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高职院校《民法典》宣传普及效果的方法探析

2021-11-24周清渊

法制博览 2021年19期
关键词:普及民法典法治

周清渊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0)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021年1月1日《民法典》正式施行。《民法典》颁布施行是当代中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1]。宣传普及《民法典》对落实依法治国,提升民众法律意识,维护自身权益意义重大,《民法典》颁布施行之后,各高职院校积极开展了宣传普及。鉴于《民法典》是民事立法领域的最新成果,其颁布施行对高职院校学生法律素养的提升有重要意义,笔者选取分布于湖北省宜昌、十堰、随州、荆州四个地级市的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随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四所公办高职院校作为调研对象,针对四校开展《民法典》宣传普及的情况进行调研。试图通过调研查找现阶段高职院校在普及宣传《民法典》过程中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理性分析,查找原因,研究对策,为高职院校更好地开展《民法典》宣传普及提升学生民事法律素养提供有益的探索。

一、高职院校《民法典》宣传普及调研基本情况

对四所高职院校的调研,主要包含以下八个问题:1.高职院校是否开展《民法典》宣传普及?2.《民法典》宣传普及的形式是什么?3.《民法典》宣传普及由什么部门负责?4.《民法典》宣传普及由哪些人员开展?5.开展《民法典》宣传普及的校内人员有多少?6.开展《民法典》宣传普及的校内人员所在单位?7.开展《民法典》宣传普及的校内人员有多少具有专业法学背景?

调研统计汇总,四所高职院校全部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民法典》宣传普及;《民法典》宣传普及的主要形式有三种:即专题讲座、专栏宣传、《民法典》知识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其中四所高职院校共计开展专题讲座四场,出《民法典》宣传专栏四期,均选取《民法典》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中的法条作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资源;四校《民法典》宣传普及均由校内思政课教师负责;四校《民法典》宣传普及的人员包括校内思政教师、外请律师两类;四校校内负责宣传普及《民法典》的人员基本由思政教师负责,四校共计有37名教师参与其中;四校参与《民法典》宣传普及的思政教师有11名具有专业法学教育背景。

二、高职院校《民法典》宣传普及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统计分析调研的四所高职院校《民法典》宣传普及情况表明,虽然目前《民法典》宣传普及在各高职院校都有一定层次和程度的开展,但整体来看各高职院校对《民法典》普及宣传的力度较小,宣传普及的形式单一,宣传普及的人员法律素养欠缺,宣传普及的效果不明显,宣传普及还处于较低层次,没有在高职院校学生中起到应有的普法效果。

综合分析四所高职院校《民法典》宣传普及中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弱化了法治教育

目前,高职院校以专业技能培养导向进行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在现有高职教育课程结构条件下,没有完整的法律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法制教育本身被依附于思想政治教育[2],法治教育只是思政教育课程的一个子项,这种课程设置直接导致高职院校法治教育的弱化,由此也导致《民法典》宣传普及只是思政课呼应社会热点的教学举措,高职院校整体缺乏对《民法典》宣传普及重要性的认识。

(二)高职院校缺乏专业法律背景的师资

四所高职院校开展《民法典》宣传普及的教师中具有专业法学教育背景的教师仅有11人,不到参与教师人数的三分之一,大部分参与《民法典》普及宣传的教师由于缺乏专业的法学教育背景使得《民法典》的普及效果大打折扣。而专业法律背景教师的缺乏主要源于高职院校教师招聘的专业限制,高职院校在设置思政课教师招聘条件时基本都要求应聘者为思想政治教育类专业毕业,极少招录专业法学类的人员。

(三)高职院校部门间的协同育人机制有待提升

高职院校进行《民法典》宣传普及需要全校整体规划、多部门协同参与,但调研中发现高职院校在《民法典》宣传普及中并没有很好地实行多部门协同,而是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一力承担。要实现《民法典》宣传应有的效果,高职院校内党委宣传部、学工处、保卫处、团委都应该立足部门职责参与到宣传中来,协同开展相关工作,变单一行动为集体行动。

三、高职院校提升《民法典》宣传普及效果的方法探析

一是开设《民法典》选修课。高职院校没有设置独立的法学院、法学系或法律专业,法律类课程的学习主要依托两种形式,一是通过公共必修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开展基础的法律通识教育;二是依靠专业开展单一行业法规教育,如电子商务专业开设《电子商务法规及法律事务》、旅游教育专业开设《旅游法规及法律事务》,这种现状导致高职院校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缺少独立的法律课程支撑,进而导致高职院校《民法典》宣传普及效果欠佳。目前,在高职院校独立设置法律类课程存在困难,基于此,在高职院校开展《民法典》宣传普及最为现实、有效的途径就是开设《民法典》选修课,依托校内专业的法学背景教师,外聘本地本科大学法学院教师或律师事务所律师进行授课,依托专业人员普及《民法典》的相关知识。

二是分层开展《民法典》讲座。高职院校宣传普及《民法典》在于提升学生民事法律常识,这与专业法学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此种宣传普及侧重于学生“知”的层面,对《民法典》法条蕴含的“理”的理解无需要求过高。开展《民法典》讲座则能够满足此种要求,《民法典》讲座对提升高职学生“知”的水平大有裨益。高职院校可将《民法典》讲座纳入新生开学法治教育、学生日常安全及班级法律教育中,根据实际需求分校、院、班三级开展。校级层面,可在新生开学法治教育中聘请律师、法官、法学专家入校开展讲座;院级层面,可在日常安全教育中邀请律师有针对性开展讲座;班级层面,可以依托学院内有法学专业背景的教师开展讲座。通过三个施行层面、三种培训主体,《民法典》宣传普及效果可有效提升。

三是精选《民法典》案例进课堂。高职院校目前使用2018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教材中法治教育是重要内容,此内容主要以法治精神和法治理论学习为主。面对教材中艰涩枯燥的法律理论,高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故实践中教师多以“以案释法”作为此内容的教学方法。《民法典》颁布施行后发生的典型案例为讲授、学生理解法治精神与相关理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是极佳的法治教学资源,教师完全可以在自身学习民事法律知识的基础上精心收集、筛选有代表性的《民法典》案例,在自我理解的基础上转化为课堂教学案例进行讲授,通过此途径可以让高职学生以案学法,更好的学习理解具体民事法律知识。

四是利用新媒体宣传《民法典》。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基本都是“零零后”,他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依托以手机为主要载体的新媒体,对于网络和新媒体他们有着较高的接受度和熟练运用度。因此重视新媒体的力量,通过新媒体在高职院校学生中宣传普及《民法典》,其传播方式、速度、效果相比传统宣传模式将更加便捷、有效。但新媒体的宣传并非将线下的《民法典》讲座简单地转变为视频、音频放在网络,而是需要将其创作成更加吸睛、更加易懂的作品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视频、快手视频等媒体进行宣传。因此,各高职院校负责思政课的学院、宣传部、团委三部门联合制作并通过院校官方公众号发布、传播《民法典》宣传视频将能创造性提升学生对民事法律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高职院校宣传普及《民法典》是一项全新的任务,立足各校实际,发挥协同机制,不断调整宣传策略,宣传效果也会不断提升,高职院校的法治教育责任也将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落实。

猜你喜欢

普及民法典法治
无信不立 无诚不久——民法典中关于合同的那些规定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民法典诞生
民法典来了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中国民法典,诞生!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
引导发展 推广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