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蹚出乡村发展的『前洼路子』

2021-11-24中共平度市委

党员干部之友 2021年7期
关键词:平度路子西红柿

□ 中共平度市委

“以前就是种地,一年收入不了几个钱,现在光搞这个西红柿,就能和城里人一样,有车、有房、有存款,尤其村里服务老少爷们,也不用愁了。”这番话,道出了平度市崔家集镇向阳新村前洼网格村支部书记鞠炳锦的心声,更道出了一个曾经的盐碱地、穷窝窝,如何在走遍12 个省市县后,用樱桃西红柿这一“星星之火”,助推了乡村振兴,10年内村庄增收30 多倍、村民增收10 多倍,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蹚出了“前洼路子”。

支部先行、党员带头,千辛万苦找寻脱贫致富路

2010年以前,前洼常年因土壤偏碱性、农作物产量低、收入少,成了镇上的一个落后村,也成为了父老乡亲们的心头难事。

如何让贫瘠土地焕发生机?2008年,支部为了生活而闯外谋出路,先后走进寿光、成都等地农业市场,不断摸石头过河中,初步找到了村子的希望——樱桃西红柿。随后,村党支部决定,党员带头试种,18 户一块建大棚、种西红柿,支部书记带头先行!

“虽然只完成了25 户、140 亩土地的流转,但2008年冬到2009年春,村里22 个大棚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那场面看着也是美滋滋的。”鞠炳锦说,等到收获时,就不单是党支部的几个人开心,单价、总收入、毛利润等信息全村都嚷嚷动了。

抱团发展、壮大集体,紧盯市场打造产业广拓路

路子走出来了,可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该如何走下去?支部大胆尝试领办合作社的路子,抱团发展樱桃西红柿产业,2010年在平度率先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第一个规范成立了村经济合作社,自主制定了一套“前洼三原则”:支部领导合作社一切、集体经济合作社统筹总体发展、专业合作社具体运营管理,很快村里越来越多的人搞起了大棚、种起了西红柿。“人是多了,但饭碗该怎么才能端得更稳?”支部决定像专家一样探索品种改良,拿出1 个大棚试种了12 个品种,最终看好了釜山88 号樱桃西红柿等好品种,随后全村推广种植。

不久,前洼尝到了市场带来的利好,“让大棚也像城里一样,成为一种产业就更好了”,老支书盘算着如何让眼前的土地更加熠熠生辉。正巧国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来临,前洼顺势走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路子,2019年一夜之间完成4200 亩土地流转并交付合作社运营,同步争取上级扶贫资金建设了36 个扶贫农创体——冬暖式设施大棚,帮助2 名贫困户自主承包大棚、4 名贫困户常年务工扶贫产业园、27 名贫困户受聘参与大棚技术管理服务等,真正让一批贫困群众在规模化路子上,做到了“家门口”脱贫致富,更在当年实现集体增收20多万元。

厚植根基、长远发展,平台赋能走出发展“新大路”

致富路上的幸福,让前洼村民乐在了其中,支部却莫名“忧愁”与“担心”:如何让这“好”持续下去?让村庄一直有能力服务老少爷们?让村民一直增收?这些问题将支部从规模化引向了市场化、平台化新路子。于是,平度农旅、平度开发等国有平台公司进入前洼,投入6000 万元,承租村里1300 多亩土地,加快建设300多个现代化高标准农业设施大棚;镇党委全力支持樱桃西红柿入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帮助对接有关科研院所和企业,谋划筹建青岛·前洼西红柿交易市场;村里更是积极筹划建立各类村级经济合作社联合社,探索研发新型西红柿产业衍生产品,适度规模发展沿现河乡村风情产业,构建起一个充满期待的发展新环境。

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发展,“前洼路子”就像齐鲁大地上的“星星之火”,渐有了“燎原之势”,从周边20 多个村庄,到市内10 多个镇街,再到省内8 个县级市,最后到全国,小小的前洼聚集了各地20 余家企业、1500 余名群众来此投资创业,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樱桃西红柿种植规模达2200亩、已建大棚420 多个、在建大棚700 多个,创造就业岗位1000多个,旺季每天运往全国40 多万斤,年产1200 多万斤,带动了单个大棚年均增收超20 万元、村民整体年增收7000 多万元、村集体年均增收30 多万元。

猜你喜欢

平度路子西红柿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生作品赏析4
野路子背后
第二个“平度”在哪里
西红柿熟了
发现平度之美
Lexical Approach
“食在平度”举办美食大赛引爆全域旅游
爱的花园,有一支香水百合葬送了我的满园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