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散养家禽防疫工作困局如何破

2021-11-24王学艳

中国动物保健 2021年8期
关键词:家禽普查疫病

王学艳

(海阳市综合行政执法大队 山东烟台 265100)

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精准扶贫工作已全面完成。在接下来的乡村振兴道路上,有一个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乡村经济发展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那就是散养家禽的防疫困局。散养家禽一旦发生疫情,势必造成养殖(场)户的经济损失、影响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和身心健康、危害周围野生动物,甚至破坏社会稳定和周围生态安全。如何破解?值得大家思考。

1 散养家禽防疫工作存在的困难

1.1 养殖模式粗放

近年来,随着农户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家居环境的不断改善,散养三五只鸡鸭鹅的家庭式散养模式不断缩小,但是散养几百只甚至上万只的农庄式生态养殖模式如雨后春笋,飞速发展,遍地开花。投入资金少、技术门槛低的养殖模式让很多社会闲散劳动力和社会资金纷纷进入家禽养殖行业。无论是家庭式散养还是农庄式散养,其养殖规模相对较小,养殖管理更是简单粗放。大部分养殖(场)户对疫病防控的认识不足,防控意识淡漠。对散养这种模式盲目自信,认为散养本身不会发生疫病,又因地理位置偏远,对外界的疫病存在侥幸心理。而少部分有防控意识的养殖(场)户也会因为养殖规模小、家禽散养不集中、养殖条件艰苦、人手不够等原因,在权衡防疫支出和经济收益后放弃防疫。

1.2 防疫与传统观念的碰撞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传统观念上对家禽的防疫存在很大误区。普通大众普遍认为散养、不打针不喂药的家禽才是健康、美味、有营养的,并将家禽的防疫措施普遍归为“打针吃药”的行列。近年来,人们更是将不进行任何人工饲养、疾病防治的产品追捧为有机产品。为了追求“有机食品”的营养健康和经济利润,无论是自产自销的农家还是生态养殖的商家,都将防疫拒之门外。

1.3 村镇防疫工作的漏洞

近年来,承包荒山、荒地搞家禽生态养殖的越来越多。由于地处荒郊野外,交通不便,加之散养家禽一般非常隐蔽,加之地域流动性和季节不确定性比较大,不熟悉的人很难发现。尤其是一些山区丘陵地带,成为了动物普查的盲区。这些散养家禽就成为国家春秋两季的强制免疫的漏网之鱼。无论是环境的自然屏障还是普查人员的主动遗忘,都对散养家禽的防疫工作造成深远的影响。一季漏,季季漏,年年漏。

1.4 防疫规划不合理

国家对家禽的强制免疫分春秋两季进行。而散养家禽存在很多不确定性,造成集中免疫期间,家禽的日龄不同,大多错过最佳免疫日龄,免疫效果大多不尽人意。国家的强制免疫计划中针对家禽的只有高致病性禽流感,而近年来比较常见的家禽疫病有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鸡马立克氏病、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禽痘、禽大肠杆菌病、禽沙门氏菌病、禽巴氏杆菌病、鸭瘟、小鹅瘟等,还有很多地方流行性疾病。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这些疫病的免疫近期很难进入国家强制免疫计划中。

1.5 免疫操作流程不规范

动物的防疫操作,国家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或行业标准。基层防疫任务主要由村级动物防疫员和养殖农(场)户完成。村级动物防疫员绝大部分不是科班处分,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普遍防疫知识不全,防疫操作技能不高。免疫操作流程的不规范造成免疫效果的差强人意。而从事家禽散养的养殖农(场)户,又不具备规模养殖场的免疫条件和人员。对散养家禽的防疫只能放任自流。

1.6 村级防疫员待遇低

现在,山东大部分地区实现了村级防疫员专职化,但是待遇普遍较低。村级防疫员的工作条件非常艰苦,工作任务比较繁重。造成很多村级防疫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很低。很多地区的村级防疫员把本职工作当成一种副业,应付、敷衍防疫工作的现象非常普遍。

2 破解防疫困局的几点建议和意见

2.1 细化散养家禽的养殖模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态、有机、健康食品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对散养家禽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家禽的散养模式在我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角度来看,规范科学管理才是出路。散养不散管,必须将疫病防控作为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才能实现安全有益养殖。

2.2 严把市场流通关

不防疫不允许上市流通,严把市场流通关才能从根源上解决散养家禽的防疫困局。建议国家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将防疫证明与检疫证明一起作为家禽产品交易流通的必备条件,甚至在一些高端市场实现家禽的全程可追溯体制。加大动物卫生监督和市场监督检查力度,全力实现散养家禽的防疫全覆盖。

2.3 正确普及预防接种的知识

预防接种是动物疫病防控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确保人民群众食品安全的最安全有效的方式方法。各级政府和畜牧兽医行政部门要重视预防接种知识的宣传,可以通过传统媒介和互联网等各种媒介加大家禽预防接种知识的普及。让“食客”明白家禽疫苗对人体没有危害,不会影响家禽产品的口感和安全。让养殖(场)户理解“养”“防”结合才能确保养殖安全,才能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

2.4 强化村级动物普查工作

只有普查到才能免疫到。在很多地区,动物普查工作由畜牧兽医或农业农村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可以将动物普查和动物防疫工作分离,分别由不同的人负责。并将这项工作下沉到村,列入考核,打破动物普查的“最后一米”,实现动物普查全覆盖。并将动物普查工作常态化,实现普查数据的动态化实时变动,彻底阻断时间上的防疫空挡。

2.5 完善国家的强制免疫规划

给予国家的强制免疫规划更多灵活性,可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群制宜,充分给予养殖(场)户预防免疫时间和方式的自主性,只有免疫应激小、且在最佳日龄接种的预防措施才能实现最好的免疫效果。

2.6 提高村级防疫员职业素养

通过理论培训、交流学习和操作技能考核等方式,提升村级防疫员的职业素养。从根源上管理好,才能规范免疫流程,提高免疫效果。逐渐推行村级防疫员职业化,提高入职门槛,吸引大量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素养的人员进入这个队伍。相关职能部门,要做好这支队伍的管理和建设,打造一支"平时用得上,关键时刻勇敢上"的防疫队伍。

2.7 将防疫效果与防疫员的待遇挂钩

要实现好的防疫效果,必须提高村级防疫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不仅要提高他们的经济待遇和工作条件,还要打破“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考核评价机制,将免疫覆盖率、免疫有效率、抗体效价、疫病发生率等列入考核。考核结果与经济待遇直接挂钩,才能充分调动村级防疫员的工作积极性。还要实施动物疫情追责制,责任直接落实到村级防疫员。警钟长鸣,才能将工作落实到位。

3 结语

综上所述,散养家禽防疫工作的困难主要在养殖模式粗放、传统观念不接受、村镇防疫工作不到位、防疫规划不合理、免疫程序不规范、村级防疫员待遇低等方面,可以从细化养殖模式,加大舆论宣传、严把市场流通关、完善免疫规划、提升村级防疫员职业素养和待遇等方面着手,打破散养家禽防疫困局,实现养殖(场)户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最大化。█

猜你喜欢

家禽普查疫病
宋代疫病防治中的问责与监督*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基于动物疫病检测信息的随机模型分析
如何防范家禽钙磷缺乏症
辣椒疫病危害大 及时防治有办法
2018年中国将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
动物疫病监测在疫病防控中的作用探索
浅谈如何提高家禽的防疫意识和管理措施
浅析家禽的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学习调查要“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