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企业法律风险分析及防范应对

2021-11-24刘芳琳

法制博览 2021年28期
关键词:承包单位法律建筑

刘芳琳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00)

建筑行业在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展现出特殊性质,在现有法律关系上,和一般行业比较更加繁琐。不管是工程招投标,还是合同管理,都会产生一定法律风险,因此针对建筑企业来说,不但需要树立专业的法律意识,还要从各环节入手,加强法律风险评估与调查,做好风险防范工作,采取合理的应对方式,降低法律风险带来的影响。

一、建筑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重要性

一方面,法律风险防范是建筑企业经营管理中重要内容,要求相关人员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标准做事,防止发生不必要的法律纠纷。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建筑企业应和国际接轨,把业务与技术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形成满足现代企业发展的模式。法律是建筑企业制度执行的依据,企业应在法律保护下实现健康发展,减少问题出现。通过加强法律风险防范与应对,能够增强企业发展实力,促进企业更好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建筑企业所处市场环境与其他行业比较有所不同,随着建筑行业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企业之间采用的竞争方式将会出现违反法律标准的状况,而建筑市场总体法律风险防范有待提高[1]。由于国际建筑市场法律环境比较复杂,建筑企业应结合当地法律要求作业,如果风险防范不到位,容易产生法律风险。所以,建筑企业需要从实际入手,在优化法律风险防范对策的情况下,加强法律风险应对与处理,降低法律风险给建筑企业带来的不良影响。

二、建筑企业常见的法律风险

(一)维权风险

在建筑企业中,承接的工程项目展现出较强的综合性特点,在项目施工建设中,不但需要多个部门一同参与,并且诸多作业环节需要同时进行。即便为同一个建筑企业,在一个工程项目中扮演多个角色,前一个可能是工程中的承包单位,后一个可能就变为工程发包单位。由于发包单位和承包单位在合同地位和法律地位上各不相同,使得其在面临和处理问题上出发点有所不同,容易产生各种纠纷。例如,发包单位由于资金不充足,或者资金周转不灵,使得拖欠承包单位大量工程款项无法第一时间支付,发包单位以各种理由向承包单位提出罚款等要求,这些都会给建筑企业自身合法权益带来影响[2]。部分小规模建筑企业,因为受到规模和实力影响,没有成立专业法务部门或者邀请专业法律人员,使得其错过最佳时间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或者随时面临权益无法伸张的风险。

(二)证据缺失风险

现阶段,建筑行业在诉讼上缺少充足的证据,这也是当前建筑企业面临的主要法律风险问题。如果建筑企业工程管理人员没有掌握充足的法律知识,没有及时收集施工建设中部分重要决策信息,容易埋下诸多法律隐患。例如,建筑企业管理人员没有对工期延误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没有及时留底隐蔽工程施工信息,由于工作细节疏忽,使得在事后维权上缺少依据,让建筑企业承担一定法律职责,面临严重后果。这种法律风险问题的出现,主要原因就是建筑企业管理者不具备较强的法律风险知识,普遍认为在施工建设中产生的各项数据只是在工程结算中发挥一定效能,忽略其在工程运作中的法律效应,让建筑企业遭受一定经济损失。

(三)合同风险

建筑企业在签署合同过程中,面临的风险问题可以从三方面介绍。首先,合同内容风险。发包单位在合同内容拟定过程中,主要是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和法律资源,把合同中对自己不利的内容表述比较模糊,导致承包单位不能维护自己的权益。再加上对承包单位施工期限、罚款等内容不加明确,造成承包单位时常会因各种原因而面临罚款。不平等的合同内容,将会弱化建筑企业法律效能,让其面临严重法律风险问题[3]。其次,黑白合同风险。在部分建筑企业中标后,部分业主出于对自身利益考虑,要求建筑企业重新签署一份约定不明确的合同,例如变相降低中标底价,增加违约职责,在这种情况下,不但违反法律要求,也会让建筑企业自身权益受到损害。最后,合同合法性风险。建筑企业参与者不只是具备相关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也可以是不具备资质的个人或者其他施工企业,如果工程发包单位没有科学划分,把工程发包给不具备施工资格的建筑企业,不但签署的合同由于违反法律标准而无效,形成不能以合同内容来约束对方的后果,并且工程发包单位也会面临严重的行政处罚。

三、建筑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及应对措施

(一)强化法律意识

要想防范法律风险,要求建筑企业管理者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只有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在面对纠纷问题时才能够及时采取法律方式将问题处理,保证企业合法权益,达到维护自身权益的目的。特别是应该强化建筑企业管理者法律意识,这样可以让其在制定发展决策过程中,从法律角度入手,综合思考可能造成的后果,极大限度减少法律风险出现。这种法律意识应渗透在工程施工各个环节中,通过拟定相关风险防范对策,加强风险把控,通过邀请专业法律人员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对现有管理体系优化改革,形成明文条例,要求各级人员严格执行,将法律风险控制在合理范畴内,实现建筑企业更好发展[4]。

(二)加强信誉调查

现阶段,建筑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主要是由于从业人员工作疏忽导致,证据不全。所以,在法律风险防范和应对方面,应加强企业内部监督管理,对于部分重要岗位职责和权限,应该加强相关证据收集和管理,如对工程款结算单金额确定,要求在多部门配合下进行数据核对,确认通过以后按照大小写两种方式标明数据,防止核对疏忽或者数据表达不明而让企业利益受到影响。在建筑企业内部权责设定上,通过一系列授权方式,细化各级人员职责,对于重大变更、设备采购等权限,仔细斟酌。在建筑企业内部岗位监督管理方面,需要从资金权限角度入手,对各个岗位资金使用额度明确要求,防止利用职权随意应用,导致法律风险出现。除了要做好企业内部监督管理工作外,还要加强对他方企业信誉和资信调查,例如在招投标开展前,应对业主经营情况、资信等进行调查,如果发现业主资信存在问题,则要求对工作深入思考。建筑企业在资料分类与管理上应给予高度重视,由于可能面临诉讼,施工细节和合同可以作为重要证据,直接影响诉讼结果[5]。因此,企业应加强资料信息分类管理,对重要文件保密,避免重要信息泄露。

(三)完善防范机制

第一,完善投资事务风险防范机制。建筑企业应在资金作用下占领市场,扩张资本。企业法律顾问应对此工作高度重视,科学构建相应的风险管理体系。针对投资方面法律风险控制,涉及内容在于处理投资过程中产生的法律问题,并解决投资事务中法律纠纷问题。针对已经投资项目,科学管理,企业法律顾问应主动参与到收益分配、经营管理、审查项目等活动中,及时找出存在的法律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帮助企业决策者及时处理,促进企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第二,建立知识产权风险防范机制。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知识产权作为一项重要资源,从目前情况来说,大部分企业对知识产权中法律风险重视度不高,相应的风险防范机制不完善。不管是技术创新,还是知识产权管理,均与法律保护、科学研究相脱节。建筑企业应改变这种状况,加强知识产权风险防范,及时转变这种格局。在新技术、新工艺引进上,严格审查知识产权法律状态,防止知识产权被侵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第三,优化合同管理体系。在建筑企业经营过程中,合同作为一项最基础的法律文件。合同中文字使用是否准确,形式是否满足国家要求,条款是否全面完整,都与企业自身利益有着直接关联。建筑企业应给予充分重视,通过强化法律手段细化管理,增强事前防范和预警意识,在合同签署前,对法律风险产生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尽可能及时找出潜在风险问题,提高合同风险防范水平。

总而言之,建筑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与应对属于一项长期性工作,在比较繁琐的法律环境中,我国建筑企业应高度重视,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范和应对措施,完善相应的风险防范体系,实现对各项法律风险问题的科学把控,减少风险问题出现,推动我国建筑企业更好发展。

猜你喜欢

承包单位法律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农民工工资支付中承包单位的法律风险防范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浅谈变更及工作量确认流转体系优化探究
建筑工程索赔存在的问题和防范措施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