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痢疾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诊疗措施分析

2021-11-24张文静

中国动物保健 2021年8期
关键词:螺旋体蛇形菌素

张文静

(青州市畜牧业发展中心 山东潍坊 262500)

猪痢疾是一类在养猪生产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烈性传染疾病,以仔猪受到的伤害最为明显,临床上可导致急性死亡,或者慢性腹泻。特征病变为大肠黏膜发生黏液渗出性、出血性和坏死性炎症。经口传染,传播迅速,发病率较高(75%),而致死率较低(5%~20%)[1]。

1 病原

猪痢疾蛇形螺旋体为严格的厌氧菌,对培养基要求严格,一般不做培养。在鲜血琼脂上可见明显的β溶血,在溶血带的边缘有云雾状薄层生长物或针尖状透明菌落[2]。用热酚水法可从猪痢疾蛇形螺旋体中抽提出两种抗原成分,一种是水层中的脂多糖抗原,为特异性抗原,另一种为酚层中的蛋白质抗原,琼扩试验证明后者是此菌的特异性抗原;用水层中的脂多糖进行琼扩试验可区分猪痢疾蛇形螺旋体的血清型,目前共11个血清型[3,4]。

2 流行病学

病猪和带菌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康复猪带菌率高,带菌时间可长达数月之久,经常随着粪便排出大量病菌,污染周边环境,造成潜在的危险[5]。这些与本病流行过程时间长,猪群可反复发病,在较大的猪场常可达几个月的情况是相对应的。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流行初期呈最急性和急性,病死率高,其后多呈亚急性和慢性,影响猪的生长发育。饲养管理不良、营养缺乏、运输、高温等应激因素,可促进本病发生并加重病情[6]。

自然情况下,猪痢疾蛇形螺旋体只引起猪发病。不同品种、不同年龄的猪均可感染,以2~3月龄幼猪最易感[7]。该病多因引进带菌的种猪引起发病,主要通过摄入临床感染猪或临床正常的带菌猪粪便传播,也可通过传播媒介间接引起。狗、鸟经口感染后13d和8h仍在粪便中有菌体排出[8]。苍蝇至少带菌4h,小鼠为100多天,大鼠带菌2d。从猪舍中的老鼠、家犬、蝇分离出蛇形螺旋体,所以,这些动物可能扮演着重要的传播媒介作用[9]。

3 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

本病潜伏期长短不一,为3d至2个月以上,自然感染多数为10~14d。

最急性和急性:在本病的暴发初期最为常见,后期则多以亚急性和慢性为主。这类病例典型特征是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而且在粪便中常常含有血丝或者血块,感染后比较剧烈的会在几个小时内陆续排出大量的稀薄粪便,颜色以灰黄色为主,个别为灰白色,伴有气泡和恶臭,有些可以看到粪便中尚残留有没有消化完全的饲料成分,个别猪可呈喷射状排出,猪的体温快速升高。随着病程的不断发展,粪便中出现一些脓性分泌物或者凝固的黑色血块,俗称“黑粪”。病猪缺水症状明显,皮肤干皱,被毛失去光泽而干枯,大量饮水,肢体活动失去协调性,逐渐消瘦并死亡。

亚急性和慢性:亚急性和慢性病例病情较轻,不定时排出灰白色黏液稀粪,粪便中含较多的黏液和坏死组织碎片,病期较长,进行性消瘦,生长迟滞,不少病例能自然康复,但在一定的间隔时间内,部分病例可能复发甚至死亡,病程1个月以上,即使存活下来的猪,其生长发育受阻,成为僵猪。

组织学变化。主要是大肠黏膜的炎症反应,病理反应局限于黏膜层,其他各层基本上保持完整。发病早期,黏膜上皮与固有层分离,血管外露并形成坏死灶,微血管周围有许多白细胞浸润;随着疾病的进一步发生,肠黏膜表层细胞坏死,黏膜完整性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黏液、纤维素、脱落的上皮细胞和炎性细胞覆盖在黏膜表面,形成假膜。

血液学变化。本病的发生可在血液中发现很多可测性因素的明显变化:血循环中常出现大量不成熟的中性粒细胞,造成明显的核左移;最明显是血液的电解质变化,血清钠、氯、重碳酸盐值下降和出现明显的代谢性酸中毒,这些可能是致死性的。高血钾应引起注意,它可能是酸血症死亡的一个显著原因。

4 诊断要点

4.1 一般诊断

本病仅感染猪,各个年龄的猪均可感染,但主要侵害2~3月龄的猪,且小猪的发病率、死亡率均高于成年猪。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本病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营养不够和有应激因素存在,便可促进本病的发生。临床上以血性下痢为主要症状,病猪经过药物治疗后,大部分症状会减轻或逐渐消失,但停药后一段时间,又可复发,呈现一种低发病率流行的趋势。

4.2 血清学诊断

可采用凝集试验、免疫荧光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其中以凝集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较好,可作为综合判断的一项指标。

4.3 病原学诊断

从结肠组织或粪便中直接培养猪痢疾蛇形螺旋体是本病确诊的关键。一般取急性病例的猪肠黏膜和猪粪便制成涂片染色,在暗视野显微镜检查,见有35条/视野蛇形螺旋体,可以作定性诊断依据;用棉拭子采集结肠黏液和粪便样品,接种于选择培养基上,进行厌氧培养。常用的培养基为含10%胎牛血清的酪蛋白胰酶消化大豆琼脂(TSB)液体或固体培养基,为抑制其他杂菌的生长,可在TSB血琼脂中加入大观霉素400μg/mL,或硫酸黏菌素200μg/mL,依据柯赫氏法则,将纯化的菌株做肠致病性试验(口服感染试验猪和结肠结扎试验),若有50%的感染猪发病,即表示该菌株有致病性。

5 防治措施

5.1 预防

本病目前疫苗进展缓慢,主要还是以综合防控政策为主进行本病的控制。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措施:①尽量做到自繁自养,严格控制外源性病例输入,如果确实需要从外地购买种猪或者仔猪,则一定要对来源地疫情情况进行准确分析,只有确定所购买区域没有疫病才可以购买,猪群引入之后,一定要先隔离饲养并观察两个月,在确认没有问题之后才可以与其它猪混养。所购入的猪群在进场前一定要提前对圈舍进行严格消毒,可以采用甲醛熏蒸24h消毒处理,待猪舍消毒彻底后再开始进猪,日常饲养管理过程中则要注意做好消毒工作,并注意灭鼠灭虫,减少老鼠和蚊虫带来的不必要疾病传播,粪便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可以采用腐熟堆肥法或者化学消毒法对粪尿进行处理;②不论是自繁自养的猪群还是引入猪群,都应该做好各种日常防疫工作,并在场区内建立起完善科学的防治制度,要求所有员工必须遵守,如果发现有病猪,建议将整个猪群全部淘汰,然后对猪圈进行彻底清扫消毒,空置60d左右才可以再次使用,避免再次造成发病。

5.2 治疗

如果是急性病例,可以采用注射法给药方式,最常见的药物有庆大霉素、泰乐菌素、链霉素和磺胺类药物。如水中加泰乐菌素60mg/kg,连用3~5d,或注射8mg/kg·bw;水中加11mg/kg庆大霉素或肌内注射2,000IU/kg·bw,2次/d,连用3~5d;口服5mg/kg·bw乙酰甲喹,2次/d,连用3d或5%乙酰甲喹注射0.1mL/kg·bw[10]。

5.3 诊疗注意事项

猪痢疾蛇形螺旋体对林可霉素、泰乐菌素、新霉素和链霉素等的抵抗力增强,这些药物效果有一定下降,需要利用体外药物敏感试验来确定用药。此外,该病用药物治疗后易复发,需要坚持按疗程治疗,并改善管理,方能收到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螺旋体蛇形菌素
多黏菌素B治疗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福建省北部地区鼠类钩端螺旋体感染状况及分离株分子特征研究
老年白内障患者梅毒螺旋体感染的特点及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黄连素对耐多黏菌素大肠杆菌的耐药性逆转和mcr-1基因消减作用
能钻过柔软沙地的蛇形机器人
国内首个0.6%伊维菌素预混剂(伊力佳)上市
印度用超强抗生素养鸡
基于SolidWorks的食品物料螺旋输送机螺旋体的模态分析
丛林秘境
“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