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课后作业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2021-11-24杨紫亦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杨紫亦(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目前,由于学生的学业量不断地增加,繁重的学业也使得部分学生身心出现了许多问题。因此,应该通过体育课内、课外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促进其全面发展。近些年来我国也相继发布了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及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的相关文件,提倡以布置体育课后作业的形式增加学生每日的锻炼时间。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要帮助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健康观。学校体育工作的“阵地”包括校内及校外,校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可以通过教师布置体育作业来完成,随着体育中考分值的不断提高,体育课后作业布置的形式、内容及要求应该有相应的改进,通过提高学生完成体育课后作业的质量,来达到身心健康并终身受益的目的。
一、初中体育课后作业的作用
体育课后作业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之一,是巩固体育课堂效果的重要途径。初中阶段,学生的身体发育进入高峰期,在这一阶段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还能促进科学体育观的形成。通常来讲,学生在课后并不会对所学习到的体育知识进行复习,更不会抽出时间对课上的内容进行练习,将体育课堂延续到学生放学后的时间,有助于学生对所学体育知识的巩固与提升,还有诸多作用。
(一)增强体质
教师将练习内容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并以科学的方式进行锻炼,从而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运动能力,也能够使学生养成健康发展、终身锻炼的观念。
(二)促进体育课堂教学延伸
体育课后作业作为学校体育活动的补充,对学生因在校有效练习时间短的原因起到补充的作用,对在校期间学习到的内容也能够起到一定的复习作用,进一步保证了学生的体育活动量与时间。
(三)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这种作业形式有利于学生合理地安排课余时间,丰富学生在课后锻炼或放松,使学生在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等方面得到提高,也减少了学生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
(四)有利于家庭体育的开展
体育课后作业的介入为提高家庭或家长的体育观念和态度提供了契机,进而也为家长和体育教师之间打通了良好交流、沟通的渠道,为家庭体育的开展注入了不竭的动力。
(五)有利于学校体育课程设置的改革与发展
体育课程的学习应当不仅局限在学校内的时间,技能的学习、体能的提高都需要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外体育,养成终生体育的良好习惯,体育课后作业为学生的课外体育参与提供了有效的方式。
二、初中体育课后作业实施的影响因素
体育课后作业的作用对学校体育工作及学生自身均有不同程度积极的影响,但目前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不少阻碍体育课后作业顺利实施的影响因素。
(一)体育课后作业本质因素
传统体育作业的布置多采用结构化的形式,结构化体育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体育教师所布置的指定内容,如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多少公里的慢跑等。结构化体育课后作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学生每日的运动量,但传统的体育课后作业不能发挥出体育多元的特点,限制了学生的思想,也使学生更加地抵触体育课后作业。
(二)教师因素
本文教师因素中的教师是指体育教师及班主任,体育教师应对体育课后作业进行布置与检查。在布置方面,体育教师布置作业的内容较为单调,没有明确的目的,并且一味地强制灌输,缺少与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在检查方面,体育教师缺乏对作业的检查及对作业的评价,且没有评价作业的标准。班主任作为体育课后作业的协调者,其位置也非常重要。由于体育学科地位的重要性还没有达到共识,所以班主任对体育作业与其他学科的作业之间的协调也在影响着体育课后作业完成的质量。
(三)学生因素
学生对体育课后作业不够重视,把其他学科的作业放在首要位置。有的学生认为体育课不重要,不应该布置课后作业,布置的作业也不需要完成;有的认为体育课后作业会让自己感到很累,对待体育课后作业态度也尤为消极,会在临交作业前仓促完成应付了事。部分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常以身体不适等理由为借口逃避完成作业,或是伪造体育课后作业。
(四)家庭因素
家庭体育也是学校体育工作不可缺少的因素。目前,许多家庭仍然存在家庭体育意识缺失的现象,许多家庭始终认为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和学生体质完全是学校的事情,与家庭无关。由于这种观念的影响,学生家长对体育课后作业的态度并不是积极配合、全力支持,大部分学生家长仍重视其他文化课的家庭作业,且对体育课后作业的必要性持怀疑和观望态度。
三、提高初中体育课后作业质量的策略
(一)体育课后作业内容应更加丰富
体育课后作业成为一种教学策略,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可以改善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能力,尤其是在课堂上还未完全掌握运动技能的学生,可以此来增加练习次数及练习时间。体育教师应以学生的实际需要、发展规律、认知规律及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等重要理论为依据,设计科学合理、学生有兴趣参与的体育课后作业。体育课后作业应包括以下具体内容:在提升学生体能方面,作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体发展程度,在练习运动技能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初三年级也可布置与考试内容相关的体能练习内容;在运动技能提升方面,课外体育作业的内容要与本学期或本阶段教学内容相结合,这样可以巩固、复习课堂上的技术动作,成为课堂教学有效的延伸;在健康教育方面,内容要以掌握健康的基本知识和体育理论知识为主,让学生主动查阅相关知识。在遵循课堂教学规律的前提下不断优化课外体育作业的内容,有助于学生巩固和消化课堂的学习内容。
(二)增加半结构式的体育课后作业
与结构化体育课后作业不同,半结构化体育课后作业允许学生自行选择喜欢的活动类型和活动内容,例如踢足球、骑车等,且适合学生自身及其家庭情况。如想进一步取得好的效果,布置的体育课后作业应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相适应,从而获得更自由的活动时间和更多样的活动内容,对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帮助其养成自主锻炼的好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但重点还是要让学生养成习惯,提倡其自主锻炼,避免成为学生的负担。因此还需要配合定期安排体育家庭作业的方式,定期意味着体育课后作业并不是需要学生每天都完成,安排的体育课后作业要有规律,要让学生适应这种规律,进而养成习惯。除此之外,教师还应给学生提供完成作业时的注意事项、正确的运动强度等安全因素方面的建议,使体育课后作业更加科学、安全及有效。
(三)组织评比、竞赛来加强教师的监控与评价
一位老师为应对在寒假过后的体育考试,在假期期间运用社交软件(QQ群)监督初三学生寒假体育作业完成情况,要求每周练习5次,每次选其中2项。学生自己安排锻炼时间:早上或者下午,每天30分钟,具体内容自行安排,认真填写体育锻炼记录表,通过一个假期的监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以互联网信息化平台为媒介监控课外体育作业的完成质量是现代简单、易操作的方式,充分利用智能化教学,是真正意义上全面建设智能化校园的重要路径。因此,借助互联网信息化平台对作业进行检查、审阅,组织小组互评,学生彼此之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是能够提升作业完成的质量,也能够为教师减轻工作压力。
体育课后作业的提交形式可以是图片、视频或是设计体育课后作业册,但以上形式都不能够突显体育的特点。课外体育作业的目标导向不仅要关注学生基本运动能力的提高,还要注重学生在竞赛或表演中运动能力的发挥。将课外体育作业的成果转化为竞赛与展示,注重完成作业的质量,教师和学校应增加学生个人或集体展示的机会,展示或竞赛的选择也应紧密围绕课上教学及课后作业的内容。在课堂个人展示中可间接促进学生高质量完成体育课后作业的动机,通过竞赛、展示或个人挑战赛可以激励学生再次完成体育课后作业的完成率及有效性。
(四)动员家庭成员一同完成体育课后作业
学生是家庭体育作业的实施者,家长是家庭体育作业的管控者,但二者都是体育课后作业的完成者。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投入其中,首先,家长要鼓励学生积极完成,更要陪同学生完成作业,这是提高作业质量的重要因素。其次,家长要成为学生家庭体育作业的管理者和监督者,让学生和家长共同感受到体育锻炼的魅力及对身体的益处,以此来共同提升学生和家长对体育及体育课后作业的重视程度。学生及家长共同完成体育课后作业的内容应根据家庭的基本情况及身体素质状况等因素进行布置,以身体锻炼为主要形式,以增强技能掌握和体质健康水平,培养家庭终身锻炼习惯为目的的一种身体练习内容。除掌握运动技能和提高身体素质的作业以外,还可以布置观看类的作业内容,如学生与家长一同观看比赛并做战术分析,让学生在观摩中了解体育比赛规则、技术运用、战术配合的体育相关知识;了解优秀运动员刻苦训练顽强拼搏的艰辛历程,学习优秀运动员拼搏进取、无私奉献、为国争光的体育精神;提高学生欣赏体育比赛的水平,以此发挥出家庭体育助力学校体育工作的作用。
(五)借助科技化、信息化软件提高作业质量
教师对制作体育作业软件提出建设性建议,要颠覆传统的体育作业模式,通过智能手机随时上传学生在课后体育锻炼等情况,还可以通过A PP了解其他同学在课后锻炼情况。基于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开发体育课后作业类软件能够在不增加体育教师额外工作量的情况下,仍能实时掌握每个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并能及时对学生进行反馈与指导。体育家庭作业类软件还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定时、定期地推送适合学生特点的体育信息和实时体育新闻。要实现这些功能,体育家庭作业软件的后台管理必须有强大的保障,并基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且还需要得到学生、教师及家长的认可才可进一步推进,同时还需要第三方的密切合作。
在大力推动学校体育发展的形式下,我国的学校体育工作已经取得不错的成绩,但学校体育的地位仍难以在部分人心中得到应有的重视,课后体育作业的顺利完成,更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与认同。少年强则国家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强健的体魄与健康的心理锻炼是摆在人们面前的迫切任务。对体育课后作业提出的策略只是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一部分,全面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观念并让学生享受体育带来的健康、快乐需要所有学校体育工作者共同努力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