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现代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策略探讨

2021-11-24夏安玲

时代经贸 2021年7期
关键词:云南发展

夏安玲

(中共昆明市委党校(院) 云南昆明 650500)

一、现代化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产业体系的培育取决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资源要素禀赋和发展潜力。多年来云南立足于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将烟草产业、生物资源产业、旅游业、矿产业及电力产业逐步培育壮大为五大支柱产业。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云南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同时不断对工作进行调整,对产业进行合理规划,坚持绿色发展“三张牌”:在“绿色能源”方面,优化供电结构,乌东德水电站建成投产,标志着云南由发电大省向用电大省转变的基础更加牢固;在“绿色食品”方面,构建农村电商新模式,高质量推进“一县一业”示范县和特色县创建;在“健康生活目的地”方面,推动健康产业与旅游、体育、文化等产业的融合,深入推进旅游革命“三部曲”,打造旅游特色小镇。同时,云南对八大重点产业进行深度开发,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积极推进“数字云南”建设。现今云南全省现代化产业实现突破性发展,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为14.7∶33.8∶51.5,其中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在经济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加快转型升级,工业格局也发生重大调整,能源产业超过烟草成为第一大支柱产业,绿色铝、硅材等制造业得到快速发展。云南省因地制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逐渐完善现代化体系结构(赵晓静,2020)。2019年云南地区生产总值成功突破2万亿元大关,2020年达到24521.9亿元,现代产业成为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多措并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云南通过发挥市场经济和政府调控的各自优势,让“绿色”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引擎,其打破发展常规,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构建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推动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着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第一,对于重点产业科研项目进行大力支持,推动技术研发、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建设。通过加大科研投入,依托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载体,加强统筹规划,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持续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不断强化和完善顶层设计。2020年,云南省的工业增值达5457.96亿元,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融合度加深;第二,积极挖掘资源优势。挖掘“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世界花园”等资源优势,积极搭建平台支持传统优势产业发展。以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为例,云南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增强“三品一标”认证服务能力,大力提升农产品质量。通过专业会展、专题推介、对外展示、媒体直播等多种途径,积极推进“云品入沪”“云品入京”“云品出滇”。同时与阿里、百度、京东等电商平台合作,“一部手机云品荟”电商平台上线,搭建统一的运营推广平台。以旅游业发展为例,云南以全域旅游发展为方向,通过整顿旅游市场、提高服务质量、建设美丽云南,全面提升云南旅游“金字招牌”的品牌价值。借助“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云南将旅游业与互联网相结合,在多媒体平台加强对自身旅游业的宣传,打造旅游新业态;第三,重视新兴产业的发展。大力培育和发展智能制造、新材料、光电子及信息、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积极打造数字经济、电子信息、软件服务、大健康等新兴产业示范基地,通过对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产业的健康发展进行鼓励支持,使云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得到较好推动(张体伟等,2020)。以新能源汽车为例,云南不断加大新能源汽车项目的引进力度,发布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方案,在创新和开发过程中注重对新能源汽车项目的政策扶持,并加快新能源汽车在云南省的推广应用和项目建成;第四,通过重点产业发展基金、财政资金奖补、风险补偿等各种方式加大对各类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撬动社会投资助力云南产业发展。以激发中小企业发展活力为例,云南通过设立中小型企业风险补偿金缓解本地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其提升了中小型企业的项目资金来源,完善了融资担保建设体系结构,让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风险得到降低(赵修春,2020)。

三、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新跨越

受环境条件、要素市场化程度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局限,云南现代产业规模化、市场化、组织化程度不高,制造业整体规模效益有待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迫在眉睫。2020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到云南考察时指出“云南制造业的产业层次偏低,大多数产业链条短,产品处于价值链的低端”。立足于欠发达的基本省情,云南需以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为支撑,发挥优势、补齐短板、聚焦重点、彰显特色,闯出一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道路。

(一)把握产业发展趋势,推动现代化产业强省建设

进入新发展阶段,全球产业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发生重大调整,世界正迎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正渗透于经济的各个领域,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成为当前产业转型的重点方向。云南应充分把握“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促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任保平,2020)。《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明确指出云南产业体系构建目标“到2035年,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云南现代化产业强省的地位基本确立”。为推动现代化产业强省建设,要推动信息技术在重点行业和领域的深度应用,提质增效,持续深化改革,逐步构建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新兴产业发展新格局。以引领西部、融入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为导向,因地制宜发挥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积极打造数字经济、电子信息、软件服务、大健康等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加大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度,使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有机融合发展,突破当前所面临的困境,走出一条符合时代需求的云南现代产业发展道路。

(二)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考察云南的过程中提出“新时代抓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2025年云南省经济总量要力争达到全国中位水平,2035年云南省人均GDP、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云南年均经济增速达到7.5%-8%的水平,意味着接下来云南产业发展面临着“质”“量”齐升的双重任务。对此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按照 “两型三化”产业发展方向,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一是坚持创新发展,用“创新”解决产业发展动力不足问题。强化科技创新基础部署产业创新链,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大力培育引入技术创新主体,依托省内各类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二是坚持协调发展,用“协调”解决区域产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对此要立足16州市产业发展基础,合理布局各地产业结构,支持旅游业提质增效,打造“互联网+旅游”、智慧旅游、“康养+旅游”深度游模式,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创造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奇迹;三是坚持绿色发展,用“绿色”解决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结合“美丽云南”建设,高质量打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并将绿色发展融入智能制造、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生物医药以及环保、全域旅游、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升级全过程,使生产的各个环节都以有效实行绿色低碳为导向,构建绿色循环的产业链,让资源可以有效地进行回收利用;四是坚持开放发展,用“开放”解决产业辐射带动能力不强问题。结合“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辐射中心”建设,合理引进外资,结合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提升产业的外向度和辐射能力,推动云南产业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五是坚持共享发展,用“共享”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合理运用税收优惠、财政转移支付等方式,增强云南现代产业的带动能力,以产业发展促进充分就业,让更多的人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三)促进产业集聚集群发展

坚持集约化、专业化、园区化的发展方向,整合市场资源、公共资源、数据资源,加快产业集聚发展,构建产业发展生态圈。瞄准行业龙头企业,按照 “两型三化”产业发展方向,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发挥优势、补齐短板、聚焦重点、彰显特色,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建设,推动云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集群发展;不断培养壮大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加大技术研发、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力度,打响“绿色品牌”知名度,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推动云南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加快引进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品牌企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数字云南”建设,打造世界一流“中国铝谷”。产业园区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平台,要合理布局国家级、省级、市级产业园区的重点产业,以细分产业领域推动各产业园区精准定位、错位协同。同时围绕各产业园区主导产业,积极引进产业链、价值链上下游企业及关联配套企业,通过“建链、强链、补链、扩链”,缩小产业上下游资源配置半径,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以增强产业竞争力。鼓励各地协作开展招商引资工作,鼓励不同地区发展“共建园区”“飞地经济”等模式,探索建立利益协同机制,避免恶性竞争。依托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投资机构、园区等力量,以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要素集聚整合,加快提升产业集聚、生态圈建设综合服务能力,打造云南现代产业联盟。

(四)强化产业发展的要素保障

严格落实现有政策对产业发展的要素保障措施。依托“互联互通”“能通全通”等工程建设,提升云南产业功能区路网、电网、信息网等通达程度,降低物流成本。合理布局产业用地,加强供水、供电、供气、信息和防灾减灾等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发展配套良好的硬件设施。完善项目准入和退出机制,提高产业用地效率。健全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统筹产业发展资金,做大做强万亿级支柱产业和千亿级优势产业,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推行银园合作长效机制,大力拓展融资渠道,推动企业发行股票、企业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提高直接融资比例,降低融资成本。发挥产业引导基金的撬动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现代产业建设。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建立产业链链长制,落实省委提出的“四个一”工作机制。鼓励企业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创新团队和职业经理人,通过人才补贴、股权、分红激励等方式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创业人才。加快推动产业功能区与人才队伍配套的商业居住、文化教育、医疗健康等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建立企校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以市场应用为导向,推行“订单式培养”,促进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猜你喜欢

云南发展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云南潦浒柴烧陶煴
云南行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