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校园安全管理法律体系建设

2021-11-24

法制博览 2021年31期
关键词:管理工作校园法律

周 阳

(赤峰学院法学与商务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高校安全管理是指高校管理者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在合法范围内利用机构和制度,对高校学生各项安全隐患、安全问题进行预防和控制的方式。该工作是高校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事关学校建设工作与广大师生的安全,因此需对其加以密切关注。经过分析之后发现,我国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具有繁杂性、不可预见性、多样性等特征,工作内容、形式与社会氛围、内部管理机制、校内法制建设等因素之间具有一定联系,此次重点从法律体系角度分析安全管理工作中的新问题,有利于保障我国高校管理工作的长治久安。

一、高校校园安全管理中的常见法律问题

(一)人身安全管理问题

高校校园安全管理中,人身安全问题是发生频率较多的一种问题,发生这一问题有多种因素,主要有学生个人因素、社会因素、队伍建设因素。个人因素体现在每个学生的道德观与思想观都有所不同,在面对安全问题时会选择不同的方法;队伍建设因素体现在高校对安全管理工作仍然没有引起高度重视,管理意识较为淡薄,由此埋下了校园安全隐患;社会因素体现在当前国际形势十分复杂,国外反动势力通过互联网等渠道不断渗透到国内高校中,对学生身心健康安全产生了影响。无论是哪一种因素的介入,我国《高等教育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都规定了相关责任处罚制度,但由于这些规定的法律阶层较低,因此在具体适用中法律效力有所弱化。

(二)财产安全管理问题

关于高校财产安全管理问题有这样一个案例:某高校一夜之间同一宿舍的四台笔记本电脑全部被盗,开始学校对学生的财产损失不予赔偿,但之后出于人道主义,补助了每名失窃学生1000元。对于这一问题,法律界存在较大争议。首先需考虑财物被盗的危害程度来确定是否应由公安机关介入处理;其次需考虑学校提供宿舍的目的是出于善意,为方便学生学习和生活,还是连带负责宿舍内部财务保管工作,若是前者,则学校不承担赔偿责任,若是后者,学校则应承担相应责任。对于学生财物在校被盗事件,学校是否应承担相应责任这一问题,法律界的通认观点为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假如学生停放在校内的车辆被盗,应考虑学校的责任范围如何,看其是仅提供场地,还是收取费用并由专人负责看管,可根据我国《民法典· 合同编》中的第八百九十七条规定进行认定,前者从法律上不能认定学校具有保管义务,而后者具有保管义务,对学生自行车被盗损失负有赔偿责任[1]。

(三)个人信息安全问题

随着云技术、移动终端等技术的普及,学生个人信息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网络上,给大学生的信息安全带来了极大隐患。有真实案例如下:案例高校在未经学生同意且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擅自将学生信息提供给银行,为学生办理了学生卡。该事件曝光后,学校就此事向全体学生道歉,并将所办理的银行卡全部注销。这一行为侵犯了学生个人隐私与个人信息安全。我国已将个人信息安全纳入法制保护范围,在我国《刑法修正案(九)》中的第二百五十三条中便规定了侵犯公民私人信息罪的相关情节认定及处罚,意味着学校作为社会特殊单位,负有保护学生个人信息安全不受侵害的义务,对损害学生个人信息安全的行为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二、高校校园安全管理法律体系建设问题

(一)法律建设意识不强

法律具有国家强制力、权威性特征,对其的合理运用能达到规范社会主体行为的目的。高校安全管理法律体系建设中,部分学生的法制观念仍然较弱,对校园相关法律体系不够熟悉,平时在日常活动行为中也较少考虑法律因素。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12.5%的学生对校内安全管理的法律制度、法制建设工作不够了解,有33.6%的学生平时忙于课业与其他活动,在校内安全管理法制建设上投入的精力较为有限,由此可见,高校学生法律建设意识仍然较为薄弱。同时,高校相关安全教育课程不够完善,教育内容单调乏味,学生表示学习兴趣不大,这说明高校对法制意识建设工作也不够重视[2]。

(二)法律体系不够完善

针对学校伤害事件的相关赔偿责任,多依据我国《民法典· 侵权责任编》及《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并不常用我国《国家赔偿法》这一位阶相对较高的法律,即便其中也规定了具体的赔偿范围、数额与赔偿方式,但针对高校是否符合该法中规定的主体范围如今尚未有定论。而且基本法之下的法规、规章等法律制度也尚未完善,致使如今高校缺乏可依据的法律体系,在实践中对突发安全事件的应急管理效率较低,由此暴露出我国高校中相关法律体系不完善的问题,极大影响了校内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法制化程度待深入

我国虽然出台了《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高等学校内部保卫工作规定》等相关规定,但因其法律位阶较低,实际适用中存在强制力较弱问题,无法从根源上解决校内出现的各类安全事件,由此暴露出高校法制化程度不深的问题。而且,在应对突发事件时,高校管理人员缺乏应急实践的处理能力,高校中也暴露出相关应急管理机制不完善的问题,使得校内出现的应急突发事件无法第一时间得到解决,给师生安全及校内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隐患,大大减弱了预期管理效果[3]。

三、高校校园安全管理法律体系建设对策

(一)提高学生法律保护意识

提高学生法律保护意识是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首要任务。高校应着力加强学生安全责任方面的自我保护意识。定期在校内组织法制思想交流会、安全教育讲座,同时还需在校内组织安全模拟活动,利用校内设施设备给学生设置不同场景,锻炼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如此能有效提升学生法律保护意识。同时学校还应完善校内法制教育类课程,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自我保护技能学习、观看法制节目与视频,接受法制教育知识熏陶,由此能将安全管理工作与教育工作相结合,以课程教育的形式增强学生法律保护意识[4]。

(二)完善校园法律保障体系

完善的校园法律保障体系是实现高校管理工作长治久安的前提和基础,当前学校教育法制化、管理法制化进程不断加快,高校应保持更高的警觉性与敏锐力,完善细化学校安全管理法律体系。首先国家需制定位阶较高的基本法,如我国《校园安全法》,对学校安全管理行为进行有效指导与约束。同时赋予保卫部门一定的执法权,允许保卫部门在合法范围内行使一定权力,以此能调动校内保卫部门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其次需完善高校安全管理的行政法规与部门规章。我国立法机关在校园安全管理立法保护对象上主要倾向于中小学生,尚未针对高校管理问题制定相应法律规范,因此可在基本法之下细化相关法规制度。

(三)加强法制管理机制建设

对高校法制化管理深度不够的问题,高校应加强法制机制建设工作。首先,需创建一个单独的、专门负责处理应急事件的部门,主要工作是依照相关法规制度规定,制定修改校内各种安全隐患的应急预案、组织突发事件的演练活动,第一时间作出应急处理。主要成员可由高校主要领导、安保部门成员组成。其次,高校需完善危机恢复机制。事故过后相关部门应及时恢复校内基础设施、各部门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并依照我国《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对引发安全事件的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处罚,对外做好事件处理结果的信息披露,完善校内法制管理机制[5]。

四、结语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生了较大变化,高等教育也随之受到了更多关注。在高等教育管理工作中安全管理工作又是高校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构建法治校园的内在要求,高校只有充分重视校园安全管理的法制化建设工作,才能为学校建设、教育工作、师生安全提供良好的保障环境。鉴于此,高校今后应将法律保障置于安全管理工作的突出位置,强化校内法治管理机制与法律保障体系,确保安全管理工作及各项工作的科学合理。

猜你喜欢

管理工作校园法律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