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传播对大学生的影响分析与思考

2021-11-24杨晓萍

法制博览 2021年18期
关键词:大学生信息

吴 洁 尚 博 侗 嘎 杨晓萍

(新疆农业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人们的影响体现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在信息的交流与传播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互联网成为公众表达观点、交互信息的重要途径。高速便捷的网络给信息的交互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衍生的问题,诸如复杂混乱的网络秩序环境、背离人民利益的言论与观点等。大学生作为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命力的力量,即将步入社会。但大学生涉世不深,从象牙塔的保护到独自面对纷乱的社会缺乏经验,对网络信息的认知与了解不够全面,对信息的掌控能力和辨别能力不高,更加容易受到网络舆论的影响。本文对自媒体传播进行研究,探寻自媒体传播对大学生的正负面影响,并分析思考其中所存在的问题,探究如何规范大学生在自媒体传播中的网络行为。

一、大学生在自媒体传播中的现实情况

(一)自媒体传播的主要特点

自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交互平台,是诸多舆论热点事件的传播源头,实时更新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并给公众提供自由发表言论与观点的渠道。自媒体传播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方便快捷。自媒体传播信息速度快,准入门槛低,平民化发展趋势明显。与传统媒体相比,它具有传播主体多样、内容简洁明了等优点。[1]自媒体所使用的载体是互联网,网络为自媒体的发布者与受众提供了轻便的信息传播和高速高效的信息发布与获取速度,且不受到时空上的限制。想要了解当下时事热点成了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

第二,内容繁多。在自媒体平台中,人人都是“麦克风”。在如此庞大的网民基数下,每一位网民都可以发布信息或针对相关事件发表自己的态度与看法。自媒体平台的信息每天都呈爆炸式发出,表现手段多样,内容繁杂,不可尽数。

第三,真假难辨。自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体,缺少了接受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审核的程序,人人都是媒体,新闻失实的概率更高。互联网技术已经日益成熟,可与之相对应的网络监管程序、相关立法相对落后,网民的基本道德素养良莠不齐。导致真假新闻相互掺杂,难以区分。

(二)大学生使用自媒体的现实情况

互联网时代,自媒体用户呈现年轻化趋势。以微博为例,根据微博发布的《2020年用户发展报告》的数据来看,微博用户群体以“90后”“00后”为主,主要用户就是大学生。大学生作为网络舆情参与者的主体,对自身所关注的问题的认知不够,总是以个人为中心,发表的见解受到自身发展利益和兴趣的影响较多。[2]同时,大学生对自己在自媒体中的行为缺乏警惕性,对自己行为会造成的社会效果缺乏考虑。

二、自媒体传播对大学生的正负面影响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自媒体也不例外,它既可发挥积极的正面作用,使大学生在宣泄情绪、表达意见、解答求助、寻找资源等方面获得许多便利;又会带来消极的负面影响,导致大学生被自媒体平台中的虚假错误信息误导,或是个人名誉权、隐私权等权利被侵害等。

(一)自媒体传播的正面影响

第一,自媒体有助于大学生宣泄内心的真实情感。自媒体平台是开放的,自媒体上的人却是隐匿的,大学生可以在平台中随心而论,将内心的真实意思表示出来,宣泄在现实生活中遭遇的烦恼,排解压抑,放松身心。

第二,自媒体为大学生进行民主监督搭建了便利的桥梁。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可以直接参与社会事件的讨论。这对于民主的实现,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社会事件多元参与,表达自己意见,摒除了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限制,更能直接反映社情民意。话语的权力被重新分配,人们得到了更多的民主与自由。[3]大学生都是血气方刚的青少年,思想纯净,对事情看法掺杂其他外界因素较少,这不仅对维护社会道德和法律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对公权力进行了有力的监督。

(二)自媒体传播的负面影响

首先,自媒体中充斥着大量的虚假信息,容易误导大学生。网络监管系统的筛查速度跟不上信息发布的速度,不能做到应查尽查。有的网站为了增加其点击率,追求新闻的“卖点”,不惜违背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越过道德底线,捏造一些内容毫无营养的虚假新闻来博人眼球。大学生稍有不慎就会被蒙蔽双眼,甚至帮助其转发内容,成为虚假信息传播的推手。

其次,自媒体在传播过程中可能会侵犯个人权利,造成个人利益损失。在自媒体传播中,侵犯他人肖像权、名誉权、知识产权等权利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原创作者发布的标明禁止二次转载的作品,被居心叵测之人盖住水印搬运转发的事例屡见不鲜,这种行为是对作者知识产权的侵犯。有的“键盘侠”法律意识淡薄,素质水平较低,经常对其他网民进行人身攻击,散布不实信息,侵犯其他网民的个人名誉权。这些违法行为容易对大学生的权利造成侵犯,给大学生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

三、对自媒体传播的相关思考

想要让自媒体传播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将自媒体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加强对自媒体平台的监管是必由之路,提高网民道德素养是有效之方。

(一)国家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政府应加强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对自媒体平台中的虚假不良信息重拳出击。尽管我国在互联网方面的相关法规相继出台,但立法仍有一定的滞后性,不能覆盖网络生活的方方面面,导致网络上一些不法分子不断越过道德的底线,游走在法律的边缘。有预警意识地制定网络生态治理方案,捕捉网络舆情中的动态性倾向,建立分级治理秩序,才能扼住不法分子的“喉咙”,最大限度地把握网络活动中的主导权。

(二)高校

高校应该加强法治宣传,规范引导大学生在互联网中的网络行为。“法立于上则俗成于下”,一种法律规定,一个规矩倡导,倘若不能推延普及于民众之中,其意义就要大打折扣[4]。这就需要高校等机构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强化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自媒体平台

自媒体平台监管到不到位,直接决定了网络信息的质量。平台应该优化管理,建立多元化的网络不良信息筛查体系,实行实名制,加强对平台内容的监测力度,净化网络环境,严厉打击搬运盗用他人作品谩骂诋毁他人等侵权行为。树立积极正面的意见领袖,以个别典型带领普通大众。挖掘一些思想端正、品德优良的先进青年作为“大V”,感染和号召大学生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参与网络活动。

(四)大学生

大学生应该提高自身知识文化水平和法律意识,了解什么是网络舆情,增强平台内容的是非辨别能力,自觉抵制负面的不良网络信息,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面对热点事件不盲目跟风,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四、结语

在新时代,自媒体的变化日新月异,网络环境鱼龙混杂。只有大家一起努力,建立健康的网络生态,为大学生提供一个绿色的网络环境,去除自媒体传播中的糟粕,取其精华部分,自媒体才能良性发展,互联网才能成为大家共同的精神家园。

猜你喜欢

大学生信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信息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
健康信息(十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