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1+X 证书制度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改革与建设研究

2021-11-24

商品与质量 2021年6期
关键词:双师学分职业技能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 河北承德 067000

物流管理1+X 证书作为首批试点证书在大部分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已开始推行,该证书的落地实施可有效推动“三教改革”,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模式的改革与发展,为物流管理专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助力。

1 物流管理1+X 证书介绍

1+X 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也是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特色体现,实施1+X 证书制度试点是“职教20 条”的重要改革部署,是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三教”改革、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抓手[1]。物流管理1+X 证书中的“X”为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该证书的考核标准以物流行业企业岗位群需求为依据,对参与考核人员的职业技能进行综合评价,依据企业职级划分,在满足院校人才培养定位的基础上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等级,三个等级分别对应业务操作、运作管理和运营管理三个岗位群,其中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可直接考取中级,考核内容包括线上理论、线上实操和线下实操三个部分。

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涵盖职业基础、职业技能两大部分,职业基础包括职业道德和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安全、基本管理技能、物流基础、物流创新与创业等模块,职业技能包括物流市场开发与客户管理、仓储与库存管理、配送管理、运输管理、物流成本与绩效管理、数字化与智能化应用等几个模块,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模式,以典型工作任务和通用职业实践流程贯穿始终,可有效满足物流相关岗位能力要求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物流管理1+X 证书对培养物流管理技术技能型人才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2]。

2 1+X 证书制度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发展现状

2019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 条”)提出从2019 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物流管理1+X 证书作为首批试点证书,得到了大多数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认可,大部分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均申请了试点院校和考核站点,组织专业教师参与相关培训及考核,大部分院校组织了一次甚至多次的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但是由于执行物流管理1+X 证书制度的时间较短,在具体实施环节与考核评价组织的顶层设计存在严重脱节的问题。

2.1 “课证分离”是当前执行物流管理1+X 证书制度中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

高职院校普遍为3 年制,其中两年到两年半的时间在学校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最后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进入企业顶岗实习。整体课程设置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拓展课、公共选修课、教学实习、顶岗实习等几个部分,主要采用考查和考试两种考核方式,每个学习环节成绩均达到及格即可毕业。整体课程设置方面与1+X 证书有重合的内容,但并不全面,包括课程的不全面,以及具体课程当中内容的不全面,目前来看,大部分高职院校执行1+X 制度的主要方式是在考试之前对学生进行集中培训,针对线上理论和线上实操部分最主要的培训形式是刷题。以这种方式即使最终拿到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但学生的能力和技能并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也违背了实施这一制度的初衷,因此,“课证分离”、以取得证书为目的执行方式是目前存在的较突出问题。

2.2 欠缺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

目前来看,大部分专业课教师有“双师素质”证书,但是真正具有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较少,重理论轻实践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很难满足1+X 证书制度下对教师的要求,最重要的是很难培养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物流人才,导致毕业生进入物流岗中时难以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无法达到企业的用人需求[3]。

2.3 学分制度流于形式

从目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来看,大部分都进行了学分的设计,但是仅限于文件当中的形式,而没有真正实行,有的学生到毕业了甚至都不知道有学分制度,更不知道自己应该修多少学分才能毕业,另外物流1+X 证书相关培训课时属于额外增加课时,更没有计入学生的学分,学分置换等措施也是流于制度文件,没有真正落实,1+X 证书制度在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目前这种流于形式的学分制度显然不能满足当前专业发展、学生培养的需要。

3 基于1+X 证书制度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改革路径

3.1 构建基于1+X 证书制度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实现“课证融合”

可以根据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物流管理1+X 证书考核要求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职业基础+职业技能”三个模块,其中的职业技能模块包括“客户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运输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物流信息管理”六大子模块。模块化课程体系的设计与“1+X 证书制度”的内容可实现有机融合,将物流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关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优化物流管理专业整体的课程设置,有效实现“课证融合”。另外,针对目前课程设置中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流于形式的问题,可以借助1+X 证书制度,推进“课证共生共长”,使培养的供给侧与企业需求侧实现互联互通,从而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及产教深度融合。同时,根据企业关注的核心技能,将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新工艺融入课程体系,从而满足企业对用人的要求。最后,基于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证融通的需要,从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出发,开发相应的专业教材以及配套的实习实训教材,根据物流行业企业的需求,以真实工作过程或工作任务为主线,根据物流管理1+X 证书考核标准,设计以模块为单元的教材,可以采用活页式或工作手册的形式,满足人才培养、专业教学、物流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的共同需求。

3.2 培养真正意义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针对“双师型”教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已明确提出要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从2019 年起,职业院校所招聘教师原则上需具备3 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2020 年起,基本不在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另外,很多高职院校已开始全面落实教师5 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针对1+X 证书制度开展了大量的教师培训,目的是培训一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教师。从国家到学校,所有这些政策、制度的出台均为提升专业教师的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但真正使这些政策、制度落地,尤其是1+X 证书制度实施的过程中,提升目前在校教师的“双师”素质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走产教融合,校企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模式为真正落实双师素质教师制度的必由之路。首先,学校要从政策上鼓励教师到企业中实践,不仅仅是利用寒暑假的时间,毕竟寒暑假时间太短,对于企业实践来说无法真正融入某一岗位进行实质性工作,因此,有些实践仅能做些表面上的工作,无法深入开展,学校在正常教学允许的范围内,允许老师在企业进行半年到一年的实习实践,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掌握仓储、运输、配送等现代物流相关岗位目前的核心技术及关键能力,教师通过企业实践,要及时总结实践经验,将实践成果与教学资源有机融合用于日常教学。其次,学校对于企业兼职教师给予更具有吸引力的政策,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职任教,将这种产教融合,校企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模式形成常态化运行制度。

3.3 改革物流管理专业学分制度

当前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正在探索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针对目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分制度流于形式的问题,可以基于1+X 证书制度,通过“课证融合”,制定每一门课程的学分标准,同时制定学分互换标准,如学生在物流相关企业实习、参加物流技能竞赛等经历和成果与课程模块进行互换,进行科学合理的学分设计,为职业教学学分银行试点打下基础,依托职业教育学分银行试点,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学习成果的积累、认证与转换。

4 结语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应聚焦“1+X”证书制度下专业发展现状,对专业建设进行相应改革与创新,基于1+X 证书制度构建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实现“课证融合”,不断加大对教师的建设和培养力度,建设一支具有丰富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同时,改革物流管理专业学分制度,促进“课证融通”体制下学分银行的建设。总之,基于1+X 证书制度进行物流管理专业改革与建设,可有效推动“三教”改革、学分银行试点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双师学分职业技能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2021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以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例
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职业发展初探
学分
试论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政策保障
广东 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四个关键问题——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