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合作学习”研究与实践
——以高中历史教学为例

2021-11-24赵环宇

现代交际 2021年22期
关键词:合作学习核心学科

赵环宇

(长春市第六中学 吉林 长春 130000)

2017年版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规定:“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使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当代中国的基础教育,在课程目标上有两次大的变化:一是由“双基教学”向“三维目标”的转变;二是由“三维目标”向“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转变。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笔者教学中的实践,希望能为新课程下一线教师在核心素养的落地上提供一些借鉴。

一、高中历史教学的核心素养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五个方面:核心理论(唯物史观)、核心思维(时空观念)、核心方法(史料实证)、核心能力(历史解释)、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这五个方面即是统一的整体,又各自有其地位及作用。唯物史观是理论保证和根本指导;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是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对史实的理解要放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中;史料实证是历史教学中实事求是的根本,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途径;历史解释是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的要求,其基础是对历史事物的理解和认识;家国情怀是对诸素养培育的价值目标和升华,完成立德树人的使命。[1]

新课程标准中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作用的“合作学习”,是指通过设置高效的教学问题情境,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引导学生自主地阅读、思考、探讨和表达,提高学习兴趣,通过观察历史现象表层及知识背后的思想、灵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领悟能力,打通学生思维障碍,提升学生的科学评价能力。“合作学习”是面向未来的新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合作学习”的意义

(一)“合作学习”是实践新课程的有效途径

新课程标准对合作学习的要求强调:“课程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互助交流,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活动过程的中心和基础是师生间的交往和师生间的积极互动,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完整统一。”没有交往,没有互动,没有师生的默契配合,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对教学效果和学生身心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教学价值观强调“育人”,可以理解为从“学科中心观”到“学生中心观”的转变。教学过程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获得“主动、健康发展”,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内在关系是师生之间的对话、合作、沟通关系,而“合作学习”中的“多向互动、动态生成”则是教学过程的内在展开逻辑。因此,“合作学习”对调动学习积极性、提升学习效果、共同探讨研究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

(二)“合作学习”体现历史学科的本质要求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高中历史课程做过如下定位:“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的和最终的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在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中要善于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切实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由此可见,高中历史教学并不是仅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的的学科,更要立足于学科能力的培养及学科素养的熏陶。应该引导学生在扎实掌握历史知识的前提下,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感悟,把学科知识转化为科学认识,真正起到“读史明智”的作用。

当前的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凝练核心素养,而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以唯物史观为核心,将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就是意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和任务。哲学导向的“合作学习”的教学主张,就是基于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而形成的。

(三)“合作学习”有利于达到历史教学目的

历史课要求学生有效掌握历史知识,能够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合作学习”可以实现个人生活经验的再现,使个人能力在集体得以展现。在高中历史教与学的过程中,合作式的学习方法能使平面化的、枯燥乏味的历史知识立体化,让学生基于项目式、主题式学习的过程,展开交流讨论等活动,学会研究和解决问题,深度挖掘历史的外延,将理论性的知识应用于实际,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4]同时,也是团队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

三、“合作学习”的实践

(一)课前准备

为了便于学生自主开展合作学习,教师在课前要精心准备一份预习学案分发给学生,包含课标、学习目标、概念解析、时空定位和知识梳理等,要求学生依据预习学案认真看书自学,完成大部分基础知识。同时,学案中要设立几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前展开高层次的思考,为课上的学习交流做准备。

(二)课堂上展示交流合作

孔子曰:“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通过学案预习,学生能在课前自主解决一般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思考起来有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及高考高频考点等重要知识,由教师引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讨论,提出线索和切入点启发探究。

1.历史课堂教学问题的设置

高中历史较适宜采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如“近代的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当中华民族面对民族的生死存亡,中国各个阶级是如何进行改革的”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精心的去思考、去设计问题,创设新情境。对知识的质疑问难是学生思考的开始。思维的起点就是意识到问题的存在,而发现问题正是创造力的源头。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教学过程本身的一个不断发展递进,动态变化的过程。组织课堂教学的主线要以问题的出现与解决来展开,把问题作为推动学生认识历史知识的内驱力,探索与求知的欲望也因问题而诱发,学生历史思维积极性的调动更有赖于高质量的问题。[5]

学生存在的水平差异,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要面临的现实,如何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又如何多角度的、多层次地发现问题,需要教师根据课标要求,依据教学重点、难点,在课前构建由浅入深的具有阶梯形的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思维深度也会取得巨大的突破。因此,在具体教学问题的设计上要注意理解性、应用性、层次性,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这样的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思考的积极性。

2.针对性教学

教师在课堂上设置有针对性的问题,并按组分配学习任务,指导学习进程。这需要班级构建相互倾听学习关系的小组,以小组为学习团队,师生互动,生生联动,实现互相学,而不是合作学习中的仅仅互相说、互相教,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高效理解吸收基础问题基础知识。以课上的小组讨论为基础,由一名同学负责搜集整理小组内的不同答案,在展示成果环节进行发言,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对知识从单纯学、机械地记,转变为对知识的传播。

想让学生对教材的把握比以前更深入更准确,课前充分准备和课上有效的讨论是必不可少的。在课堂讨论中,通过师生互研与探究的方式,努力实现师生互动、生生联动。教师的角色也随之发生转变,变成课堂教学的聆听者、观察者,而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师要通过正面回应、积极反馈与评价,充分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对学生的自我表现和创新,给予鼓励,确保让大多数学生真正地参与教学全过程。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学习任务完成的评价的标准和奖励要以团队和小组为单位,以成绩等级和总体表现为准绳,这是一种充满合作精神和创造性的、乐观主义的教学,始终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在解决问题中提升素养。

(三)课后巩固拓展中的合作

一节课再精彩,也不可能让所有学生都完全达到理想的学习目标。为进一步巩固教学效果,适当拓展教学空间,教师要在课堂结束时留一道提纲挈领的拓展探究题,把课上的思维延伸到课后。在下节课时作为课前提问的内容,实现知识和思维的承上启下。

四、实施“合作学习”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在开始合作性学习时最容易失误的有两点:一是方法指导不足,让合作性学习流于形式;二是要求过高,急于求成。使学生对合作性学习的兴趣会受到损害,学生感受不到合作性学习的乐趣和作用,就更谈不上效果了。

实践证明,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了参与交流的学习空间,促使学生之间相互切磋比拼,推动团队的共同提高。“合作学习”使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由被动的单向接受知识转变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对增进都同学间的团结协作意识有很大帮助。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效地展开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能力也会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高。一是要合理分工,让学生学会遇到难题相互帮助,共同应对和解决问题;二是要学会表达,学生自己的见解和意见要在合作中大胆提出,并与小组内同学进行交流,也可与教师交流;三是要学会尊重,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尊重组内同学的意见与想法;四是要学会协调,在合作学习中因观点不同或操作方法上的差异发生矛盾时,激烈争吵并不能解决问题,让学生对自己的观点冷静反思,思考是否有片面和不当之处。如果学生坚持认为自己的观点是科学合理的,那么就要准确分析其他人观点的不足之处,用令人信服的依据来反驳对方或证明自己;在反驳其他人的观点时,要语调平和,不能过激。当然必要的让步和妥协也是有必要的,要看到组内伙伴的优点、闪光点,赞美的语言会让组内的研讨气氛更加热烈,效果更好。

五、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反思

独立思考是人类思维宝库中珍贵的精华,是科学文化知识产生、发展的起点,是现代青年学生开启科学文化进步的基础素养之一。为了实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教学目标,课堂就应该成为自主的课堂、思维的课堂、文化的课堂、高效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问题的设计要有整体性,即放大空间、拉大长度、整体思维,通过一环扣一环的启发性追问。同时,学生参与活动是培养学生公民素养的途径,“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与交流。”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对学生提出的明确要求。如课下让学生多途径收集整理历史资料,在收集和整理过程中引导其深入历史、感悟历史、探究历史。在分工协作、梳理整合中,让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升华提高。教师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内容不仅在于方法与思维,还在于价值和做人。应该努力做到:把活动的激情带给学生,把研究的权力教给学生,把科学的方法导给学生,把展示的机会让给学生,把评价的空间留给学生。

六、结语

实践表明,要想提高新课程教学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教学的第一要求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师生互动、生生联动的合作学习。根据学情将“合作学习”这一方式在高中历史课堂中贯彻落实,会使学生学得更加精彩,也是教学真正的精彩。学生学会合作、交流与分享,能让他们学得更加轻松、更加丰富、更加深刻,这也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第一指标。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营造生成的空间,让自主和生成成为学习的方式。

猜你喜欢

合作学习核心学科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架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导览】
“超学科”来啦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