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红色文化时代价值与传承

2021-11-24李梦园

活力 2021年23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红色

李梦园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 100083)

北京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孕育地之一和新中国的诞生地,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厚重的革命历史,红色资源密布,文化底蕴丰富。从五四运动的红色觉醒,到成立全国首个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从率先建立北方初期党组织,到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助推工运高潮;从卢沟桥事变点燃爱国烽火,到一二·九运动后爱国师生南下为国请愿;从党中央进驻香山指挥解放战争取得胜利,到新中国成立开辟新纪元……北京红色文化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红船”到“红墙”的壮阔历程,铸就了具有丰富时代内涵和民族特征的五四精神和抗战精神,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基调。本文立足于建党百年的历史方位,对中国共产党带领北京人民在伟大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创造的红色文化进行深入探究,科学把握北京红色文化基本内涵,着重挖掘北京红色文化的主要特征,总结北京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的价值呈现。

一、北京红色文化的主要特征

学界目前将红色文化区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红色文化即革命文化。本文主要从狭义上理解红色文化,将红色文化的时间区间界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创造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表现形态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基于此定义,本文将北京红色文化的内涵界定为:自中国共产党创立至新中国成立期间,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北京人民在京华大地共同创造的物质文化遗产和精神文化资源。其中,北大红楼、天安门广场、香山革命纪念馆等红色地标,李大钊故居、樱桃沟一二·九运动纪念亭等红色遗址遗迹和《新青年》杂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曲等红色文物均属于物质形态的北京红色文化。五四精神和抗战精神是北京红色文化的价值指向和精神支撑。

北京是近现代中国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北京市发展的“金名片”。与其他地区的红色文化相比,北京的红色文化既具有革命性、先进性、人民性等全国红色文化的普遍共性,又体现出首善性、学府性、兼容性、时代性等自身的独有特性。新时代,北京红色文化与京味文化、古都文化、创新文化一道,共同打造出“首都文化体系”这一绚丽篇章,为发挥全国文化中心的示范作用指引航向。

(一)首善性

2020年,北京市政府颁布《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明确提出要“努力将北京建设成为首善之区、模范之地、创新之城,不断朝着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脉标志迈进”。首善性不仅是北京立足“四个中心”功能定位,逐步强化“首都风范”城市特色的发展要求,也是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战略举措。

“首善”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儒林列传》中的“建首善自京师始,由内及外”。自古以来,首都始终为社会风气改良之先、思想教化传播之首,成为“四方之所观仰”。北京红色文化体现了中共党史中的众多“首善”。

首先,北京是五四运动的最早爆发地。五四运动爆发后,北京高校学生云集天安门广场游行示威,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凝练出以“爱国”为核心的五四精神,成为北京红色文化的精神支撑。其次,李大钊作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他的大力推动下,中国第一个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新青年》在北京出版发行。李大钊领衔发表了中国第一篇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开篇序章。李大钊等革命先驱不遗余力地宣传推介,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再次,1920年3月,李大钊与邓中夏等人在北京大学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为中国最早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也是李大钊把“对于马克斯派学说研究有兴味的和愿意研究马氏学说的人”初步联合的有益尝试。同时,北京也是中共北方首个党组织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的诞生地。李大钊等人率先创办了第一所工人学校——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成为北京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工人运动骨干的重要基地,夯实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基础。回顾北京红色文化的形成发展史,首善性也是北京红色文化的突出特征。京畿地区的红色文化是全国红色文化的重要源头和发祥地之一,发挥着引领、带动全国红色文化建设的示范性作用。

(二)学府性

北京作为中国现代教育的发祥地,著名学府众多,文化机构林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中国大学等高校学府为代表,北京各级各类学校师生在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第二条战线等运动中展露英姿,推动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的发展,在青春担当与时代烽火中共同缔造出北京学府红色文化,在全国独树一帜。

第一,北京学府红色文化是北京学校进步师生廓清思想蒙昧、启迪家国情怀、浸润文化精神的重要媒介。新文化运动时期,北京大学时任校长蔡元培改革办学方针,校园文化氛围十分活跃,一大批校园进步社团如雨后春笋般竞相成立。新潮社和国民杂志社负责介绍新思潮和倡导文学革命,平民教育演讲团通过向城市平民开展露天演讲的方式,宣传渗透政治思想、家庭幸福理念。五四运动后,李大钊率先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列入大学课程向学生讲授,将课堂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阵地,将革命的种子播撒在青年学生心中。

第二,斗争性是贯穿学府红色文化形成、发展和创新过程的重要特质。北京学府红色文化发端于新文化运动,丰富于五四爱国运动,成熟于抗日烽火。为了实现民族独立,爱国师生满怀斗争精神,投笔从戎,踊跃投身五四运动和抗日战争中。九·一八事变后,面对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以清华大学为代表的北京高校学生前往南京敦促国民党当局出兵对日宣战,有力揭露了国民党的真实面目。解放战争时期,学校师生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顺利开展,迅速形成了第二条战线,充分展现了青年学生威武不屈、斗争到底的革命精神。

(三)兼容性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出台《关于新时代繁荣兴盛首都文化的意见》,深刻指出要建设包括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在内的丰富多彩的首都文化体系。因此,北京红色文化不是独立的文化形态,而是以京味文化、古都文化为文化底色,在继承京师传统文化和古都特色文化的基础上,在中国共产党的核心引领下,三者交织相生、相促相成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

古都文化与京味文化是北京红色文化孕育发展的土壤和根基,是北京红色文化的发展基点。首先,北京古都文化是北京红色文化孕育成熟的历史文化条件,为北京红色文化的萌芽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历史底蕴。北京是辽、金、元、明、清五朝都城,担任中国封建社会的国家核心达八百年之久,五朝古都的历史地位深刻影响着北京的历史文化发展方向。无论是城市建筑格局、规划形制、文物古迹等物质形态,还是城市精神、文学艺术等精神形态,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与缩影。

其次,京味文化是北京红色文化孕育发展的地域文化条件,赋予北京红色文化以京畿特色。五朝古都的地位使得北京成为北方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城市,在北方地区乃至全国红色文化发展中具有引领、辐射和示范带动作用。长期的政治经济中心使得北京的教育资源在全国首屈一指,使得北京拥有北京大学等一大批全国顶尖学府和思想先进、视野开阔的知识分子,是全国文化发展的风向标。北京的红色文化是在古都文化和京味文化发展到近现代之后,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土化、大众化的脚步,在北京地区形成的具有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现代文化。三者相辅相成,交织相生,谱写出绚丽的首都文化篇章。

(四)时代性

文化是时代的产物。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北京红色文化应运而生。在北京红色文化萌芽、积淀、成熟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与时俱新、因时而化,内涵意蕴不断深化,内容体系逐渐丰富。

北京红色文化的时代性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其一,北京红色文化本身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特定时期的产物。如前所述,本文认为北京红色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创建至新中国成立这一时间区间内,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北京人民在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的伟大实践中共同创造的先进革命文化。其二,北京红色文化蕴含着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北京红色文化在精神层面的表现形态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正如恩格斯所说,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在不同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北京红色文化在建党初期以宣传推广马克思主义理论,推动先进分子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成立中国共产党为主要内容。在抗日战争时期,北京红色文化以加快民族独立进程为主要内容。其三,在新时代,北京红色文化依旧闪耀着时代的光芒,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北京红色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新时代,北京红色文化的传承发展可以与新媒体传播手段相结合,衍生出多样化的呈现方式。

二、新时代北京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

北京红色文化亲历了中国共产党人自力更生、艰苦卓绝的奋斗征程。新时代传承和弘扬北京红色文化有利于筑牢文化自信根基,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铸魂固本;有利于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夯实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有利于深化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家国情怀。同时,北京红色文化是新时代资政育人的宝贵资源,传承和弘扬北京红色文化有利于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具有极其重要的精神引领作用和实践指向意义,是推进民族复兴崭新未来的精神引擎。

(一)北京红色文化是筑牢文化自信根基的有力支撑

“坚定文化自信,不仅意味着要亲近和认同我们民族悠久灿烂的优秀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要积极践行、创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北京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核之一,也是增强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的着力点。同时,弘扬北京红色文化,不可避免地涉及中共北京党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目前,北京红色文化在教育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历史虚无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对受众思想的侵蚀仍然不容忽视。在全媒体时代,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潜移默化地扭曲着受众的历史观、价值观,造成其信仰缺失。因此,发挥北京红色文化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抵制作用,在学习北京党史中坚定文化自信,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砥砺品格,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源泉,也是北京红色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北京红色文化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强大基石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灯塔,是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灵魂支柱,指引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前行方向,坚守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北京走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前列,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李大钊、陈独秀等革命先驱,从建立马克思主义早期团体、研究马克思主义,到创办进步刊物、组织学生社团、开展授课演讲宣传马克思主义,最终倡导建立中国共产党,力促国共合作,“断头流血以从之”,为马克思主义信仰而献身。革命先烈用鲜血和忠魂铸就的红色基因,是共产党人崇高灵魂的体现,为夯实马克思主义信仰提供了强大基石。新时代,中国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马克思主义信仰也面临着巨大挑战,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使得西方意识形态渗透不断加剧,多元文化也不断冲击着时代新人的精神高地。因此,运用北京红色文化夯实时代新人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巩固信念家园确有必要。

(三)北京红色文化是培育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天然素材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高校师生在天安门广场为国家主权奔走呼号,为捍卫民族独立南下请愿,北京人民在抗日烽火中英勇不屈,同敌人展开殊死搏斗,无不体现出不畏强暴、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和家国情怀,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而言,爱国主义精神是一种无形的责任感,使之萌发出更为强烈的民族自信心、爱国心,有着无与伦比的精神感召力与聚合力。截至2018年底,北京市红色遗存达270处,国家级、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56处。北大红楼、香山革命纪念地等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遗存是首都高校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优质资源,有利于首都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开展,同时也有利于促使大学生传承五四精神,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青年力量。

(四)北京红色文化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天然橱窗”

文化育人是红色文化的核心价值。作为高校立德树人不可或缺的鲜活教材,北京红色文化具有强大的教育感染力。北京红色文化是鲜活的历史教科书,能够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可歌可泣的革命先烈,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等彪炳史册的重大历史事件,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内涵、丰富的人文价值和深刻的教育功能,能够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和灵魂进行多方位的熏陶,培养高校大学生追求真理的信仰、艰苦奋斗作风。同时,北大红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红色文化资源也为高校思政课开展实践教学提供了平台和基地,有利于开展互动体验式教学,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新时代,北京红色文化以其超越时空的特有生命力、吸引力和影响力,在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道德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已经并将继续发挥无可替代的教育功能。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红色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红色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红色在哪里?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