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防控下中超联赛组织与管理的经验与启示

2021-11-24林子涵李重洁于晓光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中超联赛赛会赛区

林子涵,李重洁,于晓光

(1.北京体育大学,北京100084;2.中国足球协会,北京110000;3.沈阳体育学院,辽宁沈阳11010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尽管我国疫情防控工作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内防反弹、外防输入”的任务依然繁重。国内尚有一些地区不断发生疫情,国外形势更加严峻,东京奥运会已延期,国内外大型赛事均处于停办和缩办状态。中国足球职业联赛自1994年开始职业化至2003年赛季结束后改制为中国足球超级联赛(以下简称“中超联赛”)以来,一直实行主客场赛制。2020年中超联赛是在紧张的疫情防控的特殊社会条件下举办的,中国足协迎难而上,一改主客场制为赛会制,完成了“确保不出现一例新冠感染事例、力求联赛健康有序、力求联赛公平精彩”的预期目标[1],对体育界的复工复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研究以2020年中超联赛的组织领导、疫情防控、竞赛组织、裁判执法、俱乐部管理、新闻传播、商务运作、赛风赛纪、国家足协与地方政府的合作与协调等问题为研究对象,深入中超联赛现场的各个环节,通过调研获得中超联赛的内部资料、准确数据和权威人士对文件的政策性解读,并访谈国家体育总局、足协、政府、俱乐部等工作人员,获得相关文字和语音材料;通过对以上资料的解读、分析和研究,不仅获得了数据支撑,还提高了本论文的科学性。第一次实行赛会制的中超联赛,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是一次崭新的实践活动,给组织者、管理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研究其组织管理的过程,分析其利弊得失,尤其是分析中超联赛赛会制与主客场制的差异,总结经验与不足,不仅可以为后疫情时代的中超联赛提供经验参考,也可以为其他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提供有益借鉴。

1 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

1.1 理论基础

1.1.1 协同治理理论 协同治理理论是新兴的交叉理论,它的两个理论基础是作为自然科学的协同论和作为社会科学的治理理论。协同治理理论是在尊重多样性的基础上,寻求实现各个子系统之间目标和实现目标手段的协同,构建都能接受的共同规则,而遵守这种规则的结果是实现各方的共赢[2]。2020年中超联赛疫情防控体系的构建、两级组委会机制的形成、参赛俱乐部的集中管理等均体现了协同治理理论的先进性和现实意义,该理论也成为指导本研究的重要理论。

1.1.2 社会责任理论 社会责任理论认为,自由是伴随着义务的,报刊应对社会承担责任,并以社会责任作为报刊业务政策的基础。而后该理论被引用到企业管理中,并被纳入企业的战略规划之中。今天,社会责任理论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之中,强调重视社会利益,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疫情防控的社会背景下,中超联赛组织与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被无限放大,从联赛的管理者、组织者,到每一位参与者均在如此特殊的竞赛背景中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社会责任理论为梳理与研究中超联赛的组织管理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1.2 理论依据

以“联赛”并含“组织管理”作为条件检索CSSCI 和中文核心数据库,共检索出高水平论文146 篇,手动过滤与本研究关联性弱的文献及发表时间较早的文献,选取了30 篇以中超联赛、CBA、乒超联赛、排超联赛的组织管理为研究对象的文献作为理论支撑。王新雷等[3]着眼于CBA 联赛改革的推进,深入探讨了联赛组织管理机制体系的构建问题,认为联赛所有权和运营权归属、监督机构建立、球员培养、俱乐部经营等均是影响联赛机制组织管理有效性的因素。张兵等[4]认为加强联赛管办双方协调与保障机制等改革实践,建构中国足球协会双重治理体系可以推动中国足球健康发展。戴平等[5]认为应从内部治理、市场经营、形象塑造、品牌培育、文化实力等方面提升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核心竞争力。郑志强等[6]提出构建理事会承担足球各级联赛组织内部的监督职能,强调监督对于职业足球发展的重要性。汪作朋等[7]在分析中国排球超级联赛深化改革的未来之路时提到比赛转播要通过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多种战术效果的可视化分析。

由此可见,以联赛组织与管理为研究对象的文献主要聚焦在机制体系的构建、监督机构的建立、俱乐部的经营等方面,结合2020年中超联赛的组织与管理实际,从办赛机制、疫情防控体系、竞赛管理、商务运营、新闻传播、裁判队伍、监督工作等方面展开研究。

1.3 现实依据

鉴于2020年中超联赛的特殊性,足协组织专业团队编写了《2020 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工作手册》《中国足球超级联赛疫情防控工作总体方案》《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疫情防控期间新闻采访与电视转播工作指南》《2020 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俱乐部参赛防疫指南》《中超俱乐部参赛人员关于遵守防疫安全的公约》《2020 中超联赛防疫封闭隔离区(蓝区)俱乐部人员替换程序》《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超联赛蓝区酒店快递管理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2020 中超联赛赛区人员每日健康报告制度的通知》等15 个针对不同工作组的制度性文件,为研究提供政策性指导。本研究共访谈30 余人,其中深入访谈的足协专家和工作人员主要有足协主席陈戍源、副主席高洪波,大连赛区蓝区负责人郭炳颜,防疫与安保交通组负责人戚军,裁判组负责人刘铁军、段明洋,接待组负责人李妍妍、王欣,媒体转播负责人戴晓微、杨杨、马晓伟,市场商务组负责人潘博、商贺钦,竞赛组负责人乔岱虎、姜兵、夏辉,督察组负责人闫占河、李重洁,综合组负责人苗治文、杨冬青、郭军等。

2 中超联赛组织与管理的研究与分析

2.1 中超联赛办赛机制的组织与管理

2.1.1 建立两级组委会,协同治理 从协同治理理论出发构建两级治理机制,2020年中超联赛成立了由中国足协和承办地市政府主要领导组成的赛事组织委员会,全面领导赛事工作。赛制发生变化,联赛主体也随之发生了组织功能和角色上的变化,需要在克服自身组织惯性的基础上,在短时间内确立新的权责边界来适应新的联赛治理格局[8]。为适应新赛制,分别组成大连、苏州两个分赛区组委会具体负责两个赛区的全面工作,充分体现了赛会制背景下协同治理的先进性,在两级组委会的统筹下,设防疫组、竞赛组、裁判组等9 个工作部门,各部门协同配合,保证了中超联赛的顺利进行。组委会颁发了《2020 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工作手册》,对上述部门的人员组成和分工、工作职责和任务作出了明确要求。大连、苏州两市政府组织市直有关部门抽调得力人员为赛会服务,两级组委会同心聚力、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形成强有力的赛会领导机构,从组织上保证赛会的顺利有序进行。如大连市专门成立了综合办公室、纪检监察部、疫情防控部、商务拓展部、文化活动部、自愿者球迷部等17 个部门为赛会服务,为中超联赛作出了很大贡献。

2.1.2 形成合作机制,默契配合 大连、苏州两市政府、属地公安部门与中国足协合作形成协同管理机制,负责安全保卫、疫情防控、保障服务等工作。公安部门保障赛区检测和就医服务,并进驻、保卫蓝区、绿区驻地和赛场;足协方面先后选派174 人进驻赛区,由中国足协、中超公司、福特宝公司组成联合工作团队,与属地人员一起,步调一致地完成各项任务。通过调查与访谈获得以下信息:大连、苏州两市政府为球队、裁判员、媒体、赛区组委会提供2 558人住宿保障服务、21 个餐厅的餐饮服务、9 282 车次用车服务、收快递31 155 件、寄快递4 007 件、制作证件15 467 张;在蓝区驻地开展了运动员参加的乒乓球、台球、卡拉OK 比赛,设置图书阅览室、游艺室、茶吧、歌吧、多功能健身房、游泳池等丰富队员的业余生活,优化了运动员的管理工作,是举办赛会制联赛的有益尝试。

2.2 构建疫情防控体系,安全办赛

2.2.1 制定具有中超联赛特色的防疫指南 中国足协邀请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等防疫专家担任顾问,赛前指导编写了《中国足球超级联赛疫情防控工作总体方案》,囊括了“疫情防控管理组织机构、俱乐部、裁判及VAR 技术人员、新闻采访与电视转播、疫情防控应急处置、疫情防控工作报告机制”等要求,是指导赛区防疫工作的总纲。同时还制定了《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疫情防控期间新闻采访与电视转播工作指南》《2020 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俱乐部参赛防疫指南》《中超俱乐部参赛人员关于遵守防疫安全的公约》等15 个针对不同人群的文件。赛区相关人员每天早晨和晚上两次在“钉钉”APP 上进行体温测量和出勤轨迹填报。2020年7月22日,在中超联赛开幕前3 天,大连市疫情突发,始料未及,对于已经进入赛区的组委会来说是极其严峻的挑战,面对疫情紧急颁发了《关于加强中超联赛大连赛区封闭管理工作的通知》《2020 中超联赛蓝区酒店禁止购买快递的物品清单》,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毫不动摇、坚定不移地把中超联赛办下去。

2.2.2 蓝、绿、紫3 个区域协同防疫 设置蓝、绿、紫3 个区域并制定不同级别的防疫标准,3 个区域协同配合,实现了2020年封闭式中超联赛全程无一例感染病例。蓝区为运动员、裁判员、记者、运动队直接服务人员及组委会部分工作人员区域,管理级别最高,该区人员需核酸检测两次合格方可进入;国外球员入境后,必须集中隔离14 天以上,经两次核酸检测、一次血清检测、一次胸透,合格后方可进入。绿区为除蓝区以外的赛会人员工作区域,负责外围的接待、协调、组织领导工作,机动性较强,根据疫情变化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每周一次核酸检测。紫区为赛事和俱乐部服务的工作人员、球迷、观众等活动区域,可以与社会接触,严禁进入蓝区和绿区。蓝、绿两区均配有医生、安保人员、新闻记者等,有独立的进出通道,互不逾行、交叉,均开设绿色就医通道。足协工作人员接受访谈时称:“赛会期间共做核酸检测34 030 人次,发放口罩133 200 个。严格遵守防疫要求,既是对运动员的保护,也是在世界抗疫背景下大国担当的体现。”

2.3 中超联赛竞赛的组织与管理

竞赛工作是中超联赛的主体和赛会最主要的任务,赛会制竞赛工作是中超联赛组织与管理的现实难题,需要克服赛程短、赛事密集、工作量大等问题的同时还要加强疫情防控。从社会责任理论角度分析,中超联赛的社会责任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赛事运营来承担和表现的,将赛事主体嵌入社会责任管理来践行社会责任,把社会利益作为实现自身利益所必须考虑的问题,需要俱乐部队伍的组织与管理把社会责任理论中的“社会利益最大化”作为理念引导[9]。在疫情期间建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保证球队的联赛成绩,与其他参与联赛的服务行业、传媒行业等展开良性互动,均是中超联赛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

2.3.1 制定适合赛会制的竞赛规程 中国足协根据赛制变化制定了《2020年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规程》,是竞赛的制度保障。该规程共11 章、59 条,对“防疫、安保与保险”“技术规程”“新闻媒体”“医疗与兴奋剂检测”“纪律处罚和程序”等方面都作出了明确而详尽的规定,进而保证了赛会制联赛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奖惩分明。

2.3.2 赛会制与主客场制的明显差异 调查访谈中发现,2020年中超联赛的特殊性归结于赛会制与主客场制的差异,在场地与管理人员数量,赛制时段、比赛日程、记分方法,外援及替换队员数量,精彩程度等方面均有所体现,而以上也是组织与管理中超联赛的关键因素。

1)办赛压力激增,场地与管理人员需求量大。以往的主客场制,16 个队伍每轮分散在8 个主场进行,每处所需场地和人员压力较小。2020年中超联赛只有两个赛区,仅安排训练场次高达2 176 场,至少要准备正规比赛场地3 片、训练场10 片。赛会制密集的比赛任务不仅考验组委会对场地、人员等的统筹、协调、调度能力,对场地维护也提出极高要求,尤其是在暴雨之后的比赛,对场地破坏很大,草坪维护任务繁重,备用场地非常重要,管理人员数量也成倍增加,赛区承办比赛压力较大。

2)打破办赛常规,赛制时段、比赛日程和记分方法截然不同。赛事时段方面,2019 赛季历时长,办赛从容,而本赛季历时仅3 个半月,同比减少165天。比赛日程方面,赛会制比赛时间缩短,竞赛强度、密度增大,从每周一赛增加到每周两赛,赛程更紧张。记分方法方面,主客场制比赛的最终排名由130 轮双循环比赛的总积分排出,而赛会制的第一阶段是将16 支球队按照2019 赛季排名蛇形排列,分A、B 组,每组8 支队伍,实行双循环积分赛制,按积分排出1 至8 名。每组前4 名进入争冠组,后4名进入保级组。第二阶段实行两回合淘汰赛制,争冠组决出1 至8 名,保级组决出9 至16 名。第16名自然降级到中甲,第15 名与中甲联赛的第2 名实行两回合赛制,胜者保级,负者降为中甲。

3)根据赛会制特点,调整外援数量及替换队员数量。赛会制外援场上数量由主客场制的3 名增加到4 名,累计注册外援由6 名增加到7 名。每场可替换队员(含国内球员)由3 名增加到5 名。由于比赛密集、场次集中,对运动员体能要求较高,不仅导致队员的伤病增多,而且比赛场次间隔较短,伤病无法得到恢复,不得不增加替换队员人数。

4)赛会的精彩程度有所提高。在2020年中超联赛赛事统计数据库中获得以下数据:2020年中超联赛多项数据均有提高,国内球员攻入155 球,场均进球0.97 个,总进球数与场均进球数均有显著提高。本赛季U23 球员得到更多出场机会,出场747人次,首发出场446 人次,上场44 885 min,比上赛季增加9 000 min。净比赛时间,场均52′23″,比上赛季平均每场多10″;最高净比赛时间为第七轮广州富力与山东鲁能的比赛为68′05″,比上赛季的64′11″提高3′。赛会制的比赛节奏更快,免去了运动员往返于主客场的奔波,使球员的竞技表现趋于平稳;防疫要求所有运动员不得外出,能够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到训练和比赛中,从而呈现出良好的赛场表现;赛会制联赛记分方法的变化迫使球队必须抓住每一场比赛机会以避免淘汰。

2.3.3 模拟主客场制弥补了赛会制不足 赛会制是选择一个有资格,或公正、或中立、或合适的地点比赛,而不是在参赛队的主场或客场进行,由双方的总进球数决定比赛的胜负。主客场制亦称联赛制,是指在足球比赛中两支球队各在双方的主场进行一次比赛,两场比赛的间隔通常为一周,主客场制没有加时赛,胜负主要通过积分判断。本赛季第一阶段采用赛会制框架下的模拟主客场制,队员入场顺序、落座位置、广告设施都体现了主客场效果。第二阶段采取两回合淘汰制,目的在于缩短比赛时间、减少比赛场次。模拟主客场制是本赛季的创新尝试,在新冠疫情期间采取赛会制复赛,不仅运动员、新闻媒体需要适应新赛制,球迷观赛体验也发生极大变化,组委会将主客场制的主要特征呈现在竞赛中,尽可能地弥补了赛会制的不足。

2.3.4 俱乐部运动员的集中管理 出于防疫考虑,赛会制对所有运动员进行封闭式集中管理,导致管理方式发生巨大改变。我国足球联赛历史较短,职业足球俱乐部缺乏先进的经营理念、内部治理缺失、职业足球治理体系不健全[10]等问题在本赛季运动员管理方面集中体现出来,不同于以往由俱乐部管理自家运动员,两级组委会面临极大压力。为使运动员适应全封闭的管理模式,从而全身心投入到比赛当中,建立了组委会与俱乐部协同管理机制,着重加强对运动员的人文关怀,组委会委派蓝区负责人深入俱乐部,沟通情况、化解矛盾,俱乐部负责日常具体事务管理。调查发现,为充分发挥协同管理机制的作用,蓝区召开俱乐部总经理、领队和新闻官会议达156 次,其中总经理专门会议44 次。尤其保级战和争冠战的最后阶段,更强调正确理智地对待比赛结果,绝不能出现过激行为,督促俱乐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从严管理队伍,对不当行为敢于批评教育和处理,对外援和“大牌”球员的教育和管理一视同仁,绝不放任和迁就。本赛季突出对球员的“人文治理”,并将这种人文关怀模式化,成为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板块,对于加强俱乐部内部治理、革新俱乐部经营理念均有提示作用。此次疫情防控下的赛会制中超联赛凸显了俱乐部集中管理的优势,提高了俱乐部的管理水平。

2.4 中超联赛商务运营的组织与管理

赛事商务运营受疫情影响最严重,表现在比赛场次减少、空场和有限地开放观众入场、赞助商锐减、广告收益不佳等方面。在协同管理体系中,中超联赛有限责任公司全面负责中超联赛的品牌建设、商务运作及市场经营,为两级组委会的管理工作提供保障。商务运营组结合防疫工作要求,积极开展商务运作活动,力求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2.4.1 加强赛场氛围营造 限制球迷入场观赛,为弥补票务损失,商务运营组不得不在广告制作方面下功夫,既能够扩大广告信息量,又能够改善看台空座的视觉冲击。调查发现,运营组设置了场地周边第二层广告区,并重视看台背景覆盖、TIFO 覆盖、坐椅背套、整体元素布置、观众席虚拟、球迷大屏幕的设置和互动等宣传方式。中超联赛工作总结中的数据显示,本赛季更换LED 广告120 次、3D 地铺广告17 次、A 字版广告17 次、大屏幕广告26 次、赞助商短视频53 条;包装体育场6 个、训练场18 个、酒店5个,包装面积达50 000 m2,既保证了赞助商利益又考虑了主场俱乐部的权益。

2.4.2 最大限度保持市场收入稳定 商务运营组时刻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得失,保持市场收入稳定,并促进协同治理,提高商务运营决策的科学性,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加强与赞助商的联系与合作,疫情影响下仍然得到“平安”“耐克”“蒙牛”“天猫”等多家企业赞助,最大限度地保持联赛与产业链的有序运转,争取社会支持,获得可观收入,引领中国足球体育产业的发展。

2.4.3 积极稳妥地开展票务工作 本赛季观众观赛经历了空场比赛、比赛球队的少数球迷进入到有限地对社会开放的过程。根据疫情防控情况,在严格科学管理的基础上,遵循“观看人员可追溯、有组织开放、有限开放、有序开放”的原则,有限有序开放观众入场观赛[11]。苏州赛区8月22日率先对观众开放,第一阶段开放12 场比赛,平均上座797 人,第二阶段开放24 场,平均上座2 289 人,附加赛两场,平均上座2 813 人;大连赛区由于疫情较重,两阶段开放24 场比赛,平均上座941 人,后期两赛区最高场次观众达到6 000 多人。中超联赛上座率位列全球各主要足球联赛的前列,赢得国际好评,进一步提高了赞助商权益。本赛季进一步拓宽散客球迷群体购票渠道,商务组与大麦网密切合作,提升信息化技术手段,使球迷随时知晓比赛信息,网上购票方便各类人群之需。

2.5 中超联赛新闻传播的组织与管理

疫情防控下的赛会制,呈现出全方位、多角度、全图景的中超联赛是新闻传播最重要的工作,也是大众传播的社会责任,本赛季在新闻采访与电视转播两个方面变化显著。社会责任理论是传播学重要理论,与自由主义相对,要求新闻媒体的传播活动对社会负责。在疫情防控要求下,组委会对新闻记者也采取封闭管理方式,记者与运动员的接触更频繁、联系更紧密,借此向受众展示了一个不一样的中超。2.5.1 制定与疫情防控密切相关的新闻管理办法

为降低疫情对新闻传播工作的影响,足协根据《总体方案》精神,制定《中国足球超级联赛疫情防控期间新闻采访与电视转播工作指南》,提出“媒体与转播组织架构”“工作职责”“筹备与组建”等9 个方面的工作要求,对中超联赛的新闻采访与电视转播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因赛会分区导致新闻传播无法按常规布置工作,为消除非常规传播工作的阻碍,媒体与转播工作组又制定了《中超联赛新闻组织运行手册》,进一步细化“指南”,对疫情防控下的新闻采访与电视转播工作作出了细致入微的安排,将可预见的工作难题提前部署。此外,《超级联赛球队新闻官工作规范》《2020 中超联赛舆情风险防控工作方案》等文件从不同角度部署媒体工作,确保沟通顺畅,责任落实到人,保证了新闻采访与电视转播等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实践证明这些文件十分重要,操作性强,便于执行、检查和评估。

2.5.2 新闻媒体岗位责任落实到人 中超媒体与转播工作组负责所有媒体运行,包括新闻运行、媒体注册、媒体服务等,以及新闻采访、公用信号制作、传输及电视转播协调的管理工作。赛区新闻办公室负责各赛区具体工作的执行,协调各俱乐部与官方赞助商、转播合作伙伴、央视体育、IC photo 等媒体的采访报道和电视转播设施设备的需求,进一步明确了主转播商、持权转播商、非持权转播商、文字记者、摄影记者、俱乐部新闻官之间的关系[12],每一项工作均指派具体负责人。新闻媒体通力合作将封闭举办的中超联赛全景式呈现在受众面前,不仅需要组委会做好统筹调度,更需要每一位媒体人坚守岗位,履行社会赋予传媒人的责任。

2.5.3 开幕式及揭幕战意义非凡 开幕式上,把两座城市的抗疫英雄代表请到揭幕战现场,运动员在场地中央围成一个大圆圈,运动员和全体工作人员用右手拇指点赞左心房,向抗疫英雄致敬,向罹难者默哀一分钟,纪念中透出了悲壮,悲壮中展示了战胜疫情的力量。没有观众到场虽是联赛遗憾,但却成就了新闻传播工作的创新点。例如:比赛场地两侧安装了两幅互动大屏幕,主客队的球迷代表观看比赛的实况被同步转播,从而减少了没有观众的缺憾,也弥补了球迷不能到现场观赏之不足,同时强化了球迷的观赏体验,运动员可以与屏幕中的球迷实现互动;电视转播中,看台上虚拟了观众形象,使电视端观看球赛的观众与现场气氛融为一体。

2.5.4 加强深度专题报道制作和传播 对俱乐部的封闭管理导致获得采访权的媒体数量减少,但是报道质量却丝毫没有受到疫情影响,反而增加了专题采访,质量实现飞跃。尤其是对球队的整体、个人的比赛、赛间活动进行深度报道,使赛场外界及时了解赛区情况,记者和球队同住一个酒店,便于深入挖掘、跟踪报道,以此减弱疫情影响。深度专题报道不仅仅是将赛场转播给观众,更是深入封闭赛区中,将原汁原味的中超联赛呈现在受众面前,从而提高受众对中超联赛的质量感知,培育受众的品牌忠诚度,提升中超联赛的传播影响力[13]。

2.5.5 及时处理舆情危机 社会责任理论要求新闻媒体向社会和公众负责,既要向受众还原中超联赛,媒体组又要把握新闻舆论导向,避免特殊时期出现不良事件。按照“密切监控、准确研制、快速反应、妥善处理”原则,及时协调有关方面处理突发舆情问题,保证赛事的健康有序进行。联赛初期,2020年8月2日某电视台文体频道主持人和嘉宾在节目开播前发表关于外援因疫情无法参赛的不当言论,通过自媒体传播后引发负面舆情,媒体组会同监督组与有关部门请示沟通协调,组委会向大连、苏州赛区和各中超俱乐部发出书面通报,及时处理了这一突发事件,消除了负面社会影响。

2.5.6 刷新中超传播历史 本赛季传播规模空前:注册媒体人员共1 279 人,其中文字记者161 人、摄影记者115 人、官方摄影8 人、主转播商报名708人、持权转播商报名269 人、非持权转播商报名18人;本赛季召开新闻发布会232 次,训练日采访246次,官方节目组专访44 次,央视专访39 次,央视直播连线60 次,PP 体育日播节目72 次,PP 体育专访42 次。媒体组选中的“唤燃亿心”口号赋予联赛生机活力、激发足球爱好者共鸣,赛区的每一个角落都放置“唤燃亿心”的标志,触动着人们的神经,激励着人们战胜疫情、办好联赛的斗志。经过新闻媒体的多方努力,中超联赛从“唤燃亿心”到“焕然一新”。随着疫情防控的成功,中超联赛逐渐回到人民大众之中,努力呈现了职业足球史上一次史无前例的赛会制比赛,同时也刷新了中超传播历史。

2.6 中超联赛裁判队伍的组织与管理

2.6.1 全国顶级裁判的集中管理与培训 本赛季共抽调裁判50 人、视频助理裁判30 人、流动者90人、裁判监督13 人,保证全国顶级裁判执裁中超。根据赛程安排,有时一天同时开赛3 场,一个赛区至少18 人,两个赛区共需36 人。因赛事密集,裁判压力较大。裁判选派还需考虑属地回避、利益回避、均衡、裁判等级合理搭配等问题[14]。为充分发挥高水平裁判的作用,有的尚需在两个赛区间调用,随进随出。裁判委员会抽调6 名资深讲师向两个赛区的裁判员、与会记者、俱乐部新闻官、领队等人员进行赛前视频培训,进一步学习、讲解、讨论裁判规则,统一判罚尺度,不断提高裁判的执法水平;加强新闻记者、俱乐部有关人员对裁判规则的了解,减少误解与分歧。同时,在非比赛日加强裁判员体能和业务训练,做好裁判员的日常管理工作。

2.6.2 更广泛地采用视频助理裁判VAR 技术 以国际足球理事会《视频助理裁判手册》为准则,2018年我国足球比赛采用了VAR 技术,尽管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国际足联认证,但熟练使用这一技术尚需实践过程。本次赛会为进一步保证公平公正,在两个赛区6 片正式比赛场地全面启用VAR 技术,赛间又在原有基础上,每片比赛场地增加2 部越位机位,每片场地鹰眼设备达到8 部,使助理视频裁判观察角度更加全面,为场上裁判提供更准确的回看视频,以利于纠正错判、误判和漏判。

2.6.3 加强裁判执法评议工作 裁判组每场比赛后都对当值裁判进行评议与赋分,由赋分高者执裁关键场次比赛。对裁判组有争议的问题提交裁判评议委员会认定。委员会由5 +2 人组成,其中2 人为实行回避制度而设,与执裁人员不发生重叠关系。委员会认为需给予纪律处分的提交足协纪律委员会作出处理决定[15]。本赛季绝大部分裁判表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公正的执法水平和较强的比赛掌控能力。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赛会严肃处理执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争议较大的判罚、场次反复回看录像,分析认定是否存在问题,得出结论,依规处理。对出现问题较多的予以停赛处理,对于轻度失误的提出口头警告,本赛季提出口头警告达20 多人次。

2.7 中超联赛监督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2.7.1 开展形式多样的赛区党建活动 在2020年中超联赛的协同治理体系中,组委会加强党建活动的开展,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贯彻落实足协《关于加强2020年中超联赛赛区党建工作的指导意见》,以此为行动指南,收获了显著的管理成效。赛区成立33 个临时党支部,各支部协同联动开展党员管理工作,扎实开展“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活动60 余次,同时还重视非党人员思想教育活动,充分履行社会责任,在封闭管理的3 个多月时间里,足协党委领导线上作党建工作报告2 次,时刻关注赛区党建工作。有的党支部开展党员学习教育活动,吸收非党积极分子参加达4 次之多,仅大连赛区绿区党支部就有2 名同志提交入党申请。

2.7.2 全面开展赛风赛纪督察工作 成立2020 中超联赛疫情防控和赛风赛纪监督委员会,印发《关于加强2020年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疫情防控和赛风赛纪监督工作方案》《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组委会工作人员纪律规定》,提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遵守疫情防控要求、严格信息发布等13 条纪律规定。监督组成员深入赛区的各个流程环节,把“严”的主基调贯穿联赛始终。围绕疫情、舆情、赛情三方面重点内容,全方位监督足协人员,并督促俱乐部加强对所属运动员、教练员、工作人员的管理,落实好各参赛俱乐部总经理赛风赛纪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大连赛区开展监督活动148 人次、提出工作建议32 条,苏州赛区开展监督活动113 人次、提出工作建议20 条;建立每日工作汇总报告机制和定期工作例会机制,编发监督简报69 期。

3 2020 中超联赛组织与管理的启示

2020 赛季因疫情影响延期5 个多月,赛程被压缩到3 个半月,首次采取了全封闭赛会制。疫情防控、联赛组织、竞赛规程、队伍管理、新闻传播、商务运作、后勤保障、球迷观赛等都发生巨大变化,在我国足球发展史上留下了难忘的一页,同时也留给我们许多思考和启迪,可为中超联赛科学发展提供现实依据。

3.1 进一步提高疫情防控下的观众入场率

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成为联赛能否成功的关键前提和保证,但是过度防控却是影响联赛开展的因素之一,应做到科学防控。足球是现场观赏才具有魅力的运动项目,应尽量多开放观赛人数,不能“怕出事,负不起责任”。核酸检测密度高,既搞得过分紧张,又浪费了大量人力和资金。赛季之初,球迷无法进场观赛,虽然赛季中期部分场次开放了观众看台,但人数限制较严,决赛首回合比赛苏州奥体中心上座人数仅为6 673 人,绝大多数球迷只能线上观赛,这不仅影响了球迷的观赛体验,也影响了球员的竞技状态。如何更好地处理科学疫情防控与保证观众入场观赛之间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3.2 裁判员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赛程集中对裁判员的数量、能力要求随之提高,而我国高水平裁判员明显不足,已阻碍联赛发展进程。我国目前仅有国际级裁判7 名、国际级助理裁判员9 名、国家级裁判423 名、裁判监督100 人,总体数量少,水平不高,以致争议判罚不断出现。VAR辅助视频助理裁判是把双刃剑,虽然有助于公正,但容易延误比赛时间,过多干预场上裁判正确判决,使用不当会加剧球迷对裁判的不满。场上裁判与VAR 视频助理裁判的协调配合是培训学习的重要课题,比赛判罚的公正性、专业性对于中超联赛的发展极其重要,不仅可以消除一部分舆情危机,更是中超联赛树立社会形象、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关键指标。因此,加强裁判队伍,包括裁判职业化队伍建设是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

3.3 加强外籍教练与本土教练的“传帮带”

俱乐部聘请外籍教练已成中超常态,本赛季16支球队中,外籍主教练的球队12 支,本土主教练的球队只有4 支。联赛工作总结数据显示:外籍守门员教练9 人、本土守门员教练7 人;外籍体能教练10人、本土体能教练6 人。虽然外籍教练占绝大多数,但很少有“传帮带”本土教练的意愿,花巨资请外籍教练的目的并没有达到。从长远角度看,提升本土教练执教水平才能保证联赛水准,聘请外籍教练帮助本土教练成长才能实现中超联赛教练的整体发展和良性竞争。因此,俱乐部在请外籍教练时除了成绩要求外,还应该辅以对中国本土教练的“传帮带”作用的要求,从有利于培养本土教练员的宗旨出发聘请外教。

3.4 上场外援数量进一步合理化

本赛季可同时上场4 名外籍球员,提高了联赛的精彩程度,为复赛后的中超联赛增加了看点,并在更多的位置上给本土球员以示范作用。但从联赛长远发展的角度看,本土球员上场人数减少,缺乏实战机会,无法通过比赛提高运动员水平,导致联赛水平较高,但对国家队水平的提高并没有多少实际价值,不利于联赛的长足发展。因此,上场外援数量宜科学设定,俱乐部人才引进时应更多地考虑本土球员的利益和中国足球的发展,在提高我国球员的技战术水平的前提下,适当引进外援并确保场上外援数量合理化。面对中国足球事业的发展,俱乐部应坚守社会责任底线,净化中国足球市场,时刻牢记提高国家队的水平才是硬道理。

3.5 进一步发挥中超联赛对中国足球发展的引领作用

中超联赛代表中国足球的发展情况,中国足球竞技成绩取决于联赛水平,疫情期间举办的赛会制中超联赛使问题集中体现出来,正确面对、积极解决,提高联赛水平才能引领中国足球运动发展。联赛要求U23 参赛队员仅一人上场,只考虑比赛成绩,弱化了后备力量的培养,易造成人才梯队断层的困境,对中超联赛乃至中国足球运动均是严重损失。因此,联赛应与培养足球后备人才队伍结合起来,增加U23 或U21年轻队员的数量要求,带动全国青训工作发展,加强二三线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我国足球运动水平。

3.6 赛会制的竞赛规程更加科学化

疫情防控已成常态,存在着长期举办赛会制联赛的可能性,应考虑适当延长赛期,解决赛会制赛程短、赛事集中、工作量大的实际问题,用特殊的赛程规则予以保证,可多设几个赛区,避免时段过分集中。要尽可能地实行模拟主客场循环制,打满30 轮比赛,使比赛结果更加公正、公平。建立两级组委会确保赛会正常运行,发挥主办单位与承办单位的两个积极性,同心聚力、各施所长,使后疫情时代的赛会制竞赛规程向着科学化、常态化迈进。

3.7 打造多元化的商务运营模式

疫情防控条件下,打造多元化的商务运营模式是保证联赛收益、保护赞助商的必由之路。面对商务运营工作难度空前的现状,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经济效益并重”的原则,发展体育产业,合理规避商务风险,应按照时代发展需要,引入“互联网+”运营模式,形成联赛产业链,改变传统商务模式;优化中超联赛商务运营路径,与互联网平台合作营销联赛周边产品,充分利用中超联赛的影响优势;积极打造中超联赛的资源平台,运营商共享此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抓住网红经济的东风,开展跨界融合,探索更多的盈利途径;构建互联网与中超职业联赛商业运营联合机制[16]。

猜你喜欢

中超联赛赛会赛区
2022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浙江赛区预赛
赛会制视角下中超联赛不同水平球队位置球员跑动表现分析
高质高效完成冬奥会延庆赛区工程建设保障任务
精心保护赛区植物
新王登基!江苏苏宁获2020赛季中超联赛冠军!
2016MSI赛程及LPL赛区预测
喊什么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