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视角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

2021-11-24蒋茂翠

商品与质量 2021年17期
关键词:架构主体农产品

蒋茂翠

昭通市巧家县农业农村局 云南昭通 654600

食品安全问题已经逐渐成为了现阶段社会各界主要关注的内容之一,在互联网时代背景的作用下,对食品安全质量监管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监督管理部门应通过有效手段实现对食品安全质量管理模式的革新,进而达到满足社会群众需求的目的。

1 “互联网+”时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当中的问题

1.1 管理体系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现阶段农产品行业所实施的质量安全管理系统,虽然顺应了时代的发展需求,已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革新,并在区域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建立了人力资源队伍来为实际的工作提供基础保障。但是由于目前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当中,仍然存在着部分问题与不足,所以尽管工作人员已经采取了有关措施,但是仍然无法满足实际的质量检测需求[1]。

1.2 监管的成本与效果不相符合

结合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内容来看,由于其中所涉及到的内容较多,且逐渐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所以在这种背景之下,导致质量安全监管系统难以发挥良好的连接性能。不仅如此,由于监管部门缺少对各个环节业务运作情况的沟通交流,所以在难以实现良性协调的同时,增加了企业的监管成本,导致监管工作逐渐朝着形式化的方向发展,进而为实际的工作成果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1.3 数据信息不对称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在“互联网+”时代背景的作用下,由于缺少严格的管理体系来作为支撑,所以难免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对安全质量检测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外部影响因素进行观察,可以看出监管部门与生产、合作以及农户之间,都缺少有效的信息传输工作来作为支撑,从而导致农产品在基础以及安全监管的水平无法得到提升致使监管部门逐渐失去工信力度。

2 “互联网+”环境影响下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问题的有效措施

2.1 明确整体的系统架构

由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属于系统化的运作模式,并且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内容较为广泛,其中包括不同的主体以及完整性的产业链条等内容,所以应站在全面化的角度,为整体管理系统的架构提供保障,确保其能够具有科学化、合理化的特点。此外,还需要明确各主体以及体系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对作用机理的分析,将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有机结合,进而完成对管理体式的架构。同时,还需要确保农产品的安全质量具有统一化的标准,进而再利用高效化的数据共享平台,来实现对农产品的有效监督与管理。

2.2 实现对主体的架构

由于农产品的安全质量与主体成员之间的实际利益有着直接关系,安全质量水平的提升,对确保主体的正确架构有着积极作用。所以,应调动不同主体之间的积极性,并促使其能够共同参与到实际的管理活动当中。

(1)树立社会责任意识。为了保障生产企业内部人员能够明确自身的职责,所以应通过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重要性的宣传,来强化生产者的责任意识。同时,还需要保障农户、养殖户以及材料供货商及时的掌握不同的质量安全信息,并在主体架构环节,发挥出信息数据的最大指导效用,进而完善质量安全控制功能,

(2)建立安全责任机制。管理部门应全面化的掌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实际效果,并及时的建立完善的质量安全管理机制,通过加大执行力度,提升对农产品安全质量管理水平。此外,发挥出问责机制当中所包含的辅助内容的实际效用,能够帮助相关人员及时的明确自身应承担的责任,同时,对农产品的安全质量监督工作的具体流程实施细致化的管理,并将管理的准则渗透于业务处理的各个环节当中,再通过对各部门责任机制的划分,为安全责任机制的顺利实施提供基础保障。

(3)提高社会群众的参与度。社会群众是体现质量安全管理效用的基础,为了能够充分的发挥出群众的监督与管理职能,相关部门应通过加强群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意识,促使其主动的参与到监督管理的环节当中,既保障了社会群众的知情权力,又能够降低舆论所带来的压力问题。同时,提高社会群众的参与度,还能够保障机构的公信力度,减少安全质量事件的发生。

2.3 实现平台的架构

(1)对信息的查询和监督。在实施对平台的架构环节中,应结合产业链的角度对采购、加工、销售以及流通等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再利用互联网平台将相应的数据信息传输至管理部门。同时,管理部门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再将处理之后的进行储存,并筛选出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数据信息公布在共享平台当中,供不同的部门和人员进行查阅,进而打造透明化监督职能。

(2)不同类型数据信息的内容。采购方面的数据主要包括农户、产地以及卫生指标等内容。生产以及加工环节主要涵盖了数据信息的入库、加工环节的具体流程以及添加剂的使用等等。数据的流通,是指农产品在流通和运输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途径以及质检等方面的内容。销售数据包括消费的品牌、批次以及时间等。

2.4 实现大数据架构

实现互联网以及大数据技术的有机结合,能够充分的发挥出其在保障数据真实性以及系统化等方面的优势。利用各经营主体对农产品安全质量的各项数据进行采集,并借助互联网平台实现传输,当保障安全储存之后,再使用大数据技术对其进行深度挖掘,将形成的报告传输至数据共享中心,进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模式的完整性[2]。

3 结语

“互联网+”已经逐渐成为现阶段促进农产品安全质量的创新动力,所以监管部门和社会群众作为食品安全的监督者以及管理者,应坚持创新思路,并将革新作为实际的转型方向,再通过加强对互联网以及大数据技术的学习,保障“互联网+”作用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能够逐渐朝着成熟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另外,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还有助于提升整体的食品安全的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架构主体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论碳审计主体
功能架构在电子电气架构开发中的应用和实践
何谓“主体间性”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社会治理架构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架构及实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