监管系统将运输企业、交通行业主管部门纳入危险品运输安全监管一体化系统中从而实现危险品运输全链条监管,大大提升监管效能。
2.2.2 推进信用交通建设,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大力发展信用交通建设,充分利用信用的市场震慑作用,建设信用监管,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以信用作为转变旧的落后的交通治理手段实现交通行业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抓手。建立健全行业的交通安全生产信用体系,公布行业安全生产黑名单,并作为行业资格审批,市场准入的重要参考依据,完善危险品运输市场的进出机制,激发运输市场的安全生产活力,营造运输市场公平竞争环境。
2.2.3 探索危险品安全监管的统筹化、系统化发展
随着市场主体、利益、信息多元化,交叉式发展,行业的安全生产监管早已不是一个部门就能完成的,必须加强行业安全监管的统筹化,系统化发展,建设行业安全监管的一体化格局。这也是提升危险品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内容。成立危险品生产安全监管工作专班,纳入公安、安监、交通、市场监管等多个监管部门,统一领导,统一行动,分工合作,消除部门利益的鸿沟、打破互相推诿的藩篱,堵住监管漏洞,实现安全监管大格局。
3 结语
道路危险品运输安全治理即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又关系到交通运输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升。安全事故无小事,平安中国目标的实现不是一句空口号,需要各行各业发挥好各自的职责,戮力同心,共同构筑。积极发挥好企业责任主体建设,提升部门监管效能,建设人民满意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