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山字经” 畅通农村经济循环发展
——武定县农村经济循环发展探析
2021-11-24闫尔俊
闫尔俊
作为经济较为落后的楚雄州武定县农村,坚持新发展理念要重在念好“山字经”的基础上畅通经济循环,重点围绕农村经济循环中的环保意识不强、生产无标准和农产品买卖难三大“堵点”重点发力。着力保护好绿水青山,发挥自身资源禀赋优势;着力推进农业标准化,按标准进行生产;着力发展中介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才能畅通武定县农村经济循环发展。
一、保护好绿水青山是畅通武定县农村经济循环发展的前提
武定县发展落后是因为这里山高、箐深、偏远。然而,武定县真正的优势同样在山上,只有做好山水这篇大文章,实现与周边地区市场有效衔接,畅通农村经济堵点,才能实现全县经济快速发展。贯彻和坚持好新发展理念,推动武定县经济高质量发展,就要提供受市场欢迎的生态好产品,要提供好产品就必须保护好武定县的绿水青山。
(一)准确把握内涵,唤醒大众生态意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05年8月在浙江省余村首次提出来的。党的十八大以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迅速在全党全国上下形成了普遍的生态发展全新认识,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发展,主要饱含着尊重自然、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理念和发展理念。”①付云云,毛偲迪.学习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J].长江丛刊,2018(32).它主要蕴含着三层意思:一是既要生态环境保护,也要经济发展,不要为了一时的经济发展而牺牲掉生态环境,两者是互为补充和相辅相成的。二是宁可要生态环境保护,也不要经济高速发展,这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底线,因为生态环境保护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后盾和有力支撑。三是生态环境保护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只有坚持生态环境保护,才能从生态保护中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经济资源,从而形成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绿水青山是前提条件,如果没有绿水青山,金山银山不可能变为现实,更不可能持续发展。武定县地处滇中高原北部,云贵高原西侧,境内山岭纵横,山地、丘陵、谷地、河谷平原和山间盆地相互交错,山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7%,是一个集“山区、民族、宗教、美丽”于一体的地方。由于受金沙江谷地热量的影响,武定县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冬暖夏凉、干湿分明、雨热同季、类型多样的立体性气候特点,素有“山上飘雪花、山下开桃花、江边收庄稼”的壮美景观。①李昊阳,赵志芳.矿山开放引起的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变化趋势研究——以武定钛铁矿区为例[G].第十三届全国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4:160.特殊的地理区位成就了武定县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为武定县生态旅游的开发创造了较高价值空间。
对武定县来讲,蓝天碧水、崇山峻岭、良田沃土是大自然赐予的最宝贵财富,也是经济发展的有利优势,珍惜这一有利优势、保护好生态环境创造的财富,是全县各族人民赓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更是实现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政治责任。为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发展观念,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坚持不懈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二)坚持问题导向,精准研判环保形势
与发达的沿海地区和内地相比,武定县生态环境开发保护主要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经济发展的有序性和生态保护的自觉性较低。由于受历史、区位、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武定县能流、物流、信息传播交换速度较缓慢,经济有序发展的程度和人们生态环保意识的觉悟程度都比较低。二是生态系统脆弱。由于坡陡谷深以及受河流下切侵蚀的影响,地表破碎,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较薄,地力衰退。三是日常污染导致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农村居民良好卫生习惯难以养成,家禽放养习惯未能彻底改变,人畜粪便利用率不高,生活污水未得到有效治理,农田施用化肥、农药造成水土污染的现象依然存在,秸秆焚烧造成空气污染现象十分突出。
绿水青山的保护,必须要以生态优先、持续发展为导向,对照武定县自身生态功能目标,找出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和科学研判,做到对环境问题的细致识别、统系分析、重点突破,全面准确掌握自身生态“家底”,加强对生态发展现状和变化的趋势分析研究,为武定县的生态修复和保护做好积极准备。
(三)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绿色低碳发展是生态文明理念的基本内涵,也是践行新发展理念、实现生态文明的主要途径之一。”②王立忠.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EB/OL].(2021-03-02)[2021-05-15].http://www.sxgov.cn/content/2021-03/02/content_10412181.htm绿色低碳发展体现了辩证的生态自然观,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永恒课题。武定县只有建立绿色低碳的发展体系和消费方式,建立低碳清洁高效安全的发展和消费体系,才能真正做到生态环保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相统一。为此,必须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同时促进经济发展。
一是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着力建设云南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滇中城市群建设以及楚昆融合联动布局,参与推动永武经济走廊建设,促进市场融合开放、产业互补共建,着力建设长江经济带区域开放合作重点县。二是推动旅游行业健康发展。持续深化旅游革命“三部曲”,全面推广“一部手机游云南”APP应用,提升狮子山景区智慧化改造,推动名景、名店、名馆、名品等资源全要素上线。全面对接大滇西旅游环线发展布局,发展新型乡村旅游,推进己衣大裂谷周边及金沙江沿岸旅游综合开发。加快狮子山森林康养基地、县城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和己衣大裂谷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半山酒店、特色民宿,持续开发特色旅游产品线路。三是做强做大以钛、铁等金属和建材为重点的冶金建材业,打造高端钛合金等关键战略材料,全面建设云南钛产业基地。四是深入实施农业产业新动能培育、主体培育、平台建设、“两端两精”、品牌打造、融合发展“六大工程”,加快发展干热河谷精品水果等优势产业,全面建设金沙江流域特色农产品基地。五是推进中药材生产加工和生物医药研发、制造、流通,提升重楼、附子等提取物发展水平,引进中医药配方颗粒、提取物精深加工企业,加大中药保健产品开发,全面建设楚雄中药材产业基地。
(四)以改革创新为突破点,加快生态保护和修复机制建设步伐
改革创新指的是改掉旧的不合理的部分,使更合理完善,并开创新的事物。改革创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动力。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历来具有的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在武定县农村经济循环发展过程中,我们要保证在生态保护原有体制机制的基础上,坚持山区与坝区、地上与地下、江河上游与下游相结合的创新方式,采取建立领导小组、实施细则、考核流程和监督机制,坚持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要求和目标,畅通社会信息公开、公众广泛参与和全程监督的机制,形成全方位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机制,彻底解决武定县的生态保护与修复问题。
二、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是畅通武定县农村经济循环发展的关键
农业生产标准化的缺乏,导致武定县农村经济循环发展不畅通、效益低下、农民丰产不丰收等要害问题的普遍存在。要实现农产品与市场的有效对接,首先需要靠标准说话,靠标准来衡量产品质量的优劣。如武定县种植的苹果,品种、直径、成熟度、圆度、色泽、含糖量、甜酸比例、农残比重等都必须要有统一的标准。没有标准,就无法衡量产品优劣的程度。产品要达到使消费者和商家完全放心,广泛利用互联网进行网上订购,生产者就必须严格按照标准化进行生产。因此,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是有效对接市场,畅通武定县经济循环发展的关键。
(一)加大农业标准化力度,有效解决武定县农产品无标历史
一是加大农产品从生产、加工到销售的标准化建设力度。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的要求来制定标准,坚持从上到下、从内到外的要求来规范农业标准化建设体系,并形成科学规范的农业标准化体系。二是突出标准制定重点。以武定县己衣的优质芒果、高桥勒外的蔬菜、东坡的绿豆和精品柑橘、猫街的苦荞等农产品为重点,形成生产、管理、销售全过程的标准制定。三是构建标准的动态管理体制。坚持“有标贯标、无标制标、缺标补标”的原则,①谢瑞武.成都市推进农业标准化的探索与实践[N].中国质量报,2016-11-15.加快修订和完善武定县超过五年以上执行农业标准化的经营主体标准,构建动态管理体制,对存在问题和降低标准的要及时调整和废止,对达到省级和国家级以上标准的要积极进行推荐上报。
(二)加大培训力度,有效增强农民群众的标准化意识
一是多渠道开展标准化知识培训,切实转变农民群众观念,提升农民群众的标准化意识。要广泛依托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农技站、农业企业和科研院校等相关单位,举办农业标准化知识专题培训班,对农民群众进行系统培训,提高农民群众对农业标准化重要意义及具体标准的认识,彻底转变农民群众的生产和销售观念,增强农民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标准意识。二是要与农业生产经营相结合。要广泛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微信公众号和抖音等平台,进行农业标准化知识的宣传,主动邀请农业专家和技术人才到田间地头、农民群众家里对农民群众进行具体的宣传和指导,提升农民群众将农业标准化与农业生产经营相结合的能力。三是多渠道培养农业经营主体。将农业经营主体纳入标准化知识培训计划,加强经营主体带头人农业标准化知识的培训,形成头雁效应,发挥引导作用。建立健全良好的考核机制,对考核优秀的经营主体实行公开奖励和报道宣传,让更多的经营主体向标准化方向聚拢。
(三)加快农村经营主体的标准认证步伐,增加标准认证的覆盖面
一是鼓励经营主体大胆参与国家级的质量认证。加快推进武定县农产品质量和标准化的建设步伐,对获得省级以上认证资格的经营主体和个人要给予重奖。支持和鼓励县内农业企业按照国家基地标准、技术规程、产品质量标准要求,广泛推动农家肥代替化肥工作,减少化肥对耕地损害,逐步实行休耕制度,积极倡导农业生态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二是推动农产品无公害、食品绿色环保、农产品有机化的认证。对获得认证的经营主体要给予适当奖励和广泛宣传,形成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让更多的经营主体向农业生产认证方向努力。三是积极探索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发展道路。依托武定县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巩固发展武定壮鸡特色产业,将武定壮鸡等农特产品打造成可溯源的地理标志品牌,促进精深加工,全面建设武定壮鸡产业基地。对获得国家级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的企业和个人,在奖励的基础上要大力宣传,形成良好的广告效应,有效推动武定县农产品销售问题的解决,从而实现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发展中介组织是畅通武定县农村经济循环发展的最佳途径
武定县己衣的优质芒果、高桥勒外的蔬菜、东坡的绿豆和精品柑橘、猫街的苦荞营养价值高,药用价值大,在武定人的心目中已有较深的感受。可是,当地农民群众不敢多种,担心种多了卖不出去,而许多人想买又不容易买到。像这种既有资源优势,又有市场潜力的农产品难以进入市场的现象,并非仅存于山区农业县的武定,其他山区也同样存在。要打通农村经济循环发展的梗阻,解决农产品买卖难的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引导和支持农民群众组织起来,发展中介组织。发展中介组织是畅通农村经济循环发展,使武定县农产品顺利进入市场的最佳途径。这里所说的中介组织,是指连接农户和市场两端,中间起疏通和桥梁作用的公司、农民专业协会等新型农业组织。
(一)发展中介组织的重大现实意义
武定县的农产品难以进入市场的原因,除基层供销社以经营日用品为主,作为农产品流通主渠道的地位已经削弱,为农民群众产后服务的功能已萎缩外,主要还有农村农业产业化起步晚、规模经营少、农村市场体系发育不健全和经济结构不合理等四个方面的因素。发展基层中介组织有利于这四个问题的解决,对于推动武定县的农村经济循环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发展中介组织能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伴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我国的农业产业化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农业产业化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起步阶段(专业户阶段)、探索阶段(经济联合阶段)和实施阶段(农业龙头企业阶段)。武定县工业欠发达,村级工业经济实体更是寥寥无几,农村自然经济所占比重较大,商品经济发育程度低,农业产业化尚处在起步或探索阶段,推广沿海地区及内地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条件还不成熟。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因地制宜地发展连接农户与市场的中介组织,形成多种形式的经济联合体,才能加速武定县农业产业化从起步阶段向探索阶段和实施阶段迈进,促进农村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
二是发展中介组织能促进规模经济的形成。经济落后的武定县由于地形地貌复杂,村落高度分散,家庭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更加突出,规模经营难以形成。要在分散的以家庭经济为主的现实情况下发展规模经济,必须建立中介组织。中介组织能够把千家万户分散的家庭经营联合起来,在市场的引导下形成一定规模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行专业化批量生产,并能把农村分散的零星产品汇集成一定批量的商品,降低销售成本,使农产品快速地进入市场。
三是发展中介组织能优化农村经济结构。目前,武定县产业结构基本上是以粮食为主的单一农业结构,它不仅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而且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发展规范健全的中介组织,有利于积极主动地调查市场、预测市场、开拓市场、适应市场和占领市场。市场需要什么,中介组织就通过经济合同引导农户生产什么,什么价值高、效益好,就发展什么,从而使农业生产要素发生合理流动和重新组合,实现地区合理分工。这样,武定县就可以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扬长避短,选择合适的农作物品种,优化种植结构,发展专业化生产,形成拳头产品,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
四是发展中介组织能促进农村市场体系的发育,形成有序开放、规范管理、执法严格的市场管理体系,实现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武定县农业市场体系发育严重滞后,市场机制不良,流通受阻,绝大部分乡村仍按行政区域画地为牢,封闭地从事生产经营,没有形成横向的合作与交流,农产品市场还处在初级市场阶段,主要靠农民群众到集市上成交或等待个体老板来运销,这在整个云南具有普遍性。生产出的农产品很难甚至变不成商品,致使农户损失很大。中介组织在运营过程中,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原则,为了开拓市场,疏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必然要打破地区封锁,与外部市场建立广泛的业务联系和信息沟通,形成一个多层次、跨地区的营销网络,从而促使规模较大的交易批发市场或期货市场的形成,增强市场的牵动力。
(二)发展中介组织的最佳途径
目前,武定县部分乡(镇)已成立了一些试图为农民群众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公司,但这些公司很不规范,有的甚至流于形式,与农户的联系也比较松散,没有明确的权利和责任,更没有与农户签订购销合同,总的来说,发挥不了大作用。因此,只有组建规范有效的中介组织,才能较好地畅通武定县农村经济的循环发展。
一是更新观念,增强市场经济意识。长期以来,武定县农民群众“养猪为过年,养牛为耕田,养鸡换油盐”的小农思想较深,市场经济意识淡薄。要破除自然经济的传统观念,树立市场经济意识,必须转变农业生产经营的指导思想,把以生产为中心、以产定销的传统观念彻底转变为以市场为导向、跟着市场走、以销定产的观念。各级党委、政府不能直接干预农民群众种什么、养什么,而要在搞好宏观调控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民群众发展中介组织,抓好流通领域的工作,加强对农民群众的产后服务,通过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间接地引导农业生产发展。
二是立足实际,选建适宜的中介组织。武定县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劳动者素质较低,在选择中介组织的类型时不能好高骛远,更不能脱离实际地选建高级、大型、外向、深加工的中介组织。因为,这类中介组织投资大、建成慢、管理难,对原料及市场要求高,对农户的带动作用往往不尽如人意。而低、小、内、粗的中介组织更适合贫困地区农村的情况,更能有效地将农户与市场联系起来。如果在武定县能够成立诸如羊皮收购公司、武定鸡批发公司、苦荞绿豆批发公司等低、小、内、粗的中介组织,定能将有关农户与市场有效地连接起来,在一定程度上会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
三是简化功能,集中精力抓营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销售环节显得更为重要。中介组织的主要职能就是要研究流通领域的情况,为农民群众提供产后服务,促使农产品转化为商品,完成农产品的“惊险的一跃”,实现其价值,否则就不能发挥连接农户和市场两端,不能发挥疏通销售渠道和畅通经济循环发展的作用。销售是个比较复杂的环节,牵扯到许多方面,只有集中人力、物力,才能搞好市场调查,摸清市场行情,搞好农产品的收购、批发、贩运。如果中介组织的职能过多,产前、产中、产后都要服务,搞“小而全”,不仅会分散精力,也抓不好农产品进入市场这一关键环节,而且会造成与其他部门职能的交叉重叠,搞重复建设。因此,只有简化中介组织的职能,使其专一地为农产品的销售服务,才能有效地把农户与市场连接起来。
四是加强管理,使中介组织的运营健康有序。各类公司、农民专业协会等中介组织,要真正发挥职能作用,都必须是与相关农户联系紧密、风险共担、利益同享的经济实体。各级部门特别是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要加强管理和监督,使中介组织的运营规范化。首先,必须使中介组织成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自负盈亏、自主经营、利益独立、决策自主的法人实体。这样的中介组织才能面向市场自主选择与农户订购的农产品,以获取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其次,中介组织必须以经济合同作为联系农户的纽带。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要求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规范化、契约化。中介组织向农民收购的农产品的种类数量、收购的时间和地点、给农民的最低保护价以及返还给农民的售后利润的比例等均应契约化,具有法律约束力。广泛运用经济合同形式,既能为农民群众提供稳定的产品销售渠道,使他们看到自己产品的出路和效益,心中才会感到踏实,也能为中介组织建立可靠的货源或原料基地,有利于真正解决农户分散生产与统一市场的矛盾。
总之,“市场+中介组织+农户”的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是符合经济落后的武定县实际的农业发展模式和最佳途径,我们只有不断发展规范健全的中介组织,使农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学会“游泳”,丢掉“等、靠、要”的“救生圈”,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武定县的落后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