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探索
——以幼儿园课程为例

2021-11-24唐玉洁

现代交际 2021年22期
关键词:案例思政内容

唐玉洁

(扬州市职业大学 江苏 扬州 22500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此背景之下,课程思政的发展既是顺应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的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顶层设计……又需要着眼课程运行、注重课程开发,挖掘蕴含于专业课程中显性及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1]

幼儿园课程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进行幼儿园课程思政探索是推进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必由之路,有助于提升学前教育师范生的思政教育效果。本文将从课堂实践的角度,就幼儿园课程的思政内容及思政教学策略两方面进行论述。

一、幼儿园课程的课程思政内容

在归纳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的主要维度时,不同的教师结合不同的专业课程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有的教师从政治素养、哲学思想、师德修养、宪法法治、创新理念五个维度挖掘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思政资源[2],有的教师从家国情怀、道德情操、健康品格三个维度来归纳儿童文学课程思政的要素[3],有的教师从爱岗敬业、社会责任、实践创新、文化传承、师德师风五个方面归纳幼儿家庭教育课程思政的要素。[4]

以下结合幼儿园课程的课程定位、目标和特点等影响因素,阐述本课程的思政内容。

(一)使命担当

帮助学前专业师范生坚定政治立场,提升政治素养,促进师德师风建设,并使学生初步形成人民教师的使命意识,是幼儿园课程思政的首要目标,主要内容包括:让学生了解教育承载的政治功能,使学生明确幼儿园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就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让学生认识到幼儿园课程所承担的社会和历史责任,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人为幼儿园教育事业所做出的贡献,以及我国幼儿教育事业所取得的成就及不足,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的奋斗意识;介绍教育家们为幼儿教育奋斗一生的经历,在学生心中树立起光辉的榜样,进一步推进师风师德的建设。

(二)思辨能力

幼儿园课程中许多观点和内容皆要求学习者在思辨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对某种观点持“非黑即白”“非此即彼”或“全盘接受”“全盘否定”的态度皆是不可取的。因此,学习者的思辨能力既是本门课程的学习基础,又是重要的学习目标。本门课程应帮助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学会辩证地看待、分析教育问题,批判性地运用教育方法。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在“幼儿园课程观”“幼儿园课程方案”“幼儿园课程设计”等章节中着重融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批判继承”等思政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的课程观、课程类型、课程方案皆是各有所长,幼儿园课程设计也要因地制宜。作为一个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在实践中应坚持实事求是的理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忌脱离实际,生搬硬套,或者犯极端和片面的错误。

(三)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使幼儿园课程“本土化”依然是当下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幼儿园课程这门专业课应当承担起防治学前师范生思想上的“外国病”的责任,帮助学生了解、认同我国在幼儿教育领域及其他方面的先进性,形成较高的文化自信。

一方面,引导学生认识到我国的幼儿园课程方案及当前所实施的课程改革的卓越性和先进性。另一方面,将我国传统文化、风土人情、国家成就等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之中,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提高学生课程“本土化”的意识。

(四)实践创新

这是一个创新的时代,教师的工作是创造性的工作。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特点,尤其是“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任务更是对幼儿园教师的实践创新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和能力,既是幼儿园课程对时代的回应,又是支持幼儿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本课程中“幼儿园课程设计”“幼儿园课程发展与改革”等章节及教育见实习等环节,本身就是实践创新要素的体现。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能够认识我国当下幼儿园教育的现状,了解幼儿教育领域的前沿动态,使学生萌发通过实践和创新来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意识。

二、幼儿园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策略

将思政内容有机融入专业知识的学习中,是课程思政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如果是生搬硬套,或是主次不分,那依然是“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两张皮”[5],不仅无法达到预定的思政目标,更有可能会影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

高校课程可以分为“显性思政课程”和“隐性思政课程”。[6]在前者中,学生明确地知道自己在接受思政教育,而后者中,学生则是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政熏陶,只有显性和隐性课程双管齐下,才能保证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效果。同样地,在具体的课堂中,课程思政的教学策略也可分为显性策略和隐性策略。

(一)显性策略

显性策略主要指的是教师向学生点明思政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让学生有意识地接受思政教育的一种教学策略。显性的、正面的、直接的思政教育能够强有力地引领学生的价值观。本课程中,显性的思政教学策略主要包含以下两种:

1.有机增加内容,讲好思政故事

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教材大多是直接呈现知识要点,许多凝聚着前人智慧的“知识要点”背后往往都有着感人的故事,这些故事具有很高的思政教育价值。挖掘与某个知识点相关的人物的事迹,将其添作背景介绍或知识扩展,融入对知识要点的讲解之中,是进行课程思政的有效策略。本课程中出现的爱国教育家、思想家,他们的个人经历和故事是天然的学前教育专业思政素材。

此外,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中,我们还应当重视甘宁边区的红色保教历史。这段历史涉及幼儿保教思想的发展、幼儿园课程的建设、幼儿游戏等内容,这些内容与学前教育专业课有着内在的、有机的联系,而且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体边区保教人员一切为了儿童,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红色保教精神,具有极高的思政教育价值。不仅是在幼儿园课程中,在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游戏等其他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都可以结合这段历史进行思政教育。例如,在本课程中介绍课程资源的开发时,向学生们介绍,当年为了充实课程资源,边区的全体保教人员都被发动起来编儿歌、编游戏、制作玩具。单就儿歌来说,文化不高、业务基础很薄的队伍,在三个月里创编了三千多篇儿歌,极大地丰富了课程资源。[7]

2.开展课堂讨论,总结提炼升华

将某个有争议的、隐含价值判断的问题作为课堂讨论的内容,引导学生们各抒己见,并在此基础上对所讨论的内容进行简短的总结,以名言警句的形式进行提炼升华,明确地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引领,是实施课程思政的另一个显性策略。

本课程中许多的观点、理念看起来相互矛盾,但并不存在对与错、高与低、优与劣的区别,而只有合适与不合适的区别,例如不同的课程观、不同的课程类型、不同的课程方案等。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有意识地引发学生对不同观点之间孰优孰劣的探讨,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引导学生意识到不同的观点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优劣之分,启发学生自觉地运用辩证的方法来思考问题。在讨论结束后,教师可明确地向学生指明,作为一名专业教师应当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忌脱离实际、生搬硬套,更要避免在实践中不论青红皂白地坚持某一个观点,犯极端、片面的错误。例如,在向学生介绍不同的幼儿园课程方案时,引导学生讨论:“每种方案的优势和缺点?在实践中应用时应注意什么?”

(二)隐性策略

隐性策略主要指的是教师并不直接进行思政训导,而是将思政目的和内容渗透于教学材料、环境、制度之中,使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接受熏陶的思政教学策略。例如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张黎声在进行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时,尊称遗体捐献者为“大体老师”,课前给遗体鞠躬,课后给遗体献花。教师虽对“敬畏生命”未着一词,但隐性的、潜在的思政教育却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不同的性质和特点的课程应采取不同的隐性策略,本课程的隐性策略主要包含以下两种:

1.以案例为载体,渗透思政要素

选择具有一定思政教育意义的材料,将其融合进专业知识的教学案例之中,使学生在阅读案例时,不知不觉地接受思政教育。幼儿园课程专业教学中需要许多有关课程、游戏、教学、幼儿园环境等要素的例子,那么在选择例子时,可以有意识地结合思政教学需要来进行案例设计。

在课堂实践中比较常用的方法是选择具有特定时代背景的案例,例如以“陕甘宁边区保育院”的课程[8]为案例讲解课程类型,以抗战时期幼儿的游戏案例[9]来讲解游戏价值。或选择具有特定人物特征的案例,例如在案例中出现更多的“男教师”,以此提高师范专业男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此外,还可以巧妙地运用案例之间的对比关系,提升思政效果。例如,在抗战时期儿童游戏的案例后,紧接着用当代幼儿的游戏案例做对比,使不同游戏案例所折射出的时代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教师不必多言,学生自能够在阅读中有所思考与感悟。

2.创设问题情境,巧设教学任务

这里的任务泛指提供给学生的课程任务或其他课程作业。教师可为课程任务设定具有思政意义的背景,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政熏陶。

在创设具体情境时,可以为课程任务设置特定的时代背景、地区环境、事件背景,学生为了完成任务,需要通过自学等方式更加深入地了解相关背景知识。这个方式适合于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国家成就等,增进其文化自信。例如布置学生的主题活动设计任务时,可以设定幼儿园地处“江西瓷都”,要求学生围绕着当地特色,自选主题和年龄班,进行主题活动设计。通过这样的设定,一方面增进增进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另一方面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课程“本土化”意识。

除了时代背景、地区环境等因素可以融入课程任务设计之中,还可以为学生设定特定的角色,通过这种方式来增加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使命感,增进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例如要求学生以幼儿园教师的身份,模拟进行家长会,向家长们介绍幼儿园课程的理念和目标,并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此外,教师在日常的课后习题,如选择题、论述题、材料题中都可以融入具有思政意义的背景材料或选项,以此进行思政教育。总而言之,只要教师有思政的意识,无论是教学案例还是教学任务,都能够成为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手段,于无声处化育学生,立德树人。

三、结语

在课程思政之中,除了要根据专业学科的特点和内容制定适宜的思政目标,选择恰当的思政内容,更需要着重探索如何将这些思政要素与专业教学有机地融合起来,做到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上述内容是笔者在进行课程思政探索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与体会,希望能够为高职学前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案例思政内容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ORACLE CINEMA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Bespoke Art Deco Media Room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