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了解边塞军旅诗

2021-11-24

小学生学习指导(高年级) 2021年3期
关键词:戍边边塞将士

边塞军旅诗,就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征战和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

边塞军旅诗起源于先秦时代,更准确地说,它起源于西周。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等。

边塞军旅诗内容有以下几类:1.反映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2.表现从军边塞、杀敌报国的意志;3.讴歌边塞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4.抒发御敌建功的愿望和安边定远的思想;5.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6.讽刺统治者拓土开边、穷兵黩武;7.抒发将士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这类诗歌在创作风格上多以雄浑豪放、奔腾峻伟见长。盛唐边塞诗派的出现,开拓了我国古代诗歌题材的一个广阔的领域,表现了盛唐时期激昂壮阔的时代风貌。

边塞军旅诗的艺术风格也是异彩纷呈,有的豪放旷达,有的雄壮悲怆,有的委婉清丽……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的细细体会,才能准确地领会到不同时代、不同内容、不同诗人的不同艺术素养、不同生活遭遇。下面请看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

前两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着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第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一个高度概括的句子。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被概括其中。“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百战”而至“穿金甲”,让读者联想到战斗是何等的艰苦激烈,有多少将士战死沙场!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消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

“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意丰富;三、四两句之间,显然有转折,两句形成鲜明对照。“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整句给人的实际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

这是一首讴歌边塞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的具有代表性的边塞军旅诗。

猜你喜欢

戍边边塞将士
将士 西安守城(中)
给戍边烈士的一封信
致喀喇昆仑戍边卫士
相见欢·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感
谪戍边疆的林则徐
将士出征
将士答“到”
田忌赛马:攻坚将士不能这样出阵
边塞饮酒记
浅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的原因