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青年职工思政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2021-11-24张艳
张 艳
(北京城建一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北京 100012)
引 言
在知识经济时代,青年职工凭借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文化程度高的优势,日渐成为企业人力资源队伍中坚力量。但是与此同时,享乐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负面思想也在青年职工群体中滋生。随着时间的推移,青年职工将这些负面思想带入工作中,很容易降低工作效率,不利于企业内部凝聚力的增强,必定会成为限制企业长远发展的一大因素。因此,国有企业有必要做好对青年职工的思政教育,从青年职工的实际情况入手,优化思政教育方案,转变青年职工的思想观念,从而使其成为推动国企长远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国有企业青年职工思政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国有企业中,以青年职工为对象,在对其进行思政教育时,存在一定的问题,表现为思政教育针对性不足、政工队伍力量较薄弱、思政教育机制不完善等。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限制了国有性质企业思政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使得青年职工很难接受全方位的教育,不利于其政治素养的提升。
(一)思政教育针对性不足
通常来说,在国企内部所进行的思政教育,往往是由上级领导向下属进行层层的宣传教育,所涉及的理论内容具有较为明显的趋同性,很少会针对青年职工所处岗位及部门的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思政教育内容。需要说明的是,在企业内部当中,青年职工的各方面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表现在知识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两个方面。因此,如果企业在对青年职工进行思政教育时,讲解、渗透的内容趋同一致,则难以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极易导致思政教育工作做了无用功。
(二)政工队伍力量较薄弱
当前,部分从事思政教育工作的人员并非专业出身,往往是“半路出家”,在工作之前,尚未接受过正规的专业训练,或多或少地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个别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专业能力甚至难以让企业的青年职工信服。特别是在讲解基本生产管理、知识学习等方面的内容时,没有与青年职工的岗位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结合,脱离青年职工的生产实际,这就会导致思政教育与青年职工的岗位实际工作处于脱节状态,不足以让青年职工产生信服感。此外,在国有企业当中,企业很少会对思政教育人员进行专门的教育培训,在日常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倾向于使用惯性思维和已有经验开展各种教育工作,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缺乏与广大青年职工的有效交流。
(三)思政教育机制不完善
现阶段,在国有企业内部,如果青年职工在思想上出现问题,绝大多数普通职工会寻求身边人的帮助,如家人、好友、同事等,很少会选择公司上级领导。从这一层面可以看出,其在思政教育方面的效果还处于不理想的状态。在有的国有企业当中,虽然员工接受党委的统一领导,但是共青团的思政教育引导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没有对共青团的思政教育职能产生清晰明确的认识,所承担的思政教育职责尚未做出明确说明。还有部分行政干部认为这一工作应该是党委和政工人员的事情,和自己没有关系。此外,针对青年职工,国企思政工作秩序还处于不规范的状态,教育效果不理想,需要加强对工作计划目标及具体任务的深度思考。
二、国有建筑企业青年职工思政教育工作的改进策略
对于国有企业而言,以青年职工为对象,在对其进行思政教育时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青年职工队伍的稳定性。因此,国有企业要正视现存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对其进行改进,获得理想的思政教育效果。
(一)强化针对,融入企业文化元素
建筑行业可通过科学和文化手段的综合应用,进一步强化思政教育工作效果,将其中所呈现的思政理论、价值观念等渗透给广大青年职工,促使广大青年职工将其自觉主动地转化为价值观念,并外化为行为习惯。通过这样的方式,可在企业内部营造以文化育人的良好氛围,对青年职工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调动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可进一步增强青年职工的凝聚力,促使其为国有企业战略目标的达成付出更大的努力。
与此同时,企业要紧跟时代发展形势,在分析青年职工思想动态的基础上,对现有的思政教育内容加以丰富,加强对青年职工的理想教育和法治教育,并将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当中,以便不断丰富企业青年职工思政教育内容体系。对此,国有企业要将理想信念教育放在思政教育的关键位置,通过一系列的方式,如专题讲座、主题活动、案例讲解等,引导青年职工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脚踏实地,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努力奋斗。此外,企业要注重对青年职工的法治教育。通过对法律法规的大力宣传,增强青年职工的法治意识,引导青年职工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做到知法、守法、懂法、用法,以便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稳定的法治环境。
(二)力量支持,加强政工队伍建设
在国有企业中开展思政教育时,政工人员是思政工作开展的主体。政工人员的能力、素养、水平的高低优劣,对思政教育效果将会产生直接影响。也就是说,政工人员无论是在能力方面,还是在素养方面,如果处于较高的水平,可以为青年职工做出全面详尽的讲解,解答其各种思想疑惑;相反,则会无法获得理想的效果,限制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阻碍青年职工成长进步。
对此,企业要高度重视政工队伍建设,注重对政工人员的专业性培养,从思想高度和业务水平两个方面入手,使其现有的能力水平能够提升。可以根据职工群体中的青年人的特点,贴合其实际岗位,让思政教育更加有针对性,在内部营造政治稳定的良好环境。同时,企业在政工队伍建设过程中,要以培养复合型思政教育工作者队伍为主要目标。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的指导之下,通过招聘选拔、专业培养、晋升激励等多种措施的落实,进一步优化思政教育工作者队伍,以便为企业青年职工思政教育工作的全方位开展,提供高素质的政工人才支持。
(三)稳中求进,完善思政教育机制
在国有企业中,以职工群体中的青年人为对象,要完善现有机制,符合思政教育实际要求,提供有效保障,确保工作得以推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稳中求进,构建一支高素质、复合型的青年职工队伍。
一方面,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机制。党政工团要明确自身在国有企业当中的职责,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准则、规范、职责等进行清晰明确的说明。结合企业及青年职工的实际情况,层层分解思政教育工作任务,将其划分为具体的工作目标,落实到各部门经营管理活动当中,与所属部门的行政职责及经济利益保持密切联系。通过这样的方式,可进一步强化青年职工思政教育效果。另一方面,完善思政教育保障机制。对于青年职工而言,企业要切实保护好青年职工的根本利益。在满足青年职工物质文化需求的同时,也需要对其精神文化需求予以关注并有效满足。让青年职工充分享受到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果。同时,保障青年职工的民主权利,最大限度地调动青年职工参加企业经营管理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结 论
思政教育主要通过外在的教育引导,帮助接受教育的人提高其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在获得精神情感上的升华的同时,可将这种外在力量转化为内在的思想观念及行为习惯,最终使个体终身受益。因此,通过分析可知,在国有企业中,要重视思政教育,特别是对于青年职工群体,更是要做好教育工作,推动企业思政教育工作正常开展,为青年职工提供精神源泉和动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