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食品安全监管的激励机制

2021-11-24周传林

商品与质量 2021年17期
关键词:举报者激励机制部门

周传林

青岛市黄岛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山东青岛 266555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其安全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食品安全有保障,生命健康才会有保障。然而事与愿违,食品企业利益熏心,全然不顾及人们生命,生产经营不安全食品。人们在食用此产品后,轻则身体不适,重则破坏机能甚至死亡。随着食品安全事故数量的增加,食品安全监管被推到风口浪尖之上。基于此,本文先阐述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再探讨如何利用激励机制提升监管质量。

1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违法成本偏低

俗话说:“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一门心思扑在生产经营上,忽视了食品安全问题。市场监管部门通过例行检查,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多数是开具罚单,或者是查封企业。一般来说,罚款金额不会很高,这样就无法引起食品企业足够重视。待风波平息后,食品企业会重操旧业。即便是查封生产车间,食品企业也会换个地方重新开张。由此可见,违法成本偏低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频出的罪魁祸首[1]。

1.2 部门职责交叉

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执法部门众多,虽然机构改革将工商部门、质监部门、食品药品监管监管部门合并到市场监管管理部门,但农业部门、林业部门、海洋部门、畜牧部门、公安部门、卫生部门等同样承担食品安全监管职责,这些部门钟爱单兵作战,彼此之间缺乏有效联系。为克服“一盘散沙”的困境,中央颁布政策文件,推进食品安全委员会建设。当前,各级政府都建立起食品安全委员会,但机构属于挂靠性质,受挂靠单位的领导,因此无法发挥全部职能。实践证明,多头管理模式的运用,既会造成资源浪费,又会给相互推诿提供温床。

1.3 监管方式老旧

现阶段食品安全监管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日常监督检查,缺少执法人员,科技监管跟不上,覆盖面小,或者重复监管,很难达不到监管覆盖率,待食品安全问题出现后,对事件立案调查。待查明原因后,会对涉事企业进行处罚,这种做法能够有效降低影响,但风头一过,问题还会死灰复燃。第二种,专项治理,一般来说,行动前会商讨方案。在商讨期间,会有人员私下释放信号。这样一来,食品企业就有时间进行准备,以此逃避检查。待治理行动结束后,食品企业去除伪装,继续生产经营不安全食品。

2 激励机制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运用

2.1 正激励的运用

正激励,顾名思义是指使用正面手段激发食品企业的积极性,最终使生产经营行为更加规范。正面手段主要包括鼓励、奖赏等。

在中央的领导下,各地区政府要抓紧鼓励政策的出台,以此引导食品企业走上正确道路[2]。地方政府要在场地租金、研发经费、贷款融资等方面给予企业最大优惠,这样才能最大程度调动积极性。除了物质鼓励外,精神鼓励也必不可少。比方说对生产经营食品的企业进行报道,并授予“食品安全示范单位”等称号。同时,赋予企业管理者参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资格。

只要奖励丰厚,就会有人担负起职责。因此,监管部门要设立食品安全绩效奖。获奖依据只有一条,为食品安全监管事业作出重大贡献。为了能够获奖,监管人员必然全力以赴。久而久之,使命感与责任感就会养成。在正确意识的驱动下,监督工作高质量开展。更为重要的是,监管人员懂的反思工作,这对推动监管工作创新发展很有帮助。

现阶段,很多地区都已实行举报奖励制度,但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举报者的信息保护不当。当涉事企业得知举报者信息后,会采取报复手段。有些人不堪其扰,选择临阵退缩。有些人宁折不弯,自己连同家人的生命安全无法得到保障。有的监管部门擅自曲解奖励内容,提高奖励门槛。要想让社会大众全身心投入到食品安全监督工作中,需要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解决办法就是严格执行举报保密制度。待监督部门收到举报后,第一时间进行调查。如若调查属实,按规定奖励举报者。如若调查失真,要对举报者进行思想教育。如此一来,良好的监督氛围就会形成,从而实现食品安全的长治久安。

2.2 负激励的运用

负激励是指利用约束、制裁等手段来规范食品企业行为。负激励的运用,既能大幅减少违法行为,还能促使食品企业开展反省工作。在反省过程中,食品生产弊端逐渐被消除,最终建立起一套安全可靠的生产经营体系。

认真落实对食品企业的安全信用进行评级,并记录在档案中。此项工作由食品安全委员牵头,各有关部门配合,对辖区内的食品企业进行排查。如发现违规行为,除了责令整改外,还要将有关内容详细记录下来。要想让企业重视食品安全问题,需要制定一条红线,使企业敬畏红线,守住红线。

要想强化管理质量,需要引入首问负责制。在该机制中明确规定各部门的分工,以及需担负的责任。当食品安全问题出现后,哪个部门先受理,哪个部门就追查到底[3]。为确保首问负责制落实到位,需要对职责进行细化,无论身居何职,都有对应的工作内容及责任。针对工作消极者,要进行严肃问责。倘若该工作人员人员不思悔改,监管部门要将其调离队伍,甚至问责。

《食品安全法》是食品安全监督工作的主要依据,加强宣传力度,严格执法以增强震慑力。

随着新时期的到来,新问题也随之产生,其中表现较为突出的当属食品安全问题。要想有效遏制违法行为,需要完善激励机制,提升监管实效。激励机制包含正激励与负激励,在双重作用下确保食品企业的规范生产。

猜你喜欢

举报者激励机制部门
浅谈学校管理中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102个中央部门公开预算过“紧日子”成关键词
浅议中小企业激励机制
新型举报在华发展迅猛
我国多部门联合行动打击网上造谣传谣行为
89家预算部门向社会公开
年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