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彭家寨:文旅融合新地标

2021-11-24邵爱华

民族大家庭 2021年3期
关键词:吊脚楼土家土家族

文/邵爱华

湖北省宣恩县彭家寨旅游景区,坐落于武陵山腹地,土家族的母亲河之酉水河上游,距恩施机场、恩施火车站90公里、宣恩县城70公里。

景区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彭家寨吊脚楼群为核心,以建筑艺术和土家文化为灵魂,以传统村落和旅游为载体,建成了一个活化的、动态的、再生的土家泛博物馆,再现和展示土家人原真的生产生活场景。

景区由旅游集散中心、咸池游客换乘中心、耍耍街、中意·国际建筑研学营、墨客廓桥、摩宵楼、舍巴田园、地仙桥、陌上花开、彭家寨吊脚楼群等景点组成,是集土家文化研究、建筑艺术展示、国际学术交流、农耕文化体验、沉浸式演出、康养休闲度假等项目为一体的文化旅游新地标,已列入文化旅游部优先项目和湖北省“十三五”服务业重点项目。

景区建筑设计作品和研究案例先后受邀参加第十六、十七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引起国际国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认为该案例有利于加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有利于推进乡村振兴,为全球提供了一个具有持久研究价值的中国案例。彭家寨景区被誉为“土家文化的中枢、建筑艺术的圣地”。

彭家寨旅游景区游客中心——彭家寨旅游景区游客中心位于酉水河畔,忠峒土司治所旧址,建筑与环境和谐共生,是酉水河流域聚落选址的典型范式。项目由华中科技大学李保峰教授团队设计,在尊重酉水河流域文化的同时,借鉴土家吊脚楼干栏木构营造技艺,用当代木结构展示时代精神和场所精神,传承和发扬了土家族人敬畏自然的价值观和因地制宜的创造智慧。游客中心总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装配齐全,灵活性强,具备旅客服务、商业休闲、沉浸演出、文化展示等多种功能。

耍耍街——“宣恩耍耍”是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土家族原始的“祭祀娱神”,常被称为“喜之神”,同时有东方“迪士科”之称。

酉水河流域老百姓在农闲时节、重要节日和赶场集会时,会聚在一起跳“宣恩耍耍”,年轻人也通过跳“宣恩耍耍”表达爱情。“耍”在土家族语中,是“去玩”的意思。耍耍街,就是去耍一下的廊场,去玩一下的地方。耍耍街整体为开放式古街,具有赶场集会、商业休闲、文艺表演等多种功能,体现出主客共享、全民共享,民居共融的特征,总占地面积2.05万平方米,设内外商业街各一条,具备完备的商业休闲服务功能。

咸池游客换乘中心——盐为国本,历朝历代,盐为朝庭专卖,过去土家族聚居区缺盐,视盐为生命,需通过川盐古道运来的盐满足日常需要。咸池是“川盐济楚”的重要驿站。同时,咸池的溪水也含盐,有咸味,过往的行人、背夫常在此饮水解渴,补充盐份,咸池这个地名,也由此而来。彭家寨景区咸池游客换乘中心是进入彭家寨景区快速通道的重要驿站,可承接G351国道从武汉宜昌方向而来的游客。中心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设旅游服务中心和停车场,共有停车位260个(新能源汽车位26个,房车位10个)。

墨客廊桥——土家族没有本族文字,但是有本族语言,土家族语言被认定为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单一语言。土家族是一个开放的民族,为加强对外交往,十分重视学习汉文化。

彭家寨毗邻的容美土司、永顺土司,以及所在的忠峒土司,自明代以来先后出现了田子寿、田圭、田玄等一大批诗人,留有《田子寿诗集》藏于上海图书馆。墨客廊桥相传最早修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是各个土司的文人赶考、游学、相互唱和的场所,同时也是当地老百姓歇茶歇脚、赶场集会的地方。如今复修的墨客廊桥位于龙潭河上,是连接耍耍街与中意·国际建筑研学营的旅游通道,桥梁全长78米,桥上结构为现代木结构,采用小青瓦屋面施工工艺,5级高低错落,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中意国际建筑研学营——“中意”一词意为满意、喜欢,符合土家族居民和旅客的心理认同。2018年11月,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威尼斯建筑大学的专家学者考察彭家寨吊脚楼群和两河口古街时,对其较为完好的保存状态和典型的干栏木构遗存价值表现出极大兴趣。2019年4月至5月,“国际四校”联合组织40多名师生进驻两河口彭家寨研学,提议开建国际建筑研学营。国际建筑研学营的合作研究和教学得到国际多所高校和威尼斯政府关注,研究成果“两河口,一个土家会聚之地的再生”受邀参加第17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成为这个久负盛名的国际展会15个官方平行展之一。研究营占地面积5.6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630平方米,教学设施完备,可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可一次性容纳300人同时进驻研学,目前已与多所国内外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

摩霄楼——摩霄楼,取自土家方言,有接近云天的意思。《辞海》中,摩霄是冲天的意思。祖祖辈辈生活在武陵山区的土家先民始终对天空有美好的向往,土家族曾建有层叠向上的冲天楼。

摩霄楼是土家族人的精神信仰中心,传说可以“保佑百业兴旺,见证千年繁华,守护万家灯火”。摩霄楼选址具有“九龙归一”的特点,形体以三棱柱为原型而来,利用锐角所带来的透视效果以及木格栅立面的疏密淅变强化摩霄楼的体量感和直上云霄的气势。楼体适度旋转,可以很好的地观看到彭家寨的景色。摩霄楼高79.85米,总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具有观光休闲、艺术展示、商业服务、祈福许愿等多种功能。

舍巴田园——“舍巴日”是土家族特有的节日,“舍巴”意为“摆手”、“日”意为“做”。土家语动宾倒置,“舍巴日”汉语直译为“做摆手”,意译为“摆手舞”,是土家族缅怀祖先,庆丰祈福的一项综合性民俗活动。舍巴田园寓意为丰收的田园,千百年来,土家人在这里铸器造皿,男耕女织,繁衍不息。舍巴田园共有水田近200亩,在这里可以体验到土家人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农耕文化和田园生活。

古吊脚楼群——彭家寨吊脚楼群,始建于200多年前,现存23栋木结构穿斗式和半干栏式的吊脚楼,大多朝向东南,利用地形层级建造,每栋自成体系,体现了土家人崇尚尊重自然,天人合一的特点,是我国山地建筑的范式典型。我国著名古建筑学家张良皋教授盛赞其为土家吊脚楼群的“头号种子选手”,是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瓦跺脊,飞檐翘角;木门花窗,雕梁画栋;穿斗结构,榫卯相连;单双刀背脊,天平地不平。彭家寨吊脚楼群古朴粗犷、轻盈多变的风格和整体完美和谐的艺术特色,留住了木材本身潜在的艺术底蕴,凝聚着一种质朴坚挺之美,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是土家建筑的“活化石”,具有极高的民族文化和建筑艺术研究价值。

地仙桥——“人间幸有彭家寨,楼阁峥嵘住地仙。”地仙桥是从摩霄楼到木匠博物馆、舍巴田园、古吊脚楼群的重要通道,也是彭家寨居民进出寨、歇茶歇脚、文艺表演的场所。桥梁全长86米,采取传统石结构与现代木结构工艺相结合,同时考虑立体交通功能,游客可直行,也可通过阶梯下河亲水。地仙桥造型像一片树叶飘逸在龙潭河上,与彭家寨景区融为一体,象征居民和游客过着神仙一般的日子。

意匠神工——意匠神工雕塑,由华中科技大学李保峰教授和湖北美术学院尹传垠教授策划设计。意匠神工名字取自“华夏意匠,鬼斧神工”,寓意中国土家泛博物馆彭家寨景区是由多名建筑大师和艺术家联袂打造,体现了匠人匠心、自然天成的“哲匠”精神,并与过去民间艺人精神一脉相传。雕塑用象征、会意、抽象等多种手法,展现了干栏式吊脚楼“刀背梁”的力学原理和背后的数理逻辑,体现了土家匠人发明“刀背梁”的智慧,具有非常震撼的艺术效果。

酉水明月——“男人抱月亮,女人喊太阳”。土家族人对月亮有着特殊的感情,在土家族长篇史诗《梯玛神歌》、土家口头民俗里面都有日月与土家族人的故事。酉水明月雕塑,体现出现代艺术风格,寓意朗朗明月照耀进酉水河千家万户的窗台,保佑酉水河流域百姓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幸福万年长。

猜你喜欢

吊脚楼土家土家族
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吊脚楼
Stilted houses in harmony with nature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吊脚楼
传播与传承:全媒体视域下的土家“啰儿调”
重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传承路径研究
Dancing for theDead
山城吊脚楼
土家族情歌
小学课间操跳“土家花灯戏”
明清两朝地方文献辑录的土家语词汇分析
土家风情惹人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