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反应堆运行管理水平
——研究堆一体化综合管控平台

2021-11-24姚婷

商品与质量 2021年22期
关键词:工部核设施反应堆

姚婷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堆工部 北京 102413

1 背景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反应堆工程技术研究部(以下简称“堆工部”)拥有多个核设施。为应对核电信息化环境变化、适应当今信息时代,同时提高堆工部反应堆的集中统一管控力度和综合设备管理水平,需通过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资源,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全方位地帮助机构建立、完善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1]。

目前,国内核电企业的信息化系统大多采用国外软件平台,软件版权和核心技术均掌握在国外软件公司手中,信息化建设成本高,后续维护成本更高,通用的软件和文化思维的差异导致在国内核电企业应用时出现大量的二次开发并且落地困难。由于系统大多是离散建立,缺少统一的编码标准与共享数据库,容易形成信息孤岛,尚未实现管控一体化与财务业务一体化。

在此背景下,开发了涵盖快中子堆、轻水堆、原型微堆、泳池堆等多种核电运维特点的研究堆一体化综合管控平台。采用了最新IT技术,将运行、维修、设备、物资、实时监控统一到一个平台上,每一个业务都按照闭环管理(PDCA)进行设计,即实现技术路线的统一性,又实现了数据的集中管理,将研究堆一体化综合管控平台打造成核电群堆管理一体化平台建设标杆[2]。

2 应用范围

研究堆一体化综合管控平台通过数据集成、业务集成、系统优化三个层次的建设,实现堆群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的目标。

数据集成(实时层):建立统一的数据集中管理平台,将运行、维修、设备、物资、实时监控统一到一个平台上,每一个业务都按照闭环管理(PDCA)进行设计,即实现技术路线的统一性,又实现了数据的集中管理。

业务集成(业务层):通过统一的业务平台,实现运维进度全程跟踪、设备全生命周期管控、越限报警管理、群堆管理,从而提高群堆资源协调效率、运维管理效率。

系统优化(智能管控层):通过对运维历史数据的积累,分析核设施设备运行状态,及时准确掌握设备运行状态和劣化过程的发展,实现日常工作的集中监控与调度,保证核设施安全、可靠和经济运行,支撑管理层高效决策。

3 实践过程

基于群堆管控需求和特点,采取顶层设计思路,构建堆工部重大科研核设施一体化综合管控平台,实现研究堆信息化、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

3.1 支撑层

通过表单开发平台、系统权限管理、工作流管理、组态工具、消息管理、报表管理、系统维护,系统日志等基础平台构建研究堆一体化平台综合管控平台的上层应用。

3.2 业务层

3.2.1 业务模块

(1)运行管理:运行管理主要针对运行人员日常的运行工作,对各种主辅设备的运行进行管理。运行管理需要监测大量的实时信息,掌握系统运行动态,对生产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定期进行运行设备的切换、试验和维护;对研究堆启停、重大操作、典型事故的处理给予操作指导;对各类运行指标进行统计,并形成适应的运行管理方式及相关统计报表。

(2)维修管理:维修管理主要针对维修人员日常的维修工作,建立四个堆统一标准的维修流程,对维修流程全过程跟踪,实现闭环管理。

(3)物资管理:实现物资采购全流程的闭环管理,建立对物资从需求、采购、到货、入库、出库、领用、报废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物资采购过程的规范化、制度化、自动化、公开透明运作。

(4)安全管理:结合国家安全标准化规范和反应堆工程技术研究部管理模式,全面全过程覆盖安全管理业务。

(5)设备管理:实现设备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管理,建立对设备从采购、安装、验收、使用、保养、维修、改造直至报废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6)计量器具管理:实现仪器仪表定期检定,建立仪器仪表台账管理,清楚掌握仪器仪表合格率、准确程度。

(7)经验反馈管理:充分利用堆工部各核设施运行、维修、管理等方面的经验,有效开展经验反馈活动,持续不断提高堆工部核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8)综合管理:监视、调度、诊断融为一体,实现对各反应堆的远程监视、分析诊断、远程调度指导。

3.2.2 实时模块

基于实时数据库的应用软件系统,是为了提高原子能院运行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而开发的运行管理软件。通过计算引擎,将实时、历史数据转换为对运行管理和决策至关重要的统计分析数据,这些数据使运行变得透明,从而为提高运行力和运行效率提供最优的决策支持。

3.3 决策层

通过各个模块统计门户将各个管理阶层关心的指标进行展示,统一平台,集中监控,实时反映群堆整体运营情况,为管理层提供一站式、可追溯的决策支持。

根据指标的状态分别统计正常状态、超预警状态、超设计值状态的指标数,以饼图、柱状图等方式展示,同时提供追溯功能,能够追溯到指标查询报表查看指标的详细情况。

3.4 展现层

远程监控中心系统提供了一个实时集中监控平台、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分析决策平台和指挥调度平台。

4 取得的成效

4.1 促进管理提升

构建管理体系:建立了符合堆工部群堆管理特点的研究堆运维管理体系,构建了安全运维的长效机制。

提升管理效率:提升了安全管理水平、管理效率。

提高标准化程度:严格的运维过程控制,提高了工作标准化程度,积累了知识,形成文件包。

控制生产成本:运维过程控制管理,细化了成本控制和归结的手段,实现生产成本的有效控制。

提高员工素质:提高了员工的整体素质,建立了员工培训和学习的知识平台。

4.2 实现体系化维修

实现生产经营过程实时监控,管理可视化、透明化,实现精益运维,主要设备运转率和生产台时得到显著提高。

建立反应堆工程部统一运行维修标准、规范、制度,保证标准、规范、制度从反应堆工程部到下属各反应堆得到有效贯彻和执行。

规范缺陷故障管理,设备平均故障次数逐年下降。

4.3 提升执行力

减少人为主观评价,首先使用信息系统的客观数据。

通过系统评价员工工作绩效,提升管理效率,提高执行力。

在关键的流程上减少人为的主观的数据或判断,通过信息化手段规范管理,提升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工部核设施反应堆
VVER机组反应堆压力容器中子输运计算程序系统的验证
迷你核电站,更小更强更安全
乾隆帝杀鸡儆猴
印巴“新年礼物”:分享核设施清单
俄罗斯首座反应堆成功并网发电
古代机构改革为什么难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